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学习方法是提高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

来源 :广东教育·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izi6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翻开我省实施新课程五年来的高考政治试卷,不乏有精彩的试题,但2011年高考政治试卷在广大考生普遍认为较难时,却给我们留下很多启示。与往年试题相比,今年试题更加全面体现新课程的要求,在命题理念、整体构思和题目设计等具有较强的探究性、生活性、时代性和导向性。
  一、试题特色及建议
  以当代社会经济、政治、科技文化教育等社会热点问题和学生身边日常生活的事例为载体,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这是高考政治命题的基本要求。今年的试题在新材料的精选提炼、生活热点问题的细微视角、问题的巧妙引发、选项的精心设计等方面有较大的创新,加大了对考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提炼有效信息能力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考查,使整套试卷散发着科学与人文、理论与现实交相辉映的时代气息。
  1. 透视社会热点的新视点。
  今年的高考政治试题从不同的侧面折射了一年来重大社会热点问题,如食品安全、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升对消费者的影响、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政府权力的制约与公民的合法政治权益、政府职能的转变、个人所得税修正案草案的公布、深圳特区改革开放30周年、科技创新、幸福广东、广东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文化体制改革等。
  试题的情景材料能抓住社会热点问题的本质,简练而有文采,具有较强的生活性、可读性。如第27题的背景材料中“‘组织公开什么,群众就看什么’到‘群众关注什么,组织就公开什么’的转变”,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材料通俗而有生活气息。第30题设置主题研讨会的情景,反映了深圳特区精神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作用。该题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虽然有一定的难度,但能引发考生思考的兴趣。第34题以漫画为载体,重在考查考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第36题的三则材料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简明扼要地反映了我国当前经济社会重大转型时期所面临的困难、机遇和挑战,综合能力要求较高。第37题两则材料,反映了我国当前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热点问题。材料从“名人故里”之争到我国提出文化体制改革的具体措施,遵循从个别到一般的认知规律组合,有助于考生正确理解材料。
  引用了新术语、新概念和新成果,增强试题的知识性、科学性和开放性。如第24题,不直接考查食品安全问题,而是以曲线图为载体,考查商品需求量与其价格的关系,即经济学理论中的需求规律的知识(当影响商品需求量的其他因素不变时,商品的需求量随着商品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着商品价格下降而增加),激发学生要仔细观察和分析曲线图,从而做出正确的选择,知识性较强,也有价值观方面的引导,增加了试题的难度。第36题中以“刘易斯拐点” “人口红利”“中等收入陷阱”“低附加值经济增长方式”等,简要而深刻地反映我国当前经济转型时期面临的深层次结构的矛盾。
  2. 重视对信息素养的考查。
  达尔文曾给科学下过一个定义:“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从中发现规律,做出结论”。在当今信息时代,整理事实主要反映在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上,同学们要特别注意。提高基本的信息素养和能力是当今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学生持续发展所需要的基本素质。
  试题要素间的密切联系。
  今年广东高考试题的设计遵从生活中引发问题(即设问),从问题中激发探究,在探究中得出结论的理念,使试题严谨而周密,避免了材料与选项或参考答案“两张皮”的现象。今年试题的背景材料、设问、选项或参考答案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不仔细分析和正确理解材料,只看设问,就无法做出正确的答案,有些答案就在材料中,这体现了上述理念的要求。不可回避的事实是,在学生平时训练的大量习题和模拟题,甚至很多地方的高考试题中,“两张皮”的现象还大量存在:材料与答案或选项之间联系不紧密,或根本无法联系,不看材料,只看设问,就可以做出正确的选择或答案,背景材料成了与答案或选项毫无关联的美丽的光环。这样会把知识教条化和僵化,学生会背不会用,综合能力很难提高,成绩在低位徘徊。如2011年高考政治题:
  
