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文学经典阅读现状及对策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tc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通过问卷调查和直接访谈的形式,分析地方本科院校邵阳学院在校大学生阅读文学经典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了通过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增加图书馆馆藏资源,专业教师的授课引导以及学生自主调动兴趣等对策来指引大学生阅读文学经典。
  关键词 地方本科院校 文学经典阅读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8.10.087
  Abstract Through questionnaires and direct interview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tatus quo and problems of college students' reading literary classics in local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proposes to increase the library's collection resources and teach the professional teachers by creating a good reading atmosphere, and students' self-mobilizing interests and other countermeasures to guide college students to read literary classics.
  Keywords local undergraduate colleges; literature classic reading; the status quo; countermeasures
  阅读是获取知识的最主要途径。古人对待知识怀有一种敬畏的态度,阅读书卷前必焚香净手,阅读之时正襟危坐,以显示虔诚之态。[1]在今日,阅读同样重要,文学经典的不朽价值与深厚底蕴自内而外散发文化魅力的馨香。因而,文学经典不分国界、业界、年龄与性别被广大读者认同与接受。大学生作为社会的高知分子,是阅读经典的主体人群之一。阅读文学经典,不仅能够增添学生的文学艺术修养,也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利于学生形成积极正确的价值观。然而,据全国性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国民阅读情况不容乐观,大学生经典阅读情况连年走低。[2]
  本文以邵阳学院为样本来源,探究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文学经典阅读的现状。研究中选取不同年级、专业与性别的学生,共发放调查问卷800份,回收800份,有效问卷770份,回收率为96.25%。在有效样本中,文科学生占35%,理、工、医科学生占65%,男生占56%,女生占44%。另外,利用问卷星等软件进行线上调研,线上与线下双线进行的方式。日常中深入学生群体进行观察,抽取部分学生进行直接访谈,以探究地方本科院校学生经典阅读的真实现状。
  1 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经典阅读的现状
  1.1 普遍阅读数量匮乏
  数据显示,大学生文学经典阅读时长每日平均不超过2小时,每月各类型书籍的购书费用在50元以内,每年精读文学经典的数量在一本至兩本之间。由此我们可以发现,地方院校的大学生用于购买图书的费用不高,其所花费的阅读时间不长。在调查学生最喜爱的文学名著时,仍有大多数学生回答四大名著,显示出学生们对于中国古典名著的认同。有部分学生喜爱《简·爱》、《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外国文学经典,极少数学生表示喜爱日本作家东野圭吾的《白夜行》,中国网络作家南派三叔的《盗墓笔记》。可以发现,有些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文学经典的含义,将市面畅销书籍与经典名著混为一谈,概念不清,此皆可以显示学生经典阅读数量的匮乏。
  1.2 文、理、工、医等不同院系区分显著
  笔者对全校各专业学生进行了调查问卷的发放与数据统计,通过分析后得出文、理、工、医等不同院系区分显著,文、理专业学生阅读情况明显好于工、医专业学生,而文科学生的阅读情况又优于理科学生的结论。
