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虚拟经济变局丛生,实体经济桎梏难脱——中国,究竟该创造、遵循怎样的增长方式,挥别过去苦乐30年,迎接下一个30年的考验与诱惑?
回首30年,可以看到我们国家的经济蒸蒸日上,但面对日渐显得枯竭的资源、日渐不堪重负的环境,没有人能够理直气壮地说,我们的经济发展是非常健康的。
这些年来的资源、环境现状让人们强烈地感受到,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的老路已经走到了尽头,不转变增长方式,资源难以支撑,环境难以承受,国际竞争力也难以提升。为此,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必须把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作为“十一五”时期的战略重点。
为了实现我们的产业结构升级,为了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换,我们国家屡次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房地产、旅游、文化、信息产业一个个被提了上来,但这样的新的经济增长点真地实现了经济增长方式转换?现实不容乐观。
在金融危机波及全球的时候,所有国家都意识到实体经济远比以证券为核心的虚拟经济更加让人觉得踏实,但问题是,如何提升实体经济的能量?我们国家可以说缺的不是实体经济,而是我们实体经济的能量还太小。大量制造企业生产的是附加值极低的代工产品,国家和地方政府投资的大型企业计算投入和产出时是那样地不匹配。
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应该做的,显然不是将“经济增长方式转换”像顺口溜一样说说而已,而是应该探求为何经济增长方式难以转换,如何真正实现其转换。
《中国经济评论》就此主题,特邀请了三位专家学者谈谈自己的理解和建议。
回首30年,可以看到我们国家的经济蒸蒸日上,但面对日渐显得枯竭的资源、日渐不堪重负的环境,没有人能够理直气壮地说,我们的经济发展是非常健康的。
这些年来的资源、环境现状让人们强烈地感受到,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的老路已经走到了尽头,不转变增长方式,资源难以支撑,环境难以承受,国际竞争力也难以提升。为此,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必须把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作为“十一五”时期的战略重点。
为了实现我们的产业结构升级,为了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换,我们国家屡次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房地产、旅游、文化、信息产业一个个被提了上来,但这样的新的经济增长点真地实现了经济增长方式转换?现实不容乐观。
在金融危机波及全球的时候,所有国家都意识到实体经济远比以证券为核心的虚拟经济更加让人觉得踏实,但问题是,如何提升实体经济的能量?我们国家可以说缺的不是实体经济,而是我们实体经济的能量还太小。大量制造企业生产的是附加值极低的代工产品,国家和地方政府投资的大型企业计算投入和产出时是那样地不匹配。
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应该做的,显然不是将“经济增长方式转换”像顺口溜一样说说而已,而是应该探求为何经济增长方式难以转换,如何真正实现其转换。
《中国经济评论》就此主题,特邀请了三位专家学者谈谈自己的理解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