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火把节”促进民族关系和谐的问题研究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_shenf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贵州民族大学,贵州 贵阳 550025)
  【摘要】:本论文以族群意识和民族文化认同的相关理论为出发点,对水城县所选定的调查点进行了全面的走访调研,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彝族火把节对于促进民族关系的和谐所起到的作用,笔者还对水城县新街乡、化乐乡等区域的彝族进行了个案采访,主要系统研究了火把节发展所面临的困境;族群意识语境下彝族火把节促进民族文化的认同所发挥的作用;文化认同视域下火把节对促进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所起到的功能;以及火把节促进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等视野进行分析。
  【关键词】:族群意识;民族文化认同;民族关系和谐
  一、彝族火把节在促进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困境
  (一)彝族火把节文化交流的影响力不够
  “文化交流是指不同文化的相互接触、影响和吸收,是异质文化在不同民族之间传递信息的过程。”[1]其特殊之处在于它打破了地域环境的束缚,促进了各个民族文化之间的互动与融合。水城县的彝族火把节作为一种文化交流的媒介,在传播的过程中,也将凸显出特有的文化价值与功能,但是一般去参加火把节的都是本地的群众。其一:交流与发展、创新上不够。其二:人们对火把节的历史根源了解不够。其三:缺少外地人的参与,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宣传效果的不足。
  (二)“文化空间”的单条腿生存。
  文化空间均衡化发展理念是指按照类属关系把火把节将其均衡化并用来量化彝族火把节在社会传播态势的科学化发展理念。”当一部分人参加火把节以后,只是对火把节的表现形式很是了解和熟悉,但是对火把节的历史知识的忽视,从而会使其在发展和传播过程中失去平衡。更为重要的是部分人参与火把节仪式以后,在自身尚未熟练掌握情况下,进行对外传播,而且在传播和推广过程中对理论的传播太少。
  (三)文化理解异化与本质误读。
  文化理解异化与本质误读即参与者在参与火把节仪式中只重视它的形式,而自己对它本身所涵盖的文化内涵了解甚少,从而使参与者对彝族火把节的内涵产生了一种文化本质误读现象。[2]所以,在参与者在参加火把节之前如不加以文化方面的理解将会出现文化理解异化与本质误读现象。目前,水城县彝族火把节的异化现象主要表现为文化素养方面存在的差异性。
  二、彝族火把节促进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对策
  (一)强调彝族火把节文化交流效应
  水城县彝族火把节作为一种文化交流的媒介,在传播的过程中,也将凸显出特有的文化价值与功能,具体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
  其一,交流与发展、创新。
  交流易发展、创新。彝族火把节作为文化传播的载体,也应该和其他民族的拳术进行互相流动,在流动的过程中,发现对方的优势点外化自我劣势、吸收其优势为己所融,在不断相互融合、弥补的彼此交流演绎中进行文化发展与创新。
  在这种不断的文化融合、替换与发展、创新的过程中,促进我国民族关系的和谐与发展。[3]
  其二,文化立足点与社会化进程。
  (李XX 访谈资料)
  ……彝族舞蹈本是用彝族文化的思想,传统文化,来提纯彝族舞蹈的高度,然后,用这种思想高度成为一种系统化的东西,这样使得彝族舞蹈有了一种文化的含金量,这样说明与其他门类相比较而言,或者传承过程中,立足点、文化点比较高一点。另外,这样使它符合社会化的进程……
  因此,优化彝族火把节的文化交流效应,对于促进地域民族文化的融合、创新以及升华文化的立足点及社会化进程都能起到催化功效。且为构建水城县的 “和谐、平等、团结与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亦能提供重要的民族文化核心力量。
  (二)優化彝族火把节多样化文化传播机制
  迄今为止,彝族火把节的传播路径主要有地方电视台、网络等为媒介空间的文化传播机制。尽管传播路径凸显多元化,但其效果却存在差异性。具体表现为网络式相对存在缺憾,其它诸多文化传播机制优势与劣势参差不齐。因此,要想保持火把节传播机制的均衡多样化发展,传播路径需亟待优化。优化点之一,让网络虚拟传播与参与这个活动本身的人们,进行话语流通,促使彝族火把节与本质的统一化。[4]