  文、理专业学生对于经典名著拥有更高的认同,他们多会选择纸质的经典读物,对于阅读活动有一定的自主安排与时间规划。而工科与医科学生表示,他们普遍认为有必要阅读经典读物,但不会花费太多时间阅读。他们对于文学名著的喜爱程度不高,自身兴趣匮乏。另外,他们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进行课外实践,因而课下可支配时间少,也成为其不能花费太多时间阅读文学经典的重要原因。
  文、理专业学生的阅读情况也有明显区分,文科学生阅读量高于理科学生。对文科生而言,阅读兴趣浓厚,并会接受各类文学性质的课程,学习环境成为酝酿经典阅读氛围的培养皿。而理科学生缺乏文学性质课程的熏陶,以阅读专业书籍为主。他们阅读经典在于想要通过阅读提升自己、消磨时间等。
  1.3 各年级阅读情况呈现差异
  本研究按照年级、男女比例来划分,致力于对比不同层面大学生的阅读情况。调查后发现,男女阅读情况没有明显区分,但各年级阅读情况不同。大二年级阅读情况最好,大四年级阅读情况较差。大二年级课程设置较松,有较多完整时间进行阅读。大三年级情况次之,其阅读原因在于考研需要。考研需要阅读大量专业书籍,其中也包括文学名著的阅读。对比来说,大一与大四年级阅读情况最差,大一年级初入大学,对于大学生活没有良好的规划,未来目标模糊不清,因而较易受到外来诱惑的干扰;大四年级临近毕业,准备工作同学与考研同学形成显著的分水岭,前者因忙于找工作与实习,阅读量明显下降,而后者选择阅读名著某种程度上是为了缓解压力。可见,由于各年级任务不同,经典阅读情况也会呈现差异。
  1.4 与大城市本科大学生经典阅读情况表现不同
  学界有关研究表明,全国范围内大学生阅读情况不尽如人意。根据我们的调查,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与大城市本科院校大学生的阅读情况存在着一定差异。与北京某大学为代表的大城市院校学生经典阅读情况相比较,[3]两方学生都显示出新媒体时代网络发展对其产生的诱惑,导致学生阅读经典的情况不容乐观。学生们都认识到自身对于传统经典名著理解的不足,因而阻挡其阅读的脚步。另外,两方学校的学生都以大二年级为阅读主体,其他年级的阅读情况稍次之。不同之处在于,大城市院校学生对于经典阅读有着完备深入的认识,思想方面成熟于地方院校大学生。虽他们同时受着新媒体网络的冲击,大城市的学生内心对于经典名著有着高度的认同与归属感,这是地方院校的学生所缺失的。地方院校大学生对于经典阅读兴趣的缺失与其形成鲜明对比,在经典阅读中,大城市学生存在一个由精读到泛读的过程,由于地方院校大学生阅读基数小,因而此方面表现不显著。总体来说,大城市学生的阅读情况较地方院校要好。   2 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文学经典阅读匮乏的原因
  2.1 浮躁社会风气的影响
  社会浮躁作为一种急功近利、好大喜功的病态心理,对社会各界产生广泛影响。文化界的浮躁风气表现在对于销量的过分关注,出版商追逐利益,大批量发行畅销书,而某些作家为了迎合大众的口味,文学作品浅薄平庸,难出经典。文化界受到浮躁心态的影响,在社会层面难以对国民形成有益的阅读引导。浮躁心态也普遍体现在高校大学生群体中。这种风气导致学生们在经典阅读过程中急功近利,追求看得到的效果,不能专心致志、持之以恒。学生们更愿意阅读专业教辅书籍,以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阅读经典名著不能立刻收效卓著,因而文学经典不是大学生阅读的首选书籍类型。
  2.2 科技发展及网络盛行的弊端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网络的盛行逐渐暴露出不可忽视的弊端。某些大学生沉迷网络不可自拔,深受“网瘾”的荼毒,没有良好的生活方式与学习习惯,更遑论通过阅读经典名著来提升自我。部分学生阅读形式也从经典的书籍阅读发展到视觉媒体、互联网等日益复杂多样的“泛阅读”形式。这种经典的传统阅读到世俗泛滥的大众俗文化阅读的转化,[4]将对文学经典的传承产生冲击。对于地方院校的学生来说,又普遍存在着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的特征,因而科技的发展与网络兴盛成为致使经典阅读匮乏的重要原因。
  2.3 地方院校大学生自身的影响
  2.3.1 自我约束能力较差
  笔者在直接访谈中发现,学生们在探究经典阅读缺失的原因中,普遍表示该校没有对相关内容进行强制性引导。究其根本,学生自身的约束能力较差。学生们笼罩在浮躁社会风气与网络盛行的情境下,没有良好的阅读氛围,而独自阅读经典将变成一件“特立独行”的事情。为了不显示自己的“特立独行”,有时大学生将忽视事件本身的含义与价值,以确保自身能够有效融入社会群体中。
  2.3.2 功利性价值观的缺陷
  大学生虽文化素质较高,但因缺乏社会实践的磨练,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自律意识不强,因而对于功利主义中的消极方面抵抗力较弱。[5]当学生阅读一部经典著作后,发现实际收效甚微,并不能得到明显提升,便会失去阅读的兴趣。学生们将很快投入到兼职、家教等有实际收益的活动中,或有的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摄影旅游来陶冶自己。大学生所存在的功利性价值观,将折损经典阅读的深刻内涵,使其看不到经典阅读的真正价值所在。
