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野生"消化道早期发育及食性转化

来源 :江苏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feng1122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主要研究湘江野生鳡仔鱼期不同发育阶段消化道形态学与组织学结构变化和早期食性转化规律。结果表明:在鳔一室期,鳡消化道几乎没有分化;在脊索末端上翘期,消化系统初步发育成型,已具备基本结构,有一定摄食、储存、消化和吸收等生理功能;在背鳍形成期,消化系统进一步发育,食道、肠黏膜皱褶明显增多、加深,肠黏膜上皮细胞高度增加;在鳔一室期至卵黄吸尽期,完成由内源性营养向外源性营养转化;在背鳍形成期和臀鳍形成期,开始由浮游生物食性向肉食性转化。
  关键词:湘江;野生鳡;消化道;早期发育;食性转化;内源性营养;外源性营养
  中图分类号: S917.4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6)05-0316-03
  鳡(Elopichthys bambusa)属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鳡属,别称黄鲇、水老虎、大口鳡等,生活在江河湖泊的中上层,游泳迅速,行动敏捷,是一种主要以鱼类为食的典型凶猛鱼类;鳡生长快、个体大、肉味鲜美,是一种大型淡水经济鱼类[1-4]。近年来,由于水利工程建造和水域环境恶化等原因,鳡自然资源急剧下降。
  关于硬骨鱼类消化系统发育的形态和组织学研究,学者们已经做了较多工作,目前已有暗纹东方鲀仔鱼、白鲫、团头鲂、黑鲷、斜带石斑鱼、大黄鱼[5-10]等相关报道,但有关鳡仔鱼相关的基础研究较少。本研究探讨野生鳡在仔鱼期不同发育阶段消化道形态学与组织学结构变化和鳡早期食性转化关系,旨在为鳡苗种培育和种群自然补充、野生种质资源评估及保护提供基础理论依据,同时对鳡仔稚鱼饵料和营养需求研究及人工增养殖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鱼采集
  试验用鳡仔鱼于2008年6月15日在湘江月亮岛(图1,地理位置28°30′N、112°93′E),用23目的小型定置张网采集,经5%中性福尔马林固定3 h后转入75%乙醇中保存。
  1.2试验方法
  1.2.1形态学观察参考梁秩燊等研究方法[11],分别选取鳔一室期、脊索末端上翘期、背鳍形成期的鳡仔鱼样本,置于Olympus SZ61双筒解剖镜(日本产)下观察、记录并拍照,绘制3个时期消化道形态发育图。用AxioVision3.1软件测量
  其脊索长(notochord length,从吻端到脊索末端长度)[11],然后在Olympus SZ61双筒解剖镜下,用解剖针和尖头镊子剖开仔鱼腹腔,将鱼肠取出,用AxioVision 3.1软件测量其肠长。
  1.2.2组织学观察参考吴金英等研究斜带石斑鱼消化道胚后发育组织学方法[9],选取鳔一室期和背鳍形成期仔鱼,采用石蜡切片技术,用Leica RM 2235 型切片机连续切片,KD-P 摊片机于40 ℃摊片后,用涂有甘油蛋白的载玻片捞片,放入60 ℃烘箱中烘烤12 h后,经苏木精-伊红染色、中性树胶封片,再用Olympus-BX51光学显微镜观察、拍照。
  2结果与分析
  2.1鳡仔鱼消化道形态发育过程
  鳔一室期:鳡仔鱼消化器官尚处于未分化状态,消化管为1个简单的直形盲管,管腔狭窄,口、肛门尚未与外界接通;脊索末端上翘期:仔鱼消化道变粗,初步出现食道、肠的基本轮廓,各部分区分不太明显;背鳍形成期:消化道弯曲度增大(图2),解剖鳡仔鱼肠道,发现肠道中段开始出现饵料鱼(图3),此时消化道各部分区分逐渐明显。
