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论——语文课堂的活水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lina158325830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要让学生在课堂上“享受热烈的、沸腾的、多姿多彩的精神生活”。要想语文课生动活泼、有魅力,我认为就要大胆地给语文课堂注入活水——争论,这就是创新语文课堂的形式。它使语文教学充满活力,学生如鱼得水,尽情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
   马克思说:“真理是由争论确立的。”社会在发展,新事物、新观点也层出不穷,孰是孰非,孰优孰劣,往往通过争论更能泾渭分明。“争论”的基础是不同观点之间的交锋,它必然引发学生独立思考,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参与争论的学生,必然精神亢奋,努力寻求自己的见解,智慧的火花必将相互映射。如何给语文课堂“注入活水”,让其发挥主体作用,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呢?
   一、创设和谐气氛,营造争论的条件
   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处在一种无拘无束、自由畅达的空间,他们才会尽情地参与表达,这就需要在课堂上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那是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基础,更是培育创新精神不可缺少的氛围。教学中只有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师生以对话、平等的关系相处,积极配合,创造和谐、融洽的氛围,学生才会感到心情舒畅,才会有旺盛的求知欲;学生才能敢想、敢问,使学生跃跃欲试的 “群体共鸣效应”才有可能产生。
   二、鼓励学生“质疑”,激发学生敢于争论的精神
   古人云:“学贵有疑”,“学则须疑”。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疑是“争论”的起点,有了“疑”而又能独立思考,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才有了“敢于争论”的思想基础,才能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提出不同的想法。如我在讲《背影》一课时作小结说:“读了这篇课文,从父亲不顾自己行动不便而爬越铁道买橘子的记叙中,我们感到了父爱的伟大。”话音刚落,一位男同学举手说:“老师,我不赞同这种说法,因为课文中的父亲违反了交通规则,他的行为是错误的也是危险的!”我听后笑着说:“你读得很认真,看来老师的概括没有考虑到这一点。那么大家怎样看待这部分的记叙和描写呢?”学生的思维又一次被激活了,经过争论,最后总结出:这篇课文的主题不是宣传交通规则的,“背影”把父亲老境颓唐,心情忧郁以及对儿子的挚爱表现得朴素动人,这种人性的美好情感才是文章表现的重点。通过教师引导,保留了学生的独特见解,也激励了学生敢于“争论”的精神。
   “授人以鱼,仅供一餐之;而授人以渔,终身受用不尽”,要使学生意识到对学习内容的发问和争论是具备学习能力的重要标志。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新情景,导入新视角,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创新教育行之有效的方法,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学了《藤野先生》后,有学生提出:“我认为藤野先生并不是真正的理解和关心鲁迅,因为文中有这样一句‘他脸色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如果真的理解关心,既然‘悲哀’,既然‘想说’就一定会说,但他‘竟没有说’,说明他并不是真的理解关心鲁迅先生。再说了,日本当时的扩张势头非常凶猛,他怎么能真正理解一个弱国子民的辛酸呢?”学生的一番话,有理有据,略一思索后,我把问题回抛给学生:“大家都同意这种观点吗?”短暂的沉默后,学生有的举手发言,有的查找依据……学生的思维被充分调动起来,课堂被激活,全体学生的创新之火被点燃。
   三、创设“生疑”情境,指点思考问题的方法,培养争论的能力
   争论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是由多种能力构成的,可以反映语文整体的素质。语文课堂上的争论,有其特殊意义,争论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方式,最终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要使学生善于争论,首先要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问题 “生疑”能力。在教学中要注意创设问题的情境,使他们产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浓厚兴趣,打开学生的思路。例如《晏子使楚》一课中,晏子出使楚国碰到三大难题,但他运用自己的智慧,进行了超凡脱俗的争辩,取得了非同寻常的效果。在教学中,晏子的争辩没有直接传授给学生,而是设置情境,把学生置于晏子的地位,激发思考,引导争论。开课后,问一位学生:“个子矮会引来许多麻烦吗?”“不知道!”学生回答。我话锋一转,说:“曾经有个人,就因为个子矮,惹来了麻烦。”我继续说:“春秋末期,齐国和楚国都是大国。有一回,齐国派身材矮小的晏子出使楚国。楚国得知,特意作了布置。晏子到来,见城门紧闭,传者让晏子从城门旁边新开的洞口钻进去。假如你是晏子,你怎么办呢?请思考5分钟,然后发表你的见解。”这样,把学生放在晏子所处的环境,然后再读课文,就大大刺激了学生深读课文的兴趣,在熟读过程中为自己的观点寻找论据,进行逻辑思考,再用自己的语言把含义表达出来。同学们要倾听对方的论述,使自己的争论更具有针对性。这样设法把学生引入教学过程,鼓励学生发表见解,把阅读、语言、思维密切结合起来,从而达到提高语文能力的目标。
   四、培养辩证思维,激发乐于争论的兴趣
   辩证思维不是让我们做出非此即彼的选择,而是在对立统一中寻找确切、新颖且有价值的解答。中学生是由形象思维向辩证思维转变的时期,善于联想,灵活性强,但往往容易走向片面化。因此,教会学生争论的一个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培养学生学会辩证地看问题。教学《羚羊木雕》一课时,我问学生:“你赞同文中的我把羚羊木雕送给万芳呢,还是赞同妈妈要回羚羊木雕呢?”几乎全班学生都表示应该珍视朋友间的友谊,不能重财轻义。可是有一个学生说:“我觉得妈妈的做法也没有错。”全班愕然。他说:“孩子总是不大懂事,做事情要跟大人商量了再做,而自以为是,自作主张是不对的,如果一家人多商量,不是可以避免这样的矛盾吗?”我立即表扬了这位能够独立思考的孩子,同时激励:“女儿既然已经把羚羊木雕送给了万芳,事情怎样处理才更妥当?”学生又读课文,进行讨论,在争论中我因势利导,让学生懂得要辩证地看问题的方法,同时加深了对课文中不同人物处理问题的认识。通过表达,让学生体味成功的愉悦,培养学生辩证看待问题的能力。
   总之,争论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争论是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新型课堂关系的呼唤和生动写照,课堂争论为语文课堂注入了活水,让语文课堂焕发活力,使学生如鱼得水,学得更好,学得更活!
