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参考译文”仅供参考

来源 :学术理论与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shion_dar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翻译教材、双语杂志等往往配备好译文,参考译文究竟有多大参考价值不好定论,因文而异,教学中鼓励学生辩证地看待参考译文,激发学生为译文精益求精思考的热情,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翻译意识有效的原则。
  关键词:参考译文;可读性;批判
  参考译文,谁说一定不错?经典译文,谁说没有超越的可能?经得起群众的检验,才是正确的;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才是经典的。吹毛求疵在某种程度上实际上是精益求精,译文若能更优质,何乐而不为?
  例1:Beautiful Brahman girl wanted for bank officer from well-connected family.
  这句首先不去追求译文的质量,单从意思上得有个正确的认识。笔者曾让学生判断这句话说的是什么,大部分学生能正确识别这是一则征婚广告,然后让学生判断广告是男找女还是女找男,绝大部分学生第一反应都说是女找男,笔者让学生进行第二次思考,确认自己的判断,这时很多学生开始意识到自己之前的判断错误,而错误的原因是受到了谓语动词wanted的干扰,忽略了后面介词for。介词虽小,功能却很强大,这里起到的作用是指示了方向。简单解释了这句话有的省略现象,即wanted前面省略了be动词之后,让学生进行试译。学生给出“一位家庭背景良好的银行员工想找一位漂亮的婆罗门女孩”这类译文,笔者给出参考译文“某银行职员,家庭背景良好,诚征相貌姣好的婆罗门女子”,对比两译文,指出参考译文优势所在,一是断句更符合中文表达习惯,二是选词更准确,如“职员”比“员工”好,“想找”没有“诚征”正式。但参考译文也有极大的改进的空间,比如“漂亮”两字完全可以用更好的词代替,“美丽大方”就是非常好的选择,甚至加上“温柔贤惠”也不是不可,当然,这里有拓展增译的成分,从精确性上看有画蛇添足之嫌,有一定争议性。此外,句式也可以稍加改动,比如,“愿找一位美丽大方/温柔贤惠的婆罗门女子为伴/为妻/携手共度人生”,不能不说这是很好的尝试,更贴近生活,更人性化。
  同理,Vegetarian man (doctor preferred) for church-educated girl with light complexion.
  参考译文“教会教育背景,浅肤色女子欲求一素食男士(医生尤佳)”也不过一般水平,“有着宗教背景/宗教素养”和“皮肤白皙”措辞有着可读性更高的优势。
  例2:Their host carved, poured, served, cut bread, talked, laughed, proposed health.
  参考译文:他们的主人,又是割啊,倒啊,服务啊,切面包啊,谈啊,笑啊,敬酒啊,忙个不停。
  这句话是出自张培基先生早年编写的经典教材《英汉翻译教程》,相信绝大多数英专学生都看过这本教材,必须肯定,这句话的译文有处理得非常好的地方,一是感叹词的添加,二是结尾的总结,但这句译文有几个硬伤,最明显的是“服务”这个词,读着实在是别扭,为谁服务?当然是客人,但译成“服务客人”也没有从根本上改善情况,难道这里除了“服务”就没有别的选词了?译成“招呼客人”就非常自然了。其实除了这个词,“割”和“倒”这两个字也不尽满意。割什么?割麦子?倒什么?虽然没有给出宾语,但可以尝试推测一下,招待客人一般做的无非就是吃的喝的,这里完全可以处理成“切水果”,倒的可能是饮料也可能是酒,如果要迁就后面的“敬酒”,就译为“倒酒”。整句话如果译为“主人又是切水果啊,倒酒啊,招呼客人啊,切面包啊,说啊,笑啊/说说笑笑,敬酒啊,忙得不亦乐乎”,相信可读性高很多。译文中除了刚提到的几点,“忙得不亦乐乎”较“忙个不停”而言,优势主要在于除了展现了场面的热闹之余,顺便带出了主人忙中带乐这一信息。虽为大师,张培基先生对这句话的处理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一处败笔。
  例3:Into the dim clouds was swimming a crescent moon.
