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教学的几点体会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tianyu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不能提高教学质量。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必须变教师的独角戏为师生共同活动,变只注意传授知识为传授知识的同时注意培养能力,变“讲堂”为“学堂”,变教学生“学会”为教学生“会学”。
  下面从基本概念,看书思考;解题思路, 启发诱导;针对弱点, 定向训练;联系生活现实,创设情境;揭示规律, 讲评提高等五方面谈谈看法。
  一、基本概念, 看书思考。
  对每节课的基本概念, 让学生阅读课本理解记忆。通过阅读,首先要领会新概念的引言,然后要掌握新概念的定义和教学表达式,在了解新旧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以达到真正读得懂、想得通。复杂的概念,在阅读中还要划出重点,写出段意。为提高阅读效果,教师最好亲自阅读一下,并选“优、中、差”的学生先读一读,让他们在阅读中将碰到的问题记录下来;教师根据这些问题综合归类,分出主次,拟出阅读提纲,在学生看书、思考的基础上,教师把住重点,关键,突破难点,做画龙点睛的讲解,这个过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解题思路,启发诱导。
  证题、解题、立论的教学是一个难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开拓思想,启发诱导学生去发现,去归纳,去概括。在解决短难例题时,要积极引导学生去探求解题途径,教师要根据适当梯度和难度,有系统地按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一个个有启发性的问题,以利于学生认识的深入迁移,学生将问题逐一解答后,能综合形成一个较完成的知识结构体系。如几何定理的证明,教材上都以综合法的形式写出证明的步骤,并未写分析过程,但教师要用分析法,从结论出发,启发学生从未知看需要,逐渐靠胧已知,导求解题途径,以一个简单题为例:
  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AD是高。
  求证:∠1>∠2
  引导学生从在论出发,联系学过的定理进行逆推分析
  ∠1>∠2(结论)(∵两角不在同一△中,
  无法运用边角关系,但我们学过△内角和定理)
  ∠B+∠ADB<∠C+∠ADC
  (∠ADB=∠ADC=90°,已知AD是高)
  ∠B>∠C (在同一个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
  (已知)
  AC<AB
  然后由学生自己动手写顺推证明步骤,这样把解题技术变成师生共同探求解题方法的双边活动过程。这种解题的方法技巧,不仅只受于师,而同时又是学生自己寻求的结果。在寻求的过程中,教师是向导,学生在训练中经历思索和艰辛,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针对弱点,定向训练。
  为了使学生进一步巩固知识,技能,学生要针对弱点,定向训练。所谓弱点,即对新概念难于接受的地方,相似知识容易混淆的地方,解题过程易出差错的地方,新的理论难于理解的地方等,还要注意到由于学生程度和接受能力各异,弱点还不尽相同。教师要针对以上情况有目的,有方向地精心设计练习题,以达到因材思教,分类推进,从而摆脱题海战术,减少无效劳动,提高练习题,培养解题能力。
  四、联系生活现实,创设情境,
  理论联系实际进行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在七年级下期,学生都将转入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学习,在头天晚上备课时,我正愁眉不展的思考如何上明天的新课,忽然我想起了自己在小时候遇到的“警察与小偷”的故事:“有一位便衣警察根据线报明察暗访到一间小屋后,细听到屋内的小偷正在分赃:每人分300元,就多出200元;每人分400元,又还差300元…这位警察叔叔眼睛一转,就算出了有几位小偷,多少赃款。”当我把这道数学题一出给同学们,众说不一,却很少有同学能短时内算出正确答案。于是我便很自然地引入我要讲的新课内容,给同学们分析、讲解、计算、求解。同学们这节课听得特别认真,特别入神,知识也掌握得特别牢固。由于提出的问题源于生活现实,就缩短了教材内容与现实的差距,使学生兴趣陡增,让学生感到数学无处不在,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揭示规律,讲评提高。
  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的熏陶,学生则可以基本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通过对比分析,归纳综合等方法,揭示知识的规律,使学生的水平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如讲过切线长定理,相交弦定理,切割线定理后,引导学生将两弦的交点从圆心逐渐向外移动,则弦被这点所分成两条线段的乘积,从圆半径的平方逐渐减少,交点移至圆上时,两条线段的乘积减少为零。在交点由圆上向圆外移动的过程中,交点将各弦外分成的两条线段的乘积,又由零逐渐增大,以至无穷。但不论交点怎样移动,乘积就是定值。因此我将学过的三个定理综合为一句话:“过一定点的任一直线若和定圆相交,则两个交点与定点的距离乘积为一定值(两个交点重合时,也不例外)”将三个定理相互沟通,融为一体。又如解方程,这方法,那方法,无非都是化为最简方程x=a,认识到这一点,就抓住了解方程的实质和规律。分式方程为什么去分母,无理方程为什么去根号,对数方程为什么要脱离数符号,学生就会理解成当然的事,从而由自由王国进入必然王国。对学生的训练,我们老师要严格把关,对出现的错误和缺陷要一丝不苟地指出,让学生去寻找出现错误的原因,自己做出正确的结果。
其他文献
