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话概数助词“l??21(零)”的用法探析

来源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l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广州话中的概数助词“l??21(零)”与现代汉语的概数助词“来”在用法和表义上有相似之处,但在初始义和语义演变的过程中却又明显不同。“来”表示“略多”“略少”还是“左右”,学界意见历来有分歧,而作广州话中与“来”相似的“l??21(零)”同样有值得探讨之处。本文认为“l??21(零)”最实际、常态的表义应是“略多”。
  关键词:广州话 “l??21(零)” 概数助词 构造形式 表义辖域 语义演变
  一、引言
  广州话中表示概数的词语有“l??21(零)①、几、多、松啲、度”等,其中“几、多、松啲、度”的表义都相对明确,而“l??21(零)”则与现代汉语中的概数助词“来”相似,表义模糊,值得探讨。广州话概数助词“l??21(零)”的相关研究相对较少,多是出现在广州话或粤语某次方言研究中的语法部分,且常作为简单的描述介绍,如詹伯慧《广东粤方言概要》。[1]学界历来对现代汉语中“来”的认识有所不同,《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认为“来”通常指略小于那个数目[2];江蓝生《概数“来”的历史考察》认为概数词“来”在近代汉语里最初只表示不超过某个数;[3]王改改《概数词“来”的语义调查和研究》中介绍了姚德怀先生的理解:“来”和整数词连用,表示超过该数的约数;[4]王庆《概数助词“来”的语法化演变动因与机制探析》认为“来”一开始表示某个范围以内,其后逐步替代“许”表示“左右”之义,兼表示略多或略少,并指出这是“来”在各地方言中的虚化程度不同的表现;[5]邢福义《事实终判:“来”字概数结构形义辨证》认为,“来”最切合语言实际的概括是“左右”,总体上表义呈现这种排序:略多>左右>略少。[6]本文拟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与现代汉语概数助词“来”作比较,对“l??21(零)”的构造形式、表义轄域和语义演变过程进行整体分析。②
  二、“l??21(零)”的构造形式
  (一)数词+l??21零+(量词)+名词
  其中,数词为(X)十、(X)百、(X)千、(X)万……,是系数词和位数此构成的复合数词;量词在这个形式当中经常出现,可以是名量词,也可是动量词,但不是必要的。例如:
  (1)呢度有三十l??21本书。(这里有三十来本书。)
  (2)佢嗰度先十l??21个小朋友,生果够晒啦。(他那里才十来个小朋友,水果足够了。)
  (3)唔使咁担心喔,先用咗廿l??21次,唔会咁快坏嘅。(不用担心呢,才用了二十来次,不会那么快坏掉的。)
  (4)今次来咗两百l??21人喔。(这次来了两百来人呢。)
  (5)佢走咗廿l??21分钟啦。(他已经走了二十来分钟了。)
  (6)佢做呢份工都有四十l??21日啦。③(他做这份工作已经有四十来天了。)
  (二)数词+l??21(零)+量词+“远、深、高、长、重、厚……”
  其中,数词为(X)十、(X)百、(X)千、(X)万……,是系数词和位数词构成的复合数词;量词多为度量衡量词,少数复合量词也可进入此结构,后接“远、深、高、长、重、厚……”等积极度量形容词:
  (7)你行过去都唔係好辛苦啫,先三十l??21米远。(你走过去也不是很辛苦吧,才三十来米远。)
