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习得性无助理论”视觉研究弹簧模型在动量守恒中的应用及拓展

来源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H51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基于“习得性无助理论”视觉设计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以变式教学为主线,把“弹簧模型与动量守恒定律结合”的难点知识,由浅入深进行拓展,教会学生分析复杂运动过程的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从“习得性无助”到“习得性成功”转变。
  【关键词】习得性无助;弹簧模型;动量守恒;拓展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0)04-0114-02
  习得性无助(Learned helplessness)是指通过学习形成的一种对现实的无望和无可奈何的行为和心理状态,是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在研究动物时提出[1]。具有习得性无助感的人具有如下表现:低成就动机、低自我效能感、有消极定势及不良学习习惯[2]。习得性无助重要的矫治策略是问题解决、示范自我控制、自我评价等。大量实践证明,将习得性无助理论运用于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弹簧模型与动量守恒定律的结合是高中物理的知识难点,学生的普遍问题是对系统内物体的受力情况及运动过程理解的不够清晰,不能挖掘其中的隐含条件和临界条件,因此学生极易对此知识产生“习得性无助”感。利用变式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变式拓展中,由浅入深理解此类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通过问题解决和示范策略,矫治学生的“习得性无助”感。
  1  通过由浅入深的变式问题,矫治学生“习得性无助”感
  例1:如图1所示,轻质弹簧右端连一质量为2m的小球B,静止于光滑水平面,左端连一质量为m的小球A。现给小球A一个水平向右的初速度v0(小球A的速度方向与弹簧处于同一直线),小球A逐渐压缩弹簧并使小球B运动,设小球A、B与弹簧相互作用过程中无机械能损失,弹簧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两球均可视为质点,求弹簧弹性势能的最大值。
  命题意图:此题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分析A、B受力情况及运动过程,找出弹性势能最大时的位置,是弹簧压缩最短即A、B有共同速度时这一隐含条件。
  拓展1:求上述例题中B的最大速度。
  命题意图:此问旨在帮助学生继续分析弹簧从最短到恢复原长过程中,A、B的受力情况及运动过程。找出B球的速度最大时刻是弹簧恢复原长时,并学会求解双守恒方程的方法,推导出A、B两球碰后的速度表达式:
  拓展2:上述例题中若A、B的质量均为m,其他条件不变,求B的最大速度。
  命题意图:此问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动量守恒中交换速度时,必须满足的两个条件:一是系统内物体在相互作用过程中无机械能损失,二是系统内两物体质量相等。
  拓展3:上述例题中一切条件不变,求弹簧被拉长的过程中,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
  命题意图:此问让学生在前几问的基础上接着分析运动过程,弹簧从原长到压缩至最短,再恢复原长,后又被拉长,分析得出结论:整个运动过程中弹簧最长时与最短时,A、B均有共同速度,弹簧均具有最大弹性势能,且弹性势能相等,从原长到最短或最长的过程建立的方程也相同。
  2   通过弹簧模型的多题归一,矫治学生“习得性无助”感
  例2:如图2所示,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2m的小球B处于静止,质量为m的小球A以初速度从离B球很远的地方向右运动靠近B,(A、B间无弹簧),设小球A的速度方向与A、B连线处于同一直线,A、B带同种电荷,两球均可视为质点.若A、B始终没接触,求A、B系统电势能的最大值。
  命题意图:通过此拓展让学生明白,此电学题看似与弹簧无关,实则遵循与弹簧相同的规律,即二者速度相同时,两球相距最近,系统电势能具有最大值。
  拓展:如图3所示,两光滑平行导轨水平放置,左端和右端分别垂直于导轨放置质量为m和2m的导体棒A、C,整个装置处于竖直方向的匀强磁场中,现让A棒从离C棒很远的地方以垂直于导体棒A的初速度水平向右运动靠近C,設A、C始终没接触,求整个回路产生的焦耳热的最大值。
  命题意图:此题与例2是同一类型,让学生理解此类电磁感应习题与弹簧模型的相似处,此类题目的难点是学生对运动过程的分析,特别是要挖掘出两导体棒速度相同时回路中无感应电流的隐含条件。
  综上所述,基于“习得性无助理论”视觉设计的弹簧模型教学,通过例题及拓展问题,能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弹簧模型在动量守恒定律中的应用,更重要的是通过由浅入深的变式教学,教会了学生分析复杂运动过程的方法,找出解决弹簧类问题的临界点和隐含条件,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启钱,谈静艳.基于习得性无助理论的高校学困生心理特征、成因及对策研究[J].文教资料,2011(20).
