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走在追梦路上

来源 :中学生百科·悦青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yi8708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梦想”真的是一个无论何时都能触动心弦的词。
  从幼时起,我便立下了做老师的志向。或许这是很多孩子,特别是我们那个时候的孩子都有过的梦想。只不过很多人也就是说说罢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多数人又换了个梦去追。只有我,死守着这个梦想,直到看着它破灭,颇有不撞南墙不回头的架势。
  若说其间我没有动过其他念头,也并不准确,那时的我倒不至于如此虔诚。
  小学毕业前,大家都跟风似的写同学录。其中有一栏是“理想”,当时同学还说,等到若干年后,看看有多少人能实现。我至今还记得,我在那一栏写的是“当老师或主持人”。
  现在想来,当主持人不过是我一时的念头,很快便抛弃了。毕竟,直到现在我也羞于在众人面前讲话。不过我觉得学生可以是个例外,站在三尺讲台之上,面对天真纯洁的学生,想起来似乎并没有那么紧张,有的只是无限憧憬。
  我的同学都觉得我很适合当老师,到现在也还有人这么说,他们觉得我脾气好,有耐心。在当时我是认可这些的,或许那时我对自己并不是太了解。
  高中的时候有个特别要好的朋友,她一心想学医,执着程度不亚于我想当老师。我们约定,以后如果我教的学生生病了,就去找她医治;而被她医治好的小朋友就来当我的学生。追梦的路上有人为伴,即使艰辛也可以快乐地走下去。彼时,我觉得自己离梦想很近很近。
  可不久之后,我的教师梦破碎了。



  如今看来,高考志愿真的不能决定一生,但当我遭遇家人一再劝说以致没填报任何一个师范专业时,我仿佛听到了梦碎的声音。有人说学师范专业,以后就业面太窄了;有人说我性格内向,当老师的话会被学生气哭。支持我的只有表弟和表妹,表弟支持我的所有选择,表妹觉得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决定。到底只是三个孩子,在持反对意见的家人面前,我的坚持和他们的支持无异于蚍蜉撼树,并不能改变结果。

2


  坚守了十几年的梦,随着稚嫩的青春一起去了。我度过了十八岁生日,告诉自己长大了。而混混沌沌的大学生活令我失去了方向,面对一个陌生的专业我感到无所适从,出于本能地有一点点排斥。于是我第一次深刻体会到什么是迷茫。
  与迷茫相伴的是内心的空虚,我送走了曾经为之执着的梦想,告别了昔日相伴追梦的好友,感觉自己只剩了一副驱壳,每日在教室里听着无关紧要的课程。我仍然认真听课,仔细记笔记,也常因此受到老師表扬,但我不知道这么做的意义。或许本就没有深刻的意义,按部就班罢了。
  这样的状态令内向的我更加懒于与新同学相处,常常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那个时候,我近乎疯狂地迷上了动漫,在那个不一样的次元里逃避现实,寻找自我。确实,我感受到了伴随着空虚的快乐,也似乎看到了另一个自己,一个更加随性、少了束缚的自己。



  暑假里,我一天最多可以看七八个小时的动漫,听起来有种玩物丧志的感觉,现在回想起来也觉得浪费时间,但也不是完全没有收获。我的毕业论文就与动漫相关,因此写起来得心应手,论文答辩也非常顺利。同时,在那些或奇妙或感动或热血的故事的影响下,我想起了自己的另一个爱好——文字。
  我对于文字的喜好,或许是受了伯伯的影响。伯伯曾经是个文学青年,还写过长篇小说寄到出版社,厚厚的一沓,只可惜最终没有出版。再后来,也不知道伯伯是否还在写。我只记得小时候,父母去上班了,就把我送到奶奶家。伯伯不上班的时候就窝在房间里看书。小小的我已经懂得不去打扰,偶尔开个门缝看看。有时伯伯看得入了迷没有注意到我,我就悄悄地掩门离开;有时伯伯看到我了便招招手唤我进去,我便逗留在他小小的书房,接受书香的熏染。
  文字对我的影响大概是潜移默化的,虽然我也喜欢没事的时候写点东西,偶尔还会投些小稿,不过一开始我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对此有多么热衷,等到发现时又疑惑是不是有些晚了。但我最终觉得,即便晚了,也不该放弃,奋起直追才是正经事。于是我开始调整方向,把老师梦彻底放下,开始追逐我的文学梦。

