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声乐艺术是一种极富创造性、表演性较强的艺术门类。声乐审美在声乐练习中占据着重要的作用,只有注重声乐练习中的声乐审美意识,才能够更加深刻地帮助他们感受理解声乐作品中所传导的思想情感和内涵。本文主要就声乐审美概述入手,重点对于声乐审美在声乐练习中的作用、如何培养声乐审美以及相关思考及分析三个方面展开深入的分析。
声乐练习过程中,很多学习者都会更加注重声乐练习技巧,而忽视了声乐审美培养的重要性。但是,声乐技巧的掌握可以在不断反复和系统化的练习当中实现,但是声乐审美确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尤其是对于艺术性的内容来说,审美至关重要,声乐演唱者只有具备足够高的审美意识,才能够在声乐演唱过程当中体会到声乐作品所传导的情感内核和艺术精髓,实现对声乐作品的二度创作。把声乐作品作为引导,开展声乐教学,也是一个基础的教学策略,可以说,声乐练习当中培养演唱者的声乐审美十分重要,关系到演唱者声乐技巧和声乐鉴赏力的培养。
声乐审美,就是指从艺术审美的角度对作品进行了演绎,然后应用各种技巧把预设的演绎效果传递出来。在声乐练习过程当中,声乐审美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语言之美、旋律之美以及形态之美。
第一,语言之美。生动活泼的语言是声乐作品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最为关键因素,只有声乐语言富有魅力,结合声乐作品的曲调和旋律,能够在声乐表演的过程当中为观众带来更为极致的感官享受。此时在声乐练习当中注重对演唱者语言审美能力的培养很重要。只有语言优美,结合旋律才能够创造出美的意境。比如一名歌唱演员,在演唱一首歌曲时,必须先理解歌曲的意境,即理解歌曲中要传递的思想与感情;能分析应用哪一种风格来演唱,能够营造出这样的意境;能够分解出歌曲结构的句、段,了解哪一部分是叙事,哪一部分是抒情,在叙事的部分,需要演唱出歌曲的画面感;在抒情的部分,要结合情感的表达,选择内敛的表达方式,或者奔放的表达方式等。
第二,旋律之美。旋律是声乐作品的灵魂和核心所在。音乐作品可以没有歌词,但不能没有旋律,且仅仅通过旋律,也能够使音乐作品深入人心,使人震撼。声乐作品中的旋律之美主要是从节奏、音调、音色当中体现出来的。作曲家在谱曲时,会将自己的音乐审美融入音乐作品中,演唱者需要了解谱曲者的思路,与谱曲者的审美产生共鸣。比如谱曲者会用较为欢快的旋律营造出轻松的感觉;应用高音来突出歌曲需要表达的重点。
第三,形态之美,相比较于语言之美和旋律之美这两种抽象、不可见的元素,形态之美是具象的,观众直接可见的。形态之美指的就是声乐演唱者在舞台实践当中通过肢体语言为声乐作品的表演增加光彩。比如人们在评价一名歌唱演员台风良好,在台上让人们如沐春风,这就是对歌唱演员的形态评价。作为声乐表演的一部分,形态之美可以使声乐作品的表演过程更加完整。这也就意味着,在声乐练习过程中,也应该兼具对声乐表演形态和肢体语言表现能力的培养,实现语言之美、形态之美、旋律之美三者的有效结合,以呈现出更好的表演效果。
声乐审美教育,是学习音乐专业的学生必须接受的一种教育,它的教学存在很多难点。首先,声乐审美没有唯一的标准,学生必须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摸索美的意境;其次,学生必须具有了解艺术的特点,声乐一门艺术,学生需要从艺术的角度来剖析自己探索出来的美之意境;最后,学生要学会把抽象的意境与声乐相关的技能相结合,用有形的技能传递无形的意境[1]。声乐审美在声乐练习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声乐审美是联系声乐练习和审美意识的桥梁
在声乐这一艺术活动领域,对于美的认识,直接关系到演唱者是否能够淋漓尽致地将声乐艺术情感和内涵深刻地表达出来。而面对声乐之美,要引导演唱者从内心深处开始感受。在实际的声乐练习当中,作为教师通过对引导学生形成声乐的情感认知,使学生对于声乐作品的理解不仅仅只是技巧层面,而是进入到了艺术灵魂领域。相比较于声乐技巧的训练而言,声乐审美意识的培养更为关键,且建立在声乐技巧之上,并且具备了一定的审美意识之后,反过来也能够促进演唱者对声乐表演细腻感的把握。
