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教育走进小学数学课堂例谈

来源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nnine_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2年11月,国家环保局和国家教委在全国环境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环境保护,教育为本”的思想。通过学校的学科教学渗透环境教育越来越被教育界人士关注和重视。在数学课程内引入环境教育元素,在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已势在必行。
  一、利用数学学科特点创设情境.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知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创造一个教育的环境,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小学数学是一门宣传环保知识、渗透环境教育的重要学科,不管是介绍环境知识,还是做出环境保护的决策,都离不开数学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处理。教师应利用数学学科的特点,有意识地创设环境教育情境,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在小学数学中引进环境教育的实例,并通过数据的呈现和处理,能够更加敏锐地反映环境保护问题,使学生意识到解决环境问题的急迫性。例如,在教学“名数的改写”时,出示:“根据我国有关部门对532条河流的监测,有436条河流有不同程度的污染。据推测,每年排人海洋的污水和固体废物已超过1000亿吨。”在学习“量与计量”时,可以引进这样的例子:“我国城市人口平均每人每天产生生活垃圾0.8-1.5千克,有的城市达2.5千克。全国年产垃圾8000万吨,北京年产430万吨,相当于两座景山。”这一生活中的现实问题让学生意识到环境保护刻不容缓。
  二、充分挖掘数学教材内容。适时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是一个美丽的星球,有着优美的环境,有着适合生物生存繁衍的空气、水……小学数学课本中编排了很多环境教育的内容,教师要有意识地挖掘教材中已有的渗透环境保护教育的内容,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得到环境保护的教育。
  现就小学数学教材中,可以渗透环境保护教育的素材举例如下:
  1.“1公顷森林在生长季节5天可以吸收4.5吨二氧化碳,照这样计算,100平方米森林每天可以吸收多少千克二氧化碳?”(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知识,增强爱护树木的责任感。)
  2.1986年某国因吸烟引起的死亡人数约有34240人,是机动车造成死亡人数的16倍,吸烟引起的死亡比机动车造成的死亡人数多多少人?(让学生意识到吸烟污染空气,有害健康。)
  3.1987年的统计显示,我国污水排放约416亿吨,其中187.2吨来源于城市污水,228.8吨为工业废水,城市污水排放总量的百分之几?工业废水占污水排放总量的百分之几?(保护、利用水资源。)
  4.“一只山雀7天能吃1155只害虫,照这样计算,一只山雀一个月(按30天算)能吃多少只害虫?”“我国鸟类种数繁多,约有1166种。全世界鸟类约有8590种。我国鸟类种数约占全世界鸟类种数的百分之几?”(鸟是人类的朋友,爱护鸟类,保护环境。)
  教师不仅要熟悉数学学科的专业知识,还要主动学习与数学专业相关的环境知识,找出数学问题中隐含的环境问题,将数学教育和环境教育结合起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环境知识和处理环境问题的技能,培养他们的环境意识和环境保护责任感。
  三、加强数学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环境保护的能力
  环境保护意识的形成必须依赖于学生的实践。如果没有接触过协调环境关系的有关活动,那么,热爱环境、保护环境只是一句空话。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提高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环境保护问题的能力。
  如教学完“简单的统计”之后,可让学生课后统计自己家里每个月的用水量,并绘制成统计表和统计图,在全班进行交流,使每个学生都投入到保护水资源的行列中来,这样,不仅提高了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而且使学生真正做到“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另外,还可结合“6·5”世界环境日、“4·3”爱鸟周、“3·12"植树节等纪念日开展环境保护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实现参与环境保护的愿望,增强热爱环境的情感,同时深化数学知识的学习。
  四、利用废物制作学具。增强环境教育的效果
  利用废弃物制作一些学具,变废为宝,既能提高教学效率,又能寓环境教育于数学教育之中。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课前可让学生搜集一些废弃的长方体药盒、牙膏盒、饮料盒、火柴盒、台历纸等作为学具使用,课堂上动手折、拼、组合,认识数学知识。只要教师树立了环保意识,将数学知识中的环保因素充分挖掘出来,并适时适度加以渗透,就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其他文献
精心设计的数学习题是对数学课堂教学良好的补充与延伸,它既能使学生巩固已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又能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发展学生的智力。巧用批改方式,既是对学生作业评价的科学方法,又是促进元认知提升的必要手段,也符合素质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需要。而鲜活的作业评价,是以师生情感为突破口,为学生的健康发展服务的。让数学练习、批改及评价有效结合,是小学数学教师的迫切愿望与孜孜追求。  一
期刊