  从例一中我们可以看出,如果不把背景材料、设问和选项进行综合分析,透彻理解,并找到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提取有效信息,而仅仅从设问、选项、材料中的一个方面就无法做出正确的选择,此题设问的理解难度大,学术性强。本题材料中包含两层含义:一是西方文化传统对幸福的理解,二是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幸福的理解,有理论方面的理解,也有实际生活中人们的看法,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设问要求回答上述关于幸福理解中“正确的理论出发点”, “出发点”本身应该是最通俗不过的日常用语,无法进行更通俗的解释,但加上“理论”二字,就难倒很多学生,理论出发点可以理解为人们的最初理性思考幸福的动机。设问中这一限定是紧扣材料的两侧含义,表述严谨。材料中的“传统”观点中的差异、“现实”看法中的差异以及“传统”与“现实”的差异较大。但从其正确理论的出发点上看,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正确的幸福观才能把引导我们走入幸福的生活。再如广东试题第34题,如果没有正确地理解漫画及其标题就无法做出正确的选择,整套广东试题都凸显了这一特色。例二中,材料、设问和选项之间有些牵强附会,只看设问就能回答。材料中提供的与设问和选项有着密切关系的有效信息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性,是中国共产党对有关国家机关,特别是政府机关及其职能部门提出的总的要求,而不能体现执政能力的提高和执政方式的完善。该题选项中只有一项表述正确,但与材料没有内在联系,只看设问就可以作出选择。
  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
  从整体上把握材料的含义,提炼材料、设问和教材知识中的有效信息是正确回答题目的关键,也是高考考查的最重要的能力要求。要准确解答高考政治题,考生要六个方面提炼信息:背景材料、设问、选项、教材知识、课外知识和生活经验等。如36题中“刘易斯拐点”“中等收入陷阱”等新观念,考生会感到陌生,但材料中的解释是我们要结合设问重点理解和解读的有效信息。有些问答题的答案是从题目的背景材料中归纳出来的,而不是来源于书本。如该题参考答案中“加快产业结构升级,从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向技术密集型生产方式转变”等就来源于背景材料。再如第37题中的参考答案都是对材料的高度归纳和概括,需要比较强的综合归纳能力和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解答高考试题中,要提高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必须从根本上转变思维方式和方法,实现这一转变的关键要依赖于平时的训练,在训练中形成信息思维习惯。
  3. 重视对三维目标的考查。
  今年的政治试题在有机地整合三维目标中,以背景材料为载体,以知识为依托,精心创设设问和选项,使学生感悟知识中的思想道德的力量,突出了对考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考查。
  在整合三维目标中有所侧重。今年的广东高考试题在科学地整合三维目标方面,有较大的突破,尤其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在试题中体现比较突出,在材料中有体现、在设问中有体现,在选项中有体现,也有在题目要素综合中体现。如第30题,以情景材料为载体,把三维目标有机地统一起来。如第34题,以漫画为载体,以知识为依托,把选项和漫画的寓意联系起来,在考查矛盾同一性知识的同时,考查考生面对困难的态度。如果没有对矛盾同一性的知识全面理解和把握,就无法理解其设问并作出正确的选择。如第35题中,背景材料说明在西方文化传统和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幸福有不同理解,材料和选项的设置体现了对三维目标的综合性考查。
  强化对基础知识及其运用能力的考查。如今年的广东高考试题第25、26、29、31、34、37题的第(2)、(3)问,设问切入小,考查教材的知识层次越来越深入。新课程高考评价已经有五个年头,现行课标和教材如果不变,尔后要考查的知识会更具体,或从知识主干到主干以下层次的知识。
  4. 增强试题创设的探究性。
  在高考试题中突出对学生的探究能力的考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这在今年广东高考政治试题的背景材料、试题设问方式和选项的创设中都有明显的体现。今年的高考试题有对理论层面的探究,也有对生活现象方面的探究,不拘一格。如第24题的曲线图、设问和选项,知识拓展较大,有较大的思维空间,探究性较强,综合能力要求高。第30题情境材料和选项设置需要学生从中体验和感悟并做出选择,具有探究性。第32题属于理论层面的探究,考查考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涉及五个不同观点的区分,有较大的难度。还如第34、35 题运用基本知识探究生活现象,设问的构思巧妙独到,能激发考生不断追问和思考信息之间的内在联系。如第36题的背景材料和设问(1)和(2)中的探究性也较强。设问是激发探究动机的重要环节,一改考生平日在设问上的惯性思维,使试题充满活力,这在今年的试题中频频可见。
  二、给同学生们一点建议
  当你看完上述分析,你就会悟出2012年政治备考的很多方法。本人在这里提出几点意见供同学们参考。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师生对今年的广东高考政治试题叫难?其主要原因是学生惯性思维方式。今年的试题在选材、设问、选项及其三者联系方面有较大的创新。题目中材料的引用、设问的表述方式、选项的创设及其内在联系与高中平时的教学和训练题有较大差异。各地平时的训练题和教学模式大同小异,形成统一的思维定势,不符合新课程考查的要求。同学们要弄懂今年的试题思路和思考方法,你就会知道2012年的备考方向。
  有效的备考方法很多,但结合学生对今年高考试题的反映来看,首先,牢固记忆的基本方法值得探讨,但归纳的方法是最基本的记忆方法。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有些重要概念、观点和原理要求学生必须牢记,但记忆的方法不是死记硬背,也不是罗列出知识要点反复背。要学会在试题的训练和教师评讲中归纳记忆,在对教材知识的自主建构中归纳记忆,在时事材料分析中归纳记忆,在阶段性、单元性学习结束时学会总结归纳记忆等。其次,在训练过程中,注意分析题目的背景材料,舍得花时间;对有疑惑的题目,要找出所考查的知识点及其内在联系。再次,要学会自主复习,自主建构知识,千万不能依赖教辅资料。以生活中的热点材料为载体,以教材为主要复习资料,以习题训练引导知识点的复习模式,备考的每一个环节,都是感悟和体验知识的价值,你千万不要在乎归纳的是否正确,你也千万不要以高考复习资料上的知识归纳方式标准,关键在你归纳的过程。在过程中体验和感悟知识,这是以不变应万变的最有效方法。此外,培养自己提炼信息的能力,尤其是在训练过程中,养成在背景材料、设问和选项中搜集和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和习惯,这是提高成绩的重要途径。