  总之,优化多样化文化传播机制,既能提高优势互补效应,又能使火把节在多样化的传播媒介中和谐均衡的传播与发展,从而为彝族火把节促进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提供主导力量。
  (三)注重彝族火把节双重文化本质释读与整合
  “伴随着多元一体化世界的感召,传统文化与世界文化的技击性与艺术性表现愈发显著,从而为传统与现代的生命灌入新生力量。但在同一时代语境下,具有多元化意识形态的受众,在两种文化本是一体化理解上却产生背离现象”。[1]
  基于此,注重传统与现代双重文化本质的解读与整合顺应时代发展的所需。在此,我建议在传统与现代中,使两者真正地走向在一般中维持特殊,在特殊中体现一般的科学持续化的发展模态,进而让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真正地进行当今话语谱系,使各个民族的关系在这种对话中彰显“平等、团结、互助与和谐”的理念。
  (四)扩大政府对彝族火把节的行政管理力度
  首先,政府构建和谐的分管体系。以政府即国家文化局等为主体,并以“活态文化”在派别中所处地位的主与辅而成立社团聚集体系。此种管理体系需以定期的工考与科学化管理予以优化。[5]其核心在于政府要对民间传统文化的交流投入先进的硬件与软件设施,加大政府对大众传媒等传播机构的推介。
  其次,提高火把节的社会认可度。政府在提升彝族火把節的社会感召力时,加强自我职能功效的应运。在此基础之上,在一些具有社会属性的传播媒介为传统文化相互间的文化交流提供重要的理论与实践平台。
  国各个民族关系的和谐与发展提供重要的保障。
  三、结语
  本论文通过对水城县彝族火把节发展的困境,人们对彝族火把节的认知态度调查,彝族火把节对于维系民族关系和谐发展的分析,民族文化认同视域下彝族火把节促进民族文化的认同,民族文化认同视域中彝族火把节促进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以及彝族火把节促进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对策进行研究,认为彝族火把节对于促进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具重要的作用与意义。其研究结论如下:
  (一)水城县的人们对彝族火把节的文化认知因素主要有对彝族火把节的了解、火把节当中穿戴的民族服装。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彝族火把节与民族文化、受众的自我意识互为一体;彝族火把节的价值功能主要表现在生活质量、感情交流、心理健康、相互了解、社会安定与和谐方面,这种价值功能因子对于促进汉彝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人们对汉彝民族的传统节日认同程度较高,基于彝汉民族交流的通用的是汉语,进一步说明少数民族对汉文化的认同,这种文化认同彰显出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多元一体化发展;当地群众对彝族火把节的认同程度和参与的积极性是水城县人民对彝族文化普及度认知的主要表现;彝族火把节作为文化媒介要想立足于多元文化发展而不衰,必须寻找文化延续的空间;彝族火把节的“族际互动”与政府开展彝族火把节活动构成了水城县人民对彝族火把节促进社会和谐的认知。
  (二)彝族火把节促进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对策为:强调彝族火把节的文化交流效应;优化火把节多样化文化传播机制;注重彝族火把节的双重文化本质释读、整合与扩大政府对彝族火把节的行政管理力度。
  注释:
  [1]刘尧汉.《卢央著文明中国的彝族十月历》[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3.
  参考文献:
  [1]郑杭生.民族社会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刘尧汉.彝族社会历史调查研究文集[M].北京:民族出版社,1980.
  [3]郭东风.彝族建筑文化探源[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8.
  [4]朱崇先.彝族典籍文化[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4.