  2.3.3 经典阅读认识的缺失及兴趣的缺乏
  学生对于经典阅读没有正确的认识及阅读兴趣的缺乏是自身阅读匮乏的原因之一。工科学生显示出明显的认识缺失,他们阅读经典数量少,但对经典名著形成了“枯燥、乏味、看不懂”的定性观念。大二年级的学生表示,经典阅读不过是缓解理科学习压力的方式之一。另有学生认为网络小说的趣味性更浓厚,他们更喜欢唐家三少、南派三叔等作家,而对中外著名作家莫言、爱丽丝·门罗等仅是听说过而已。
  2.3.4 专业所限及理解能力的偏差
  閱读经典无用论几乎成为理工科学生的共识,专业属性拉开学生与阅读之间的鸿沟。地方学校针对理工科开设的大学语文,以实用为目的,主要教授实用文的写作,较少涉及相关名著文章的分析,因而理工科学生很难在课程中受到文学的熏陶。部分学生也表示出对于经典阅读的浓厚兴趣,但阅读后发现因自身理解能力的限制,不能很好接收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阅读后处于一种朦胧的状态。因理解能力存在的偏差,部分大学生在经典阅读中被打消了积极性。
  2.4 地方本科院校所呈现的局限性
  2.4.1 图书馆馆藏资源较少
  图书馆是学生阅读的主要场所之一,而地方本科院校图书馆存在资源不足的问题。图书馆图书类型收藏不均,校内重视实用书籍的采购,因文学专著价格高的情况而不断削减采购数量。另外,学校不重视文学专著的更新换代。或受经费限制,图书馆藏书常年不进行更新换代,所藏书籍大多老旧,甚至有的已经被图书市场所淘汰。
  2.4.2 引导力度不足
  地方院校对于大学生阅读经典存在引导力度不足的情况。单从校内授课来说,大学语文为理工科学生唯一接受的文科类公共课,其实用性的本质不能起到很好的引导学生阅读经典的作用。另外,校内缺乏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没有举办适合鼓舞学生进行阅读的活动。如将加综测的方式换成参与活动的推动,也将收到显著效果。
  2.4.3 各地方本科院校缺乏交流
  地方本科院校学生的经典阅读情况必定大同小异,存在相通的问题,然而各地方本科院校没有很好地联系起来,对问题进行沟通、交流,这是地方高校的缺失。各地方高校应对本校学生阅读经典的情况高度注视,加强地方间的交流,这样不仅能够共同寻找策略促进学生阅读,也能够有效加强地方间各兄弟院校的情谊。
  3 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经典阅读的引导对策
  3.1 营造经典阅读的良好氛围
  良好氛围的营造不仅能够使学生认识到经典阅读的重要性,也能够有效促进学生阅读经典。改善阅读氛围可从两方面着手:一为学校方面,学校引起重视,加强“经典著作读书月”、“读书节”等活动的推广,增强校内宣传力度,并以奖励、压力两条线并行实施的原则,着力贯彻“多读书、读好书”的理念。另外,对校内各班级的班会进行调控,积极鼓励班内多举办图书报告会、交流会等活动。“书香校园”建设计划的实施,着力打造安静惬意的读书环境。二为学生自主引导,学生社团建设中加大对文学社团的改造力度,将社团作用发挥出来,按时召集学生进行集体阅读。
  3.2 加强硬件设施、改善阅读环境
  地方本科院校中,应重视硬件设施的建设。解决图书馆馆藏资源少的现状,在有限的经费内加大对文学专著的购书力度。另外,馆内设立经典名著专柜,便利学生借阅,简化借书手续。校内应在图书馆、教学楼等单独设立图书阅览室,以保证学生阅读不受干扰。在有条件的基础上,学校可设置“读书茶馆”,专为学生阅读经典而建设的非营利性活动场所,在此学生可以进行小组性阅读或名著讨论。利用校内的可开发资源,改善学校草地的利用情况,专门开辟“草地阅读”,为学生提供随处可见的阅读场所,扩大经典阅读的影响力。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国家任务和时代要求下,技工院校肩负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高技能人才的伟大使命。作者以广州市公用事业技师学院创新教育模式为例,从课题/项目、竞赛、工作室、创新团队四大策略阐述“PCST”创新教育模式的构建形式与初步成效。  关键词 创新 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
期刊
摘 要 在大数据背景下如何获取优质信息并正确选题是当前研究生所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盲目地跟随热门或者过度追求前沿都是不现实的。应当在有效获取大数据信息的条件下,跟踪并批判性地研读国外国内知名机构的研究成果。横向上适度的学科交叉,纵向上合理把握所研究领域的科学技术问题以及相关研究手段在各个历史阶段所存在的问题以及里程碑式研究成果。  关键词 研究生选题 大数据 优质信息 技术史  中图分类号:G64
期刊