  (8)担把梯过来应该爬得上去,得十l??21米高。(拿一把梯子过来应该可以爬上去,只有十来米高。)
  (9)廿l??21斤重啦,搬得郁噶。(二十来斤重吧,能搬动的。)
  (10)要去广州噶话,沿住国道开,两百l??21公里远啦。(如果要去广州,就沿着国道开车,两百公里远吧。)
  (11)啲水温十l??21度高啫,一啲都唔烫手。(这水温才十来度高,一点儿都不烫手。)
  (三)数词/半+量词+l??21(零)+“远、深、高、长、重、厚……”
  其中,数词为系数词,量词多为度量衡量词,复合量词不可进入此结构,后接“远、深、高、长、重、厚……”等积极度量形容词:
  (12)哇,好危险喔,嗰凼都有(一)米l??21深喔。④(哎呀,好危险呢,这个坑也有一米来深呢。)
  (13)有冇你讲得咁夸张啊,先得两斤l??21重啫。(没你讲得那么夸张吧,才两斤来重。)
  (14)嗰招牌都唔算细啊,有成半米l??21高。(这个招牌也不算小啊,也有半米来高。)
  (四)数词1+l??21(零)+数词2+(名词)
  数词1只能是“X十、X百、X千”,是系数词和位数词构成的复合数词;数词2只能是位数词,绝大多数情况是“万、亿”;后接的名词不是必要的,指钱单位“元”时可以省略。
  (15)佢嘅年薪大概有十l??21万啦。(他的年薪大概有十来万吧。)
  (16)我地呢个城市有五百l??21万人口。(我们这个城市有五百来万人口。)
  (17)呢间公司嘅总资产估计有四千l??21万。(这间公司的总资产估计有四千来万。)
  (18)为咗环保,呢间企业可能会减少十l??21亿嘅收入。(为了环保,这家企业可能会减少十来亿的收入。)
  (五)数词/半+量词+l??21(零)+时间名词
  其中,数词为系数词,量词多为“个”,后多数接表时间的词。例如:
  (19)份工你都做咗有个l??21星期啦,仲未熟手啊?(这份工作你都一个多星期了,还没有熟悉吗?)
  (20)我诧异:“你去了个来月,也应当回来了。”(粤语:我诧异:“你去咗个l??21月,都应该翻嚟啦。”)(亦舒《圆舞》)⑤
  (21)唔好心急啦,先四个l??21钟,未有咁快到站喔。(不要着急嘛,才四个来小时,没那么快到站。)
  (22)佢辞职都有半个l??21月啦,你唔知咩?(他都辞职半个来月了,你不知道吗?)   能进入此构造形式的基本上都是表示时间的词,但并不是所有表时间的词都可以,在“年、月、星期、日、小时、分、秒”当中,只有“月、星期、小时”可以进入这个构造形式当中,因为它们都可以被量词“个”修饰,而“年、日、分、秒”则不可,本文暂且将这些可被“个”修饰的词归为名词,以便理解。
  (六)数词1+量词+l??21(零)+数词2+量词+名词
  其中,数词1可以是系数词,也可以是(X)十、(X)百、(X)千、(X)万……;数词2为(X)十、(X)百、(X)千、(X)万……,最常见是首位为“二/两”的数词,也可以是其它数词。
  (23)整条路在山上,路的左右两边都是独立小洋房,一共十来二十个单位。
  (粤语:成条路系山上面,路嘅左右两边都係独立小洋房,一共十l??21二十个单位。)(亦舒《那条路染成金黄时》)
  (24)按程序嚟讲,办呢件事都需要个l??21两个月,不过如果你手续齐全嘅话会快好多。
  (按照程序来说,办这件事也需要一个多月两个月,不过如果你的手续齐全会快很多。)
  (25)他所认识的百来两百个女孩子里边就数她最特别。(粤语:佢识得嘅百l??21两百个女仔入面就係佢最特别。)(亦舒《阿修罗》)
  (26)呢袋生果最多咪斤l??21两斤,使唔使咁贵啊?(这袋水果最多也就一斤多两斤,用得着那么贵吗?)
