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简·爱与林黛玉矛盾的女性解放意识

来源 :雨露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be39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简·爱》是19世纪英国资本主义自由和平等思想下形成的经典作品,处于女性解放意识形成的早期阶段。《红楼梦》是18世纪中国封建专制社会的严酷社会时代的产物,当时大多数女性没有权利。本文通过对林黛玉和简·爱的比较研究,展示了女性意识的觉醒。从简·爱和林黛玉两个角色的命运,我们可以更好地看到她们对自我价值和爱情的追求,以及打破传统伦理与不公正命运之间纽带的勇气,这种女性意识觉醒在当时社会悲剧下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积极意义。
  关键词:简·爱;林黛玉;女性解放
  《红楼梦》和《简·爱》是文学宝库中两颗璀璨的明珠,其中林黛玉和简·爱是最受欢迎和令读者印象深刻的女主角,虽然曹雪芹和夏洛蒂·勃朗特创作了两个不同的女性形象,但都能看到女性意识的觉醒。通过对林黛玉和简·爱的比较研究,两人分别生活在中国和英国,处于不同时代,了解在联邦和资本主义社会中捍卫女性权利和尊严的呼声和斗争,并了解中西方女性意识觉醒差异造成的爱情悲剧和喜剧。在当今的唯物主义世界中,这一点可能更加强烈。
  一、简·爱斗争形象塑造与林黛玉软弱形象形成的背景
  《简·爱》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Charlotte Bronte)在英格兰北部的一个小镇长大,由于母亲的过早死亡,她的人生成长道路充满了荆棘。从她的作品可以看到她的個性,不难发现,作者的一部分个性实际已反映在笔下的人物形象中,主人公简·爱就是作者的化身。小说《简·爱》密切关注自尊和自卑的情结,主要体现在对简·爱与罗切斯特关系初期每一个动作的解释和刻写。但是作者的父亲具有较高的文化背景,所以她在小时候就有机会接触文学,在此过程中,她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简·爱》书中,简·爱(Jane Eyre)母亲是贵族的女儿,不顾家人反对嫁给了一个贫穷的牧师。一年后,简·爱的父亲患了皮疹和流感,她的母亲在一个月内死去。里德舅父和里德舅母便顺水推舟抚养了简·爱,但不幸的是,当简·爱大约1岁时,她的叔叔去世了,随后她受到了冷血的里德舅母和表哥约翰的欺凌,在10岁时被送到环境恶劣的寄宿学校。简·爱的痛苦也是作者童年的不幸,表达了作者的悲伤情绪和文学情感。这部小说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现实,为分析人物形象、历史条件和社会心理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同时,在邪恶势力下长大的简·爱进行了顽强的斗争,养成了不卑不亢的性格。
  曹雪芹是《红楼梦》的作者,生活在18世纪的中国封建社会。他通过宝黛之间的爱情悲剧解释了自己对封建社会的不满,用男性的笔触和观点表达具有中国传统女性气质的温柔和亲切的女性形象。这个时期女性的地位很低,基本不读书。作品中的林黛玉自然代表着清代成千上万中国女性的影子,当然也存在差异。
  林黛玉小时候就失去了母亲,与祖母住在一起。年长者爱她,是因为她聪明、可爱,但也被同龄人嫉妒和憎恨。这也是由于家庭制度和财富背景的差异,以及女性天生的自卑心理。尤其是面对安排婚姻的封建家庭和对宝玉之间的感情时,林黛玉的悲剧性意义恶化了,导致她爱而不得,无法突破重重障碍而遗憾地死去,最终成为一场悲剧,从当时社会现实的角度来看,该形象的存在是可能的且真实的。
  二、环境不同,性格迥异
