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时代的灵魂”

来源 :英语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1709106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尤其是伊丽莎白时期(1558—1603),是英国戏剧发展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一批才华横溢的剧作家,戏剧创作蔚为大观。莎士比亚(1564—1616)一生獨立或合作创作41(一说42)部戏剧,不仅在数量、规模,也在高度、广度和境界上达到了前所未有且不见来者的水平,成为英国乃至世界的艺术高峰,也因此奠定了英国戏剧的伟大传统。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莎士比亚已成为英国民族文学的偶像。正如莎士比亚自己在《威尼斯商人》中所说:“他们从地球的四角迢迢而来,顶礼这位尘世的仙真。”(朱生豪译)他就是这位仙真,受到400年来世界人民的顶礼膜拜!1596年,32岁的莎士比亚就被理查德·卡鲁(Richard Carew)称作英国的卡图卢斯;1598年,弗朗西斯·米尔斯(Francis Meres)赞美他是英国最杰出的悲剧和喜剧诗人,称他为“奥维德灵魂的再生”;1623年,在莎士比亚去世7年后出版的“第一对开本”中,本·琼森(Ben Jonson)赞美莎士比亚是“时代的灵魂”,说他“不仅仅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千秋万世”。
  作为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翘楚,莎士比亚早已步入世界文学经典的殿堂。19世纪,歌德赞叹“莎士比亚已把人性的各种倾向,无论在高度上还是在深度上,都描写得竭尽无余了”,“他把人类生活中的一切动机都画出来和说出来了”,是“说不完的莎士比亚”。当代美国文学批评家哈罗德·布鲁姆(Harold Bloom)宣称“莎士比亚是西方经典的中心”,是“唯一的普世作家”,他的作品是“俗世的圣经”。
  400多年来,莎士比亚的戏剧在世界各国盛演不衰,研究著作浩如烟海,以莎剧注疏、演出和研究为中心的莎学也被称为“国际学术的奥林匹克”。莎士比亚缘何不朽?
  从西方文学的发展脉络来看,莎士比亚用艺术的方式阐释了“人”。在古希腊戏剧《俄狄浦斯王》中,真正的主角是神,是命运,而莎士比亚则把人推到了舞台的中心。麦克白、哈姆雷特、李尔王、朱丽叶、福斯塔夫……这一个个难忘的角色,为我们展现了人性的偏执、犹疑、贪婪、善良甚至狡黠,人性中最微妙、最丰富的一面栩栩如生地呈现在我们面前,成为我们认识自身的智慧之书。西方新古典主义莎评大师约翰逊(Samuel Johnson)认为,莎士比亚的不朽和永恒就在于对人性的探索,这也是莎士比亚时代的精神。琼森说他是“时代的灵魂”,是想说,他的剧作最有效地刻画、演绎了关怀人性而非神性的这种追求人的解放的精神。人类社会从古代到现代,沧海桑田,不断变化,但人之为人的根本没有变,伟大的作品就是因为能超越时代,脱离短暂的时髦和风尚,反映亘古不变的人性,所以才能永不过时。作为“时代的灵魂”,莎士比亚关注的是具体情境中的普遍人性。
  1903年,上海达文社出版的《澥外奇谭》是我国最早的莎剧故事译本。全书共译出10个莎士比亚戏剧故事,译者未留下姓名。卷前的“叙例”简要地介绍了莎士比亚:
  是书为英国索士比亚(Shakespeare,千五百六十四年生,千六百一十六年卒)所著。氏乃绝世之优,长于诗词,其所编戏本小说,风靡一时,推为英国空前大家,译者遍法、德、俄、意,几乎无人不读,而吾国近今学界,言诗词小说者,亦辄啧啧称索氏,然其书向未得读,仆窃恨之,因亟译述是编,冀为小说界上,增一异彩。
  从这段话不难看出,在20世纪初的中国,莎士比亚已被视为才华盖世、影响深远的戏剧家和诗人,翻译他的戏剧故事也就成了为国内小说界增光添彩的事。从这个意义上说,莎士比亚对所有时代、所有国家中那些认真阅读他的人一直产生着积极的影响,而这些影响反过来证明他的作品中的确有某种永恒的东西。而且,莎士比亚的作品总有深意,也越读越有新意。莎士比亚的艺术就像是剥洋葱一样,层层递进,节节攀升,总有发现,总有收获,而且这个过程是无穷的,总有精彩等着,没有穷尽的时日。这正是歌德所谓“说不完的莎士比亚”的另一种理解。可以说,有“说不完的莎士比亚”,也有“读不完的莎士比亚”,真可谓是历久弥新的莎士比亚。
  在莎士比亚如椽的笔下,有李尔王面临的那种令人恐惧、绝望的暴风雨,也有温婉可爱的夏日阳光,有弑君篡位的麦克白,也有宽厚仁爱的安东尼奥。在欲望与理智的较量中,莎士比亚抛给我们一个问题:人性经得起试探和考验吗?在《一报还一报》第二幕第二场中,伊莎贝拉说:“骄傲的世人掌握到暂时的权利,却忘记了自己琉璃易碎的本来面目。”(朱生豪译)原文 his glassy essence 增译的“易碎”二字是何等生动、何等恰切!在莎士比亚看来,人性何其美好,却又何其脆弱!正是这种矛盾的极致,赋予了莎士比亚作品独特的风格和迷人的魅力,使身为作家的他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藩篱,成为时代不朽的灵魂。
