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成共识,却害了公司

来源 :商业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12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管理的根本在于决策。在组织中,关键决定往往不是由个人,而是集体做出,如董事会、高管团队、财务委员会等。不同的决策规则会对结果产生重大影响。比如,你是董事长,董事会要决定是否收购一家竞争对手,三名成员强烈反对,你和四名董事及CEO则支持收购。你至少有三个选择:(1)按照一致同意原则,放弃收购;(2)按照服从多数原则,决定收购;(3)授权给已为此事忙了几个月的CEO及其团队,最终也导致收购。
  哪种决策规则最合理呢?毕竟三种论点都有道理,没人能预知收购能否行得通。本文从统计学的角度来说明哪种决策规则最有可能产生最佳决定。
  在统计学领域,有两类错误:“胡作非为”和“当为不为”。在企业中,当为不为指的是错过好项目,而胡作非为则是追逐坏项目。
  犯下胡作非为和当为不为之错的概率,取决于批准决定所需要的共识度。例如,有一个五人董事会,需要做出对十家公司的收购决定。假设其中只有五家公司将会是成功投资,但决策者无法确定哪几笔收购能成事。假设每个董事都有60%正确选择的可能。
  如果董事会只批准一致同意的决定,那么收购每家公司的概率约为8%(=60%×60%×60%×60%×60%),即每家公司有92%的概率不會被收购。因此,一致同意会产生许多当为不为之错(最坏情况是,五家好公司都未被收购),但是极少有胡作非为之错。如果只要有任何一名董事赞成,董事会就会收购一家公司,概率就截然相反:每家公司有92%的机会被收购,8%的机会被放弃。这将导致极少有当为不为之错(多数公司都将被收购),但是会出现许多胡作非为之错(许多糟糕的公司将被收购)。
  简而言之,一致同意的决策规则将使胡作非为之错最少,而一票通过的决策规则使当为不为之错最少。类似的分析显示,服从多数规则所导致的两类决策错误水平将介于两者(完全一致和一票通过)之间。
  共识度影响错误类型的事实自然会引发这样一个问题:“最佳共识度是怎样的?”传统观念是,高度一致总是好的。许多董事会自豪地表示:“我们的所有决定都是一致通过的。”但科学证据并不支持这一点。
  在现实中,最佳共识度取决于错误的相对成本。
  例如,对于谷歌、微软或柯达这样的公司,错过下一个技术突破可能是致命的,应当使用低共识度,尽量减少当为不为之错;而对于尝试新构想可能会付出巨大代价的公司,例如宝洁、可口可乐或强生,应当使用高共识度,尽量减少胡作非为之错。
  公司可能需要对不同的决策使用不同的共识度。当为不为的成本高于胡作非为的典型商业决策包括研发投资,为遵守法规而投资,投资建立举报渠道;胡作非为的成本高于当为不为的典型商业决策包括招聘新CEO,批准大额贷款或决定并购。
  尽管上述方法不能保证每个具体决定都是最优的,但可以改进集体决策的总体水平。
其他文献
领导者在管理中出现问题,一个很重要的根源在于对自己缺乏正确的认知。可以说,提高自我认知是解决领导力问题的基础和出发点。  自我认知通常由三大要素构成:基础认知,包含对身份、身体状况、情绪状况等一些自身基础状态的认知;能力认知,就是对自己能做什么,擅长做什么,以及不擅长做什么有比较正确的认识;价值认知,就是对自身价值观的认知。  提升自我认知的核心,在于如何有效突破“不知不觉”的状态,促进经常自省。
期刊
科技是我们通往美好生活的门票。任何一项科技问世之初注定成本高昂,属于阳春白雪的小众,但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普及,最终将成为大众产品。我们把这一转变称为“宜家化趋势”。  本文作者马格努斯·林奎斯特是著名的未来学家和趋势研究家,他将那些未来会呈现宜家化趋势的前沿领域概括为BANG。其中B(Bit,字节)代表计算机领域,A(Atom,原子)代表3D打印领域,N(Neuron,神经元)代表脑科学领域,