(二)声乐审美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声乐练习效率
声乐练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且课堂教学和练习时间都相对有限,再加上声乐练习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此时,通过加强演唱者对于声乐审美意识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声乐学习和练习效率,实现在短时间内提升学习效果。借助审美意识的培养,学生能够脱离于单纯的声乐技巧的学习,感受到声乐这种艺术形式的美感,从而更加主动热情地投入声乐练习中。此外,声乐审美意识的培养也有助于发展学生对声乐的兴趣,在具备了一定声乐审美理念之后,学生可以在课后自主展开声乐练习,进而提升学习效率。
(三)声乐审美在声乐练习中具有指导意义
声乐教学本身就是从声乐符号学习到声乐艺术审美的过程,在学生声乐练习当中,更容易将练习重点放置在演唱技巧方面,而直接忽视了声乐的舞台实践。但其实,声乐舞台表演过程中,融入表演者的声乐技巧和审美意识,只有充分理解了声乐的艺术形式,才能够达到更加富有感染力的表演效果。
在声乐艺术实践当中,声乐审美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发声训练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声乐审美
声乐艺术具有个性化的特点,对于同样一种题材、同样一种内容的作品,表演者对作品审美的理解不同,呈现出来的作品便有着极大的差异[2]。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是高校音乐教育的主要任务,首先,声乐练习中,加强学生的声乐训练很有必要,而学生自身的音色条件为学生后期的声乐练习更是提供了基础。但是音色条件并不绝对,需要结合具体的声乐作品以及声乐作品当中的情感,从而引导演唱者富有情感地展開演唱。而如果在发声训练当中忽视了对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也就会直接导致声乐练习失去了意义。作为指导者,也就应该引导学生在发声练习当中充分掌握声乐作品的精髓,帮助他们在后期的表演过程中更加声情并茂地展开表演。在声乐教学的时候,教师必须重视学生音色美的培养。 (二)声乐作品演唱中培养学生的声乐审美
中国的声乐艺术虽然吸收过国外的音乐艺术理论,但是它有很强的民族特点,具有民族特色的声乐艺术处理方式,能让我国的声乐艺术作品在世界声乐作品中独树一帜,学生需要学习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声乐艺术审美标准,从传递文化中吸取营养[3]。要想使声乐艺术被现场观众所接受,声乐作品的质量是基础,也是关键。声乐作品要想打动现场观众,需要借助演唱者将声乐情感表达出来。声乐主要是通过旋律、语言的高效融合形成了情感,此时也就应该通过对学生审美艺术的培养,使学生深刻理解声乐作品当中的语言、旋律之美,并通过肢体语言的充分表现,辅助以适当的肢体语言能够将声音感觉具象化,将其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观众眼前。可以说,对学生声乐审美意识的培养,不仅可以引导学生从整体层面加强对声乐的艺术鉴赏,更是可以从局部细节之处感受到声乐之美。
(三)舞台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声乐审美
