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山的与下山的

来源 :杂文月刊(选刊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1587431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阴道上游人如织,络绎不绝。在同一条石板小道上,那上山的和下山的擦肩而过。上山的人兴致勃勃,汗流浃背,满怀着希望问那下山的:“山上好玩吗?”
  下山的人疲惫不堪地摇摇头:“一个破庙,几尊菩萨,到处都是差不多的。我劝你不必上去。”
  上山的人不以为然:“噢,是吗,上去看看再说。”上山的人挥舞着竹杖,擦拭着汗水,继续攀登上去。
  過了若干时日,那位上去看看的人看过了,下来了,又碰上一些兴致勃勃向上爬的人。
  向上爬的人问道:“喂,山上好玩吗?”
  看过了的人答曰:“没有什么了不起,一个破庙,几尊菩萨……”
  上山的人又不以为然:“噢,是吗,上去看看!”
  如此这般,周而复始……
  在人生的山路上,上山的和下山的也会在同一条石板小道上擦肩而过。
  一位老人从人生的山路上下来了,他穿着一套五十年代的高级时装,银灰色纯毛华达呢的中山装,手里拄着一枝竹杖,他平静地环顾着山冈,一副曾经沧海的模样。
  这时候,一对青年的男女在人生的山路上爬上来了,两个人是相互依偎着,半拥抱式地爬上来的。那女的穿一套白色的针织衫、紧身超短裙,光脚穿丝袜,一双高跟鞋却拎在手里,很像李后主写他与小周后偷情时的情景:“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不过,这位姑娘“刬袜步石级,手提高跟鞋”不是怕高跟鞋在石级上发出声音,而是因为那高跟鞋已经磨破了她的脚后跟。他们愿意天下人都看见他们正沉浸在幸福的爱河中,故意做出种种“示爱”的举动。
  那下山的老人看着,微笑着,摇摇头,从内心的深处向那小青年喊话:“年轻人,我劝你不要沉浸在爱河里而忘乎所以,我也曾有过像你这样的时候,那时候她是多么的千娇百媚,柔情似水。可是现在,那千娇百媚变成了百无遮拦,柔情似水变得呼来喝去,这时候你才感到爱情并不如你当初所想象的那么美妙,相比之下,事业还是永恒的。朋友,你千万别以为我是在说教,我认识到这一点差不多花了半个多世纪!”
  那上山的青年也从内心的深处产生感应:“啊啊,是这么回事吗……可怜的老头,你大概是在爱情上摔过跟头吧,你当初就受了她的欺,受了她的骗,你的她能和我的她相比吗?我的她就是我的一切,没有她也就没有我的事业,事业也许就是为了她而存在的,事业的荣耀是我对她的报答。你快点儿下山去吧,老人家,趁这太阳还没有落下去的时候。”
  ……
  下山的老人在一块大青石上坐了下来,看着那些兴致勃勃向上爬的人,一个个从他的身边擦过去,其中有想成名的,想成家的,想当歌星、电影明星的,想当作家、画家的……
  “上面好玩吗?”
  “没有什么了不起,都是差不多的。”
  “是吗,上去看看……”
  老人突然感到自己也要回过头来看看了,如果没有这么多的人上去看看的话,这山阴道上肯定是玄古洪荒,一片死寂,谁来铺下这么多的石阶?
  又一对年轻的恋人手挽着手爬上来了,男的问道:
  “老先生,山上好玩吗?”
  “好……好好地往上爬吧,三道弯的边上有一块石板是活的,当心掉下去。无限风光在险峰,在险峰上看风光的时候要站得稳些,最惬意的时候最容易出事!”