3


  上课、做作业、写论文、读书、写稿子,我的人生突然变得丰富且明亮起来。但是这份微弱的光亮并没有照得太远。
  眼看快要毕业了,我却连三方协议都签不上。学校帮忙联系合作单位,得到的回复几乎都是:我们自己还要裁人,没办法接收学生。也有不少同学好不容易熬过了实习,却还是因为暂不招人而被辞退。
  当然,也不是说任何工作都找不到。但毕竟都是刚刚迈出校园的学生,心高气傲在所难免。有人注重公司实力,有人看重福利待遇,也有像我一样抱着青春幻想的人只为追一个色彩斑斓的梦。
  梦境自然是彩色的,现实却颇为灰暗。固执如我,始终坚守着心中的底线,无论公司如何,也不管待遇怎样,我只想做文字编辑。说好听点是执着,说难听点就是死钻牛角尖、不肯变通。
  那时候面试了太多公司,走过了太多地方。其间,我最中意的一个职位是一家文化公司的脚本编辑,并通过了面试和试写,但之后便没了消息,再联系时,对方只说公司不招人了。刚刚燃起的希望又被浇灭。接连碰壁之后,我终于开始怀疑自己,并渐渐产生焦虑情绪,我甚至买了一本关于焦虑症的书。然而书中的理论救不了我,我知道我需要自救。
  在那个燥热的夏天,我把长长的马尾盘起来,努力让自己对窗外聒噪的蝉鸣声听而不闻,平心静气地坐在电脑前,编织我的文学梦。看着文档里慢慢排满文字,我的焦虑心情多少得到了一些缓解。至少,在写作的过程中我忘记了现实的烦躁。然而我也知道,真正的问题并没有解决。   平日里很少联系的表哥那段时间频频打来电话,说朋友的酒店在招人。我推了几次,他锲而不舍;我想放手去追梦,他告诉我人生很现实。最终我拗不过他,或者说我自己也开始着急了,毕竟待业的日子不好过,让人内心发慌。
  酒店的面试出奇地顺利,第二天就可以上班,职位暂时是总机接线员。我没有为获得一份工作而感到欣喜,反而心情复杂。
  这不是我的梦。

4


  作为一个“电话恐惧症”患者,我要每天与电话为伴了,真是讽刺。工作不难,很快就能上手,领班对我很满意,没几天就让我独立工作了。我知道这份工作我有能力做好,只是没有丝毫的兴趣,每天硬着头皮应付着。我对自己说,要干一行爱一行。
  我一边骗自己,一边顾影自怜。我想起高中时和我有过约定的好友,我们谁也没有坚持当初的梦,纷纷与当年的自己背道而驰。当年的话语还在耳边萦绕,我仍能想起好友欢快的语调,想起我们满怀期待的心情和同学羡慕的眼神,也想起再无法兑现的诺言。我再一次迷茫,不知所措,仿佛整个人生都乱了套,每一天都是煎熬。
  我无法再用文字平和心态,连文档都不想打开。
  我开始变得幽怨,在QQ空间发泄自己的烦闷,连网络上那些几乎断了联系的朋友都来安慰我。但我并没有真正得到安慰,甚至嫌弃这样的自己。
  所以,后来我又对自己说,算了,我实在是不爱这份工作。工作了48天后,我终于还是辞职了。此前此后我都承受了不小的心理压力。工作是表哥帮忙找的,结果不到两个月就撂挑子,情理上不太说得过去。而且当时的我已经彻彻底底迈出校门,辞职便意味着失业,而我并不知道下一份工作在哪里。焦虑的心情渐渐升级。
  好在父母对我一直很支持,他们对我说:“不喜欢就辞了吧,慢慢找,不行就先玩几个月。”我不赞成先玩几个月的观点,但我感激他们的理解,感激之余又有一点点羞愧。
  办理离职手续那天,和我年纪差不多的人事部经理问我为什么不干了。我们之前有过一些接触,她对我印象还不错。我简单地说不喜欢。她没再说什么,脸上的笑容依旧和善,但眼神有些诧异。用喜欢或不喜欢来评判一份工作,或许她觉得我太稚嫩吧。



  最后一次走出酒店,我稍稍松了口气,却没有真正的轻松感。我看着灰蒙蒙的天,觉得自己只是想找一个容身之处,为什么这么难,于是又抛出我该何去何从的疑问。怨天尤人大概就是如此。
  从那天起,我又恢复了之前每周跑招聘会、频繁面试的日子。我甚至懷疑自己跳进了一个死循环。
  直到两个月后,我找到了这个循环的出口。

