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2年11月,国家环保局和国家教委在全国环境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环境保护,教育为本”的思想。通过学校的学科教学渗透环境教育越来越被教育界人士关注和重视。在数学课程内引入环境教育元素,在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已势在必行。
一、利用数学学科特点创设情境.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知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创造一个教育的环境,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小学数学是一门宣传环保知识、渗透环境教育的重要学科,不管是介绍环境知识,还是做出环境保护的决策,都离不开数学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处理。教师应利用数学学科的特点,有意识地创设环境教育情境,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在小学数学中引进环境教育的实例,并通过数据的呈现和处理,能够更加敏锐地反映环境保护问题,使学生意识到解决环境问题的急迫性。例如,在教学“名数的改写”时,出示:“根据我国有关部门对532条河流的监测,有436条河流有不同程度的污染。据推测,每年排人海洋的污水和固体废物已超过1000亿吨。”在学习“量与计量”时,可以引进这样的例子:“我国城市人口平均每人每天产生生活垃圾0.8-1.5千克,有的城市达2.5千克。全国年产垃圾8000万吨,北京年产430万吨,相当于两座景山。”这一生活中的现实问题让学生意识到环境保护刻不容缓。
二、充分挖掘数学教材内容。适时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是一个美丽的星球,有着优美的环境,有着适合生物生存繁衍的空气、水……小学数学课本中编排了很多环境教育的内容,教师要有意识地挖掘教材中已有的渗透环境保护教育的内容,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得到环境保护的教育。
现就小学数学教材中,可以渗透环境保护教育的素材举例如下:
1.“1公顷森林在生长季节5天可以吸收4.5吨二氧化碳,照这样计算,100平方米森林每天可以吸收多少千克二氧化碳?”(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知识,增强爱护树木的责任感。)
2.1986年某国因吸烟引起的死亡人数约有34240人,是机动车造成死亡人数的16倍,吸烟引起的死亡比机动车造成的死亡人数多多少人?(让学生意识到吸烟污染空气,有害健康。)
3.1987年的统计显示,我国污水排放约416亿吨,其中187.2吨来源于城市污水,228.8吨为工业废水,城市污水排放总量的百分之几?工业废水占污水排放总量的百分之几?(保护、利用水资源。)
4.“一只山雀7天能吃1155只害虫,照这样计算,一只山雀一个月(按30天算)能吃多少只害虫?”“我国鸟类种数繁多,约有1166种。全世界鸟类约有8590种。我国鸟类种数约占全世界鸟类种数的百分之几?”(鸟是人类的朋友,爱护鸟类,保护环境。)
教师不仅要熟悉数学学科的专业知识,还要主动学习与数学专业相关的环境知识,找出数学问题中隐含的环境问题,将数学教育和环境教育结合起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环境知识和处理环境问题的技能,培养他们的环境意识和环境保护责任感。
三、加强数学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环境保护的能力
环境保护意识的形成必须依赖于学生的实践。如果没有接触过协调环境关系的有关活动,那么,热爱环境、保护环境只是一句空话。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提高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环境保护问题的能力。
如教学完“简单的统计”之后,可让学生课后统计自己家里每个月的用水量,并绘制成统计表和统计图,在全班进行交流,使每个学生都投入到保护水资源的行列中来,这样,不仅提高了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而且使学生真正做到“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另外,还可结合“6·5”世界环境日、“4·3”爱鸟周、“3·12"植树节等纪念日开展环境保护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实现参与环境保护的愿望,增强热爱环境的情感,同时深化数学知识的学习。
四、利用废物制作学具。增强环境教育的效果
