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大雅容万物,上德若谷慈母恩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DICE3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才的女,最贤的妻”,这是钱钟书先生对其夫人——一代才女杨绛先生一生的高度概括和总结。赞叹杨先生精彩一生的同时,我不禁想起自己平凡而伟大的母亲。我的母亲虽然比不上杨先生的满腹经纶,但是其无私母爱以及善良仁慈如春风润物般温暖人心,如涓涓细流般温润、贤达、敦厚,令人难忘。您是父亲心中最贤的妻,也是我们心中最慈的母!
  人们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我也常以此来自律,迫使自己多读书来提升修养和内在气质。母亲虽没踏进过学堂门一步,但您落落大方的形象,您的优雅气质,您的慈祥仁爱,足以使众生倾倒,是我心中做人的永恒标杆。
  母亲虽然出身寒门,但是由于外祖父的勤奋通达,日子过得较殷实,在当地还小有名气。那时年轻的母亲身材高挑、容貌清秀,举止优雅文静,并且绣品闻名十里八乡,上门提亲的人也是络绎不绝。但是,凭借外柔内刚的气质和深谋远虑的眼光,您相中了家境贫寒、参加革命、饱读诗书的父亲,您不看重家境,只注重人品,毅然选择了比您大九岁的父亲。不因为别的,一心渴求诗书的您崇尚的是人文精神,骨子里看重的那种春风大雅、闲适博才的书生气质。
  自从嫁给了父亲,母亲就担起了所有家务,用柔弱的身躯把简陋的家收拾得井井有条。父亲读书看报,您在一旁绣花做鞋;父亲写字,您在一旁研墨伴读,还边问写的是什么字、怎么念,并且偷偷把它记在心里,趁没人时还拿起笔来模仿父亲的样子,在纸上悄悄把它们写下来、记下来。以至于临终时,从没上过学堂的您能识字上千,能读书看报。
  对待公爹公婆,母亲总是面带微笑,和颜悦色,轻言细语。即使他们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但您总是想方设法地满足他们,在生活上给予细心的照料。对待丈夫更是无微不至,在那物质严重匮乏的年代,您用智慧和心灵手巧自己织布纺纱,一针一线地用自己织的布为父亲做衣服,把父亲照料得干干净净、体体面面。“夫有好衣,家有好妻”,这是母亲做妻子的准则,您常常拿来教导自己的闺女。每天父亲从外面做工回来,您总是早早地备好了一碗热茶。您宁可自己节衣缩食,也尽力让父亲多吃点,您说父亲是家里的顶梁柱。对于父亲的谦让,您总是默默地走开,连说自己已经吃了或者说自己不喜欢吃。直到年老,您和父亲仍然相亲相爱、相扶相助,直到迷留之际,父亲眼含热泪亲手为您洗脸梳头,依依不舍和您告别。您们就这样相濡以沫地共同走过了61个春秋,而父亲也在您走后的同一年由于过度的思念也追随您
  而去。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语言最能体现一个人的修养。记得小时候,您总是轻言细语地教导我们,“会说话的想着说,不会说话的抢着说”,让我们讲究说话的方式,不要轻易中伤别人。做人要讲道理,不能蛮横无理,不要小肚鸡肠,斤斤计较。所以,我们家经常门庭若市,年纪大的长者,年轻的小媳妇,学绣花的,学做鞋的,要您剪鞋样的,要您画花样的——休闲时经常都聚到我们家。她们都说您人好,好合伙,待人和蔼可亲,都愿意与您交往。因为您从不无故中伤别人,不揭人短处,不说长道短,凡事隐忍,包容别人,宽宏大量。