摘 要 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为基础,结合当代职业学院在校大学生进行学习、思想建设等活动的现状,坚持主客观结合的分析思路,系统分析其在这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原因,综合运用社会学、大众心理学、教育学等专业学科知识,提出应对之策,帮助大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顺利完成学业,也进一步丰富相关理论研究。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大学生 学业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
期刊
摘 要 推动人才体制机制创新,集聚优秀高层次人才,营造人才发展良好软环境,是中西部高校优化人才队伍建设、助力人才强校战略的重要举措。本文从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全球化人才竞争形势与自身发展实际三大方面,剖析人才体制机制创新对于中西部高校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并结合作为中西部高校之一的湖南大学在人才体制机制创新上的实践,提出了健全人才工作体制,创新人才服务机制,实施人才工作队伍整体素质提升工程等方面的具体思
期刊
摘 要 部分高职院校学生评教工作存在工作效率较低、科学性和规范性较差、指标不够统一等问题,借助于信息化手段,开发一套学生网上评教系统,结合学院校园资源计划系统,重新构建全院统一的学生评教指标体系,设计一些必要的纠偏程序,不断完善功能模块,使学生评教工作更加高效、便捷、科学和有效。  关键词 网上评教 系统设计 功能实现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
期刊
摘 要 岛屿型区域一直存在引才难与留才难的人才陷阱困境。对海南大学工商管理类专业毕业生的调查发现,只有29.86%的毕业生留在海南工作;30.14%的毕业生认为所学专业知识对实际工作贡献度低于30%。针对毕业生反馈的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弱、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提出发挥岛屿型区域的比较优势、网络时代的资源共享优势、多元化教学方式的综合优势,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等人才培养改革建议。  
期刊
摘 要 高校在投身精准扶贫过程中,如何结合时代特征,运用新的工具和方法,走出一条扶贫新路子,开辟一种精准扶贫新模式,助力脱贫目标早日实现,成为我们当下需要面对的新课题。文章结合实际,围绕教育扶贫、科技扶贫、产业扶贫几大靶向,从概念剖析到具体实践,从方法凝练到延展思考,提出了以“互联网+”为依托的、可供借鉴的高校参与精准扶贫新模式。  关键词 高校 精准扶贫 “互联网+”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6
期刊
摘 要 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学前双语教育作为自治区九大惠民工程中的“1号工程”,政府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并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教育惠民“1号工程”的顺利实施,与快速发展的“硬件”相比,师资队伍短缺、教师双语能力弱、结构不合理、专业素质和技能低等“软件”问题将成为学前双语教育发展的短板。本文以吐鲁番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专业为例,分析“双语双师型”教师队伍现状,提出学前教育专业“双语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途径,
期刊
摘 要 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下,酒店、餐饮等行业迅速发展,酒店管理专业作为一个新兴专业,是当前高职院校的重点专业。本文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分析实践教学在酒店管理专业中的价值,并探讨信息化技术与高职实践教学的整合策略。  关键词 信息化技术 高职院校 酒店管理专业 整合措施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8.10.032  Abstra
期刊
摘 要 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对于我国许多领域走出国门具有重要的助推作用,新形势下实现商务英语专业的重要作用就要从人才定位、人才优势、课程设置、教学团队、教学模式等几个方面加以研究和具体实施。  关键词 商务英语 职业技能 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8.10.028  Abstract The healt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