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美托咪定对大鼠原位移植肝脏缺血再灌注后脑损伤及远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来源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xfITRoa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DEX)对大鼠原位移植肝脏缺血再灌注后脑损伤及远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

方法

将54只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假手术组、原位移植肝脏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右美托咪定预先给药组(DEX组),每组18只。I/R组和DEX组制备成原位移植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DEX组于切皮前30 min予DEX 100 μg/kg腹腔注射,假手术组和I/R组于同时间点腹腔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每组各随机取12只大鼠于术后3 d处死并取脑组织,光镜下观察海马组织的病理改变,TUNEL法检测海马神经细胞凋亡指数,Western blotting检测海马水通道蛋白4(AQP4)和蛋白激酶C(PKC)的蛋白表达。每组剩余6只大鼠于术后30 d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以评价远期认知功能。

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I/R组与DEX组海马组织明显水肿,细胞排列紊乱;与I/R组比较,DEX组海马组织病理损伤减轻。与假手术组比较,I/R组与DEX组神经细胞凋亡指数升高,AQP4和PKC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原平台所在象限滞留时间缩短,逃逸潜伏期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I/R组比较,DEX组神经细胞凋亡指数降低,AQP4和PKC蛋白表达水平下降,原平台所在象限滞留时间延长,逃逸潜伏期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DEX预先给药可减轻大鼠原位移植肝脏缺血再灌注后脑损伤及改善远期认知功能障碍,其机制可能与下调AQP4、PKC表达水平和抑制神经细胞凋亡有关。

其他文献
颈动脉不稳定性斑块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作为一个新的预测因子,可以为脑卒中防控、风险分层、高危人群筛查提供更加精准的监测指标,故深入探索其理想水平与调控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笔者现围绕不稳定性斑块的易损机制、颈动脉不稳定性斑块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以及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的预测价值、理想水平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目的探讨肯尼迪病的临床、电生理与分子遗传学特征,为提高该病的早期诊断率提供帮助。方法收集自2013年12月至2018年3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13例肯尼迪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毛细血管电泳法检测所有患者雄激素受体(AR)基因1号外显子(CAG)异常重复扩增次数。结果13例患者均为慢性病程,主要以四肢肌肉萎缩、舌肌萎缩和球麻痹为临床表现。10例患者出现乳房女性化,11例患者性激素水平紊乱。
目的探讨急性颅内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机械取栓再通失败后采用补救性支架植入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濮阳市油田总医院介入科自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行机械取栓但再通失败的29例急性颅内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中的18例采用补救性支架植入治疗(支架组),11例不行补救性支架植入治疗(非支架组),比较分析支架组与非支架组的最终血管再通率、并发症发生率及临床预后。结果支架组与非支架组的最终血管再通率分
期刊
目的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术后患侧后组颅神经麻痹的发生率、患者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航空总医院神经外二科自2014年5月至2016年8月由同一术者行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1033例面肌痉挛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术后患侧后组颅神经麻痹的发生率及患者预后情况,并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1033例面肌痉挛患者中,10例(0.97%)发生术后患侧后组颅神经麻痹,其中6例表现为单独声
目的探讨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血管内治疗再通失败行补救性支架植入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以及桥接治疗与直接治疗在其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的差异。方法回顾性收集临沂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自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行血管内治疗血管再通失败后加行补救性支架植入治疗的60例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桥接治疗+补救性支架植入治疗患者26例(桥接治疗组)、行直接血管内治疗+补救性支架植入
目的探讨血肿腔和脑室形态CT影像三维重建参数对原发性脑干出血早期血肿扩大及住院不良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对自2015年6月至2017年12月于百色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住院的32例原发性脑干出血患者,收集入院时的临床指标、初诊及48 h内复查的CT影像,并应用Mimics10.0软件对CT影像进行血肿腔和脑室形态三维重建获得血肿腔每平方毫米表面积三角片数量(TQOT/mm2)、血肿体积和脑室容积等参数
目的探讨肠道菌对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小鼠运动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以20只野生型(WT)C57BL/6J小鼠(WT组)和20只SOD1-G93A转基因ALS小鼠(ALS组)为实验对象。(1)按随机数字表法分别取WT组和ALS组小鼠各10只,其中每组取5只饲养于SPF环境下,剩余5只饲养于无菌环境下,分别定义为WT+SPF组、WT+无菌组及ALS+SPF组、ALS+无菌组。(2)按随机数字表
近年来,丹参及其活性成分在抗中枢神经系统急、慢性病变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进展。丹参可通过多靶点调节机制,发挥抗神经炎症、抑制细胞凋亡、抗氧化应激、改善微循环、促神经再生等多种作用,其中抗氧化应激、 "疏通"滞留代谢产物可能是其发挥神经保护效应的重要机制。笔者现基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核心病理变化,论述丹参及其活性成分的神经保护效应及可能的效应机制,并梳理丹参毒理研究评价其药物安全性,以期为中枢神经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