5


  那是一家规模不大的私企,员工不多,待遇一般,交通也不算很便利,但我可以做我喜欢的文字编辑。通过面试和笔试后,我没有丝毫的犹豫,表示可以随时到岗,顺便推掉了第二天的另一个面试。
  那份普普通通的工作,或许将改变我的一生。
  梦想与现实的差距在哪里呢?或许就是当你以为自己触碰到了梦想的时候,却首先产生了疑惑。
  虽然我一心要做编辑,但此前并没有接触过这个职业,全凭自己的一厢情愿的想象。真正做起来,也不如意料中的那般顺手。我从小到大的语文成绩都不错,对文字也是有一定敏感度的,但真的开始从事这个行业,也是要从头开始的。
  从前在学校里,大家都是一样的起跑线,我不太会落在别人后面。而在公司,我是新人,同事们都早已得心应手,我却不得不在后面慢慢追着。年轻人,不免心急,或许调整心态才是入职第一课。即便如此,这份工作也与此前的工作截然不同。
  看书,真的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我终于和我喜欢的文字在一起了。每天审稿子、改错,满眼都是我喜爱的方块字。闲了的时候我自己也会写写稿子。忙碌的时候也有,但比起辛苦,更多的是充实。
  一份工作能给人如此的满足感,也是难得了。而能够把爱好和职业结合在一起,对我而言更是此生无憾。然而老板终究是个生意人,在我越来越热爱这份工作的时候,他突然提出要转行。同事们各有各的打算,我却第一个辞了职。
  这是人生的又一个十字路口,我又面临一道选择题:是重复之前的老路,再找一份文字编辑的工作,还是给自己一个新的期许?已经有了几年的工作经验,同样的工作并不难找,但按部就班惯了,我竟想尝试一下不一样的生活。
  所以我选择了自由职业。

