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合作中思考、发现和创新,使学生体会到自己就是生活学习中的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从而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切实、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生活性 自主性 合作性 创新性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和合作者。”下面我就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谈几点思考。
一、课堂教学的“生活性”
所谓数学课堂教学“生活性”,就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将数学课堂变为学生认识生活、认识数学的活动课,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富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问题,在学生眼中不再是简单的数字,而是富有情感、贴近生活、具有活力的东西。如教学六年级的圆锥体积计算公式时,我让学生通过用橡皮泥、土豆、萝卜等材料自制的圆柱削切加工成等底等高的圆锥,发现圆柱与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的关系。再通过把盛满沙子的圆锥形容器倒入等底等高的圆柱形容器的反复实验,发现规律——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容器盛的沙子总是圆锥体容器的三倍;如果二者底或高不同,则结论不成立。这样,学生便从实际操作中发现了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虽然学生的创新发现只是重复验证,但对于他们自身而言,却是创造。
二、课堂教学的“自主性”
自主性学习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胜心,发展进取的心理品质,还能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好习惯。因此,教师应多引导学生主动地观察、实验、猜测、推理、合作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这就是新课程标准突出强调的人的发展问题,以及情感方面的要求,即“数学教育要从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人的发展,创造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育环境,提供给学生充分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坚持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先,立足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先看,先想,先说,先练,树立起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三、课堂教学的“合作性”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是以问题为载体,以培养学生创新素质为中心,以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合作与交流是共同活动的基本条件,是集体凝聚力的核心,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师生间、学生间通过动态的信息交流,实现相互沟通、相互影响,从而达成共识,实现共享、共进。课堂教学中,首先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共同建构起问题结论,共享“集体智慧的成果”,然后又通过“学生分组”、“小组合作”、“组织合作”、“师生合作”解决有关问题。合作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它有利于数学知识在合作小组内的共享,有利于将“集体智慧”与别的小组共享,有利于培养集体主义思想和团队精神。
四、课堂教学的“创新性”
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的方向。正如著名的教育思想家陶行知提出的“教师要创造性地教,学生要创造性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开放题为载体,让学生进行开放性思维训练。既要注重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的思维训练,又要打破教材中所涉及的命题大都是给出条件和结论,让学生判断、推理、证明这一常规模式,设计一些具有不确定性、非唯一结论的问题。如条件不很清晰,不很完备,需要探寻和补充的问题;现实性强,容易调动研究热情的问题。变革传统的“听讲―记忆―练习―小结”这一“灌输―接受”式的教学模式,采用“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合作讨论,探索新知―理性概括,纳入系统―推导应用,鼓励创新―归纳小结,反思提高”,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五、课堂教学的“情感性”
新课程理念不仅要求教师“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要求把情感渗入到教学中,没有情感的课堂教学是没有生命力的。要想让学生喜欢数学,教师必须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摒弃所谓的“师道尊严”,鼓励学生自由思考、自主发现、敢于批评争论,发表自己的观点,让周围环境成为学生灵感的激发场所。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我们必须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教师要怀着一颗童心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也只有这样,师生才会成为朋友,学校才会成为乐园。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只有让作为主体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双手亲自实践,运用自己的大脑主动地思考、发现和创新,使学生体会到自己就是学习活动中的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切实、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生活性 自主性 合作性 创新性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和合作者。”下面我就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谈几点思考。
一、课堂教学的“生活性”
所谓数学课堂教学“生活性”,就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将数学课堂变为学生认识生活、认识数学的活动课,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富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问题,在学生眼中不再是简单的数字,而是富有情感、贴近生活、具有活力的东西。如教学六年级的圆锥体积计算公式时,我让学生通过用橡皮泥、土豆、萝卜等材料自制的圆柱削切加工成等底等高的圆锥,发现圆柱与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的关系。再通过把盛满沙子的圆锥形容器倒入等底等高的圆柱形容器的反复实验,发现规律——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容器盛的沙子总是圆锥体容器的三倍;如果二者底或高不同,则结论不成立。这样,学生便从实际操作中发现了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虽然学生的创新发现只是重复验证,但对于他们自身而言,却是创造。
二、课堂教学的“自主性”
自主性学习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胜心,发展进取的心理品质,还能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好习惯。因此,教师应多引导学生主动地观察、实验、猜测、推理、合作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这就是新课程标准突出强调的人的发展问题,以及情感方面的要求,即“数学教育要从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人的发展,创造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育环境,提供给学生充分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坚持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先,立足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先看,先想,先说,先练,树立起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三、课堂教学的“合作性”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是以问题为载体,以培养学生创新素质为中心,以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合作与交流是共同活动的基本条件,是集体凝聚力的核心,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师生间、学生间通过动态的信息交流,实现相互沟通、相互影响,从而达成共识,实现共享、共进。课堂教学中,首先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共同建构起问题结论,共享“集体智慧的成果”,然后又通过“学生分组”、“小组合作”、“组织合作”、“师生合作”解决有关问题。合作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它有利于数学知识在合作小组内的共享,有利于将“集体智慧”与别的小组共享,有利于培养集体主义思想和团队精神。
四、课堂教学的“创新性”
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的方向。正如著名的教育思想家陶行知提出的“教师要创造性地教,学生要创造性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开放题为载体,让学生进行开放性思维训练。既要注重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的思维训练,又要打破教材中所涉及的命题大都是给出条件和结论,让学生判断、推理、证明这一常规模式,设计一些具有不确定性、非唯一结论的问题。如条件不很清晰,不很完备,需要探寻和补充的问题;现实性强,容易调动研究热情的问题。变革传统的“听讲―记忆―练习―小结”这一“灌输―接受”式的教学模式,采用“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合作讨论,探索新知―理性概括,纳入系统―推导应用,鼓励创新―归纳小结,反思提高”,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五、课堂教学的“情感性”
新课程理念不仅要求教师“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要求把情感渗入到教学中,没有情感的课堂教学是没有生命力的。要想让学生喜欢数学,教师必须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摒弃所谓的“师道尊严”,鼓励学生自由思考、自主发现、敢于批评争论,发表自己的观点,让周围环境成为学生灵感的激发场所。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我们必须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教师要怀着一颗童心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也只有这样,师生才会成为朋友,学校才会成为乐园。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只有让作为主体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双手亲自实践,运用自己的大脑主动地思考、发现和创新,使学生体会到自己就是学习活动中的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切实、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