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传统心血管内科教学模式效果差,学生学习兴趣低下,因此本文从课堂教学形式改变、新教学技术应用、临床见习、双语教学以及道德教育等方面,探讨对于心血管内科教学模式的改革,以期提高心血管内科及医学教育质量。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 教学方案 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a)-0051-02
心血管内科是一门具有很强理论性和实用性的临床学科,只有全面掌握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于心血管内科医生的要求。但是心血管内科知识具有抽象、深奥的特点,传统的教学方式又不能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个透彻的理解,因此导致心血管内科教学效果低下。如何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现代化的教学理念,使复杂深奥的心血管内科知识更容易被学生接受,是现在医学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点内容,所以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心血管内科教学进行改革,以期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培养更多优秀的心血管内科人才,现报道如下。
1 进行“问题式”教学
延续了几十年的心血管内科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中心,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教师上课即照本宣科的讲述疾病的病因、病理、诊断标准、治疗方法,学生机械的记录、背诵笔记然后参加考试。虽然这种教学方式能使学生有较坚实的理论基础,但往往在临床实践中却存在诸多问题。现代心血管内科教学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建议由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转变为“问题式”教学方法。
本科室在教学中采用“问题式”的教学方法,即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病例,从症状出发,提出问题,反向的去探究疾病的病因和治疗,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扮演一个引导者。这种“问题式”的教学方法,需要学生主动的寻求答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学生在查找资料,寻找答案的过程中还可以学会与他人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这种“问题式”的教学方法,同时也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可以促使教师在教学中不断的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1~2]。
2 应用多媒体技术
传统授课只需要一个教师、一块黑板就可以完成,给学生只有简单的文字展现,不仅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不能清楚的讲述知识要点。特别是对于心血管内科这种比较特殊的课程,其理论抽象、概念复杂。因此,本科室在教学活动中加大了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将文字、图像、动画集中起来讲解某一个知识点,使枯燥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的形象具体,对学生的多种感官进行刺激以增加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记忆。传统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什么,学生就记什么,没有给学生思维发散的空间。教学中加入多媒体课件可以加强教学要以学生为主这一中心思想,让学生从对知识的死记硬背转化为对知识的理解,增加学生的能动性和独立思考能力。同时,由于多媒体课件在教师授课前已经准备好,节省了传统的板书时间,还可以将大量复杂的理论知识通过动画或者图片的形式快速简单的表现出来,能够更加高效的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增加授课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提高了教学质量。
心血管内科的教育如果仅仅使学生停留在对医学知识的死记硬背上,即使学生考试成绩优秀,其也很难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由于课程时间的限制,我们无法在教学中加入大量的临床见习时间,因此,在心血管内科的课堂教学中就应该更加积极得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临床真实病例的诊断和治疗过程直接呈现给学生,以弥补临床见习时间的不足。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加容易的理解理论知识,同时也让学生更加直观、生动的感受到与患者的交流过程,使学生可以第一时间将课本的知识与实际医疗活动联系起来[3]。
3 利用网络资源
在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的今天,网络已经代替传统媒体成为最重要的信息来源。学生、教师和学校都可以利用网络来提高学习和教学质量。学生除掌握书本内容外,还应学会如何使用网络去获取相关资料,比如多种医学专业数据库的运用。教材中的知识是经过证明的经典的理论和病例,是相对滞后的知识的总结,当今的医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疾病的新理论或新治疗方案一直在更新进步,学生在学好教材知识的基础上,应该通过网络平台及时关注新的发展方向,更新自己的知识。
教师利用网络通信技术,可以打破时间和地点的限制随时随地与学生进行交流。教师可以及时发现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以及对于课程的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充。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安排学习时间地点,对于学习中遇到的困惑可以及时得到专业的解答。利用网络技术,不同需要的同学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选择学习的重点,避免的课堂“大锅饭”式教学的弊端,能够极大的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本科室通过开通心血管内科教学的博客和微博,针对每个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达到“一对一”的个性教学目的。利用文件传输系统,将学习资料快速的分享到每一位同学,同时构建一个网络教学平台,通过课堂回放,疾病实录,专业相关知识等方面来扩展有限的课堂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3]。
