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古诗词教学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xiong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古诗词以其精炼的语言,丰富的想象,深远的意境,优美的意韵,堪称中华文苑中的一朵奇葩,它对陶冶青少年性情,培养青少年审美情操,开拓青少年视野有重要意义。作为教师,应怎样引导学生去学习呢?本文拟就如何进行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淡几点意见。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诵读;品味;意境
  
  古诗词感情真挚动人,词藻耐人琢磨,往往反映一种内化的、含蓄的情感,诗人把自己的意志和感情寓含在诗文中。在教学中,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探究古诗词的内涵,注意教学方法,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反复诵读,领悟感情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三分诗七分吟”。可见诵读是培养感受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古诗词教学中,要尽可能让学生多诵读,通过诵读去体味古诗词中的韵味,在诵读中品味古诗词的情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诵读,让学生放开朗读,尽情投入;让学生在朗读中把握古诗词的节奏;让学生在朗读中溶入感情,读出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在不断的诵读中,学生定能增强对古诗词有一定的感悟。
  为避免诵读枯燥乏味,教师可以根据古诗词篇幅短小,而且朗朗上口,易于背诵的特点进行古诗词朗诵比赛,背诵比赛,默写比赛等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这些比赛可以以个人、小组、男女等方式进行,这样学生读得开心,赛得开心,教师也教得轻松,课堂因此而灵动活跃。为了加强学生对于诗歌的掌握,每天的晨读时间要求学生进行相互背诵的常规活动,随时抽查。常言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学习古诗词更要有这番毅力,所以,在晨读时间中,每周至少要抽出三天时间进行全体同学的诗词诵读,让大家在吸纳新诗之时巩固旧诗,温故知新,效果良好。
  二、深入赏析,提高素养
  古典诗词文字简约,蕴含丰富,要训练学生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应做到以下几点:
  1、探究背景。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作,诗歌合为事而作”,每一首诗,都有它产生的社会根源和性格根源,因此,必须对作者所处的社会环境及其个人遭遇作一详细介绍,从中获悉作者的性情特点及写作特色,这样对于诗歌的理解就更加全面而具体了,而且对情感的把握更准,为诗歌的吟诵和理解垫定了良好的基础。可以说,充分了解诗歌写作时的历史背景,是进入诗歌意境的前提,也是一把进入诗歌意境的钥匙。
  如教学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如果不对孟浩然官场失意和唐代诗人入仕情怀的介绍,我们就无从捕捉孟浩然那种“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的急切的入仕心情。再如教学杜牧《泊秦谁》,先有感情地介绍时代背景:杜牧生活在晚唐时代,当时唐朝已呈衰落迹象,风雨飘摇,然而当朝的达官贵人却不顾国家安危,夜深了仍然在花天酒地,醉生梦死,有家不归,有案不办。杜牧是一个有正义感和远见的诗人,他在秦淮河畔看到这个场面后,感到非常悲愤,那些向歌女点歌的达官贵人,怎么就不知道亡国之痛呢?奢华不除,大唐必亡!
  2、把握意象。意象就是出现在作品中的主观感情的物象。意象在作品中以个体形式存在,多个个体联接起来的整体,便是我们常说的意境。阅读时应首先抓住意象即物象,品味物象特征及物象中所寄寓的感情,然后作整体理解,体会意境。一首诗从字面上看是词的连缀,从构思上看是意象的组合,诗人不仅要用意象进行感受和思考,还要用意象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我们鉴赏古典诗歌时,要有借助意象去把握诗意的能力。
  3、引入意境。诗歌美,常常表现在诗歌的意境美。意境是作者的主观的生命情调和客观的自然景色互相渗透互相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或移情于景,得有我之境;或景中藏情,得无我之境。由于古诗产生的年代久远,所反映的思维、情感以及社会、民俗、人文、地理与学生有一定的隔膜,因此,可以采用多种方法配合,引导学生根据词语所蕴含的意象展开丰富的想象,进入诗歌的意境中,品味深蕴其中的浓郁的诗情,获得强烈的审美体验,真正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效果。如凭借描绘、伴音朗读、简笔图示以及电教媒体等手段,向学生描述自己在诗中所看到的生活画面,尽可能达到传神的地步。通过散文描述法等方法创设情境,唤起读者心中的意象。
  散文描述法,运用联想和想像,用散文式的语言再现诗中所描绘的画面或形象。音乐烘托法,在朗读中配以音乐,让音乐走进古诗,用音乐来诠释古诗,烘托气氛,让学生在赏心悦耳的音乐中展开联想,引入意境,“因为音乐和诗词是同一棵树上的两片翠绿的叶子”。绘画激趣法,利用古代山水画、课文的插图或教师绘制的简笔画创设情境,演绎古诗。
  三、加强合作,探究外延
  学习主体对合作探索有着天然的要求和愿望,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在人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要求,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如对诗人词人的词风、流派、诗语风格等问题。借助合作的力量进行研究学习。从资料搜集、取舍和研究的方向、态度、方法等的指导。并把探究形成结果并进行交流。多肯定多激励不苛求。如让学生自己动手,推介名家、赏析名篇名句。利用現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开展诗词朗诵欣赏和诗词表演等活动,使诗词从远古走进现实生活、走进心灵,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实现诗人、作品与读者的精神交汇。生活需要诗情、诗意、诗韵。只有把诗词融进日常的学习和生活,让学生满眼诗意、满怀诗情、满口诗香,在生活中品诗,在品诗中生活,古诗词才能真正成为学生毕生的精神追求和宝贵的精神财富。