  2.2鳡仔鱼肠长与脊索长的关系
  解剖测量24尾鳡仔鱼消化道,图4结果显示,鳡仔鱼肠长随脊索长的增加而增加,呈线性相关关系,满足方程式:y=0.324 4x 1.353 6(n=24;r2=0.846 0)。
  肠长与脊索长的比值则随着脊索长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图5),两者之间的关系满足方程:y=0.002 4x2-0.066 8x 0.885 9(n=24;r2=0.674 1)。
  2.3鳡仔鱼消化器官的组织学结构
  2.3.1食道卵黄吸尽期时,正在分化发育的深层结缔组织较疏松,肌肉层横纹肌纤维已较多,黏膜上皮中出现较多的黏液细胞,组织结构层次明显,由腔面向深层依次为黏膜层、黏膜下层、肌肉层和外膜,黏膜层向食道腔突起形成纵行皱褶,褶沟较深 (图6);背鳍分化期时,黏膜上皮中黏液细胞非常多,叠层排列,肌肉层已较发达,其黏膜皱褶进一步加深。
  2.3.2肠在卵黄吸尽期,黏膜上皮为增高的单层柱状上皮,其游离端可见纹状缘,此时仔鱼卵黄囊吸收完毕(图7);在背鳍分化期,肠内黏膜上皮突起形成肠腔内的纵行黏膜褶,肠中发现食物残渣,黏膜上皮中可见少量黏液细胞,此期为混合性营养,已吞食外部食物(图8);背鳍形成期时,前肠进一步膨大,肠黏膜上皮细胞为高柱状,纹状缘发达,深层结缔组织增厚,肠腔扩大,肠腔内纵行皱褶增多增高,并出现次级肠黏膜褶 (图9)。背鳍形成期后肠显微观察结果见图10。
  3讨论
  3.1鳡仔鱼消化道形态发育与食性转化关系
  鳡仔鱼在鳔一室期至脊索末端上翘期处于由内源性营养转变为外源性营养阶段,这一阶段鳔形成,仔鱼由上下漂浮变为主动平游,游泳能力不断增强,体力消耗增加,此阶段为鳡仔鱼第1危险期,如不能给予足够多的开口饵料,会导致生长减缓,甚至大量死苗[12-14],因此在此阶段一定要保证仔鱼的适口饵料供应,确保其顺利度过食性转化的关键时期。在背鳍形成期,鳡仔鱼消化道解剖结果显示,鳡仔鱼胃内开始出现饵料鱼,说明从此阶段开始,鳡仔鱼由吞食浮游生物向吞食饵料鱼转变,且此阶段仔鱼各鳍基本成形,追食饵料鱼的能力不断增强,消耗体力增加,此时吞食浮游生物已不能满足能量需要,如此时期不能摄食足够饵料鱼,会导致生长减缓,甚至大量死苗,此阶段为鳡仔鱼第2危险期,应保证足够的适口饵料鱼,以确保其顺利度过食性转化的关键时期。   3.2鳡仔鱼肠长与脊索长关系
  鳡仔鱼肠长随脊索长增加而增加,这符合生物一般生长规律,但肠长与脊索长比值在脊索长低于12 mm时随脊索长增加而逐渐降低,说明鳡仔鱼在早期发育过程中消化道的生长并不如其脊索长快,对外源性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能力并不是很强,由此推测该阶段为影响鳡仔鱼期存活的关键时期,对鳡仔鱼进行人工培育时应控制好此阶段营养供应。
  3.3鳡仔鱼消化道组织结构特点与营养方式转化关系
  鳡仔鱼消化道组织学形态变化与其功能变化紧密相关,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变化规律。鳡仔鱼在卵黄吸尽期后由内源性营养阶段转变为外源性营养阶段,消化道组织结构也随之变化:形成皱褶增加吸收面积;黏液细胞增多,分泌消化液,提高消化速度;肌肉层变厚,增强消化道蠕动,加强物理消化强度。这些组织学结构变化直接影响其功能变化,以保证仔鱼顺利度过食性转化的危险期。另外试验解剖仔鱼中,背鳍形成期的仔鱼消化道内出现饵料鱼,这个现象与梁秩燊等研究结果[11]相符合,说明此时鳡仔鱼开始吞食饵料鱼,食性转变为肉食性。
  参考文献:
  [1]宓国强,卢斌辉. 鳡鱼池塘养殖技术初探[J]. 淡水渔业,2004,34(5):54-55.