4 增加临床见习教学
医学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临床应用。医学生到合格医师的转变必须要将知识和实践技能结合到一起。心血管内科要求有极高的实践能力,教学单位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多增加学生临床见习机会,积累学生的临床经验。一种疾病的临床表现复杂多变,与课本讲述不尽相同,学生们在见习的过程中要学会举一反三,把课本上的理论与实际的治疗过程相结合,将抽象枯燥的理论变的具体。更为重要的是学生还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学到与患者的沟通技巧,医学生面对的对象是病人,这就决定了医生在进行医疗服务的时候需要良好的沟通技能,与患者很好的交流对于病情的正确诊断和治疗也是非常重要的。沟通技巧是一种在课堂的教学中是无法获得的,但又是将来必不可少的职业技能,只有通过见习进行实际的学习积累[4]。 临床见习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也是不能忽略的,见习教师的选择必须严格。例如有些医生本身的素质不高,如果作为带教老师,容易使学生有样学样,养成不好的习惯;另外,部分学生由于认为自己将来不一定从事医生这个职业,在见习中存在走过场的心态,临床见习反而成为了他们逃离课堂的放松时间。对于这些问题就需要对于带教老师要有严格的挑选标准,同时加强学生的心理辅导,增加临床见习效果。
5 采用中英双语教学
国际医学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日益频繁的国际学术交流,要求医学工作者不仅要拥有牢固的专业基础,还应具备熟练的英语交流能力,因此,采用双语教学也逐渐成为了现代医学教学的趋势。本科室在教学活动中引进原版高水平的双语教材,选择比较浅显易懂的内容尝试全英授课。鼓励学生在查阅相关专业文献的时候,多检索英文文献,熟悉专业英语的应用。同时加强英语临床见习的实际应用,要求学生在查房过程中选择比较典型的病例,尝试英语查房,相互讨论,由同学来互相找出不足的地方,最后再由教师来进行总结,将枯燥的专业英语放在现实的见习中边学习边应用,提升教学效果。
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进行双语教学时单纯的强调双语授课课时反而会事倍功半。双语教学不能急于求成,先选择较容易理解的知识进行双语授课,并严格把握好双语授课的课时比例,循序渐进的使学生接受双语教学;在教材的选择上,应该选择高质量的国外大学相关专业应用的教材,进行相应的“中国化”,应该特别注意,低质量的英文教材不仅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误导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甚至使学生产生抵抗情绪[5~6]。
6 辅以道德教育
当今社会急功近利,人们都在追逐自己价值的最大化,使少数医生出现了职业道德信念的偏差,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医疗工作者应有的神圣的心态,对医生这个职业缺少特殊的情感和认识。随着社会的发展,“以为人本”的思想在全社会得到重视,现代医学更是要求医生在医疗活动过程中要将患者置于首位,多为患者着想。
高等医学教育不是简单的职业技能教育,在教会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更为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医学道德伦理,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结合起来,否则就不能称之为合格的医生。在教学过程中加入医学道德伦理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实现言传身教模式,努力提高管理人员和职工的素质,在给医学生灌输了应有的职业道德规范之后,再通过自己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言行榜样,教育学生去遵守他们应该遵守的医德,这样对学生的影响是最巨大、最直接的。其次,培养学生“医者仁心”的精神,这是医学人道主义精神,它广泛存在于医德思想与医学实践中,让学生明白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责任。再次,加强见习的过程中的道德教育。通过临床实习,更好地了解到在医患沟通中真实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才能了解患者真正的需求,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才能更顺利地完成医治的过程,职业道德素养才会得到完整的体现。培养学生“以人为本”的医学道德思维,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使学生能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真正成为一个“好医生”。
心血管内科作为医学重点学科,其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于医学生的要求,在进行教学模式改革的同时应该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新科学技术手段、增加见习、开展双语教学,并辅以医学道德教育等方式,推进心血管内科的教学工作,提高医学院校的教学水平,达到培养技术过硬、道德高尚的心血管内科专业人才的目的。本文将本科室在心血管内科教学中进行的改革探讨经验进行总结,希望能进一步提高心血管内科学习的教学质量,培养更多优秀的心血管内科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晓良,刘必成.在临床医学教学中应用PBL教学法[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6,8(1):62
[2] 张长江,邓银芝.循证医学与心血管疾病[J].中国医疗前沿,2008,3(13):84.
[3] 李欣,孙月刚,李旭良.网络技术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07,5(4):249-250.
[4] 景涛,王海东,何国祥.浅谈临床实习教学中对医学生临床能力的培养[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4,14:157-159.
[5] 赵凯军,葛立本,葛冠男,等.关于医学院校全面开展双语教学的思考[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9,13(10):1483-1484.