  参考译文:一钩新月渐渐隐没在淡淡的云彩里去了。
  这里倒没有极大的硬伤,但可读性上有待商榷。首先“钩”这个量词并没有错,可语音上并不雅致,“渐渐隐没在淡淡的云彩里”读起来很拗口,至少不能算是高质量的译文了。结合学生的建议,试译如下:
  一弯新月在云层中穿梭,若隐若现。
  笔者以为,此译文选词恰到好处,自然流畅,整体感觉可读性高。
  例3:The vague restlessness since his childhood still remained.
  参考译文:从孩提时代起就有的模糊/隐约的不安分情绪仍然存在。
  这句话的的译文问题不明显,也勉强能读,但实际上结构受英文影响很大,是一句典型的欧式中文,根源在于中文与英文视角的不同。虽然对restlessness经过具体化为“不安分情绪”后较之前抽象词“不安”要好,但若能彻底摆脱原文结构,从物称视角转为人称视角,整句话更符合中文习惯,可读性更高。笔者尝试将文字如此转变:
  他打小/从小就不安分,现在还是老样子/没变。
  例4:She exulted to find that she had succeeded.
  参考译文:她因为大功告成而狂喜。:
  这句话十分简单,其参考译文问题也不大,不过下面的译文读起来确实更自然舒服:
  她大功告成,欣喜若狂。
  例5:He was easily elated by success and deflated by failure.
  参考译文:他经不起成功,也经不起失败。
  这句译文可谓无功无过,说不上好,但也不坏。笔者与学生一起尝试将译文做如下改动:   成功便得意洋洋,失败则垂头丧气。
  胜易骄,败易馁。
  较参考译文,这两个版本都有可圈可点的优点,前者胜在引入适当的四字短语,只是稍显啰嗦;后者则优在更精炼,对称。整体和细节处理得都很好。
  例6:What I despise about him was his drinking, gambling, and cursing.
  我看不起/鄙视他,(因为)他酗酒,好赌,言语低俗。
  译文在词性转换以及增加连词方面处理得还不错,但如果最后改为“出口成脏”,就是锦上添花的优质译文了。
  例7:Along the way I took pleasure in a bird’s song, a tree’s sway, and a cloud’s contortion.
  参考译文:一路上,小鸟放声啼叫,树枝迎风摆动,乃至云朵舒展变化,都使我心旷神怡。
  参考译文在语序的调整上非常得当,“放声啼叫”和“心旷神怡”两词也很精致,但“迎风摆动”和“舒展变化”两词仍有改进的空间,试译:
  一路上,小鸟放声啼叫,树枝摇曳,云卷云舒,一切都令人心旷神怡。
  例8:To help myself live without fault, I made a list of what I considered the 13 virtues. These virtues are: temperance, self-control, silence, order, firmness, savings, industry, honesty, justice, cleanliness, calmness, morality, humbleness.
  参考译文:为了使自己生活不犯错误,特制定出我认为可行的十三条守则,这些守则是:节制饮食,自我克制,沉默寡言,有条不紊,坚定信念,勤俭节约,工作勤奋,忠诚老实,办事公正,衣履整洁,平心静气,品行高尚,谦虚恭顺。
  这段富兰克林的箴言有很多翻译家译过,版本很多,此处译文一眼看去还算整齐,必须承认,四字词语一字排开,格式上把握不错,选词也基本经得起推敲,但有几个完全可以找到可读性更高的文字,笔者结合学生的意见,保留部分选词,试译如下:
  为使本人生活不犯错误,兹立美德十三以正/鉴吾行:清心寡欲,自我克制,沉默寡言,有条不紊,坚定信念,勤俭节约,工作勤奋,诚实守信,刚正不阿,洁身自好,沉着冷静,品行高尚,谦逊有礼。
  例8:When you deal with a beast, you have to treat him as a beast.
