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机制深化改革,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了当前教育界研究的重点课题。对于高职院校学生而言,健全学生心理意识,促进其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能促进其形成良好的认知观念,提高学习成绩。鉴于此,本文就高职院校班主任视角下如何强化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展开详细探讨,并提出具体的研究思路,以供广大读者借鉴。
【关键词】高职院校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实践路径 问题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1-0188-02
一、班主任视角下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必要性
在高等教育机制改革背景下,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及心理健康水平已成为当前高校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为了促进大学生具备较高的素质,适应现代知识经济社会的人才需求,老师根据学生的行为决策特点及认知状况,需在思维意识、道德素质、文化素质、科学探索精神方面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引导,让大学生形成科学、完善、积极、健康、乐观的心理。在高职院校教学中主要有三项内容是心理健康教育者应重视的,包括:心理健康教育、社会适应能力、心理素质。心理教育主要以学生社会环境适应能力、实践能力培养为主,其次才是在教学实践中帮助学生进行心理素质建设。在高校人才培养中,有些学生的学业水平不尽如人意,致使学生在生活学习中缺乏自信心,不能保持良好的心态学习和生活。同时这些学生在面对职业选择、兴趣培养、自主学习方面也缺乏足够的认知,在心理方面存在一些不足。
二、心理健康教育在高职院校教学实践中的渗透
在高等教育中,学生作为独立的生命个体,心理健康教育应以健全其认知架构为核心,主要是让学生具备良好的意志、品质,形成走向社会所需的环境适应能力、个体决策能力。根据现代心理应用学及其相关理论研究成果来看,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引导,就要针对学生的认知方式、思维特点、心理活动机制进行研究构建符合学生个性化成长及发展的教育模式。这也就决定了在现代高校英语教学中,老师必须从学生的实际认知情况出发,围绕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价值观引导。一方面教师要将有关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和方法融入到整个教学环节中,另一方面老师不能忽视教学实践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联系,必须围绕学生的行为决策机制,定点定量开展心理教学活动,以满足学生心理认知架构健全的需求。因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实践机制,可完全强化学生的认知模式,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有所启发、有所感悟,获得正确的心理认知经验。
三、班主任视角下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选择
在高职院校课堂教学实践中,学生作为教学对象,教学工作者尤其要注重学生情感和心理上问题的解决,以培养学生独立解决情感和心理问题能力为主设置教学环节。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有选择性的将不同的心理学教学方法融入到课堂组织架构中,对学生的心理活动及行为决策进行教育引导。只有在教学中坚持“人本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全面整合有关心理教育的资源和方法并应用到教学实践中才能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心理认知。
在我看来,在不同专业学科教学中贯穿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和内容,首先就要注重课堂教学环节的设置。高校教育者要充分认识到课堂是学生与老师进行情感沟通的桥梁和媒介,是老师传授知识、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途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坚持人本理念,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建设,要选择鼓励式的课堂用语表达对学生的情感关注,以激励学生的自信心。同时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注重尽可能多用人性化表达方式向学生传递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信息,要保障每个学生都能够听懂,对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都能有所了解,消除彼此的信息隔阂。
四、班主任视角下高职院校教学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策略选择
应用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体的心理健康水平主要由内在情绪、思维状态、行为机制决定的。所以在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中,教师的行为、动作、神态都会影响學生的情绪和心理。同时在课堂学习中,每一位学生都希望自己能获得老师的赞扬,由此学生会形成学习自信。但是在现代很多高校实践教学中,课堂中的教学任务还是需要学生自己努力完成,老师没有对学生做出的努力给予肯定,对于表现不好的学生经常冷眼相对。这样就会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长期如此,会使学生丧失学习自信。因此课堂教学中,老师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建设,要学会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语言,鼓励和引导学生关注课堂教学内容,既要让学生具备充足的信心,也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积极学习专业知识。
此外,在课堂教学中,为了保证学生具备良好的心态,老师要注重教学环境的塑造,要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心理活动特点,构建以学生为主的平等教学环境。平等的教学环境不仅有利于师生间信息交流和情感沟通,更有助于激发学生潜在的英语学习欲望,让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心态。
综上所述,基于班主任是将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学,是现代高校教育机制改革的重点问题。为了促进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心态,保持健康的心理水平,要与强化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建设为基础,注重心理健康知识与专业建设结合,通过强化大学生的心理认知架构,促进大学生掌握必要的心理调节技能,进而推进大学生积极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徐笑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7.