  夏洛蒂·勃朗特(Charlotte Bronte)的自传小说《简·爱》(Jane Eyre)是19世纪英国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当时的社会环境正处于思想自由和平等的兴起阶段。故事讲述了简·爱(Jane Eyre)为追求平等的生活而与主流社会抗争,并最终与罗切斯特(Rochester)结婚。特里·伊格尔顿(Terry Eagleton)在研究勃朗特姐妹的专著《权力的神话》时指出,作者的价值观萌生了女性解放意识,但她是资产阶级,她的主要意识仍然是模棱两可的,所以当时发行的“女性作品”是夏洛蒂的作品。统治的两个主要阶级(财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冲突和联盟。这种模糊的态度证明,当时的社会女性既具有萌芽的女性意识,又具有对父权模棱两可的态度,并且受到当时传统主流意识的束缚,它反映了“情感结构”的复杂性。然而在18世纪,《红楼梦》中的林黛玉生活在一个封建社会,婚姻和政治是分不开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侵蚀了大多数女性的观念,而父母又是保护家庭利益的一种手段,女性无权表达希望。难怪美国心理学家卡罗尔·吉利根(Carol Gilligan)发现青春期的女性常常过着不切实际的生活。原因是现实世界是建立在“一个心理上植根于壮汉经验并在历史上得到维护的世界”的基础上,并被认为与女人的经验不一致。在这种情况下,妇女将不可避免地遇到尴尬和沮丧,特别是在涉及父权制的话语系统中。因此,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爱情注定以悲剧结束。
  由于社会环境的差异,她们的个性完全不同。简·爱出生后不久,她的父母相继去世。尽管她有舅父里德(Reed)的疼爱,但她的舅母和表哥经常虐待和殴打她。她的童年虽然很痛苦,但是增强了她的坚强意志,拒绝被别人歧视。同时,她的性格前后矛盾。一方面,她是激进的,叛逆的,并且具有奋斗精神。她想突破自己,与社会竞争,并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平等”地位。另一方面,她很保守,忠诚和迎合。她忠于上帝,热爱男人,罗切斯特有着经典的“男性”形象,在不知不觉中回应他的举止,非常赞美他,并依赖他。体现了她在父权文化盛行时代的思想局限性。因此,正如弗吉尼亚·伍尔夫所说,简·爱具有“女性主义思想的爆发”。但是在那时这仅仅是“爆发”。尽管她对女性解放有更清醒的意识,但这个矛盾的思想仍然占据着她的主要思想。从表面上看,林黛玉的生活状况远超过简·爱。论家庭状况,她来自世家。在地位上,她的待遇与贾府小姐相同,受到贾母的喜爱。但是,由于母亲的过早死亡,她仍然寄人篱下,而她的个性使她自卑的表现尤为强烈。因此,她愤世嫉俗,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赞赏,摆脱当时的社会制度,并拥有解放女性的原始意识。但是自卑和胆怯使她选择了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并生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尽管她自力更生,叛逆和坚强,但她对当时的社会制度怀有叛逆的精神。同时,与追求名利的封建伦理不同,她追求一种精神上的纯洁个性。她每天泪水洗面,感情脆弱,而她抵制社会制度的意愿如此强烈,以至于她从不重视名利。她是保守的,虚弱的。她不敢和宝玉“纠缠”,不敢违反贾母的安排。当得知宝玉与宝钗结婚时,她以笑代哭,没有抗拒,别无选择,最后于贾宝玉、薛宝钗大婚之夜泪尽而逝。林黛玉对女性解放的认识仍处于起步阶段,但她的举动展示了一个事实,即“女性实际上可以这样生活”。这个想法还不成熟,比较薄弱,但是仍然很典型。   三、简·爱与林黛玉女性意识觉醒对比分析
  (一)女性自身诉求
  简·爱和林黛玉都有很强的女性气质,而这种女性气质的唤醒首先体现在她们的需求中,简·爱和林黛玉的性格相似。例如,在追求爱情时,追求的是纯洁而朴实的爱情,而不是财富、地位、名望。简·爱(Jane Eyre)对桑费尔德庄园主人的热爱并不是因为庄主的财富和地位。即使他失去了全部财产、房屋被烧毁、残废,简·爱依然没有改变对他的感情,她毫不犹豫地选择和他在一起。林黛玉爱贾宝玉,但没有特别迎合贾宝玉的家人。林黛玉对贾宝玉的感情纯粹,只是因为贾宝玉的个人感情。从简·爱和林黛玉追求爱情的角度来看,这也是女性自身魅力的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简·爱没有放弃对爱情的追求,也没有接受圣约翰的提议,而是离开圣约翰去寻找真正的爱,林黛玉受到封建领主家庭的限制。林黛玉追求爱情的勇气和条件是由于她的个性和背景环境的局限性,最终导致了林黛玉的悲惨命运。但是无论结果如何,简·爱和林黛玉对命运的抵抗都保持不变,她们追求爱情并抵抗命运而不承认失败的精神,是自我探索的最好体现。
