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美食历险记

来源 :中学生百科·悦青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jnuqx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哈尔滨之行,印象最深的是吃。
  锅包肉久负盛名,事实证明,“见面不如闻名”。我一直怀疑,有可能是我俩没找对地方,或者是期待太高,总而言之,肉太硬,酸太呛,糖太腻。
  豆豉鲮鱼油麦菜,这道菜,把豆豉、鲮鱼、油麦菜分开,三个都是好样的,但是当它们仨凑到一起,鲮鱼稳稳地压住了油麦菜的清香,油麦菜略带挑逗地勾引出了鲮鱼的腥,豆豉冷静地问它俩:“你俩是不是不够咸?”于是,奋不顾身地投入其中。
  吸取了之前的教训,这一次,我们决定,从住处往外走,遇到的第一家店有什么就吃什么。麻辣面!听着名字就麻麻的辣辣的好吃的样子,于是,我俩坚定地走了进去。“老板,两碗面。”然后,故事开始了。吃了第一口,我俩相视一笑,果然,不出所料,既不麻,也不辣,最让我们寒心的是它也一点不热乎。这面“温和”得让我想问问老板:你们不冷吗?你们都冷,面能不冷吗?让它热乎点不行吗?
  “无名缘米线”,是攻略里都没有提到的东西。实在是困于此地,腹中饥饿,无奈推门进入。毕竟是米线,差也差不到哪去。快餐食品就是这点好,你要说美味确实美不到哪去,但你要说差劲,真也差不到哪去。朋友对这个米线还颇有好感呢,我倒是觉得一般。
  来哈尔滨吃火锅纯属是因为没找到烧烤店。我俩住的地方比较偏,没有想象中随处可见的路边烧烤摊,也可能是大家都喜欢在家里热热乎乎地待着。于是,我们选择去试一下哈尔滨热乎乎的火锅。
  这一次,我俩吸取教训,充分利用信息时代的优势,拿出手机,搜了一下火锅店。“就这个了,”朋友说,“评分最高,离这很近。”匆匆赶到,推门进去的一瞬间我就想走了,因为店里面可见之处,无一顾客,服务员倒是有不少。无奈刚进门,就被那几道猛虎扑食般的目光锁定了,哪还好意思走?只好坐下来。
  朋友拿着菜单,从头到尾,翻了一遍,“嗯……一盘青菜拼盘,一盘带骨肉……”朋友侧眼看了看站在一旁的服务员,无奈地拿着菜单,从尾到头,又翻了一遍。“你们先点着,我去那边看一下。”服务员小哥赶着去招呼新进来的顾客。朋友趁他走了,悄悄征求我的意见:“要不,咱们走?”“哈哈哈,还没吃呢就想走?”我大笑。结果,自然是没走,而火锅,也自然是不那么美味,充其量是中规中矩。



  老昌春饼名不虚传,排队的人确实很多,以至于一家店,我俩去了两次都没买到。我怀疑是不是我俩等待美食的精神不够虔诚,所以我们才老是吃不到最正宗的美味。换了一条街,我们找到了同样名字的春饼店。果然,春饼晶莹剔透,筋道可口,配菜清爽鲜嫩,酸咸适中,于是乎,几天没吃到这么对胃口的食物的我们狼吞虎咽起来。
  我边吃边看了眼盘子里薄薄的十张筋饼——这哪够吃?“再来二十张。”服务员小哥一脸惊吓:“啊?多少?”二十张饼真的不多,我俩坚定地点了点头。可是,我俩在吃完十张以后,就真心明白了服务员小哥的表情是什么意思。饼是薄薄的,但是得卷菜啊,二十张两个人吃应该可以,但是我俩那时候已经各自吃了五张了,而且,还喝了一大碗汤,吃到第十张的时候,我俩就真的是心有余而……吃不下了。
  唯一一次满意的美食之旅,以我俩吃饱了撑到再也不想吃而告终。
  大列巴是我们在看见了实物以后理智地决定暂时不尝试的食物。从外表看,那就是个放大二十倍的馒头,而且硬邦邦,感觉砸脑袋上都能砸出个包。现在想想,说不定我俩错过了哈尔滨真正的美食。不过,如果再看见大列巴的实物,我想我们还是会理智地决定不尝试的,毕竟我们牙口都不怎么好。
  我们是在秋林百货公司买的哈尔滨红肠,就是吃春饼吃伤了那天,因为前几天的悲伤经历,所以红肠我们就买了五根。晚上回到宾馆,朋友又开始把包里的东西展示出来。看到红肠的时候,我说:“你赶紧让它离我远点,我闻着这味儿想吐。”朋友小声地说:“我也有点。”我俩就是这么错过了目前为止我们一致认为最应该多带些回来的哈尔滨美食。回家以后,我们抱着好吃不好吃也是火腿腸的心态尝了尝,顿时后悔不已——咸淡适中,肉粒分明,肥瘦均匀,香气十足。
  啊,哈尔滨红肠,为什么要让我们知道你这么好吃?为什么你不早早地站出来告诉我们你这么好吃?为什么我只买了五根?明明就不贵啊!真想用一个大列巴砸晕我自己。
  我俩对不住哈尔滨的美食,哈尔滨红肠对不住我俩。
  编辑/梁宇清
其他文献
问:在刚刚过去的那个冬天,我遇到了一个令脑子转不过弯来的问题:为什么一到冬天,南方人和北方人总在互相抱怨呢?北方人说南方暖和,南方人觉得北方人习惯了冷的环境,应该很抗寒。可北方人到了南方,却又抱怨很冷。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答:南北方最大的误会莫过于,北方人认为南方天气不冷,南方人认为北方人不怕冷。但其实,南方也会很冷,北方人到南方可能冻得鼻涕横流。一旦有北方人羡慕:“哎呀,你们南方好幸福啊,艳阳