  [5]何雪松.社会学视野下的中国社会[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
  作者简介:邱印(1989-),女,汉族,贵州毕节人,贵州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社会学。
其他文献
(山西财经大学,山西 太原 030000)  【摘要】:诚信是维系社会关系稳定的基石,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素。在我国,诚信长期以来涵盖于道德范畴,主要从道德伦理的视角进行研究,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价值呈现多元化趋势以及大众群体直接参与社会经济交往增多,传统道德诚信的社会关系维系功能逐渐乏力,社会出现不少不诚信行为,为切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维系社会和谐关系,文章试从制度视域
期刊
(华亭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甘肃 平凉 744100)  【摘要】:深入學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提高机关党建科学化水平,对于国有经济单位来讲,就是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就是要全面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党建工作的各项要求,准确把握、深刻认识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造新经验,以科学理论指导党建工作,以科学制度保障党建工作,以科学方法推进党建工作,统
期刊
(西北师范大学敦煌学院,甘肃 敦煌 736200)  【摘要】:享誉世界的丝绸之路在异彩纷呈的人类文明史上,有四种文化范围最广,自成体系,光芒四射,它们是希腊文化、伊斯兰文化、印度文化、中国文化,而这四种文化曾在一条路上交融,并被灿烂地表现出来,这就是丝绸之路。  【关键词】:丝绸之路;文化交融  【正文】  在2016年6月15日下午我们在数字展示中心有幸听了敦煌研究院张元林老师的公益讲座,这次
期刊
(重庆大学外国语学院,重庆 401331)  【摘要】:翻译是作者、译者和目标语读者认知互动的过程。诗歌意象的翻译集中体现了译者翻译过程中的框架概念操作。本文以《沁园春·雪》的四个英译本为例,分析探讨了词中意象在不同译本中的框架操作。译者对意象的保留、增添、删减或更换是译者出于不同目的对意象框架进行认知加工处理的结果。  【关键词】:框架理论;《沁园春·雪》;意象  1.引言  肖开容(2012)
期刊
(山东理工大学商学院,山东 淄博 255000)  【摘要】:改革開放之后我国的农民平均收入大幅增加,但同时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在逐渐扩大,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增幅远远大于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城乡人均收入之比呈现出不断上升趋势。从1978年至2013年城鎮居民的人均收入增长至19846元,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增长至8266元,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由1984年的1.3增大到1993年的2.2,到2013年已经增大
期刊
(山东科技大学,山东 青岛 266590)  【摘要】:宋词是我国文化历史上的瑰宝,在中国文学上占有重要地位。随着国际之间交流的加深,文化互相渗透变成成了一个必然趋势。为了让这极具传统文学色彩的宋词更好的走向国际的平台,已经有不少优秀译者参与到翻译中来。而词牌名,作为宋词的一大特点,在翻译中也极具挑战性。本文根据现有的文献进行对比研究,总结了词牌名的英译策略,试图给词牌名的英译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期刊
(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天津 300387)  【摘要】:地方政府间关系作为府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政治经济社會的发展而逐渐发展成一种多层次、多元化的关系,台湾为了应对新时期区域治理的现实要求和提升跨域治理水准,逐步建立了府际间跨域治理的合作伙伴关系与协力机制,从而提升了基层政府的治理能力。本文在探讨中发现,台湾地方政府间的跨域治理受到具有本土背景的政治、经济、社会因素的深刻影响,其实践
期刊
(兰州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甘肃 兰州 730020)  【摘要】:总的来说,提升高科技产业比重是实现我国经济结构性转型的关键。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尚处于萌芽阶段,融资难一直都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痛点。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对兰白科技创新区乃至甘肃省经济结构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希望能够通过对其现状的分析,探索出更多适合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的途径。  【关键词】:兰白科技创新区;科技型
期刊
(南京师范大学,江苏 南京 210046)  【摘要】:马克思在其多部著作中对国家学说有过多方面的论述,并对社会发展的五种社会形态进行了分析及描述,其中都包含着许多国家治理的思想。而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会长期处于这一阶段,列宁将此视为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因而这一阶段的国家治理工作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提出很好地回答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治理问题,同时也是对马
期刊
(青海民族大学,青海 西宁 810000)  【摘要】:伴随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企业在运营中的压力逐渐加大。煤炭企业作为一个能源支柱型产业,长期面临着税负较重的压力。而煤炭企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市场环境和相关税收政策的支持,煤炭企业在把握自身经营的基础上,结合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积极的进行纳税筹划,实现企业的自身价值最大化,合理有效的降低企业的税收成本,提高煤炭企业的综合实力,保障行业的良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