  [2]夏小平,李明光,吴翔,等.鳡鱼苗种池塘培育试验[J]. 内陆水产,2007,32(4):12-13.
  [3]夏小平,李明光,吴翔,等.鳡鱼池塘养殖技术试验[J]. 内陆水产,2007,32(5):22-23.
  [4]赵永军,徐文彦,张慧. 鳜、鳢、鳡、鲇的生态习性[J]. 水产科学,2004,23(6):26-27.
  [5]陈舒泛,任亚兰,华元渝. 暗纹东方鲀仔鱼期消化系统的组织学研究[J]. 水利渔业,2004,24(6):11-13.
  [6]翟宝香,张秀梅,张靖. 白鲫消化系统胚后发育的组织结构特点[J]. 中国水产科学,1997,4(3):23-29.
  [7]吴维宁. 团头鲂消化道发育的组织学观察[J]. 水产科技情报,1994,21(4):188-190.
  [8]马爱军,马英杰,姚善诚. 黑鲷消化道的胚后发育研究[J]. 海洋与湖沼,2000,31(3):281-287.
  [9]吴金英,林浩然. 斜带石斑鱼消化系统胚后发育的组织学研究[J]. 水产学报,2003,27(1):7-12.
  [10]徐晓津,王军,谢仰杰,等.大黄鱼消化系统胚后发育的组织学研究[J].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2010,25(2):107-112.
  [11]梁秩燊,易伯鲁,余志堂. 长江干流和汉江的鳡鱼繁殖习性及其胚胎发育[J]. 水生生物学集刊,1984,8(4):389-403.
  [12]向建国,向劲,王星璐,等.湘江鳡仔稚鱼个体和耳石生长发育研究[J]. 水生生物学报,2011,35(5):817-822.
  [13]Hjort J. Fluctuations in the great fisheries of northern Europe viewed in the light of biological research[J]. Rapports et Procés-Verbaux des Réunions,1914,20:1-228.
  [14]殷名称. 鱼类早期生活史阶段的自然死亡[J]. 水生生物学报,1996,20(4):363-372.王菲,李向飞,李鹏飞,等. 饲料维生素B2水平对团头鲂幼鱼生长性能、体组成、抗氧化功能和肠道酶活性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2016,44(5):319-324.