  (二)独立意识
  独立性是唤醒女性意识的最基本表现。从简·爱和林黛玉,可以看到与命运的斗争,对真爱和公平地位的追求。这些都是女性独立意识的体现,简·爱和林黛玉都更加重视对价值的追求。在这种独立感的影响下,简·爱最初选择放弃有妻子的沙菲尔德,而林黛玉也放弃了向其父母的提议。最终结果是不同的,但是在这场艰苦的斗争中,简·爱和林黛玉都表现出了自我价值。另一方面,这种独立感也反映在对传统道德的抵制中。简·爱和林黛玉抵制了封建伦理的各种束缚,追求妇女的独立,与强加于她们的不公正命运抗争,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爱情,可以看到她们展示了自我价值。传统文学和社会思想是不同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女性之所以悲惨,是因为她们总是属于不同的封建社会阶级,并且始终处于从属地位。女性在政治、经济、法律、宗教等许多方面受传统文化的束缚。随着启蒙运动的流行,法国女性抵制社会压迫,首先举起旗帜争取平等权利,立即席卷欧洲国家和英国,社会自然受到一定影响。女性地位低下以及男女在社会中的冲突在许多领域都有出现,这是夏洛蒂生活经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她描绘了一个叛逆的女性形象,简·爱直接挥舞着女性解放的旗帜。社会经济条件不同,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决定了男人主要依靠农业活动来维持家庭饮食,女性无法脱离家庭独立生活,因为她们没有机会进入社会,只能依靠男人。因此,作为一个大家庭中的年轻女子,林黛玉一生都依赖贾府,并且由于她没有能力或条件立足于社会,因此她无法独立地抵抗自己的命运。在19世纪中叶,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工业化国家。机器生产的发展打破了男女之间的物理障碍,资本主义的生产开始入侵父权制的农村,农民和妇女开始进入社会,成为工厂工人。这使当时的女性能够独立生存并获得财务独立。简·爱是老师,难以谋生、难以找到工作以及处于屈辱的位置使她的心中留下了痛苦的烙印。因此,她的女性形象脱离了家庭,需要广泛的就业,并追求平等的人权,这表明了当时英国社会中大量知识分子女性的愿望并体现了她们的理想。
  (三)对于地位平等的追求
  简·爱和林黛玉都生活在男女地位不平等的时代。夏洛蒂·勃朗特在18世纪中叶居住在欧洲。在这个时代,财富和名望主导着社会形成的主流社会地位。另外,男人优于女人,女人的地位很低,女人通常被认为是男性的基础。因此,简·爱性格形象的价值在于追求男女平等。例如,当简·爱和桑菲尔德庄园的主人即将进入结婚大厅时,简·爱对他的爱是真诚的,但简·爱得知庄主有妻子时离开了他,而不想成为他的情妇。从男女之间爱与平等的角度来看,简·爱选择放弃爱,追求尊严与平等。这种勇气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尤其宝贵。林黛玉的性格具有相似的价值观,尽管林黛玉过着富裕的生活,但林黛玉在贾家寄人篱下,四面八方都受到了困扰,尤其是在林黛玉和贾宝玉相爱之后,林黛玉沒有选择妥协。最后,她的“香消玉损”表明,她是追求平等权利、尊严和爱的。
  四、简·爱与林黛玉女性形象在中西文化影响下的差异
  中国古代宣扬的观念是男尊女卑,三从四德,夫为妻纲主要是用来约束传统女性的准则。以至于年轻女性必须接受的想法是既嫁从夫,未嫁从父。随着父权制统治得到进一步加强,女性在社会上担任辅助职务。在西方文化中,女性一直受到重视。古希腊女神具有神圣的地位,当时的女性主持祭祀活动,是因为女性是最早的祖先,其中大多数代表正义和正义的先知。进入父权制社会后,女性退居第二,但受到原始观念的深刻影响,在西方观念中,妇女的地位仍然很高。