  (作者单位:珠海市教育研究中心)
  责任编校李平安
  
其他文献
自2017年开始,全国卷对论说文文本知识的强化在考题中日益凸显,由原来的以选择题2对“论证的相关论述”的全方位考查到2021年以主客观题目的形式全面关涉论证特征、论证结构、论证方法、论证思路,这一变化提醒考生,以圈点勾画的方式理清文脉,提炼核心论点,识别论证方法,整体把握论证结构,已经成为此类文本的常规阅读思维。在此基础上,2021年语文全国新高考Ⅰ卷论说文对考生的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考生要
一、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唐高祖武德九年秋八月甲子,太宗即皇帝位于东宫显德殿,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封德彝对曰:“上皇敦睦九族,大封宗室,自两汉以来未有如今之多者。爵命既崇,多给力役,恐非示天下以至公也。”上曰:“然。朕为天子,所以养百姓也,岂可劳百姓以养己之宗族乎!”十一月庚寅,降宗室郡王皆
2020年文科综合全国I卷政治试题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高考评价体系为依托,坚持“立德树人、服務选才、引导教学”核心功能,贯彻落实思想政治学科的能力要求和内容范围,充分体现高考改革命题的发展趋势。笔者试以分析此卷为引子,把握学科发展趋势,以学科任务为导向,结合教学实际,创新情境呈现方式,优化问题设计,靶向引导教学。  一、观照试题新向,坚持素养立意  2020年文科综合全国I
排比就是为了加强语势而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内容相关的词组或句子排列在一起。排比的使用能够起到增强语气、充分抒情、集中说理的作用。例如:  If there is anyone out there who still doubts that Americais a place when all things are possible,who still wonders if the dream
中学生阅读量越来越少,传统的东西丢失得越来越多。学生一到写作文,就头痛、难受。但是,任何一道高考题都没有60分,只有作文才有。作文的分数无疑在高考题目中所占比例是最大的,学生不得不重视。学生想爱它,但也不容易。在备考中,学生作文反映出来的问题较多,审题意识不强,没有完全读懂材料就下笔,没有很好地思考引文的作用,结果有的出现偏题;不少作文的内容空洞,缺少对现实生活的关注,没有来自现实生活的生动新鲜、
阅读下面材料,在空白处填入适当的内容(1个单词)或括号内单词的正确形式。  (一)  If I have a learning strategy(策略),I would say it is imitation(模仿). I like watching Disney cartoons. They are so interesting 1 I watch them again and again. I
全国Ⅰ卷数学文科20題是一道解析几何题,背景是直线与抛物线——以这样的背景出现也是情理之中的——因为考纲对圆锥曲线中的椭圆、双曲线与抛物线的要求分别是:
教育部考试中心2019年发布的《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提出高考以核心价值为引领,以学科素养为导向,以关键能力为重点,以必备知识为基础,通过增强考试的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考查学生进入高等学校继续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的提升,引导高中教学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为学生终身发展和未来社会发展的挑战奠定基础。2020年高考物理(全国I卷)第23题实验题正体现了高考评价体系要求
【考纲航标】  《考试大纲》对审题的要求是“符合题意”。  审题,就是通过对作文题目的内容和要求作周密细致的审查、分析,弄清命题者的意图,从而正确理解文题的含义,为自己确立正确的写作方向。它是作文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这一步的好坏,决定着作文是否符合题意,立意构思是否按正确方向展开。“符合题意”,要求对作文题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个图表、每一项要求和注意事项都进行准确、全面的审读和理解
项目式学习起源于美国,是一种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小组合作方式进行规划和解决项目任务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对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21世纪技能具有重要作用[1]。  一、项目式学习有利于提升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最新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实施建议中强调,只有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在做中学……才能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得以提升和发展。  项目式学习在历史常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