[6] 王梅.关于双语教学热潮中几点问题的思考[J].高教论坛,2009,10(10):42-44.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 教学方案 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a)-0051-02
心血管内科是一门具有很强理论性和实用性的临床学科,只有全面掌握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于心血管内科医生的要求。但是心血管内科知识具有抽象、深奥的特点,传统的教学方式又不能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个透彻的理解,因此导致心血管内科教学效果低下。如何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现代化的教学理念,使复杂深奥的心血管内科知识更容易被学生接受,是现在医学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点内容,所以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心血管内科教学进行改革,以期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培养更多优秀的心血管内科人才,现报道如下。
1 进行“问题式”教学
延续了几十年的心血管内科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中心,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教师上课即照本宣科的讲述疾病的病因、病理、诊断标准、治疗方法,学生机械的记录、背诵笔记然后参加考试。虽然这种教学方式能使学生有较坚实的理论基础,但往往在临床实践中却存在诸多问题。现代心血管内科教学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建议由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转变为“问题式”教学方法。
本科室在教学中采用“问题式”的教学方法,即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病例,从症状出发,提出问题,反向的去探究疾病的病因和治疗,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扮演一个引导者。这种“问题式”的教学方法,需要学生主动的寻求答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学生在查找资料,寻找答案的过程中还可以学会与他人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这种“问题式”的教学方法,同时也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可以促使教师在教学中不断的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1~2]。
2 应用多媒体技术
传统授课只需要一个教师、一块黑板就可以完成,给学生只有简单的文字展现,不仅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不能清楚的讲述知识要点。特别是对于心血管内科这种比较特殊的课程,其理论抽象、概念复杂。因此,本科室在教学活动中加大了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将文字、图像、动画集中起来讲解某一个知识点,使枯燥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的形象具体,对学生的多种感官进行刺激以增加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记忆。传统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什么,学生就记什么,没有给学生思维发散的空间。教学中加入多媒体课件可以加强教学要以学生为主这一中心思想,让学生从对知识的死记硬背转化为对知识的理解,增加学生的能动性和独立思考能力。同时,由于多媒体课件在教师授课前已经准备好,节省了传统的板书时间,还可以将大量复杂的理论知识通过动画或者图片的形式快速简单的表现出来,能够更加高效的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增加授课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提高了教学质量。
心血管内科的教育如果仅仅使学生停留在对医学知识的死记硬背上,即使学生考试成绩优秀,其也很难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由于课程时间的限制,我们无法在教学中加入大量的临床见习时间,因此,在心血管内科的课堂教学中就应该更加积极得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临床真实病例的诊断和治疗过程直接呈现给学生,以弥补临床见习时间的不足。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加容易的理解理论知识,同时也让学生更加直观、生动的感受到与患者的交流过程,使学生可以第一时间将课本的知识与实际医疗活动联系起来[3]。
3 利用网络资源
在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的今天,网络已经代替传统媒体成为最重要的信息来源。学生、教师和学校都可以利用网络来提高学习和教学质量。学生除掌握书本内容外,还应学会如何使用网络去获取相关资料,比如多种医学专业数据库的运用。教材中的知识是经过证明的经典的理论和病例,是相对滞后的知识的总结,当今的医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疾病的新理论或新治疗方案一直在更新进步,学生在学好教材知识的基础上,应该通过网络平台及时关注新的发展方向,更新自己的知识。
教师利用网络通信技术,可以打破时间和地点的限制随时随地与学生进行交流。教师可以及时发现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以及对于课程的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充。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安排学习时间地点,对于学习中遇到的困惑可以及时得到专业的解答。利用网络技术,不同需要的同学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选择学习的重点,避免的课堂“大锅饭”式教学的弊端,能够极大的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本科室通过开通心血管内科教学的博客和微博,针对每个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达到“一对一”的个性教学目的。利用文件传输系统,将学习资料快速的分享到每一位同学,同时构建一个网络教学平台,通过课堂回放,疾病实录,专业相关知识等方面来扩展有限的课堂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3]。