  人类在认识自然、与自然相处的历程中,依赖于神的力量,曾无力地主张唯神至上的观念。到了莎士比亚的时代,人们发现了人的潜能、人的素质,因此开始关心可爱而永恒的人性,莎士比亚既是这方面登峰造极的代表,他本人也是一个绝佳的例证。
  这是伊丽莎白时代的灵魂,也已成为所有时代的灵魂。正如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雷特所说,人是“万物的灵长”“宇宙的精华”!莎士比亚则是这灵长中的灵长,精华中的精华!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
其他文献
杯弓蛇影  晋朝有一个叫乐广的人,他有个朋友有恐蛇症,非常怕蛇!……
期刊
The two sisters and the sewing basket form a pyramid in the time-honored usage of generations of earlier painters. Also traditional is the balustrade, which sets off the figures from the background an
期刊
凡是有大学必然有图书馆,凡是图书馆必然有期刊室,凡是期刊室必然有《英语世界》。  《英语世界》的读者有三个等级:初级是像本科生单纯地看“贤”书carefully;中级是像硕士生读自己喜欢的栏目critically;高级是像博士生思索投稿creatively。商务印书馆发行的《英语世界》让我有幸在大学图书馆期刊室里切身体验了作为“读者·作者·学者”的三种境界。  书中自有颜如玉  我1996年9月我
期刊
有一次在一个会议发言,问答环节时,有人提出一个问题:翻译是科学还是艺术?问题有点猝然,但幸好我对这个问题确实也有自己的看法,便答道:翻译既是科学,也是艺术。说它是科学,因为它有可阐述并可遵循的内在规律;说它是艺术,因为通过译者的努力,它的表现可以达到艺术的境界。问题虽然算是回答了,但也引起我的一些思考。如果对翻译能够作这样的描述的话,这难道不也是每一个学翻译的人应该实现的目标吗?既要学习翻译的“科
期刊
多本汉英词典列出了“学历”的几种英译(education status、educational background、resume of one’s education、schooling record、record of formal schooling、 academic qualification、academic credentials),可是英汉词典里却没有一个可与“学历”对得上的词条,
期刊
It can be difficult for parents to tell whether their teenagers are just “being teens” or if there is something more serious going on.   Many of the things you may notice, such as changing moods, can
期刊
Experiment shows some memories are encoded in molecules that form part of an organism’s genetic machinery, researchers say.研究人員称,实验表明,一些记忆被编码在构成生物遗传机制的分子中。  Science may never know what wistful memorie
期刊
Mike went outside and was shoveling the walk when suddenly he wondered if Rachet and the other cats in his basement had enough food. He wasn’t worried about water. They would eat the snow. Hurried to
期刊
老螃蟹觉得不安了,觉得全身太硬了。自己知道要蜕壳了。  他跑来跑去的寻。他想寻一个窟穴,躲了身子,将石子堵了穴口,隐隐的蜕壳。他知道外面蜕壳是危险的。身子还软,要被别的螃蟹吃去的。这并非空害怕,他实在亲眼见过。他慌慌张张的走。  旁边的螃蟹问他说:“老兄,你何以这般慌?”  他说:“我要蜕壳了。”  “就在这里蜕不很好么?我还要帮你呢。”  “那可太怕人了。”  “你不怕窟穴里的别的东西,却怕我们
期刊
Since its establishment in 1921,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PC) has gone through many ups and downs. But the party has never deviated from its genuine political commitment to serve humanity. As pa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