  (27)投资一间咁嘅规模嘅公司,起码都成千l??21两千万啦!(投资一间这种规模的公司,起码需要一千多两千万。)
  (28)买只打火机使几钱呢,蚊l??21两蚊啫。(买个打火机用得着多少钱啊,一块多两块钱而已嘛。)
  (29)个人望起身三十l??21四十岁啦。(那个人看起来三十多四十岁吧。)
  数词1和数词2所表达的复合数词,其位数词是一致的,只是首位数不相同,因此,当数词1、数词2表达的是双音节的复合数词时,数词1的第二个音节应省略不读,数词2则应把双音节读全,如例(27)中的“千l??21两千万”其实表达的是“(一)千(万)l??21两千万”,同理,“百l??21两百万”表达的是“(一)百(万)l??21两百万”。
  三、“l??21(零)”对量词的限制
  总体来说,能与“l??21(零)”组合的量词基本上是单音节的,只有个别多音节度量量词可以与“l??21(零)”组合,如例(10)“两百l??21公里”。这与现代汉语的“来”相似,“单音节的量词和无实在意义的“来”构成稳定的双音节结构。这些词首先都是口语中常用到的词,在长期的语言使用中,由于语言的类推作用,其使用范围才扩大到多音节的度量量词。”[9]“附加性和粘着性是现代汉语助词的基本特点”[10],概数助词帮助表达的是数词的大约范围,语义指向是数词为非量词,所以与概数助词语义指向无关的量词应该越简短越好,在六种构造形式中第(一)、(二)、(四)种都是数词和概数助词“l??21(零)”直接组合,多音节量词会减弱甚至切断概数助词与数词紧密的语义联系。因此,不难发现,多音节度量量词只能出现在“l??21(零)”的后面而非前面。
  四、“l??21(零)”与“来”的比较
  (一)用法的比较
  本文借用邢福义先生在《“来”字概数结构形义辩证的历史考察》一文中所举的例子:“十来年”和“十年来”的区别[6]。广州话中“十l??21年”等于“十来年”,其中“l??21”的语义指向是“十”,是明显的概数助词;而“十年嚟”等于“十年来”,也可以说成“十年以嚟”,“(以)嚟”的语义指向是“十年”,可理解为范围助词,且不能换成“十以嚟年”,这是从语义来说。从语音的角度来说,“嚟”的读音是[l?i21],与概数助词“l??21”的读音不同。而且,“嚟”可以作为动词,如“佢已经嚟咗啦(他已经来了)”;亦可作為补语,如“远处传嚟咗脚步声(远处传来了脚步声)”,这些都是“l??21”不具备的语法功能。由此可见,就共时层面而言,“l??21”和“嚟”是不同的,它们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不像现代汉语中的两个“来”(十年(以)来、十来年)那样经历了语法化的过程。⑥
  (二)表义辖域的比较
  在第(一)至第(四)种构造形式中,“l??21(零)”与“来”的表义基本一致。例(20)来自香港作家亦舒的作品,该作家以粤语为母语,在表达“概数”概念时自然很容易受到母语语法的影响,将与“l??21(零)”表义很相似的“来”代入使用,这是很好理解的,“来”用如此构造形式的情况很少,语感上牵强,甚至有些表义不清,因此本文认为例(20)可以作为这个构造形式的例子。这个构造形式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l??21(零)”与“来”表义辖域的不同,尤其如例(19),对应现代汉语只可表述为“一个多星期”,一是因为在现代汉语中“一个来星期”不合语感、表义不清,二是因为在广州话中这两个例子表达的意思就是“超过”一个星期,所表含义是“略多”,因此在现代汉语表述中与“来”并不完全相同,体现了两者表义辖域的区别。第(六)种构造形式体现了首位数为“一”和“二”,或者“三”和“四”这两组有顺序的相邻数词的过渡“10/100/1000/10000/……→20/200/2000/20000/……”,“30/300/3000/30000/……→40/400/4000/40000/……”,“l??21(零)”表示的是数值的有“方向”的扩张,如例(23)表现的是从“十”向“二十”的扩张,接近“二十”,例(29)表现的是从“三十”向“四十”的扩张,接近“四十”,这两者都是一种往数量“多”的方向的扩张;当然,这并不是说指无限接近并最终到达“二十”或“四十”,而是指“十”或“三十”始终是往一个“多”的方向增加。因此,总体上“l??21”的表义呈现这样的排序(“>”表示多于):略多>(左右)⑦。   (三)语义演变过程的比较