  参考译文:对待他这样的衣冠禽兽,你用不着跟他客气。
  必须承认,译文其实非常好,“衣冠禽兽”在情感意义上处理的分寸恰到好处,“不用讲客气”自然流畅,语气拿捏准确。教学过程中学生有各种提议,其中有欠妥的不太经得起推敲的,但也不乏和参考译文相媲美的好文字,择有代表性的分析如下(此例学生译文全部为不同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译文1:对待一头野兽,你必须以其道还其身。
  首先“野兽”一词显然直译不妥,英文明显以兽指人,译文保留实属硬伤;其次,“以其道还其身”是一句“看上去很美”的文字,看似巧妙借用中文俗语,但其实原文传递的基本信息是“不用对坏人太好”,并非“对自己不好的人,要用相同的手段报复对方”,纯属无端增译。
  学生译文2:跟什么样的人,打什么样的交道。
  学生译文3: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这两句共同点在于:一是中心思想都是“对不同的人要不同的态度和方法”,二是听起来很自然流畅,很像优质译文。不同点在于前者更通俗,语气相对中立,后者更直白,语气比较尖锐。但由于原句中心思想只是想说对待坏人不用客气,这两句译文都有不必要的增译,实际上在忠实性上打了折扣。
  学生译文4:对待他这样的坏蛋,你可千万别手下留情/心慈手软。
  学生译文5:对他这样的小人,你可不能跟他讲君子之道。
  学生译文6:对恶不行善,对暴不手软。
  译文4和5对于beast的处理相对低调,语气较轻,不如“衣冠禽兽”强烈和讽刺,但也算合适。“手下留情”、“心慈手软”和“君子之道”可读性都非常高,语言风格整体把握和参考译文相当,整体而言都是可圈可点的好译文。
  译文6整体结构有大胆突破,两句虽语义有重复,但念起来对称得恰到好处,并不因为修辞的使用矫揉造作,相反对偶这一修辞为译文加分,语气较参考译文更坚决,可读性极高,整体水平不亚于参考译文,是笔者为之拍手叫好的超越参考译文的好文字。
  例9:The fate of the country depends only on me. I shall act accordingly.
  参考译文:国家的命运全在我一人身上,我自然当仁不让。
  《英汉名篇名译》对参考译文的评价很高,一是肯定了两句合为一句后更连贯,二是指出“自然当仁不让”不仅译出原文的“意”,更译出了原文的“情”。
  一方面,笔者也赞同此番点评;另一方面,在与学生的互动中,结合学生的想法和笔者的思考,进一步拓展共同译出如下好译文(此例学生译文主要由学生完成,有笔者少许加工):
  学生译文1:吾乃身系重托,故应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尽职尽责、全力以赴。
  此文中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和“尽职尽责、全力以赴”虽精确不够,但精神实质接近,且气场强大,颇有当年朱镕基总理的风范。另外,“身系重托”力量也很大,但未指明“托”为何物,有些遗憾。
  学生译文2: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此译文听来虽通顺地道,但问题明显。第一,“情”未把握好,原句显然是要体现一种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乃“虽不容易也愿意担此重任”之情,而非“明知是龙潭虎穴也要进去闯”之情;第二,“国家”这个核心概念完全没有体现,不能不说不实。
  学生译文3: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此文巧妙借用名句,“情”之表达还算贴切,但具体是什么“任”未体现,故表“情”尚佳,表“意”不明。
  学生译文4:国之大任,自当义不容辞/责无旁贷。
  学生译文5:国之命运身系吾身,舍我其谁!