  尽管生在农村,但您衣着从不显“土”,穿旗袍时时而高贵大方,时而温文尔雅;穿满大襟时时而干练灵巧,时而落落大方。衣料不需名贵,但平凡中透出贤惠雅致的情愫。有的衣料是您用日夜纺线织出来的花布做成的。在那个战天斗地的年代,白天您摸爬滚打在泥地里,晚上忙碌在黄黄的煤油灯下。我经常是伴着您纳鞋底的抽线声进入梦乡,第二天一早起来,一双崭新的布鞋整整齐齐地摆在踏板上,而您的眼睛布满血丝,充满倦怠,可您依然笑容可掬地端来我们的早餐,并轻言细语地对哥哥说:“新鞋做好了,以后不用打赤脚了!”每逢这时,我们都感叹您的辛劳,加倍珍惜那一双双倾注着爱心、勤劳和简朴的布鞋。母亲就是这样温柔、敦厚地对待家人的。
  记得在自然灾害面前,以及父亲文革期间受打击的时候,您宁可自守清贫也决不采集体一稻一草。听大姐说,家里姊妹多,经常没吃的,母亲总是把外公送来的米面分匀,精心分配度日,每每月底捉襟见肘时,母亲就把做好的饭菜放锅里叫孩子来吃,自己却坐在灶门口,扒拉着一只空碗假装自己正在吃的样子,把仅存的一点米面攒给孩子吃,自己却忍饥受饿。即便是在那样艰苦的岁月里,邻里有人生孩子了,或是老人生病了,您都会把外公接济的攸面或是鸡蛋送点过去,让她们能在困苦中喝上一口热汤,邻里乡亲时常感动得热泪盈眶。
  在教育子女方面,母亲从不打骂我们,总是以纤细和仁爱之心来打动和感化我们,即使不发脾气,但在黙默无闻的行动中,我们已经足够感到羞愧和无力抵抗了。特别是两个姐姐出嫁时,您总是千叮咛万嘱咐说嫁过去要守妇道,要细心侍奉公婆,做人要善良不能不讲道义等,即使姐姐吵架,受了委屈回娘家来,母亲也一定会批评自己的女儿。
  记得有一次夏天的午后,本来是艳阳高照,突然却风起云涌,眼看就要暴雨倾盆了。母亲不顾自家的衣服还露晒在竹竿上,绿豆等杂粮也露晒在外面,就抄起邻居家笤帚、锨、杈等工具往打谷场上奔跑,您挥汗如雨地帮邻居家刚收拾好,狂风夹杂着沙粒和雨点狂抽下来,大雨如注,豆大的雨点像鞭子一样抽打在您瘦弱的身躯上,打得您喘不过气来,等您跌跌撞撞赶回家时,家里一片狼藉。就因为这场大雨您淋病了,发高烧,一星期才慢慢好转,我们都责怪您不应该,您说农人忙活一整年就盼着这场收成,不能让大雨浇灭了农人的希望。而您也因为一心想趕回家来收东西而落下了邻居家的笤帚没带回来,让雨淋湿了,惹得邻居对您埋怨责怪,而您却一声不吱,也不辩解。后来,隔壁家晒稻谷的大爷跟邻居说您帮忙收您家谷子而淋病的事,这才惹得邻居面红耳赤,买来鸡蛋向您道歉,而您却笑着让您拿回去给孩子吃。面对别人的责怪和误会,您总是这样有雅量。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寄托了人们对先人的思念与追忆,秉承着中华民族的绵延与亘古,昭示着后人的繁衍与生息。又是一年清明节,我的思绪像雨丝一样惆怅。因为我的母亲——我至亲至爱的亲人也是在这个细雨纷飞的三月撒手人寰的,离开了牵肠挂肚的亲人,离开了生生不息的土地,离开了日夜守护的家园,离开了欣然喜爱的一切:离开了您的花衣服,离开了您的小菜园,离开了您的小拐杖;离开了您担心的老伴,离开了您思念的儿女,离开了您不放心的小孙子——把思念和泪水留给我们,把没有尽好孝道的追悔留给我们,把没有医好您病的烦绪留给我们,把没有送您最后一程的追忆留给我们——您叫女儿怎能忘记这一切:您拖着病痛的身子帮我们带孩子,您佝偻着身子种菜挖地,您喘着粗气给儿子做饭,您挑着担子送饭到湖心,您大汗淋漓地一手抱孙子一手做家务,您不辞辛劳地操持一家的生计,您饿着肚子留给孩子吃。
  品德优秀,大爱无疆!