  男的说:“谢谢您,老先生。”
  女的说:“走吧,亲爱的,这是个好老头……”
  王传生荐自《广州日报》2017年9月26日
其他文献
有一位性情文静、气质儒雅的朋友对我说,他年轻时特喜欢武侠书籍,还有着强烈的侠客情结。见我不解,他就讲述了他的一些人生遭遇和想法。他小时候,父亲就离开人世,孤儿寡母的家庭生活艰辛不说,还时常受别人的冷眼和慢待。这让他在自卑的同时,萌生出打抱不平的强烈念头。每当看到老实人被欺侮,他就想,如果我像书中大侠一样会一等一的功夫,一定要修理那些恃强凌弱的无赖。长大后,每当看到危害社会公平的现象,他就想,假如自
期刊
我被梁启超震撼,是第一次读到他的《少年中国说》。那激情,像火山的岩浆喷发;那气势,像滔滔的长江大河;那才情、思想,绝响一声天下惊。我当时的感受,血液在沸腾,精神要飞扬,激动得彻夜难眠。  梁启超是中国新旧之交最伟大的启蒙思想家。他倡导变法,倡导君主立宪,倡导民主共和,倡导新民之说。他的思想几经变化,一旦认定了要走共和道路,便义无反顾,甘以性命来捍卫。他的生花妙笔,影响了几代人。他的雄文的力量,唤起
期刊
中国古代通常使用青铜镜,显然,这是一项了不起的发明。但是,随着镜子的出现,一个与其有关的哲学命题,也就应运而生了。那就是镜子的两个功能,涉及用其照人、用以自照的话题。  穿开裆裤的年纪,我不理解镜子的真正含义,经常用一片小小的玻璃镜子照人。当我把镜子中反射出来的太阳光,向对方的眼睛照过去的时候,对方便难以看清任何东西了。当时,那于我来说是件非常开心的事儿。每逢此时,我便得意地笑个不停。  儿时,我
期刊
有一种矛盾现象,挺费解。一方面,谁都对孩子宅家啃老啧有烦言,成天盼他找份工作,快快自立才好。另一方面,却又够挑剔,“啥格扫马路摆菜摊,啥格工地浪厢肩挑背扛,现在勿要讲阿拉,就农民工也不会让孩子干!”于是乎,就怪怪的,好些人没事干,好些事没人干。  我给这起了新名号,叫“功能性失业”。岗位真搁在那儿,奈何“功能”不配胃口,人家瞧不上眼。职业选择,何处无之,但咱们这确乎嫌苛。有朋自加拿大来,聊及彼邦谋
期刊
前不久和几个四五年级的小学生聊写作。老师让他们暑假写写童年趣事,虽然我不喜欢这种常规命题作文,还是想帮孩子们出出主意,或许能写出一点新意。  写写小时候你们“偷”过的快乐吧!“偷快乐?”孩子们不解。没错,从小到大,爸爸妈妈一定给你们立了很多规矩,不许干这个,不许干那个,也许这些规矩都是对的,但每个孩子天性中都有调皮的一面,一定會寻找机会突破这些规矩。你们也许会瞒着父母偷吃零食,偷看电视,偷偷玩游戏
期刊
《十力语要》卷四中,有这样一段话,记录了从来不读小说的熊十力读《儒林外史》的一则逸闻。他说:“吾平生不读小说,六年赴沪,舟中无聊,友人以《儒林外史》进。吾读之汗下,觉彼书之穷神尽态,如将一切人及吾身之千丑百怪,一一绘出,令吾藏身无地矣。”  熊十力头一次读小说,竟然将自己设身处地在小说之中,《儒林外史》中种种读书人的千丑百怪,成了他自己的一面镜子,照得他汗颜而藏身无地。这是只有熊十力这样的哲人与一
期刊
清朝统治者,在还未入关时,主要以畜牧、游猎为生。所以,他们当时极其重视骑射,对于骑射的根本——马匹,更是挑选严格。然而,良马大多是烈马。所以,对于难以驯服的烈马,他们尤为偏爱。他们的首领努尔哈赤、皇太极等人亦是如此。其胯下的良马大都是自己驯服的烈马。  入关建立清朝后,依然视骑射尚武为“满洲根本”“先正遗风”,甚至在紫禁城中立起了“下马即亡碑”,时刻向后代传递着“如果丧失了马上的技艺,就离灭亡不远
期刊
任何艺术在大自然宽广博大的胸襟中,都得到了萌发和孕育。以古老的《诗经》为例,它的开篇之作,就是抒写自然与人间爱情的情景融合之作:“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其中,前两句是描写自然景色的,然后,由景而进入人间“情爱世界”。如果没有前两句自然情景的烘托,只剩下后两句情爱表白,其诗就被抽去了意境的完美。世界上古老的艺术,如非洲的石雕,包括我国发现的远古时期的岩壁画,大都是以夸张了的鸟兽形
期刊
古人说学问以济世,本意很清楚,是要读书人“多闻阚疑”,掌握可靠的知識,学到“慎思明辨”的本领,大焉者做好经国济世的事业,小焉者做事有效率、不出差错。  可惜后世科举取士的副作用,使一些读书人的学问只有考试的功用,完全不管世间现实。流风所及,即使在今天,还有人把学问当成不切实际的书本知识,和“做事”的实际能力对立起来。有些青年学生,甚至以为学问归学问,是考试得文凭的必要条件,做事则从实际经验得来,与
期刊
读过几篇关于张国荣、崔永元等名人患抑郁症的文章。这些文章让我对自己最近的失眠疑神疑鬼,因为文中有个观点:抑郁症不分高低贵贱,一样会发生在普通人身上。  由于失眠,想起日本那位离浮躁最远的作家夏目漱石,他在《我是猫》中有句关于失眠的话让我吃惊:“现在不得神经衰弱的人,大多数是有钱的鲁钝之徒和没教养的无良心之辈。”听这话,竟有瞬间的窃喜,自己离那“鲁钝”和“无良心”似乎隔了一个银河系的距离。  当初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