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无关岁月

来源 :中国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ginJava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1989级北京理工大学机械系同学们的印象中,陈玉洁是一个辣味十足的重庆妹子,开朗又热情。
  “你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语总是在提醒我:你来自天府之国,性格泼辣而又坚定……”同学刘鹏在毕业留言册中这样评价。
  “天府之国来的女孩果然不同凡响,巾帼不让须眉。你的敢想敢做,令我这个堂堂五尺男儿自愧不如。”江西南昌的同学彭彧华这样写道。
  “热情、大方、活泼的你无时无刻不在提醒我——你是一个‘川妹子’。”这是同学鲁再平的评价。
  而在吕世丽眼里,陈玉洁是班里最感性的同学之一。1993年毕业的时候,留京的陈玉洁将外地同学一个个送上火车。
  “她是我们送行同学里的领袖。” 吕世丽说。
  “我记得送的第一个同学是彭彧华。送完一个人,我们就在火车站里等,等着再送下一个。人越送越少,感伤却越来越多。”陈玉洁至今还记得在站台上哭成一片的情景。
  1989年9月22日,31个年轻人从四面八方来到北京理工大学机械系。
  这个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所理工大学,前身是北京工业学院,曾培养出李鹏、曾庆红这样的国家领导人,也培养出“中国地热学之父”任湘教授等一大批著名学者。
  从重庆到北京,当时需要30多个小时的车程。陈玉洁第一次出远门,却没有人送。“高中三年我都住校,已经习惯了。”
  火车上,她对大学充满了各种美好的想象。但没想到,刚一到学校,就经历了一件糗事:为了安全起见,母亲把钱缝到她裙子的腰带里头。到学校后,首先就要交费办手续。尴尬中,陈玉洁用方言跟老师说,要去厕所把钱取出来。
  “我这辈子都不会忘记当时拿不出钱来的那个场面。很崩溃!”她说。
  学机械不是陈玉洁的意愿。这位资深财经媒体记者,年轻时的爱好就是文学和写作。
  “大学志愿是父母的安排。刚一开学,我们就去参观机床。当时我就晕了,心想,我怎么会学这个?”
  她在大学期间从未得过奖学金,因为“根本不想学习,光看小说了”。陈玉洁清楚地记得,在做刀具切割实验的时候,她和同学尤亦文搭档。但她基本上不管什么刀具机床的,埋头看小说,尤亦文说时间到了,她就负责按表。这段记忆也记载在尤亦文给她的毕业留言里:“实验室咱俩默契配合,听我说时间到,你放下小说按下秒表的手忙脚乱,编造数据时的相顾坦然……”
  那段搭档的经历,现在变成了两人最美好的回忆。
  如此这般的陈玉洁,当然不可能和机床为伴。大学本科毕业后,她考上了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双学位。
  在理工科专业,女生稀缺,陈玉洁和吕世丽是班上仅有的五朵金花中的两朵。
  当年,她们分别从重庆和黑龙江考入这所学校,并且分到了同一间宿舍。宿舍里的四个女生,一个是北京人,经常回家;一个有男朋友,很少跟她们在一起。于是,她们两个成为了闺蜜。
  在夏天的夜晚打扑克,是她们五朵金花共同的回忆。“熄灯了就在走廊里打,一打打到早晨四五点,直到外面开始清扫大街了。早上8点,我们还要去上课。”那时候的精力,似乎是无穷的。
  去录像厅看录像是那时的一项重要娱乐活动。《桂河大桥》、《纵横四海》,都是那时的最爱。“班里男生自己画电影票。因为学的就是机械制图,足以以假乱真。”在她们看来,这是理工科男生为数不多的有趣的地方。
  25年来,陈玉洁和吕世丽始终保持着深厚的友情,至今一两个月必须要见一面,尽管她们一个住南城,一个住京东。
  1993年6月,在班里统一购买的同学录的第一页上,陈玉洁用蓝色水笔写下了这样一句话:“分离,只因为彼此的缘分浅薄。若是有缘,失落的感情总会找回它的归处。”
  也许正应了这句话,20年后,一个偶然的机会,有同学发起了毕业20周年聚会的倡议。大家先建了一个QQ群,竟一下子召集了25个同学。
  陈玉洁是聚会活动的组织者。“虽然已过了20年,但相互之间没有疏离隔阂,大家见面,一下子就回到了20年前,很亲切,很纯真。”
  在陈玉洁看来,现在的大学生已经普遍比较功利。“我们那会儿还是比较理想化的。学理工的思维比较定式,没有那么多小心思。”
  在接受采访时,陈玉洁和吕世丽翻开这本毕业留言册,才发现原来当年只有他们两个人相互之间没有留言。“或许是因为我们之间太熟了吧。”她们说。
  借这个机会,记者赶紧问:“如果现在让你们两个彼此留言,你们会怎么写呢?”
  吕世丽给出的答案是:“年少时总是对未来有无限的憧憬,在迷茫和勇敢中努力前行。纵然是分别时百般留恋,也从没想过,这份友情能陪伴终生。常常觉得和你的距离,是介于朋友和亲人之间的。既有朋友之间无所顾忌的交流,又少了家人多余的担心和唠叨。20年后,希望可以再写一次赠言。”
  陈玉洁的答案是:“生命的质量,无关岁月;友情的醇度,也无关岁月。纵使身材发福,容颜不再,我们年轻的心未曾衰老;纵使脚步匆匆,人来人往,我们依旧是彼此的守望。25年人生路,有幸有你!”
  爽朗的陈玉洁末了还补上一句:“且行且珍惜!”