舞台实践是声乐表演最终所呈现的形式,声乐审美意识的培养,不能仅仅局限在理论层面,更是应该融合演唱者的实际舞台表演,使演唱者对于声乐的情感和艺术更多层面、更立体的理解。声乐指导者可以通过各种声乐表演大赛、音乐会,使学生在舞台实践活动当中感受到声乐艺术的魅力所在,在实践当中引导学生锻炼自身的表现能力,并加强自己对于声乐这种艺术的美的理解和感受。
在具体音乐实践中,平衡体现为情感的舒适、情绪的一致,音色交融、旋律的和谐等等。声乐练习的实践性十分强,而在落实演唱家声乐审美意识培养的过程当中,作为教学者,不仅仅应该从自身角度制定审美意识培养策略,而是应该学会站在演唱家的角度,根据学生的声乐练习实践情况和反馈,有针对性地调整培养计划。且为了实现对学生审美意识更高效的培养,教师有必要制定审美意识培养教学总结,也就是说,在阶段性培养结束的时候,组织学生分享自己对于声乐审美的体会和心得,教师加以总结,且逐一分析每一位學生在声乐审美意识培养过程当中的问题所在,且为其指明相对应的解决对策。这一过程当中,作为指导者,要学会平等交流,明确正确审美意识和教育方法,实现对演唱者审美能力更加高效的提升。此外,更是应该在声乐实践练习当中帮助演唱者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例如在美声练习中,美声唱法的特征就在于连贯性和共鸣,声音的立体感和流畅感十分关键,且不同国家之间的美声唱法也存在较大差异,此时,就需要引导演唱者对比不同国家的美声唱法,帮助他们形成系统性的标准体系,实现对演唱者声乐概念和审美观念的高效培养。音乐欣赏虽然具有丰富多彩的形式,但其核心是审美能力。
总而言之,声乐练习过程当中,对于演唱者审美意识的培养至关重要,演唱者只有基于一定程度的审美能力之后,才能够在舞台表演当中充分、富有感染力的诠释声乐作品的情感,使观众感受到声乐艺术的魅力。
注释:
[1]万和荣:《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评《声乐教育学》》,《人民音乐(评论版)》2011年第10期,第78-79页。
[2]张晓农:《传统文化审美视野下的声乐艺术审美观——兼及中西传统艺术的审美差异》,《音乐研究》2004年第1期,第59-64页。
[3]郝苗:《艺术与历史的并行——解析中国声乐艺术的发展与变迁之路》,《音乐生活》2020年第5期,第27-31页。
声乐练习过程中,很多学习者都会更加注重声乐练习技巧,而忽视了声乐审美培养的重要性。但是,声乐技巧的掌握可以在不断反复和系统化的练习当中实现,但是声乐审美确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尤其是对于艺术性的内容来说,审美至关重要,声乐演唱者只有具备足够高的审美意识,才能够在声乐演唱过程当中体会到声乐作品所传导的情感内核和艺术精髓,实现对声乐作品的二度创作。把声乐作品作为引导,开展声乐教学,也是一个基础的教学策略,可以说,声乐练习当中培养演唱者的声乐审美十分重要,关系到演唱者声乐技巧和声乐鉴赏力的培养。
一、声乐审美概述
声乐审美,就是指从艺术审美的角度对作品进行了演绎,然后应用各种技巧把预设的演绎效果传递出来。在声乐练习过程当中,声乐审美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语言之美、旋律之美以及形态之美。
第一,语言之美。生动活泼的语言是声乐作品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最为关键因素,只有声乐语言富有魅力,结合声乐作品的曲调和旋律,能够在声乐表演的过程当中为观众带来更为极致的感官享受。此时在声乐练习当中注重对演唱者语言审美能力的培养很重要。只有语言优美,结合旋律才能够创造出美的意境。比如一名歌唱演员,在演唱一首歌曲时,必须先理解歌曲的意境,即理解歌曲中要传递的思想与感情;能分析应用哪一种风格来演唱,能够营造出这样的意境;能够分解出歌曲结构的句、段,了解哪一部分是叙事,哪一部分是抒情,在叙事的部分,需要演唱出歌曲的画面感;在抒情的部分,要结合情感的表达,选择内敛的表达方式,或者奔放的表达方式等。