随着启蒙运动的发展和人文主义的传播,西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已成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进一步促进了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英国位于西欧,属于海洋文明,而中国位于中亚,属于内陆文明。海洋文明在文化上是相对开放的,内陆文明由于地理环境而相对封闭。就女性的形象而言,简·爱的形象更加大胆,敢于爱、恨、追求和做出选择,在对未来的动荡和不确定性中,仍然勇敢地追求爱情和被爱的权利。就林黛玉的形象而言,她的斗争微乎甚微。中西女性形象之间的对比也体现在两者之间,两者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重要性。
  五、结语
  《简·爱》和《红楼梦》是两部在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下创作的伟大作品。在这两部作品中,简·爱和林黛玉这两个角色的创造完美地反映了女性意识的觉醒。从简·爱和林黛玉的两个角色和命运,我们可以更好地看到她们对自我价值和真诚爱情的追求,以及打破传统伦理与不公正命运之间纽带的勇气,这种女性意识觉醒在当时社会悲剧下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焕芹,王晓晶.从林黛玉和简·爱的话语分析解读中西方文化的个体观[J].文化学刊,2018(7):218-220.
  〔2〕成炳谦,张洁琼,武曼婷,等.由文学作品中的叛逆女性浅析中西文化差异——以“林黛玉”和“简·爱”为例[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6(9):174-175.
  〔3〕刘国文,赫雪莲.试析简·爱与林黛玉女性意识的觉醒[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4(9):177-178.
  〔4〕何娟.论简·爱与林黛玉之异同[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4):95-97.
  〔5〕廖小琴.从林黛玉和简·爱看两种女性形象[J].群文天地,2011(14):26-27.
  〔6〕赵方瑜.简·爱与林黛玉形象比较谈[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6):112-114.
  〔7〕邓娜.《简·爱》与《红楼梦》女主人公形象的比较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9.
  〔8〕张其云,李晓晖.爱情模型中的女性意识觉醒——对林黛玉、简·爱的话语分析和人物认知[J].时代文学(双月版),2006(4):78-81.
其他文献
摘要:《老人与海》作为海明威的经典著作,其小说读本以及影视版本均受到了读者及观众的喜爱。小说与影片通过不同的叙事形式、人物设置以及主题风格,展现了影视作品与小说读本的差异性,但同时在精神内涵上,两者通过人物性格、主题思想、形象塑造,对主人公不屈服于自然的奋斗精神形成了一致的阐述。尽管在某些方面电影与小说呈现了不同的诠释特征,但仍然让观众通过影视的表达,感受到了海明威想要表现的思想内涵。可以说电影版
期刊
摘要:悲剧在人类文明史上始终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自古以来,悲剧就一直困扰着人类的灵魂。人们进行悲剧研究后发现需要对自己和所生活的世界有更深入的了解。古希腊人敏锐地意识到了人类的悲剧,希腊的悲剧充满了对人类及其命运的追求。实际上,悲剧是实际发生的事情,个人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代表着特定的社会力量,在人类文明的发展中是发生变化最直观的表示。我们今天的工作是通过隐喻、符号和直观表达来揭示悲剧诗人内心文明发展的
期刊
摘要:本文从视觉心理角度分析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的色彩,色彩的使用加强了主题,并具有表达意蕴的功能,引发观众更深刻的文化思考,从而使作品具有更高层次的文化意蕴。  关键词:大红灯笼高高挂;色彩;电影意蕴  色彩作为电影艺术的关键元素之一,不仅可以参与造型、营造氛围,还可以塑造人物形象、恢复时代习惯,提高电影艺术的审美价值。尤其是,它可以加强情节,表达象征意义,引导听众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同时赋予