其他文献
米程:最开心的事是与文字的相逢,最幸福的事是身边那么多的好风景,他们给我安全感,让我看到美丽的远方,一起加油!  有些事总觉得需一个结局。就像,这学期的最后一节选修课,总得去露一下脸吧。这学期迫不得已逃过几次课,最后悔逃的就是选修课——中国现代经典作品选读。即便当初,课程是被赶鸭子上架随意选的——说是随意其实也带着一点兴趣,心里想着再不济就当长长知识。  一直听说码字是很辛苦的活儿,我自己却没怎么
-1-  林敬轩觉得自己最近真的是倒霉透了——英语课抽查背单词抽到自己,数学课没做习题册被老师现场抓包,就连写了封情书还没来得及送出去就被老班叫去了办公室。  从办公室回到班级后,林敬轩瘫在座位上,双手扶额,百思不得其解:“大桃,你说,我最近怎么这么倒霉呢?情书我刚写完,老班就知道了,你说老班是不是有火眼金睛啊?”  同桌蒋小桃双眼紧盯着英语书,连头都懒得抬一下:“你自习课写得那么认真,还鬼鬼祟祟
摘要:采用盆栽自然干旱的方法探讨狼尾草、皇竹草、黑麦草和早熟禾4种牧草的抗旱性生理生化响应机理,并采用隶属函数分析法对4种牧草的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4种牧草的叶片相对含水量、离体叶片保水力、叶片叶绿素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叶片的可溶性糖含量和丙二醛含量不同程度升高;叶片的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歧化酶表现活性出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根据隶属函数分析法综合评价了7个生理
摘要:对在完全不提供食物条件下褐飞虱不同龄期若虫的饥饿耐受性进行了测定:计算了昆虫耐受饥饿总时长,绘制了各龄若虫随饥饿时间延长的存活率曲线,分析了各龄若虫阶段死亡率与饥饿时间的关系,并进行回归方程拟合以及计算对饥饿反应的半数致死时间。此外,还采用评估昆虫耐饥饿能力的指标对其饥饿能力进行比较分析。推荐参照农药致死中量的计算方法,将剂量变量替换为时间变量,计算出半数致死时间,用于评估昆虫耐饥饿能力,该
摘要:近年来,我国农业资源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农业绿色发展取得了积极进展。国内外实践证明,绿色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农业发展战略的核心,也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和必然趋势。从空间布局优化、资源节约利用、产地环境保护治理、生态系统养护修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多角度,对我国农业绿色发展的现状进行总结;以第1批40个国家农业绿色发展试点先行区为分析对象,通过数据统计和案例分析总结农业绿色发
摘要:综述了韭菜的育种理论、种质资源的引进和整理、育种方法的研究进展,探讨了韭菜育种的方向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韭菜;育种;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 S633.30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4)03-0116-02  韭菜(Allium tuberosum Rottl.ex Spr.)原产于我国,为百合科葱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不仅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还
doi:10.15889/j.issn.1002-1302.2016.10.145  摘要:建立主体-环境互动的地方产业演化分析框架,理论阐释不同的环境对产业演化的机制,利用Morlet小波分解对广西蔗糖产业的演化进行深入研究,将甘蔗产量、种植面积、单产、农民现金收入和农民甘蔗现金收益共5个指标分解成短、中、长、全周期4个波动分量序列,分析资源利用-主体知识创新和市场响应能力之间周期变化关系。结果
摘要:根据2016—2018年刺葡萄平行观测数据,分析刺葡萄发育进程、落果坐果、果实膨大生长等生长发育规律及气象环境因子关系。结果表明,刺葡萄从萌芽到成熟平均时间为189 d,整个生长季平均积温为4 402.4 ℃,降水量为938.0 mm,日照时数为918.4 h。刺葡萄2月下旬日均气温稳定通过7 ℃后开始伤流,伤流约10 d后即3月上旬至中旬芽膨大,3月中旬芽开放,芽萌动期间逐日气温大多高于1
摘要:新型职业农民是当今社会与学术领域关注的焦点,是助力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通过筛选CNKI网络数据库中探究新型职业农民的相关文献,利用书目共现分析系统提取关键词做共词分析,采用聚类和可视化图谱的方法分类。梳理结果表明,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与农村人力资本发展、培训需求分析、培育存在问题与对策、培训影响因素及模型分析4个研究领域。未来还需要以乡村振兴为战略目标,聚焦新型职业农民内涵与功
摘要:基于安徽省87家林业中小企业调查数据,通过分析企业融资需求与信贷约束情况,并运用Logistic模型对林业企业信贷约束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林业中小企业资金短缺现象较严重,普遍存在信贷约束,信贷约束率达到71.26%;林业中小企业信贷约束程度与企业主林业管理工作年限、企业资产规模、盈利能力、抵押物變现程度、有无森林保险、银企关系显著相关。因此,提出通过提高管理者经营水平、扩大企业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