第二,旋律之美。旋律是声乐作品的灵魂和核心所在。音乐作品可以没有歌词,但不能没有旋律,且仅仅通过旋律,也能够使音乐作品深入人心,使人震撼。声乐作品中的旋律之美主要是从节奏、音调、音色当中体现出来的。作曲家在谱曲时,会将自己的音乐审美融入音乐作品中,演唱者需要了解谱曲者的思路,与谱曲者的审美产生共鸣。比如谱曲者会用较为欢快的旋律营造出轻松的感觉;应用高音来突出歌曲需要表达的重点。
第三,形态之美,相比较于语言之美和旋律之美这两种抽象、不可见的元素,形态之美是具象的,观众直接可见的。形态之美指的就是声乐演唱者在舞台实践当中通过肢体语言为声乐作品的表演增加光彩。比如人们在评价一名歌唱演员台风良好,在台上让人们如沐春风,这就是对歌唱演员的形态评价。作为声乐表演的一部分,形态之美可以使声乐作品的表演过程更加完整。这也就意味着,在声乐练习过程中,也应该兼具对声乐表演形态和肢体语言表现能力的培养,实现语言之美、形态之美、旋律之美三者的有效结合,以呈现出更好的表演效果。
二、声乐审美在声乐练习的作用
声乐审美教育,是学习音乐专业的学生必须接受的一种教育,它的教学存在很多难点。首先,声乐审美没有唯一的标准,学生必须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摸索美的意境;其次,学生必须具有了解艺术的特点,声乐一门艺术,学生需要从艺术的角度来剖析自己探索出来的美之意境;最后,学生要学会把抽象的意境与声乐相关的技能相结合,用有形的技能传递无形的意境[1]。声乐审美在声乐练习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声乐审美是联系声乐练习和审美意识的桥梁
在声乐这一艺术活动领域,对于美的认识,直接关系到演唱者是否能够淋漓尽致地将声乐艺术情感和内涵深刻地表达出来。而面对声乐之美,要引导演唱者从内心深处开始感受。在实际的声乐练习当中,作为教师通过对引导学生形成声乐的情感认知,使学生对于声乐作品的理解不仅仅只是技巧层面,而是进入到了艺术灵魂领域。相比较于声乐技巧的训练而言,声乐审美意识的培养更为关键,且建立在声乐技巧之上,并且具备了一定的审美意识之后,反过来也能够促进演唱者对声乐表演细腻感的把握。
(二)声乐审美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声乐练习效率
声乐练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且课堂教学和练习时间都相对有限,再加上声乐练习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此时,通过加强演唱者对于声乐审美意识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声乐学习和练习效率,实现在短时间内提升学习效果。借助审美意识的培养,学生能够脱离于单纯的声乐技巧的学习,感受到声乐这种艺术形式的美感,从而更加主动热情地投入声乐练习中。此外,声乐审美意识的培养也有助于发展学生对声乐的兴趣,在具备了一定声乐审美理念之后,学生可以在课后自主展开声乐练习,进而提升学习效率。
(三)声乐审美在声乐练习中具有指导意义
声乐教学本身就是从声乐符号学习到声乐艺术审美的过程,在学生声乐练习当中,更容易将练习重点放置在演唱技巧方面,而直接忽视了声乐的舞台实践。但其实,声乐舞台表演过程中,融入表演者的声乐技巧和审美意识,只有充分理解了声乐的艺术形式,才能够达到更加富有感染力的表演效果。
三、如何培养声乐审美
在声乐艺术实践当中,声乐审美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发声训练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声乐审美