  我的母亲就是这样一位优雅贤达、善良慈爱的人,您的一生平凡得不能再平凡,没写书没立著,但是您的春风大雅容万物的精神品格在儿孙心中已经铸成诗经,汇成汪洋,悠然流长!怀念我的母亲。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
其他文献
未经凝视的世界是毫无意义的,那是因为世界从未融入过理性的思考。直至此时此刻,我们都不应忘记马克思的人生格言:“怀疑一切”。  希腊有句谚语“最困难的事是认清自己”,何况是在众声喧嚣,纷繁复杂的大时代。我常常忍不住怀疑,凝视着日复一日的高中生活。在时光的打磨下,我似乎成为了“心态平和”的成熟应试者,可我却渐渐失去了本应尽情释放的喜怒哀乐,就像一部无法思考的机器。当我煎熬地度过每一天时,我不禁驻足,久
期刊
苦楝树,一般家庭是不种的。尽管它的叶葱葱郁郁、花浅紫淡红,一开便是俩月,但一到冬天就失魂落魄,直到春天才会略有起色,因此常常被人避之,少有人待见。但在我的老家,庭院里却栽着一棵。  老家的庭院,在胡同深处。胡同自不必多说,几家四合院背靠背,留下的那条狭窄的通道便是胡同。在农村,胡同里的几家人大都同族,或者同姓,即便不同族也不同姓,但上溯几代也是至親,因而胡同大都很浅。但我家的胡同却很长、很窄,像是
期刊
人常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而在我的手中就有拿过来就可以为己所用的“他山之玉”,何乐而不为?  我说的这块“玉”,在瑞士叫作时间银行。  何为时间银行?先请听我讲个故事:Keller先生是一个酷爱大自然的男士,家本在灯红酒绿的苏黎士,但人却生活在几乎与世隔绝的阿尔卑斯山中。由于喜爱这里为数不多的大角山羊,便自愿成了保护它们的志愿者。二十多年来,他每天都会带上心爱的黑背狼犬,帽沿上插上一支洁白的雪绒
期刊
莫言在我国文学领域享誉盛名。利用笔墨,莫言为读者塑造了众多的女性形象,有的执著爱情、有的守护亲情,还有的迫切渴望自由。苦难的生活没有彻底击垮那些女性,反而成为她们成功路上一次次加冕般的洗礼。本文围绕莫言小说中女性形象的文化心理展开,从四个角度对之进行了剖析,希望能够为读者理解莫言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提供帮助。  莫言是一位男性作家,因而与女性作家不同,他擅长用独特的视角及笔墨描写女性世界,刻画典型的女
期刊
霍桑的代表作《红字》是一部著名的浪漫主义小说,其中的女主角海斯特·白兰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影响。她不同于一般浪漫主义小说的女主人公的“纯洁无瑕”,白兰一出来就是一个“通奸犯”。小说不觉使读者往女性现世的境遇与困境去靠。本文就从女性主义文学十个问题中的三个入手,同时联系如西蒙娜·波伏娃、费尔史东以及弗吉尼亚·伍尔夫等女性主义者的观点和论述,来分析《红字》中对女性主义的体现。  纳撒尼尔·霍桑是美国19世
期刊
美感是人们最大的内驱力,超功利的美感状态是人最优的创造状态。想象是指人脑对记忆表象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在人的智力活动中,想象力占有重要的地位。正如黑格尔所说“真正的创造就是艺术想象的活力”,这意味着舞蹈与想象之间有着美妙而神秘的联系。  舞蹈教育长期以来以传授技艺和模仿展示为主。20世纪现代舞兴起以来,经过整整一个世纪的探索、研究和发展,改变了舞蹈的地位和理念。在崭新的舞蹈理念支配下,
期刊
艺术的基本品格是审美,但审美并不等同于审美即是美的传统艺术理解。现代艺术中许多作品的品格不是美,而是荒诞、怪诞,甚至丑。现代先锋派艺术作品中就不乏以丑为题材的优秀作品,如毕加索的《格尔尼卡》,画面怪诞,形象丑恶,虽然这样的艺术作品从表面上谈不上美,但其具有可审美性。即丑经过审美化的处理,使丑的艺术品具有了审美对象的特质。  以毕加索的《格尔尼卡》为例,毕加索精心处理了画面本身的丑,使得这一艺术形象
期刊
《耶路撒冷》是一部由城市之旅上升为寻找信仰之旅的精神之书,徐则臣以“70后”主人公为写作中心,在花街、北京的城市切换中审视离乡与归乡主题,“耶路撒冷”作为“缺席”的在场者,是精神隐喻的象征,小说采用了“复调”的艺术手法。内容表达的多义性、写作空间的多样性让整部小说具有厚重感与层次感,展现出了新的文学表达风格。  《耶路撒冷》是一部内容丰厚、艺术匠心、意味绵长的小说,讲述了70后的一群人初平阳、舒袖
期刊
多声现象自古有之,并非起源于欧洲,今天我们说的“复调”特指歐洲基督教环境中滋生出来的特定的多声音乐。与其他地区以即兴和口头传诵的多声现象不同,它生长于一个相对独立的历史空间,有自己深厚的文化烙印及其独立产生、繁荣与衰落的过程。在欧洲中世纪音乐的发展中,复调的兴起是一个转折点,西方音乐以明确的方向与非西方音乐分离,它开拓了一条崭新的发展道路。  一、中世纪欧洲社会情况及基督教的起源  中世纪,又称“
期刊
本文从女性性别叙事、革命话语与民间话语缠绕等两个方面对严歌苓小说《第九个寡妇》与《小姨多鹤》进行解读。笔者认为这两部作品还原了女性的性别场景,完成了对大历史中女性生存的体察,并且通过民间话语与革命话语的关系探索革命话语对于民间生活的伤害。  一、女性性别叙事  《第九个寡妇》和《小姨多鹤》两部小说皆是以“买卖女性”为故事开端,“夫”权、“父”权是多鹤和葡萄无法逾越的鸿沟。然后当这个曾经“夫”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