  王庆《概数助词“来”的语法化演变动因與机制探析》介绍了相关研究,“学界一般认为概数词‘来’源自‘以(已)来’(吕叔湘,1957;太田辰夫,1958;江蓝生,1984)”[5],江蓝生在《概数词“来”的历史考察》认为,“‘以来’最初的意义只是表明一个数量的范围,即不超过某数(等于某数或比某数略少)”[3]。王文认同此观点,认为“来”一开始表示“某个范围以内”,其后逐步替代“许”表示“左右”之义,兼表示略多或略少,并指出这是“来”在各地方言中的虚化程度不同的表现。可见,已有研究多数认为“来”初始表示“某个范围之内”,不超过某数。
  “l??21”的本字应该为“零”。理由如下,其一,《说文解字》:“零,余雨也。”《诗·豳风·东山》:“零雨其濛。”《说文解字注》:“零,徐雨也。谓徐徐而下之雨。引申之义为零星、为凋零。”又有“零碎、零钱、零头、零数儿(整数以外的尾数)、零畸(整数以外的馀数)”等词,可知“零”表示“多”出来的意思,表示“某个范围之外、超过某数”,这与现代汉语的“来”的初始义截然相反;其二,“l??21”与“(le?21)”的声母、声调皆同,韵母仅仅主要元音有细微差别,在语音上十分相似。可见,“来”和“l??21(零)”的初始义和语义演变过程都不相同。由此可知,“l??21”在广州话中有表示“左右”的意思应该是受现代汉语概述助词“来”的用法的影响。
  五、结语
  本文通过对语料的分析,结合概数助词“来”作比较,总结出“l??21(零)”的六种构造形式,并对“l??21(零)”与“来”的用法、表义辖域、初始义和语义演变过程进行对比,认为虽然“l??21(零)”与“来”在构造形式上有相似之处,但在初始义、语义演变过程和表义倾向上都不同,前者的初始义是“略多”,后者的初始义是“略少”,可见“l??21(零)”和“来”确有不同之处。
  注释:
  ①本文认同詹伯慧先生在《广东粤方言概要》中将“l??21”记作
  “零”的表述,论述详见下文。
  ②本文的广州话语料多为调查询问母语为广州话的发音人所得结
  果,结合笔者自身语感(以广州话为母语),部分语料来自香港文学作品。
  ③例(5)的“分钟”和例(6)的“日”都是表示时间的名词,
  而非量词。详见下文。
  ④广州话中数词第一位数如果是“一”,这个“一”经常省略,如
  “一米”表达为“米”。下同。
  ⑤部分例子来自香港作家亦舒的作品,亦舒以粤语为母语,在表
  达“概数”概念时自然很容易受到母语语法的影响,将与“l??21(零)”表义很相似的“来”代入使用,这是很容易理解的,因此增加对应的粤语表达方便理解。下同。
  ⑥王庆《概数助词“来”的语法化演变动因与机制探析》认为
  “来”源自“以来”,一开始表示“某个范围以内”,其后逐步替代“许”表示“左右”之义,兼表示略多或略少。
  ⑦广州话中“l??21”表示“左右”应该是受到现代汉语“来”的用
  法的影响,理由详见“语义演变过程的比较”。
  参考文献:
  [1]詹伯慧.广东粤方言概要[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
  [2]许嘉璐,李行健.现代汉语规范词典[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
  [3]江蓝生.概数词“来”的历史考察[J].中国语文,1984,(2).
  [4]王改改.概数词“来”的语义调查和研究[J].汉语学习,2001,(6).
  [5]王庆.概数助词“来”的语法化演变动因与机制探析[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7,(1).
  [6]邢福义.“来”字概数结构形义辩证的历史考察[J].语言研究,2011,(1).
  [7]吕叔湘.再说“来”以及“多”“半”[J].中国语文,1957,(9).
  [8]张谊生.概数助词“来”和“多”[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
  [9]李柔冰.现代汉语概数助词“把”、“来”、“多”的用法考察[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26-39.
  [10]杜晓艺.概数助词“来”的句法分布[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6).