一节成功的课堂教学应该是精彩的,在师生互动生成的过程中,其情感的交流、思维的碰撞、创造的进发……往往会成为课堂教学中一道道亮丽风景线。然而,我们往往忽略因“错误”而精彩的课堂。“错误”常常会伴随着教学的始终,有着特色的“精彩”之处。正如叶澜教授在《重建课堂教学过程》一文中提到:“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包括他们的学习兴趣、注意力、合作能力、发表的意见和观点、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等,都是教
期刊
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应用的广泛性等特点,很多小学生学习中常常感到枯燥、乏味、难学。在教学中,教师应尽量把数学问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通过创设游戏情境等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精心选择游戏素材,激发学习动机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
期刊
“认识面积”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面积”的起始内容。由于内容抽象,不容易客观地评价学生懂还是不懂,但“认识平面”又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极好教材。为此,我们在反复研讨的基础上执教了本课,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选取两个片段并进行反思,抛砖引玉,与同人共同探讨,以求提高。  片段一:创设有效情境,初步感知面积  课始,教师用多媒体展示了母子二人在沙滩上留下的一大一小两串脚印。 
期刊
设计理念:  1、吃准课时目标,凸显年段特点。《白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精读课文,这一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把握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的语言和含义深刻的句子,想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本着定位准确、目标清楚的原则,本课教学围绕单元教学目标,结合课时实际。以教材为例子,教会学生用多种方法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而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抓住文体特点,读与写和
期刊
“教是为了不教。”这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耳熟能详的话。如何达到“不教”这一理想境界,途径只有一条,那就是进行“有效的教学”。所谓“有效”,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教材内容或者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是否学有所得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这也是无效或低效的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评价教学有没有效的重要标准。新课
期刊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课文《小鹿的玫瑰花》是一篇很有意思的童话。讲的是小鹿用心栽了一丛玫瑰,玫瑰快要开花的时候,他却因为跌伤了脚躺在病床上,一朵花也没看着,鹿弟弟认为玫瑰花“白栽”了。这时,黄莺和微风来了,告诉小鹿兄弟玫瑰花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小鹿高兴地笑了,认为“玫瑰没有白栽”。课文语言清新,如春风扑面。细细品读,如咀嚼橄榄,回味满溢,可爱的小鹿愈来愈清晰地立于我们的眼前—
期刊
“四则运算”的教学,往往采用“被动接受+机械操练”的方式,在简短的几分钟内教师通过“告诉”,让学生知晓计算顺序,然后通过大量的操作性练习,“帮助”学生掌握,直至熟练。教师教得乏味,学生更感索然无味。那么,如何改进四则运算的教学,通过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之旅,使学生的学习既有热情有深度呢?我认为教学时要在“自主学习”和“有效引导”之间寻找平衡。  一、自学例题与有效引导  认知心理学认为,能否以一种积极
期刊
教学内容: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4页例1、例2及相应的“做一做”,练习一第1—3题。  教材简析:“负数”从生活及生产实践中产生,如温度的计量、买卖与借贷的计量等。  例1通过观测室内和室外的温度引出负数表示方法,接着引出例2存折明细中分别用正、负数表示存人和支出,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正负数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理解负数的意义以及负数的读、写方法。教材先编排“生活中的负数”,再编排“正负
期刊
生本教育理论强调学生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学生的全部既有经验、智慧、知识和学习的内在积极性都应当为教师所用,应当成为教育的动力之源,能量之库。  一、改造“原始经验”。促进认知发展  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以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为起点的,只有了解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经验(即学生的数学现实),并把握其与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采用合适的引导方式和途径,才能引导学生有效地将其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  在教学四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