期刊
摘要:《天论》是中国哲学史上一部非常重要的文献。其主要以哲学为实际的基础,进而将政治作为落脚点,不但创造性地提出了“天与人交相胜”的理论命题,还藉以为永贞革新张目,为革新志士正名,彰显了其高妙之处。《天论》以其无可辩驳的周密论证,使得唐代元和年间的哲学论战圆满告终。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天论》与唐代元和年间的哲学论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天论;唐代元和年间;哲学论战  永贞革新全面失败
期刊
摘要:对于《墨子》而言,其具有实用主义的倾向,主要表现为反儒家传统,重视物质利益。但是在实际中,并没有将所谓的“下”全面落实到“个体”,只是以“类别”为实际的出发点,最终又回到了“整体”上,因此,以本质的角度来分析,并没有将“整体——类别”的传统思维完全摆脱掉,与儒家思想进行对比,有一种殊途同归的效果。在先秦时期,《墨子》独树一帜,为后代带来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关键词:墨子; 实用主义;思想倾向
期刊
摘要:《午夜的孩子》这部作品的创作者为拉什迪,其将当时印度在独立前后的基督教、印度教及伊斯兰教等不同宗教文化的相互影响展示了出来。不仅如此,还对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宗教背景下民众的宽容与共处展现了出来,而且在“去殖民化”的过程中,集合了多种宗教文化典故,使其交错、融合,以多个角度为实际的出发点,将其对于文化相融观念和思想的追求进行了全面的展现。基于此,本篇文章主要对《午夜的孩子》中文化的相融意识进行
期刊
摘要:《离骚》不但借助了香草之喻和美人之喻,还借助了男女君臣之喻和求女之喻,通过整体思考和逐步递进,构建了一条借弃妇喻逐臣、借男女喻君臣的象喻系统,该系统不但具备庞大性,还具备统一性,可以使物象世界与观念世界的深层契合全面达成。该创作手法极具典范性,其实际的思维方式也是以象喻为主要核心,而且隐含了中国文化的阴阳以及男女等基本元素。《离骚》展示了此种象喻特点,并以此为依据,构建了相应的创作典范,即结
期刊
摘要:在莎士比亚的历史剧中,非常经典的一部就是《亨利四世》,其主要隐含的精神不仅有对权力话语的反抗,还有对官方历史的抵制,此外,还有对权威的反抗。通过对比福斯塔夫与其他历史主人公的话语和身份,以及对于该人物实际形成的一种历史情境与喜剧情境的关系上,可以进一步感受到,莎士比亚在戏剧中对权力话语的反抗精神和对权威的挑战精神。基于此,本文主要对《亨利四世》的反权力话语性质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
期刊
近日,辽宁省朝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对11·26特大盗墓案作出了一审判决,30名涉案人员中,5人被判处无期徒刑,25人被判处15至3年不等的有期徒刑。  很明显,这群曾疯狂无比的“摸金校尉”,终于为自己的不法行为付出了应有的代价,今日身陷囹圄的他们,不知道在想起曾经疯狂的盗墓行为的时候,可曾有过一丝悔恨之意?  不过,盗墓贼们悔恨不悔恨,其实并不要紧。关键在于文物保护工作是否能够在这起“建国以来最大的盗
期刊
摘要:《功夫熊猫》这部电影,之所以风靡全球,主要是因为其中包含的中国文化元素有足够的创新。影片中展现出对于中国文化的理解,是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天人合一”的一种生态观,尚德贵义的价值取向,尚武重德的竞争意识。但在其中也包含一些西方文化的内涵,通过熊猫自己的不懈努力获得美好未来。影片之所以成功并非在于对功夫的一招一式的模仿,而是在“拿来”的同时,仍然没有丢失自我的特色,在多种世界文化形式相互融合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