  (郭曼龄 广西南宁 广西大学文学院 530004)
其他文献
摘 要:《人类的浩劫不能忘却》这篇新闻评论收录于荣获第二十五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网络专题《祭.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中。该评论结构严谨,语言凝练,分析了记住历史的必要性,阐释了设立“国家公祭日”的重要性。本文将用修辞学的理论方法解读该篇佳作,展开分析该评论中语言选择的互动律、适应律,叙述表达的适度性、适量性和语言思维的逻辑性、形象性。  关键词:修辞 新闻评论 “国家公祭日”  新闻修
期刊
摘 要:表空间方位义的“上下”“左右”在很多情况下也可以表约量。文章从“上下”“左右”的基本语义出发,系统描写了二者表约量义时的语义及分布特点,并通过统计的方法考察了二者在表时间约量、度量衡类约量和数目类约量上的差异:“左右”表约量的能力强于“上下”,频率高于“上下”。然后从认知角度,进一步揭示了“上下”“左右”从空间方位义引申到约量义隐喻机制,阐述了二者在不同认知域间投射的不平衡性。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本文介绍了汉语词类研究的发展概况、汉语词类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围绕解决词类研究中的不足而进行的各种尝试和努力。重点讨论了沈家煊提出的“名动包含”模式,认为这一理论是迄今為止能解释汉语词类问题的最佳方案,同时认为该理论为今后的词类研究甚至整个汉语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汉语词类 名物化 名动包含  一、引言  汉语词类体系的构建始自《马氏文通》,一百多年来,汉语词类问题的研究一直
期刊
摘 要:《唐诗三百首》是人们了解中国国俗的经典作品。“数字入诗”是唐诗撰写的一大特色。本文以李白诗歌中的数字词为例,对国俗数字词的语用及语义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对国俗数字词的心理认知机制和英译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国俗词 数字词 《唐诗三百首》  数字是语言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和记录历史不可或缺的符号系统。“数字入诗”是唐诗撰写的一大特色。本文以国俗数字词为例,通过对
期刊
摘 要:本文基于实际语料的对话语篇,对副词“光”和“净”进行了对比,考察了“光”和“净”所在句的言语行为类型和句类。文章认为主观交互性是言者与听者之间的认知协作关系,“光”和“净”通过突出某种事情或情况,引起对方的注意,进而实现对话双方的互动。文章最后对“光”和“净”的对外汉语教学设计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光 净 对话语篇 交互主观性 教学设计  一、引言  “光”和“净”是口语中比较常用的范围
期刊
摘 要:本文基于浙江省绍兴文理学院《红楼梦》汉英平行语料库,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红楼梦》及其两个英译本为例,通过数据统计和对比分析,探究总结“否则”类连词的翻译策略。研究发现,“否则”类连词的翻译策略为:译为标志词、译为特殊句式、译为虚拟语气、译为独立分句等。  关键词:语料库 “否则”类连词 对比分析 翻译策略  一、引言  连词不仅帮助实现语篇的衔接和连贯,还能建立起作者与
期刊
摘 要:视觉化翻译以框架为基础,通过视觉化激活文本中的场景,以框架模式对场景进行重构、选择、替换等,实现翻译的框架认知操作。本文通过对比许渊冲和卓振英的宋词词牌名英译文,发现视觉化框架下词牌名英译主要可分为完全对等、部分对等和完全不对等三种模式。视觉化框架翻译,不仅能准确译出原词词牌名的意义,而且能有效传递其文化内涵。  关键词:视觉化 词牌名 英译  一、引言  词是我国诗歌史上别具特色的文学体
期刊
摘 要:兼具象似性和任意性的拟声词在英汉语言中均有词汇化了的语言表征。本文以英汉对应较为常见的AB式拟声词“叮咚”为例,基于语料库从历时和共时的角度出发,探讨英汉拟声词“叮咚/Ding-Dong”在语音、构词、句法、语义、修辞以及语用等方面的异同。“叮咚/ding-dong”在英汉语不同的社会语境下遵循内在统一的语言理据,词汇表征中存在同音共指现象和类似的构词规律及语义成分,但各自也存在多义项、修
期刊
摘 要:修辞学和语义学联系密切,博喻作为一种修辞格,对博喻意义的理解离不开对其语义的研究和分析。本文试图以莎士比亚作品中的博喻现象为例,对博喻的语义类型进行初步探索。  关键词:博喻 莎士比亚 语义  一、引言  博喻作为一种修辞格,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的研究历史悠久,但国外学者多从隐喻的角度对其研究,强调它在构建篇章中的作用,国内学者多从修辞学角度研究,强调它所带来的修辞和美学意义。到目前为止,对
期刊
摘 要:汉语分級教学虽是汉语教学界的共识,但从北京联合大学国际交流学院的分级教学现状及成效来看,高校汉语教学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分级不够细致;2.级别过渡班不成序列;3.各等级使用教材难度不统一、不配套;4.高级水平教学规模不均衡;5.专业课设置相对薄弱。在现有教学体制下,按照学生语言水平将级别细化,在三等五级的分级教学基础上,使语言等级和学生水平互相匹配,增加两个级别的过渡班,有序衔接,并增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