  雅斯尔说:“教育意味着……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在古诗词教学中让学生不断探索、合作和对话,在自主合作中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激发学生与古诗词文本对话的兴趣、欲望,鼓励学生真正参与到探究的进程中来,让学生在古诗词的大海中遨游,那么“这些融合在古诗词中的智慧、风骨、操守、人生态度将内化为学生人生信念的永恒资源”。也只有在古诗词教学中让学生不断的探究,才能获得更多的收获。
  总之,诗歌的教学重点是领悟感情,品味语言,体会意境。教学方法主要是诵读、品评、背诵。通过朗读领悟作品所抒发的思想感情;通过品评得其精要进而背诵,加深理解,积累语言。如能这样,可以期望逐步提高学生阅读欣赏能力,提高文化素养,潜移默化,陶冶性情。
其他文献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小学语文教学经历了风风雨雨,广大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者坚持教学改革,开展教学实验,探索并总结出许许多多符合小学语文教学规律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经验,这对推行当时和现在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起了积极的作用。60多年来,我们的小学语文教育的确有着多方面的发展和创造,但是,如何把我国小学语文教育推向21世纪,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切实的语文训练,真正达到《小学语文教学大
一、听课,听后面所隐藏的    听课是今天最普遍的一种继续教育方式,具有成本小——一个本子一支笔,往课堂一坐一站就行;简便易行——只要有空,走到操场或教室就行;自由——听什么、怎么听全在个体需求等特点。  听课是体育教师学习的首选。体育教师对听课必须有一个基本认识:听课,“听后面所隐藏的”。其内涵用三句话来诠释:第一,“学习别人的教育经验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是一种创造”;第二,“不深刻理解教师所做的
摘要: 为了解决VB.NET中控件不能象VB6.0使用数组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类的控件数组解决方案,并就类控件数组的设计原理和实现方法进行了介绍。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基础教育中“美”的教育也日益引起重视。初中生正处于人生观、审美观形成的时期,因此,对他们进行社会美的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审美观,显得十分重要。  一、语文教学需要全面弘扬“美”的精神  语文,是社会精神的产物,也是人类文化素质的载体,在人类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性质: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课堂练习是巩固新课的重要途径,是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体现,是教师获得反馈信息的桥梁。学生当堂独立练习,既能促使学生将刚刚理解的知识加以应用,在应用中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又能暴露学生对新知识应用上的不足。然而有的老师对课堂练习重视不够,随意性很强;有的老师对精讲多练理解不够;有的老师对练习的时机把握不当;有些老师受新课改浪潮的影响,在一些课堂上过分地追求探索研究的过程,没有合理掌握好时间,使得授
【摘 要】笔者对新课程要求下的高中数学课堂应该具备的要求,从课堂目标、课堂氛围、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学技术等几方面提出了一些看法。数学课堂要有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有民主平等的學习氛围、充分的学生思考的时间、学生的学习活动得到充分关注、肯定。  【关键词】新课程 高中数学 数学课堂    自2005年9月起,江苏省全面实施高中新课程改革至今快满6年了,教材、教学模式、师生关系,课堂评价等等,都发生了很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我们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总希望得到一个较好的开始。我们深知,富有启发性、趣味性的开课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还可以通过问题的设置,创建出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更有利于让学生明白一节课的学习目标、任务和对学习效果的自我评价等。任何一门课都讲究一个法,物理课的开课也不例外。那么在日常的初中物理教學中,怎
2011年2月12日至2月27日,我很荣幸参加了2011年“国培计划”——安师大小学英语教师培训班进修学习。首先要感谢我工作所在地领导给了我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同时也非常感谢安徽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培训中心和外国语学院的领导、18位专家教授、班主任以及辅导员老师在这十五天里的辛勤工作。这次培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而后知不足”。离家15天,虽然有些辛苦,但我认为非常值得,因为这次短暂而紧张的培训,
小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指的是小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将书本上的数学知识,内化成自己的数学知识,并能灵活运用的学习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必须注意调动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注重培养学生从“未知”向“理解”转化的能力,使学生不仅学会“知识”,而且“会学”知识。
【摘要】在管弦乐类器中,由比利时人Antoine-Joseph于1840年发明的萨克斯管可谓是较为年轻的一员。但是,萨克斯管的发展速度却是相当惊人的,近年来,随着商业文化、都市文化、娱乐时尚文化的盛行,萨克斯管的演奏越来越受人们的欢迎。为了进一步满足人们对于萨克斯管演奏技艺和相关音乐理论知识的追求,我国许多高等院校特别开设了萨克斯管的专业课程。透过高校萨克斯管演奏专业的现状,针对萨克斯管演奏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