期刊
樊登读书会是中国最大的付费阅读俱乐部。短短3年多,樊登读书会就发展了120多万注册会员,在全国发展了300多家城市分会和近10家海外分会。2016年樊登读书会实现产值过亿元,2017年预计将翻番。创始人樊登把类似樊登读书会这样指数型增长的组织称为指数型组织,并认为广大传统企业也能转型为指数型组织。  樊登信仰指数型增长,把知识传播从服务做成了产品。他每年以视频、音频、文字等形式解读50本好书,不论
期刊
公司往往会通过三种途径来谋求增长:大力投资产品开发,生产出新的更好产品;深入了解消费者,以新的更好方式满足他们的需求;制定战略,通过并购或进入新市场或相邻市场来寻求增长。不过,无论选择哪一种增长途径,公司都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资源,培养相应的组织能力。  事实上,近年来又出现了一种新的途径,可以帮助公司快速、低成本地发现新的增长机会,创建新的商业模式。作者将这种新途径称为“商业模式实验”,即通过系
期刊
去年开始父亲培养我经营公司。摆在我面前最大的问题是如何管理好员工,因为公司管理层不是我的父辈亲戚,就是跟了父亲十几年的老员工,指揮起来很被动,管理制度也无法推行。家族企业管理太难了,我该怎么办?  章俊:建议对这些老员工进行分类,区别对待。对于那些害群之马,收集足够证据,然后,把他们清除出去,制定新的公司规章制度,树立你的威信。  王旭文:建议不要自己操刀,找个靠谱的咨询公司,做薪酬绩效和组织发展
期刊
行动学习不一定适合所有企业。一般来说,行动学习要求企业高管提供足够的支持,组织发展部门能够安排至少一位专职的项目经理,而且企业最好处于扩张上升期,有大量的人才发展需求,并且业务能够提供足够的行动学习项目。  在咨询实践中我们发现,对于絕大部分的行动学习项目,非专业背景团队的结果往往好于专业背景的团队,多元化的团队对行动学习是很重要的。  行动学习的一个很大挑战是,与正常工作交织在一起,很难集中管理
期刊
出于对新竞争对手涌入市场的担心,许多公司都开始考虑进行某种程度的商业模式创新。然而,遍览近期的商业模式创新尝试,让人不免觉得“成功是一种偶然”。比如,按照传统眼光来看,拥有创新“点金手”的谷歌公司开展商业模式创新的胜算应该要高于传统的老牌工业公司,如汽车生产商戴姆勒公司。然而谷歌2011年推出的Google+平台,至今未能积蓄起足够的人气,而戴姆勒新开创的car2go汽车共享项目如今已经在同行业中
期刊
一家公司要实施战略增长,无须拥有全部资源、技能和知识。当各方面条件不确定且风险巨大时,战略联盟可能要比独自单干或并购更可取。如今,许多公司都拥有多位战略合作伙伴,公司高管必须同时管理与全球不同合作伙伴之间的多种联盟关系。  要从联盟中充分获取利益,管理者必须保持机敏。即使公司对联盟的管理十分出色,总体回报仍然可能偏低,其原因或许是选择的合作伙伴不合适,或许是谈判中价值让步幅度过大,又或许是该联盟在
期刊
集体智慧高于个人智慧吗?并不尽然。知道在何种情况下集体智慧高于或低于个人智慧,是一位领导者必备的技能。  理想状态下,在企业里,不同的视角、世界观、信息和专业知识都会有某种程度的融合,形成集体智慧。经理人每周平均要参加30场会议,开会的时候往往就是不同观点碰撞的时候。然而,这些经理人发现40%到50%的会议都是无效的。企业投入了大量资源(比如时间)最终却做出了有害无利的决定。究竟哪里出错了?  有
期刊
史黛西是一位就职于非营利机构的年轻专业人士。一天,她的老板对她说:“嘿,你用Facebook吗?我发个邀请给你,加我好友!”史黛西很不情愿地接受了邀请,不过她赶在接受前,发疯似的翻看之前的发帖,删掉了所有参加聚会的照片,对工作的牢骚话也清除干净。自从接受了老板的加好友邀请之后,史黛西很长时间不再使用Facebook,直到换了工作。  史黛西面临的问题,很多人也都遇到过。工作与生活的边界如何管理,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