  [2]章俐俐.生涯辅导助力非重点普高习得性无助学生的发展[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9(19).
  【作者简介】
  曹丰锦(1973~),男,学历:本科,中学高级教师,重庆市永川区高中物理教研员,重庆市永川区教育科学研究所。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标准的深入落实,在现代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教学工作的质量,相关教师需要对学生自身逻辑思维能力进行培养,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质量,继而促进高中数学教学工作的健康发展。本文主要对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意义与措施进行深入分析探讨。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活动;逻辑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
期刊
【摘 要】高中体育教学既要传授知识技能,又要从多个方面开展精神品质教育,让学生养成强大的心理素质以及顽强拼搏、吃苦耐劳的精神,促进个人意志力的提升,这对高中生的成才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从高中体育教学实际情况出发,重点探讨体育课堂培养精神品质的价值与作用,并且针对如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精神品质提出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学;精神品质;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 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应用型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培养应用型人才是中职院校培养人才的主要目的,这与化学学科本身的特点不谋而合。中职院校化学教师首先要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化学知识应用意识,采用具有创新性特点的教学方式,突破传统化学课堂的弊端,培养高素质的创新性人才。  【关键词】中职化学;应用意识;研究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
期刊
【摘 要】高中数学相对复杂、且具有系统化的特点,这对学生的逻辑思维、空间想象力提出更高要求。对此,为了促进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给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基础,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高中数学教师应重视学生数学反思能力的培养,以此促使学生掌握更多、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取得理想的学习成果。  【关键词】高中数学;反思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
期刊
【摘 要】核心素养是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各学科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在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重视高中数学知识的传授,还应该重视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但从目前高中数学教学状况来看,高中数学教师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数学课堂教学仍以传授数学知识为主,缺乏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视与培养。本文通过对情景教学方式的分析,探讨了如何通过创设直观、生动的情景式数学教学课堂,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学
期刊
【摘 要】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环流实验是通过对叶片细胞进行观察,让学生认识到叶绿体的形态及分布,同时观察叶绿体在细胞内的运动情况。本文尝试观察不同的实验材料,对同一材料进行不同处理,来探索叶绿体环流的最佳效果。实验发现黑藻细胞观察效果优于其他材料,增强光照、提高温度、葡萄糖处理、海藻精华液处理、切伤处理均能加快黑藻细胞中叶绿体环流速度。让学生能直观认识细胞活性,理解细胞器在细胞代谢中具有的特定功能,
期刊
【摘 要】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学校教育体系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变革,在这一背景下,教育教学越来越重视有效教学,其强调围绕学生发展为中心构建有效课堂教学,使学生学会学习并促进能力的提升。初中物理学科是基于探究基础上,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认识能力的一门重要学科,对学生科学思维的养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本文主要探讨初中有效教学的构建策略。  【关键词】初中物理;有效教学;构建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
期刊
【摘 要】近年来,信息化技术在各个领域中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为社会、经济、文化等发展提供了更为便捷有效的技术手段。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变式教学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效率。而随着信息化技术的普及应用,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教学中,两者相輔相成,能够为高中数学教学提供更丰富的教学方式。本文通过对信息化技术在高中数学变式教学课堂中的应用意义的分析,以课堂教学中的实际应用作为案例进行论述。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新课改的深入实施,我国整个教学环境发生了较多变化,不管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目标都存在大量的新特点。在高中物理教学活动过程中,物理学科过于枯燥乏味,导致大部分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存在恐惧心理。同时因为物理这门学科存在较强的逻辑性与抽象性,导致学生无法轻松愉快的完成物理学科的学习,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压力,从而影响高中物理教学的质量与效果。因此,教师将问题教学法运用到高中物理教学中,不仅可
期刊
【摘 要】明确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是新课程改革标准中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现代教育教学中提升学生学习质量与效率的有效手段。然而,傳统课堂教学模式重视教师的讲解、忽视师生间的互动,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因此,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成为教师主要研究课题之一。  【关键词】学生主体性;高中数学;课堂体现  【中图分类号】G633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