  学生译文6:国之命运独系吾身,吾行事当兼济天下。
  学生译文7:身兼社稷之重任,吾定当全力以赴。
  译文4中将“国家的命运全在我一人身上”浓缩成“国之大任”是整句译文的亮点,铿锵有力,“自当”与“义不容辞/责无旁贷”一气呵成,颇有几分气度。
  译文5“国之命运身系吾身”虽没有4中“国之大任”简洁,但气场更强大,尤其是“之”和“吾”二字读来有文人雅士的感觉;“舍我其谁”特别有力量。唯一的缺点就是“身系吾身”中“身”字的重复有些别扭,而译文6改一字为“独系吾身”就十分完美了。但译文6“行事当兼济天下”借用“达则兼济天下”的出发点是好的,却有些偏离原句的意思了,为了追求形之美牺牲意之实有点本末倒置。
  译文7行文非常有大将之风,选词字字珠玑,加上对仗的格式,朗朗上口,唯一有点争议的是“兼”字,不知取何意?是否改为“肩”字较好?
  例10:Thus the initiative to partition Poland completely, to deny the Polish people any independent existence of their own whatsoever, came from the Russians. But the Germans did not need much urging to agree.
  参考译文:由此可见,首先提出完全瓜分波兰,不许波兰人成为一个独立民族存在的,是俄国人,德国人当然求之不得。
  《英汉名篇名译》对此译文的点评也颇得笔者心。书中一是对“thus”译为“由此可见”的灵活表示肯定,二是将“partition”译为“瓜分”以及“didn’t need too much urging to agree”引申为“当然求之不得”符合作者写作的感情倾向,即对强国欺负弱小国家的愤怒。
  笔者本以为词译文难以超越,却仍在与学生讨论中收获如下好译文(此例主要选词构句由学生提供,笔者有少许加工):
  学生译文1:这么一来,俄国才是那个要完全瓜分波兰,使波兰人民不能成为独立民族存在的始作俑者,而这正中德国人的下怀。
  学生译文2:俄国想彻底瓜分波兰的狼子野心,否认波兰人民任何自主权和他们的一切昭然若揭,而这正中德国人的下怀,德国也迫不及待地想从中捞到好处。
  两译文对于“愤怒”之情的把握毫不逊色于参考译文,译文1中的“始作俑者”和“正中下怀”以及译文2中的“狼子野心”、“迫不及待”实在是精彩!
  对于参考译文,笔者一贯鼓励学生辩证地对待,一方面要肯定大部分译文经典难以超越,另一方面必须发挥充分主观能动性,敢于怀疑某些译文的不合理性,勇于赶超既定译文。
  参考文献:
  [1]张培基,《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
  [2]王卫平,《英汉互译——方法与实践》,[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
  [3]朱明炬,谢少华,吴万伟编著,《英汉名篇名译》,[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7.
其他文献
摘 要:所有的公共艺术之所以被称为公共艺术,是因为它首先存在于公共空间当中,然后又为公共大众服务。不同的作品置于不同的空间当中,它的属性也会随之改变。文章将公共艺术着重从空间意义上进行探讨,对公共艺术的做出一种新的分析研究,并着重分析社会空间层面上的公共艺术。  关键词:公共艺术;空间;公共空间;城市空间  一、公共艺术的概念  我们知道著名的设计理论家尹定邦先生他认为:“公共艺术设计是指在开放性
期刊
摘 要:本文对莱辛及黑贝尔分别创作的《爱米丽亚》、《玛利亚·马格达莲》戏剧进行简要分析;拟从戏剧的内容形式、主题思想上着手,探讨莱辛与黑贝尔市民悲剧的异同。  关键词:莱辛;弗里德里希·黑贝尔;《爱米丽亚》;《玛利亚·马格达莲》;市民悲剧  1.作家及戏剧内容介绍  莱辛(1729.1.22—1781.2.15),德国启蒙运动时期剧作家、美学家、文艺批评家,堪称18世纪德国启蒙运动的代表性人物。他
期刊
摘 要:物业管理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在其逐步走向成熟的过程中也暴露出许多深层次的法律问题。一是业主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意识和能力较弱;二是物业管理相关主体的法律关系极不明确;三是物业管理立法滞后。因此,重构我国物业管理法律关系;完善物业管理立法,适时制定《物业管理法》刻不容缓。  关键词:物业管理;建筑物区分所有;业主自治;委托管理  物业管理起源于19世纪60年代的英国。我国的物业管理从20世纪