4 增加临床见习教学
医学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临床应用。医学生到合格医师的转变必须要将知识和实践技能结合到一起。心血管内科要求有极高的实践能力,教学单位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多增加学生临床见习机会,积累学生的临床经验。一种疾病的临床表现复杂多变,与课本讲述不尽相同,学生们在见习的过程中要学会举一反三,把课本上的理论与实际的治疗过程相结合,将抽象枯燥的理论变的具体。更为重要的是学生还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学到与患者的沟通技巧,医学生面对的对象是病人,这就决定了医生在进行医疗服务的时候需要良好的沟通技能,与患者很好的交流对于病情的正确诊断和治疗也是非常重要的。沟通技巧是一种在课堂的教学中是无法获得的,但又是将来必不可少的职业技能,只有通过见习进行实际的学习积累[4]。 临床见习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也是不能忽略的,见习教师的选择必须严格。例如有些医生本身的素质不高,如果作为带教老师,容易使学生有样学样,养成不好的习惯;另外,部分学生由于认为自己将来不一定从事医生这个职业,在见习中存在走过场的心态,临床见习反而成为了他们逃离课堂的放松时间。对于这些问题就需要对于带教老师要有严格的挑选标准,同时加强学生的心理辅导,增加临床见习效果。
5 采用中英双语教学
国际医学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日益频繁的国际学术交流,要求医学工作者不仅要拥有牢固的专业基础,还应具备熟练的英语交流能力,因此,采用双语教学也逐渐成为了现代医学教学的趋势。本科室在教学活动中引进原版高水平的双语教材,选择比较浅显易懂的内容尝试全英授课。鼓励学生在查阅相关专业文献的时候,多检索英文文献,熟悉专业英语的应用。同时加强英语临床见习的实际应用,要求学生在查房过程中选择比较典型的病例,尝试英语查房,相互讨论,由同学来互相找出不足的地方,最后再由教师来进行总结,将枯燥的专业英语放在现实的见习中边学习边应用,提升教学效果。
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进行双语教学时单纯的强调双语授课课时反而会事倍功半。双语教学不能急于求成,先选择较容易理解的知识进行双语授课,并严格把握好双语授课的课时比例,循序渐进的使学生接受双语教学;在教材的选择上,应该选择高质量的国外大学相关专业应用的教材,进行相应的“中国化”,应该特别注意,低质量的英文教材不仅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误导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甚至使学生产生抵抗情绪[5~6]。
6 辅以道德教育
当今社会急功近利,人们都在追逐自己价值的最大化,使少数医生出现了职业道德信念的偏差,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医疗工作者应有的神圣的心态,对医生这个职业缺少特殊的情感和认识。随着社会的发展,“以为人本”的思想在全社会得到重视,现代医学更是要求医生在医疗活动过程中要将患者置于首位,多为患者着想。
高等医学教育不是简单的职业技能教育,在教会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更为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医学道德伦理,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结合起来,否则就不能称之为合格的医生。在教学过程中加入医学道德伦理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实现言传身教模式,努力提高管理人员和职工的素质,在给医学生灌输了应有的职业道德规范之后,再通过自己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言行榜样,教育学生去遵守他们应该遵守的医德,这样对学生的影响是最巨大、最直接的。其次,培养学生“医者仁心”的精神,这是医学人道主义精神,它广泛存在于医德思想与医学实践中,让学生明白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责任。再次,加强见习的过程中的道德教育。通过临床实习,更好地了解到在医患沟通中真实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才能了解患者真正的需求,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才能更顺利地完成医治的过程,职业道德素养才会得到完整的体现。培养学生“以人为本”的医学道德思维,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使学生能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真正成为一个“好医生”。
心血管内科作为医学重点学科,其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于医学生的要求,在进行教学模式改革的同时应该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新科学技术手段、增加见习、开展双语教学,并辅以医学道德教育等方式,推进心血管内科的教学工作,提高医学院校的教学水平,达到培养技术过硬、道德高尚的心血管内科专业人才的目的。本文将本科室在心血管内科教学中进行的改革探讨经验进行总结,希望能进一步提高心血管内科学习的教学质量,培养更多优秀的心血管内科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晓良,刘必成.在临床医学教学中应用PBL教学法[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6,8(1):62
[2] 张长江,邓银芝.循证医学与心血管疾病[J].中国医疗前沿,2008,3(13):84.
[3] 李欣,孙月刚,李旭良.网络技术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07,5(4):249-250.
[4] 景涛,王海东,何国祥.浅谈临床实习教学中对医学生临床能力的培养[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4,14:157-159.
[5] 赵凯军,葛立本,葛冠男,等.关于医学院校全面开展双语教学的思考[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9,13(10):1483-1484.
[6] 王梅.关于双语教学热潮中几点问题的思考[J].高教论坛,2009,10(10):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