6


  本就喜欢安安静静的我,自然也喜欢安安静静的工作。我想起高中同学聚会时,班主任对我说的话:“你是不是有时候觉得特别不想说话?那就不要勉强,一个人安安静静看书就好。”那个腼腆的老师大概与我有过同样的心境,那份理解弥足珍贵。
  老师一语成谶,我真的选择了做自由编辑,一个人安安静静地看书,隔三岔五到出版社拿稿子,时间自行安排,有充分的自由。然后我又遇到了同样理解我的编辑老师,他告诉我,看稿子在哪里看都是一样的,未必要规规矩矩坐在办公桌前,在家也好,在图书馆或咖啡店也好,不同的地方或许可以看到不同的风景。
  比起其他人的朝九晚五,我还是略显另类,不符合一直以来的乖乖女形象。于是身边或多或少有了质疑声,觉得我没有正经工作,没有稳定的收入,甚至有人断言我做自由职业不会超过三个月。我从不辩解,也不反驳,交给时间就好。
  如今三年过去了,我白天看稿子,晚上写稿子,主业是自由编辑,梦想是自由撰稿人。忙碌的时候会略感辛苦,但心里特别踏实,特别充实,这是我想要的生活。
  前几天,高中好友约我小聚,提起曾经的梦想仍是一阵感慨。她问我有没有遗憾。我认真地想了想——对教师这个职业我已经没有了执念,但依然对曾经有过这样的梦想而感到庆幸。没有梦想的话,人生就太过空虚了。一直走在追梦路上才会勇往直前,毕竟梦想是那么美妙。
  仅仅是“梦想”这个词,便可以触动心弦,更何况追逐的过程。
  编辑/梁宇清
其他文献
“孤独一点,在你缺少一切的时节,你就会发现,原来还有个你自己。”  “我有我自己的生活与理想,可以说是皆从孤独得来的。我的教育,也是从孤独中来的。”  这是沈从文曾经说过的话,我总是一读再读,感慨良深。  为了不被时代淹没,他自觉自愿地孤独着,这是他身上特别有战斗性的地方。他独自一人行进,无论是在枪林弹雨的时代,还是在红旗翻涌的时代。他的生命就像一条大河,时而宁静,时而疯狂,但终究是自由而不羁的。
期刊
我国自主研发的“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下潜深度达到10909米,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的新纪录。  但你可曾想到——10年前,中国才刚刚掌握3500米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30多年前,我们甚至连超过300米的载人潜水器都没有。  30多年来,中国一步步走向深蓝,迈向更深的海域,以难以想象的速度在深潜领域迅速跻身于世界前列。在深潜这个领域,中国的进步何以如此神速?潜入海洋有多难  生
期刊
@你觉得在什么样的温度下睡得最舒服呢?科学家得出的结论是:当身体温度下降时,人比较容易入眠,睡眠最理想的环境温度为22℃~23℃。一天中,体温会根据人体睡眠或清醒状态上下波动,睡眠时下降,清醒时上升。研究表明,周边环境的温度若有很大偏差,就会打破睡眠和体温之间的平衡,导致睡眠质量受到影响,大脑无法休息。  @美国耳鼻喉科医生纳亚克认为,为了减少伤害,打噴嚏其实是存在“正确方式”的:咬紧牙关,可以降
期刊
一个吃货的日常  我有一个吃货朋友。  初中的时候,我们同班。她常常偷带小零食到教室里吃。有一天,班主任发现了异常,厉声问:“这教室里的瓜子皮是谁吃的?”她弱弱地回道:“老师……瓜子是我吃的,可是瓜子皮真不是我吃的!”  高中,我们同校不同班,但依然会时时腻在一起。周末,去校门口的小店打牙祭,我们点了一道干煸四季豆。吃到一半时,我看到豆角上有一只肥虫,于是夹起来伸到她面前给她看。没错,她以为我喂她
期刊
看法  或许也是失败的挣扎  文|守一  网上流传一段“父亲当街殴打女儿”的视频。据广东共青团官微发布的信息,事发当天,张某在路上撞见彻夜未归的女儿,遂进行殴打“管教”。因为父亲动作非常粗野,在网上遭到了很多批评,但也有另一种声音——打人虽然不对,可是女儿夜不归宿,父亲就是得“管教”。甚至有极端一些的人会说,今天不被父亲打,以后就得遭别人打。这种听起来像是“爱之深,责之切”的说法,可能也是父亲打女
期刊
六月的清华园,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今天,3000多名同学完成本科学业,即将踏上人生的新征程。因为疫情,我们只能举行“云上”毕业典礼。我相信,这场特殊的毕业典礼同样会让同学们终身难忘。  每一届毕业生,都拥有各自难忘的青春故事。  经过四年的大学生活,你们的知识更加系统,能力更加全面,思想更加成熟。尽管疫情让你们本该尽情飞扬的毕业季显得有些沉重,但这种经历也会成为你们独特的人生阅历——你们克服了
期刊
一  姑姑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去了外地,且一年顶多回来两次。即便我们见面次数如此之少,但在我印象里,我俩聊天就没怎么愉快过。所以,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对她的看法都是:这个女人,天生和我相克,我最好还是避而远之。  少时的我,心性骄傲,自然不会从自己身上找问题根源。在我看来,这个名义上是我姑姑的女人,说话直接,有时甚至已到了刻薄的程度,脾气坏到极点,难怪不会处理和表妹的母女关系,恐怕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才
期刊
问:在刚刚过去的那个冬天,我遇到了一个令脑子转不过弯来的问题:为什么一到冬天,南方人和北方人总在互相抱怨呢?北方人说南方暖和,南方人觉得北方人习惯了冷的环境,应该很抗寒。可北方人到了南方,却又抱怨很冷。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答:南北方最大的误会莫过于,北方人认为南方天气不冷,南方人认为北方人不怕冷。但其实,南方也会很冷,北方人到南方可能冻得鼻涕横流。一旦有北方人羡慕:“哎呀,你们南方好幸福啊,艳阳
期刊
或是花香太浓,一阵阵扑来,与我撞了个满怀,竟让我有些晕眩。午后的阳光暖洋洋的,窗外的香樟慵懒地立着,每一片叶子都有它独特的精巧,耳边有微风细细地吹过……一切都安详美好,仿若从前。  也是一个这样温暖的午后,我安坐在一个略有些熟悉的屋子里,周围静默无声,约莫是在进行一次考试。这不过只是一个寻常的日子。  一阵铃声响起,我看到有人站了起来,他们开始嬉笑怒骂。好多人啊,有熟悉的,有不熟悉的,有喜欢的,还
期刊
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在政治舞台上也经常能够扮演重要的外交官角色。各国经常赠与或出租自己的特色动物,给严肃紧张的国际政治增加了一抹别样的亮色。从熊猫、长颈鹿到狗,那些在外交舞台上活跃过的动物,变成了情感和对外关系的载体。大熊猫:来自中国的任性  中国向外国送大熊猫以示友好的做法在千年前就出现了。据日本《皇家年鉴》记载,早在武后垂拱元年(685年),武则天就曾送给日本天武天皇两只“白罴”。据大熊猫专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