利用废弃物制作一些学具,变废为宝,既能提高教学效率,又能寓环境教育于数学教育之中。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课前可让学生搜集一些废弃的长方体药盒、牙膏盒、饮料盒、火柴盒、台历纸等作为学具使用,课堂上动手折、拼、组合,认识数学知识。只要教师树立了环保意识,将数学知识中的环保因素充分挖掘出来,并适时适度加以渗透,就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一、利用数学学科特点创设情境.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知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创造一个教育的环境,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小学数学是一门宣传环保知识、渗透环境教育的重要学科,不管是介绍环境知识,还是做出环境保护的决策,都离不开数学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处理。教师应利用数学学科的特点,有意识地创设环境教育情境,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在小学数学中引进环境教育的实例,并通过数据的呈现和处理,能够更加敏锐地反映环境保护问题,使学生意识到解决环境问题的急迫性。例如,在教学“名数的改写”时,出示:“根据我国有关部门对532条河流的监测,有436条河流有不同程度的污染。据推测,每年排人海洋的污水和固体废物已超过1000亿吨。”在学习“量与计量”时,可以引进这样的例子:“我国城市人口平均每人每天产生生活垃圾0.8-1.5千克,有的城市达2.5千克。全国年产垃圾8000万吨,北京年产430万吨,相当于两座景山。”这一生活中的现实问题让学生意识到环境保护刻不容缓。
二、充分挖掘数学教材内容。适时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是一个美丽的星球,有着优美的环境,有着适合生物生存繁衍的空气、水……小学数学课本中编排了很多环境教育的内容,教师要有意识地挖掘教材中已有的渗透环境保护教育的内容,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得到环境保护的教育。
现就小学数学教材中,可以渗透环境保护教育的素材举例如下:
1.“1公顷森林在生长季节5天可以吸收4.5吨二氧化碳,照这样计算,100平方米森林每天可以吸收多少千克二氧化碳?”(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知识,增强爱护树木的责任感。)
2.1986年某国因吸烟引起的死亡人数约有34240人,是机动车造成死亡人数的16倍,吸烟引起的死亡比机动车造成的死亡人数多多少人?(让学生意识到吸烟污染空气,有害健康。)
3.1987年的统计显示,我国污水排放约416亿吨,其中187.2吨来源于城市污水,228.8吨为工业废水,城市污水排放总量的百分之几?工业废水占污水排放总量的百分之几?(保护、利用水资源。)
4.“一只山雀7天能吃1155只害虫,照这样计算,一只山雀一个月(按30天算)能吃多少只害虫?”“我国鸟类种数繁多,约有1166种。全世界鸟类约有8590种。我国鸟类种数约占全世界鸟类种数的百分之几?”(鸟是人类的朋友,爱护鸟类,保护环境。)
教师不仅要熟悉数学学科的专业知识,还要主动学习与数学专业相关的环境知识,找出数学问题中隐含的环境问题,将数学教育和环境教育结合起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环境知识和处理环境问题的技能,培养他们的环境意识和环境保护责任感。
三、加强数学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环境保护的能力
环境保护意识的形成必须依赖于学生的实践。如果没有接触过协调环境关系的有关活动,那么,热爱环境、保护环境只是一句空话。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提高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环境保护问题的能力。
如教学完“简单的统计”之后,可让学生课后统计自己家里每个月的用水量,并绘制成统计表和统计图,在全班进行交流,使每个学生都投入到保护水资源的行列中来,这样,不仅提高了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而且使学生真正做到“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另外,还可结合“6·5”世界环境日、“4·3”爱鸟周、“3·12"植树节等纪念日开展环境保护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实现参与环境保护的愿望,增强热爱环境的情感,同时深化数学知识的学习。
四、利用废物制作学具。增强环境教育的效果
利用废弃物制作一些学具,变废为宝,既能提高教学效率,又能寓环境教育于数学教育之中。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课前可让学生搜集一些废弃的长方体药盒、牙膏盒、饮料盒、火柴盒、台历纸等作为学具使用,课堂上动手折、拼、组合,认识数学知识。只要教师树立了环保意识,将数学知识中的环保因素充分挖掘出来,并适时适度加以渗透,就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