期刊
摘 要:宗教情感属于宗教中的感情领域,它是宗教徒特有的情感,是一种对神灵的依赖、敬畏等一系列的复杂情感构成,是宗教产生、维系、壮大的重要基础。本文主要从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以及西方宗教学家的视角出发探讨宗教情感的实质与内容,以及产生的原因和它在宗教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关键词:宗教情感;宗教活动;核心  “可以给宗教下一个这样的定义:宗教是观念、情绪和活动的相当严整的体系。观念是宗教的神学因素,情绪属
期刊
摘 要:兴起于20世纪初的表现主义艺术流派,正是世界正处于世纪末的恐慌之中,同时也是思想和知识处于爆炸的时代,许多艺术家都借助于自己的作品展现自己的内心世界,而本文则以爱德华·蒙克为例,分别以“无声”之美、“隐喻”之美、“悲剧”之美这三种形式来分析蒙克作品中所流露出的“精神美学”以及“所传达的内在的信息”。  关键词:表现主义;蒙克;精神;悲剧  前言  自18世纪以来,受弗洛伊德,尼采,马克思等
期刊
摘 要:现代科技活动的目的主要不是得出超越的宇宙蓝图,而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处理社会事务的效率;进行这种活动的主体不单是一个个科学家或科学共同体,而是大量的、相互竞争又相互协作的社会集团;对活动目标、对象和方法认知不是靠个体的思维方案和能力,而是靠相互作用的社会化认知体系。科学技术的性质和功能是由具体的文化理想决定的。  关键词:现代科技;目标;方式;社会化认知  一、经典科学向现代科学的全面转型 
期刊
在民法理论上,同一违反民事义务的行为可能符合多种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可以发生请求权的竞合。无因管理与不当得利虽同为债的发生根据,但却是两种独立的制度,其构成要件的相互排斥决定不能同时成立不当得利返还和无因管理费用返还两种请求权的竞合。因此,从法律适用的角度,不当得利排斥无因管理的构成。尽管无因管理与不当得利有各自独立的构成要件,但是并非是界限分明的两种制度,也因此给审判实践带来不少困扰。  一、案
期刊
在法院执行工作中,往往会涉及一些刑事元素,如财产刑的执行、刑事追缴、退赔的执行、刑事附带民事的执行等。该类案件的执行与普通民事案件执行相比存在一些细微的差异,了解该类案件在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对法院的执行工作的展开也有着积极影响。  一、涉刑事案件执行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财产刑执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财产刑包括罚金和没收财产两种类型,财产刑案件的执行也主要指罚金的执行与没收财产的执行,一
期刊
摘 要:随着中国人口结构的变化,我国对养老保险政策做出了多次调整和改革。但是,这些政策的实施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导致了养老保险巨大的资金缺口。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借助其他国家的经验,从社会统筹、个人账户和商业养老保险三方面提出建议,三管齐下缓解养老保险的缺口问题。  关键词:社会统筹;个人账户;商业保险  一、引言  养老金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与劳动者退休后能否过上本该安逸的生
期刊
一、民间借贷纠纷在审理中面临的困境  1、借贷双方到庭难。在审判实践中,有的借款人为了躲避出借人追讨债务,往往不愿出庭应诉,拒签法律文书或者外出躲债,或改变联系方式、变更住址,拒不出面陈述借贷事实,致使法院只有留置送达或公告送达法律文书,从而影响了法院对审判事实的判断,增加了审理的难度,延长了案件审理时间。由于被告拒不到庭,案件只有缺席审理和判决。而实践中,缺席判决不仅容易忽视当事人的诉权,还不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