期刊
或是花香太浓,一阵阵扑来,与我撞了个满怀,竟让我有些晕眩。午后的阳光暖洋洋的,窗外的香樟慵懒地立着,每一片叶子都有它独特的精巧,耳边有微风细细地吹过……一切都安详美好,仿若从前。  也是一个这样温暖的午后,我安坐在一个略有些熟悉的屋子里,周围静默无声,约莫是在进行一次考试。这不过只是一个寻常的日子。  一阵铃声响起,我看到有人站了起来,他们开始嬉笑怒骂。好多人啊,有熟悉的,有不熟悉的,有喜欢的,还
期刊
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在政治舞台上也经常能够扮演重要的外交官角色。各国经常赠与或出租自己的特色动物,给严肃紧张的国际政治增加了一抹别样的亮色。从熊猫、长颈鹿到狗,那些在外交舞台上活跃过的动物,变成了情感和对外关系的载体。大熊猫:来自中国的任性  中国向外国送大熊猫以示友好的做法在千年前就出现了。据日本《皇家年鉴》记载,早在武后垂拱元年(685年),武则天就曾送给日本天武天皇两只“白罴”。据大熊猫专家
期刊
1  “梦想”真的是一个无论何时都能触动心弦的词。  从幼时起,我便立下了做老师的志向。或许这是很多孩子,特别是我们那个时候的孩子都有过的梦想。只不过很多人也就是说说罢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多数人又换了个梦去追。只有我,死守着这个梦想,直到看着它破灭,颇有不撞南墙不回头的架势。  若说其间我没有动过其他念头,也并不准确,那时的我倒不至于如此虔诚。  小学毕业前,大家都跟风似的写同学录。其中有一栏是
期刊
1  黄昏,夕阳西下,风少侠手持长剑站在山坡上,眺望耸入云层的山顶,火一样的晚霞笼罩着他。风拂起他白色的长袍,宛若涌动的海浪。那个刚刚被他追赶的盗贼闪身钻进了密林,但他现在并不想追赶他。  风少侠的字典里没有“放弃”两个字,早晚有一天,他会抓住他。  他朝山脚下的村庄走去,风挤进了院子门前的篱笆,有几个孩子从屋里走出来,他们欢快地朝他跑来,嘴里大喊:“风少侠!风少侠……你抓住盗贼了吗?你抓住盗贼了
期刊
六月来了,乍热未酷时,和煦的夏风犹如母亲的手,是那么温柔、安详,在她精心哺育下,绿了芭蕉,黄了枇杷,木槿花开,瓜豆满架……虫儿们飞起落下,蟋蟀们齐声歌吟。蛙鸣声中,一场场酣畅的夏日骤雨来回浇灌,满世界的自然生灵潜滋默长,逐渐饱满、壮大。  各种时令水果都上市了,拈起一枚圆圆的甜杏,放入口中,轻轻咀嚼,唇齿生香。六月的气息在这座城市里弥漫。天地充实、万物丰满的盛夏,正在降临。我住在常春藤花园的深处,
期刊
我厌倦了劳作,  厌倦了炎热的长日;  我投向你温暖的胸膛,  你会接受我吗,甜美的精灵?  厌倦了为了崇高光明的道路  长久的,盲目的挣扎——  厌倦了明灭的余烬般  将熄不熄的希望。  厌倦了寻找糟糕的密码,  来还原“善”应有的意义;  不满于我的厌倦——  又厌倦了自己的不满。  我厌倦了信任  我的信任只能被折磨证明;  你会一直相信我吗?你会  成为我真诚温柔的爱人吗?  我厌倦了漂泊
期刊
对中国的大部分地区来说,夏天已经开始展现出自己巨大的威力。广东进入蒸笼,长江沿线在闷热的天气里苦熬,北京则在连续高温中被烤成了荷包蛋。在欧亚大陆彼岸的德国,人们也如临大敌地准备迎接夏天。早两年横扫欧洲的极端高温已经把当地人弄怕了,正想着今年要怎么争取高温假以对抗太阳将军的考验。  但即使如此,在德国你还是很难看到空调的身影。被中国人视为救命恩人的空调制冷,在德国人眼里似乎并不是一个受欢迎的选择。这
期刊
首先,我向语言文字工作者提出一个诚恳的请求:请发明一个和“独处”同义的,更像名词,并且更好听的词!翻译的时候,我发现本诗题目中的“Solitude”在汉语里能够对应的只有“孤独”“孤寂”“独居”“独处”这几个词,前两个从理解意义上讲,有点儿贬义的味道,“独居”肯定更不对,于是只剩下“独处”是对的。但是能把题目翻译成《致独处》吗?听起来像主人公受了宫刑……所以我作为特立独行的翻译者,自作主张地把题目
期刊
[知趣]  问:影视剧里,皇帝所享用的食物叫御膳,吃的都是珍馐美味,真的那么奢华吗?宫廷御膳到底好不好吃呢?  答:在我们的印象里,古代的皇帝拥有豪华富贵的生活,吃的全是山珍海味。清朝乾隆年间,皇帝的菜谱,每顿饭120道菜,一张桌子都摆不下,远处的菜品需要皇帝指挥太监们拿过来。可是,事实并非如此,古代的皇帝有时候并不能好好吃饭。  御膳,更多的是附带着传奇色彩,有时并不那么美味。比如御膳之一“珍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