[2]张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素质养成[J].北方文学(下旬),2017(01).
【关键词】高职院校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实践路径 问题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1-0188-02
一、班主任视角下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必要性
在高等教育机制改革背景下,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及心理健康水平已成为当前高校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为了促进大学生具备较高的素质,适应现代知识经济社会的人才需求,老师根据学生的行为决策特点及认知状况,需在思维意识、道德素质、文化素质、科学探索精神方面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引导,让大学生形成科学、完善、积极、健康、乐观的心理。在高职院校教学中主要有三项内容是心理健康教育者应重视的,包括:心理健康教育、社会适应能力、心理素质。心理教育主要以学生社会环境适应能力、实践能力培养为主,其次才是在教学实践中帮助学生进行心理素质建设。在高校人才培养中,有些学生的学业水平不尽如人意,致使学生在生活学习中缺乏自信心,不能保持良好的心态学习和生活。同时这些学生在面对职业选择、兴趣培养、自主学习方面也缺乏足够的认知,在心理方面存在一些不足。
二、心理健康教育在高职院校教学实践中的渗透
在高等教育中,学生作为独立的生命个体,心理健康教育应以健全其认知架构为核心,主要是让学生具备良好的意志、品质,形成走向社会所需的环境适应能力、个体决策能力。根据现代心理应用学及其相关理论研究成果来看,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引导,就要针对学生的认知方式、思维特点、心理活动机制进行研究构建符合学生个性化成长及发展的教育模式。这也就决定了在现代高校英语教学中,老师必须从学生的实际认知情况出发,围绕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价值观引导。一方面教师要将有关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和方法融入到整个教学环节中,另一方面老师不能忽视教学实践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联系,必须围绕学生的行为决策机制,定点定量开展心理教学活动,以满足学生心理认知架构健全的需求。因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实践机制,可完全强化学生的认知模式,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有所启发、有所感悟,获得正确的心理认知经验。
三、班主任视角下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选择
在高职院校课堂教学实践中,学生作为教学对象,教学工作者尤其要注重学生情感和心理上问题的解决,以培养学生独立解决情感和心理问题能力为主设置教学环节。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有选择性的将不同的心理学教学方法融入到课堂组织架构中,对学生的心理活动及行为决策进行教育引导。只有在教学中坚持“人本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全面整合有关心理教育的资源和方法并应用到教学实践中才能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心理认知。
在我看来,在不同专业学科教学中贯穿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和内容,首先就要注重课堂教学环节的设置。高校教育者要充分认识到课堂是学生与老师进行情感沟通的桥梁和媒介,是老师传授知识、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途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坚持人本理念,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建设,要选择鼓励式的课堂用语表达对学生的情感关注,以激励学生的自信心。同时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注重尽可能多用人性化表达方式向学生传递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信息,要保障每个学生都能够听懂,对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都能有所了解,消除彼此的信息隔阂。
四、班主任视角下高职院校教学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策略选择
应用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体的心理健康水平主要由内在情绪、思维状态、行为机制决定的。所以在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中,教师的行为、动作、神态都会影响學生的情绪和心理。同时在课堂学习中,每一位学生都希望自己能获得老师的赞扬,由此学生会形成学习自信。但是在现代很多高校实践教学中,课堂中的教学任务还是需要学生自己努力完成,老师没有对学生做出的努力给予肯定,对于表现不好的学生经常冷眼相对。这样就会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长期如此,会使学生丧失学习自信。因此课堂教学中,老师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建设,要学会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语言,鼓励和引导学生关注课堂教学内容,既要让学生具备充足的信心,也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积极学习专业知识。
此外,在课堂教学中,为了保证学生具备良好的心态,老师要注重教学环境的塑造,要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心理活动特点,构建以学生为主的平等教学环境。平等的教学环境不仅有利于师生间信息交流和情感沟通,更有助于激发学生潜在的英语学习欲望,让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心态。
综上所述,基于班主任是将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学,是现代高校教育机制改革的重点问题。为了促进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心态,保持健康的心理水平,要与强化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建设为基础,注重心理健康知识与专业建设结合,通过强化大学生的心理认知架构,促进大学生掌握必要的心理调节技能,进而推进大学生积极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徐笑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7.
[2]张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素质养成[J].北方文学(下旬),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