声乐艺术具有个性化的特点,对于同样一种题材、同样一种内容的作品,表演者对作品审美的理解不同,呈现出来的作品便有着极大的差异[2]。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是高校音乐教育的主要任务,首先,声乐练习中,加强学生的声乐训练很有必要,而学生自身的音色条件为学生后期的声乐练习更是提供了基础。但是音色条件并不绝对,需要结合具体的声乐作品以及声乐作品当中的情感,从而引导演唱者富有情感地展開演唱。而如果在发声训练当中忽视了对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也就会直接导致声乐练习失去了意义。作为指导者,也就应该引导学生在发声练习当中充分掌握声乐作品的精髓,帮助他们在后期的表演过程中更加声情并茂地展开表演。在声乐教学的时候,教师必须重视学生音色美的培养。 (二)声乐作品演唱中培养学生的声乐审美
中国的声乐艺术虽然吸收过国外的音乐艺术理论,但是它有很强的民族特点,具有民族特色的声乐艺术处理方式,能让我国的声乐艺术作品在世界声乐作品中独树一帜,学生需要学习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声乐艺术审美标准,从传递文化中吸取营养[3]。要想使声乐艺术被现场观众所接受,声乐作品的质量是基础,也是关键。声乐作品要想打动现场观众,需要借助演唱者将声乐情感表达出来。声乐主要是通过旋律、语言的高效融合形成了情感,此时也就应该通过对学生审美艺术的培养,使学生深刻理解声乐作品当中的语言、旋律之美,并通过肢体语言的充分表现,辅助以适当的肢体语言能够将声音感觉具象化,将其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观众眼前。可以说,对学生声乐审美意识的培养,不仅可以引导学生从整体层面加强对声乐的艺术鉴赏,更是可以从局部细节之处感受到声乐之美。
(三)舞台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声乐审美
舞台实践是声乐表演最终所呈现的形式,声乐审美意识的培养,不能仅仅局限在理论层面,更是应该融合演唱者的实际舞台表演,使演唱者对于声乐的情感和艺术更多层面、更立体的理解。声乐指导者可以通过各种声乐表演大赛、音乐会,使学生在舞台实践活动当中感受到声乐艺术的魅力所在,在实践当中引导学生锻炼自身的表现能力,并加强自己对于声乐这种艺术的美的理解和感受。
四、相关思考及分析
在具体音乐实践中,平衡体现为情感的舒适、情绪的一致,音色交融、旋律的和谐等等。声乐练习的实践性十分强,而在落实演唱家声乐审美意识培养的过程当中,作为教学者,不仅仅应该从自身角度制定审美意识培养策略,而是应该学会站在演唱家的角度,根据学生的声乐练习实践情况和反馈,有针对性地调整培养计划。且为了实现对学生审美意识更高效的培养,教师有必要制定审美意识培养教学总结,也就是说,在阶段性培养结束的时候,组织学生分享自己对于声乐审美的体会和心得,教师加以总结,且逐一分析每一位學生在声乐审美意识培养过程当中的问题所在,且为其指明相对应的解决对策。这一过程当中,作为指导者,要学会平等交流,明确正确审美意识和教育方法,实现对演唱者审美能力更加高效的提升。此外,更是应该在声乐实践练习当中帮助演唱者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例如在美声练习中,美声唱法的特征就在于连贯性和共鸣,声音的立体感和流畅感十分关键,且不同国家之间的美声唱法也存在较大差异,此时,就需要引导演唱者对比不同国家的美声唱法,帮助他们形成系统性的标准体系,实现对演唱者声乐概念和审美观念的高效培养。音乐欣赏虽然具有丰富多彩的形式,但其核心是审美能力。
总而言之,声乐练习过程当中,对于演唱者审美意识的培养至关重要,演唱者只有基于一定程度的审美能力之后,才能够在舞台表演当中充分、富有感染力的诠释声乐作品的情感,使观众感受到声乐艺术的魅力。
注释:
[1]万和荣:《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评《声乐教育学》》,《人民音乐(评论版)》2011年第10期,第78-79页。
[2]张晓农:《传统文化审美视野下的声乐艺术审美观——兼及中西传统艺术的审美差异》,《音乐研究》2004年第1期,第59-64页。
[3]郝苗:《艺术与历史的并行——解析中国声乐艺术的发展与变迁之路》,《音乐生活》2020年第5期,第27-3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