其他文献
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使语文教学的路子越来越宽。但由于受种种条件的限制,我们的语文教学,在有的地方却是死水微澜:教师的课堂教学仍然处于“一本教材一支笔,一根教鞭一张嘴”的传统现状里,知识面狭窄,无法满足学生在信息时代对语文知识的渴求。基于上述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和我们目前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优势,我谈一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教学体会。   1、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最佳
期刊
暑期接受教学心理课程培训时,主讲者问了在座老师一个简单而又复杂的问题:“你把学生当人看了吗?”并让大家想三秒钟后再回答,老师们(包括我)都不知道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但还是不约而同地回答:“当然。”可提问的人只是笑了笑,然而我知道这笑意味深长……事后想想,我们做那样的回答也无可厚非,毕竟作为教师,我们的内心里都是在关爱学生,也愿意拿学生当人看,可事实上,我们在行动的过程中,也许并没有很好地实践这一点
期刊
“主问题”设计是初中语文主题教学的一种设计策略,是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引动学生整体性、主动性阅读的最重要、最基本、最有效的问题设计。但是在一些课堂实践中,由于主问题设计内容单一、主问题呈现无序化、主问题思维含量低等而导致主题教学的低效化。那么如何才能设计有效的主问题呢?   一、 从显性角度看   通过文章题目、文章开头、文章结尾等方面来设计主问题。   (一)文章题目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
期刊
学校的工作主要是学生工作,而学生工作又是班主任的主要工作。班主任是学生班集体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是联系各科教师及学生之间的纽带,同时也是沟通学校、家庭和教育的桥梁。为此,要求我们必须联系实际,务实高效地开展班主任工作,使班集体建设卓有成效,以造就大批合格的中等专业技术人才。   一、加强班主任自身建设    俗语说“打铁全凭自身硬”。要做好班級各项工作必须加强自身建设,班主任自身建设的关键是提高
期刊
阅读应当是快乐的。阅读小说,看尽人间繁华;阅读散文,品味人间真情;阅读中国作品,感受先辈智慧;阅读外国佳作,思考别样思维。如此美妙的语文阅读,竟令当今的许多同学如负重担。所以,今天的语文老师必定要花费一番心思引导学生发现“阅读之乐”。    一、把兴趣引进课堂——让他自己活动起来   兴趣是学习的推动力。我认为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除了在教学活动中利用学科内容本身的特点去激发学生兴趣以外,主要
期刊
从教十几年来,我感受最深的就是:爱,像一把钥匙,能开启学生的心灵;又像一朵永远不凋零的花,能舞美学生的每个季节,为他们的人生带来一份馥郁的芬芳。——题记   一直困扰在心头的大问题,就是学生的写作问题。所教每届学生,除了极有天赋的以外,很少有学生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大多认为写作是一件又苦又累的事,再加上学校作文课堂的枯燥和单调,作文便理所当然的变成“作难”了。一到作文课,“俯首干咬铅笔头”
期刊
经历了近半个月的课内比教学活动,听了学校里各位老师的精彩课程,我收获很多,感悟颇深,深深体会到了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深刻含义。在比赛过程中,我尽量争取时间去听不同老师,不同学科的课,每个教师都是那么的认真,那么的精彩。通过听课,我感到,教学是一门艺术,每一堂课都可以讲得很精彩。下面是我的一点点心得体会:   一、课前教师要有充分的准备   只有备好课才能上好课,教师站在讲台上也自然底气十足
期刊
近义词辨析是语文学习中词语部分的一个难点,也是高考中的常见考点,近义词涉及的范围很广、数量较大,有些学生面对这类题时,觉得很难把握,由此产生一种错误心理,认为只能靠运气去猜测答案,这种想法是不利于高考复习的。近义词辨析,其实质是要求考生对容易混淆的近义词的细微差别进行比较、辨析,能根据上下文的语言环境,正确选用词语。高考近义词辨析题大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所以掌握快速准确的解答方法尤为重要。在对近
期刊
课堂是教学实施的舞台,在课堂这一大舞台上,展现教学艺术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重中之重的任务,怎样让我们的课堂更精彩?如何在教学中展示教学艺术?我认为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注意导语设计,让学生从课堂的开始就爱上课堂   特级教师于漪说过,“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环节,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课的开始好比小提琴定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和歌唱
期刊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难提高效率的教学内容,但中考作文分值一直占着半壁江山,谁也无法割舍,这就迫使师生们不得不硬着头皮上。“作文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感叹也在语文老师口中时时蹦出。作文真的难到了让语文老师无从下手的程度吗?笔者对此持否定态度:学生作文是可以教好的,也是容易教好的。只要教师巧借“四力”就会赢得学生对作文的喜爱,促使学生主动写作,提高作文课堂教学实用性,追求课堂教学收益的最大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