学校课程,习惯上也叫校本课程,简单说就是指除国家教育部所颁布的课程以外的,由各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挖掘学校教育资源而制订出来的课程。  2001年6月8日,教育部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搞好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设置和建设则是这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2009年,笔者所在学校被定为“甘肃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示范建设项目学校”。项目实施以来,我们在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颁布以来,阅读教学便精彩纷呈,阅读感悟理念已深深扎根于我们的阅读教学之中,都认为(尤其是高年级语文教师)识字教学应该达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境界,若有人在教学中“咬文嚼字”便被认为是老套而保守的语文课堂。于是在阅读教学中,很难看见到教师沉下来教学生品字与写字,取而代之的全是机械的朗读,空洞的感悟。一堂语文课下来,学生人文性提升了,但语文的工具性却没能得到体现。脱离文本生字读不
期刊
新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不再单提听话、说话,而是综合起来提“口语交际”。口语交际属于言语交际范畴,言语交际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以语言为工具所进行的一种交流信息和思想感情的活动,信息交流形式有听说(口语)、读写(书面语)两大类。口语交际是人们运用口头语言进行交谈、演讲、辩论等的一种言语交际活动,具备直接、简便、迅速的特点,使用最多最广,是最基本的语言信息交流手段。  口语交际,这过去甚至现在仍
期刊
曾记得清代教育家颜昊说过:“教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今天我拿它作为文章题目,是因为这句话从侧面肯定了赏识教育的神奇作用。从教十几年,我与我的学生一起走过,这其中有过初为人师的迷惘、彷徨,但更多的是为人师的快乐和幸福。而获得快乐和幸福的渠道主要来源于欣赏。这其中我最大的感悟就是: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你会发现孩子们身上都有着动人的闪光点,你会发现所有的学生都是最棒的。  开学初,我接了一年级,一个多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在小学分为两个阶段:1--2年级为“写话”,3--6年级为“习作”。由此可以看出,低年级的写话是整个作文教学的起步阶段。一二年级写话目标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根据表达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写话刚入门,这是一个难点。关于写话教学,我在
期刊
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阅读可以检验出一个人学习的吸纳能力;而写作就直接地验证了一个求学者的释放能力(我们平时称为运用能力)。阅读和写作是相辅相成的,阅读面广泛,博览群书的人相应的知识积累也丰富,写作能力的潜因素比那些阅读量少或不阅读的人要优越的多。纵观古今,写出锦绣文章的文人巨匠首先一定是知识广博,通览群书之人。杜甫诗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形象地指出了“读”和“写”之间的关系
期刊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论述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语文课堂教学将是激发学生兴趣,激发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动起来。  一、巧设民主情境,调动学生的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小学的主要任务就是教会儿童去使用工具,一个人在他的一生中就是借助这个工具去掌握知识的。”苏霍姆林斯基说的这个工具就是教给儿童学习的方法,即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对于激发儿童的主体意识、增强儿童的学习能力和提高儿童的学习效率等方面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可是,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一直存在着“重教法轻学法”、“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这不仅导致学生学习方法匮乏,
期刊
新课程把“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重要的培养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敢于怀疑、敢于批判、敢于超越的精神。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强调必须从小抓起。实践证明,我们的学生学习刻苦,成绩优秀,但动手能力差,缺乏创新精神。那么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怎样失去的呢?原因在于传统教学的弊端,传统教学以知识为本位,知识是第一位的,知识的价值是本位的,重理论、轻实践,
期刊
课外阅读是对课内阅读方法的检测和再指导,是课内向课外延伸的桥梁,是真正知识的源泉,是提高学生素养的重要途径。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逐渐提高。当今的国际竞争和科技竞争,越来越围绕知识和人才的竞争展开。谁在知识和科技创新上占有优势,谁就在发展上占主导地位。叶圣陶先生说过:“没有课外阅读就没有广博的知识和源泉,就没有灵活发达的思维和丰富深刻的思想。苏霍姆林斯基也曾指出:“解决学生学习阻力的最终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