其他文献
四月,是昆明最好的季节。  雨季未至,先遣了一两场雨作为使者,牵绊住呼啸野蛮的狂风,早间空气尤有从远处雪山弥漫而来的清甜凛冽。白日骄阳灿烂,但不灼烈,沧桑的泡桐树繁密了枝头,将城市掩映在一片葱郁的绿色里。人们换上夏装,像音符一样在树荫和阳光间行走跳跃,城市呈现出一种迷迷蒙蒙的质感,喧嚣又寂静。  接连几年四月我都在医院度过,状况不好的时候,只能躺在床上望着窗外一角天空发呆。我看到它的颜色慢慢从墨蓝
期刊
“原定今年4月28日通航,但因一些手续还待审批,可能要延期到5月了。”近日,神农架林区区长热线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神农架机场,这个得益于2008年前的“4万亿计划”、投资10亿元建成的现代化民用机场,错过今年五一黄金周几成定局。  这个海拔2580米的“华中地区海拔最高的民用支线机场”,从一落地就不缺争议。去年6月,在是否破坏原生态的问题上就曾引发过舆论井喷。如今,通航在即,但种种迹象表明,“环
期刊
又是6月,又到了求人的季节。  第一次感受这个季节,是在13年前,女儿上小学。找了三五个朋友,绕了两三道弯,见了两位校长两位老师,吃了三顿大餐,买了两台数码照相机。  然后,是小学升初中,为了少交几万块钱上重点;初中升高中,为了够分数线之后能优先录取;高中升大学,为了调档之后能确保理想专业。这中间,还有小学升初中之前的“蹲坑”(这样专业的词汇可能只有中国的家长们懂,意思是为了能上目标学校,需要提前
期刊
5月4日,原本周日只营业到傍晚6时,在全美中国留学生人数最多的香槟伊利诺大学校园附近的梅西百货公司,看好中国留学生购物不手软的潜力,在中西部观光旅游行销部门的主导下,于当晚7点30分到10点30分,员工集体加班,举办前所未有的中国留学生购物专场。  中国留学生凭着惊人的购物力,俨然已成了各商家争夺的香饽饽。  据报道,中国留学生占了全美外国留学生的29%,以连续11年稳居全美外国留学生人数冠军的南
期刊
五月,法国人是幸福的,因为他们拥有戛纳。  为期十一天的戛纳电影节无疑为法国南部提早带来了夏天的气息,婆娑的树影与戛纳红毯上的无数或高或低的裙摆一样期待地中海的轻风。在这座小小的城里不仅集聚着各路明星和社会名流,甚至连记者的数量都达到了四千余人。  从四月初开始,巴黎身边的很多朋友就陆续晒去戛纳的火车票了。或者是出于对电影的热爱,或者是想近距离见见自己喜欢的明星,再或者只是想在风光旖旎的南部晒出个
期刊
早晨一出门就遇上了事儿。事儿说大不大,但要较起真儿来,也足够麻烦。  送孩子上学,下了点小雨,路上有点滑,胡同口还积着水。小心翼翼地把车开出来,在胡同口拐弯的时候,感觉车门被撞了一下。赶紧刹车,但已经晚了,一个骑三轮的大爷已经就势倒在地上。  赶紧下来,问大爷您没事吧?大爷一脸没好气儿,没事儿?没事儿能倒地吗?怎么说话呢你啦?我说大爷要不我把您扶起来,走两步试试看摔得重不重?大爷说,甭扶,叫救护车
期刊
“你虽然没有MICHAEL的美貌和身材,但我已被你陶醉,被你深深的吸引。你的眼睛像清澈的河水,你的脸像一袋面粉,你的嘴像小樱桃……”  在她的初中毕业留言册上看到这一段,闫薇薇笑得前仰后合。笑完之后她说:“每次看到里面的留言,我都觉得很诧异:为什么不论男女同学,对我的印象都逃不开笑声朗朗呢?我明明坚持走的是不动声色的淑女路线啊!真是,饱受打击。”说完这句话,她又是一阵朗朗笑声。  这个清爽的北京女
期刊
这是一个决定孩子能不能上学、到哪里上学的时节。  这是一个考验家长有没有能力、能有多大能力的时刻。  这是一个丈量教育有没有宽度、能有多少宽度的年度大考。  孩子们在等待着,家长们在奔走着。  孩子们在比试着孰强孰弱,家长们在拼搏着谁认识的人多。  孩子们天真无邪地向往着,家长们满怀热情地焦虑着。  这就是六月,一个升学的季节。  乐乐的幼升小为“五证”奔波的北漂  6岁的乐乐这个秋天即将升入小学
期刊
初夏的6月,毕业季如约到来,各公司HR的邮箱里再一次挤满了应届毕业生的简历,招聘市场又展开了密集的人才甄选,各语言培训机构和出国办理机构又一拨儿欣欣向荣。在某餐馆和咖啡厅,可能会偶遇一场青春的痛哭流涕,或者是三五个小伙儿勾肩搭背胡言乱语,或者是一对儿情侣深情地无言相拥。  这样的场景,属于每一个人的22岁。  甜蜜的毕业,错过了22岁的专属酒醉  4年前毕业的晓洋是典型的双鱼女,擅长“重色轻友”。
期刊
我们这一代人,就是你们口中的“90后”,从出生起,就“被比较”着长大,成为了家庭和社会的展览式样品。我们成天喊着自由,却从来不明白自由;我们特别向往单纯,却从未拥有过单纯。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我们一直被家长和老师们的期待推搡着,一步步被金钱铺出来的各种知识和技能浇灌着。  然后,走到了这个发烫的6月——毕业季。  有统计说,2014年的大学毕业生再创新高,达到了727万人。这个夏天,会有更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