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物

来源 :北京青年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keycn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满台木椅高低放,垂灯伸缩有追光。写意的,间离的,唯美的,燃情的,高贵的,时髦的……李六乙风格的舞台美学统治了《万尼亚舅舅》的“腔调”,让这部演了一百余年的契诃夫名剧有了2015年伊始的这一北京人艺惊艳版。
  说“惊艳”,是因为这一版《万尼亚舅舅》超出了我对舞台呈现的想象——没有重复这部名剧在过去一百多年中、在世界多国舞台上多次呈现过的传统俄罗斯风情,而是从更现代、更多元的维度上去诠释那种十九世纪的俄罗斯风情。在中国当代戏剧舞台上,李六乙是当之无愧的美学大师,无论造景还是用光,无论筑台还是着装,于大象无形之间尽显举重若轻,且颇多实验性的前卫创意。具体到这一版的《万尼亚舅舅》上,更是用古典美学统领人物的服饰、造型和精神状态,同时用现代派风格的舞台、灯光和调度手段来强烈反衬,让我在观摩感受上达到了一种跨越时空、对话古今的心灵震撼效果。
  传统的《万尼亚舅舅》可能看过千千万,为什么还要推出新版本呢?第一是“江山代有才人出”,每一代敢于在此等经典头上动土的大导演们都有各不相同的知识结构、思想方法和时代烙印,他们对经典自然会做出属于自己时代或者属于自己文化的全新注解。第二是“一千个观众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观众,身处不同的现实困境,面对不同的社会问题,陷于不同的文化纠结,对于同样一部经典及其中的人物命运,也会有各不相同的解读和感情代入。
  衡量一部戏剧作品优劣的标准有很多种,其中一种就是:拙劣的戏剧是受用一时的,优秀的戏剧则是受用一世甚至永世的。所以像《好人润五》之类的宣传性话剧只能当年演一时,现在再也不会看到。今天遍地开花的众多以“搞笑”、“减压”为旗帜的段子集锦剧,也必然稍纵即逝,不会流传久远。因为这两类戏剧(如果还能算戏剧的话)都是会“时过境迁”的。而《万尼亚舅舅》这样的戏剧经典表现的是永恒的精神苦难,所以也会永恒地散发着迷人的艺术魅力。《万尼亚舅舅》作为优秀的精神文化产品,在不同时代会帮助不同的观众摆脱不同精神困境。现时的中国,有现时的社会问题和精神困境,却会激发现时这个互联网时代、大都市的观众从远在一百多年前、远在俄罗斯农庄里发生的故事里去寻找答案,这是多么奇妙啊!
  今天已经不是“批评斗争的年代”,所以我们也不必朝着“阶级斗争”的主题去剖析《万尼亚舅舅》,也不用援引诸如“小人物的悲剧”、“被侮辱与被损害”之类的陈词滥调。在今天这样一个时代看这样一部经典,给我最大的震撼是:那个时代人们拥有自我,追求着自我的精神价值,而我们今天正在迷失自我!
  无论是万尼亚舅舅的人生苦难还是索尼娅的梦想幻灭,无论是医生在爱与被爱之间的挣扎还是叶莲娜在束缚与挣脱之间的纠结,无论是教授的自欺欺人还是万尼亚舅舅在沉默中爆发之后又在沉默中“死亡”,这一切人性的悲剧都是建立在“自我”意识存在的基础上的。换言之,人之所以成为“人”就是因为拥有“自我”,而“自我”就像人身上的神经——痛感和快感都由此传导。万尼亚舅舅,医生,教授,叶莲娜,索尼娅……舞台上的这些人无论善恶、贵贱、雅俗、爱憎、悲欢,都不妨碍他们强烈的“自我”意识,他们会置身于争吵状态中而焦虑不安,他们会在冲动过后忏悔自省,他们会把放纵当成一种为难,这些在今天的中国人看来大概都是一种不可理喻的古风吧!
  正是基于“自我”意识的自觉、烦恼和喜悦都在时间里生长出来。一个人如果失去了“自我”,就成了没有“神经”的行尸走肉——既体会不到人生的快感也不会有精神上的痛感。相较于《万尼亚舅舅》那个时代人们的“古风”,互联网时代的人们实在是太空虚了。哪怕是这种空虚可以带来无限的肤浅欢乐,也不能掩盖丧失“自我”的可悲。举例来说:微信朋友圈广告成了这两天的热门话题,某豪车、某手机、某饮料正在制造中国当代社会的族群分裂。这真是一个奇葩的时代,以前报纸上广告多了,有读者抗议,电视剧两集之间广告长了有观众骂娘,电话和短信推销广告更是让被骚扰者怒不可遏。现在可好,谁要是没收到微信广告就好像成了弃妇,无精打采,唉声叹气,自怨自艾,摇尾乞怜,就仿佛失去了存在感!我们的“自我”上哪里去了?没有受到微信广告的骚扰,就不能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就是被这个时代抛弃了,这是何等荒唐的逻辑?却堂而皇之地在我们生活的时代招摇过市!
  互联网一代和上一代人大概会是两个不同的物种,前者轻松愉快浅于幸福,后者深沉多思敏于痛苦。表面上看,似乎前者更快乐,但是辩证地分析——他们对于人生风浪的抵抗力和精神痛苦的免疫力也相对更差,如果遇到历史上曾经多次上演的社会动荡和历史上还没有机会上演的技术灾难,这个新物种必将缺乏足够的精神内存来度过“严冬”。无数的经典文艺作品告诉我们:人生不可能像微信朋友圈表现出来的那种幻象——满满的全是欢天喜地稳稳的幸福,而且恰恰相反——人生是一场在苦难中泅渡的修行。耽于技术革命带来的精神生活虚假繁荣,就可能迎来猝不及防的精神灾难。所以先哲告诫我们说要“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最后再让我们来重温一下剧中人那历经人生苦难后的呐喊吧:“我们,万尼亚舅舅,要活下去。我们要活过无数无数悠长的白日和疲倦的夜晚;我们要耐心忍受命运所加给我们的考验;我们要替别人工作,无论现在或在我们的老年,都得不到一点儿休息。当我们死亡的时刻到来,我们会没有一声怨言,辞别了这个世界;而在那边,在坟墓的那边,我们会说:我们受过苦,我们流过泪,生活对于我们是苦的——上帝会怜悯我们的,而你和我,舅舅,亲爱的舅舅,我们就会看见那光明的、美丽的、可爱的生活了;我们会欢乐,我们会温柔地、以一抹微笑来回顾我们所忍受的种种苦恼——在那时候,我们就会有休息了……”
其他文献
BQ跑友分享,如何武装到牙齿  衣服  对于全身运动而言,舒适的衣服是放松心情、解放身体的第一步。除了酷炫还要利于排汗和紧身。  ·我不讲究,上衣穿我妈从早市买的肥大T恤,只要利于排汗就行,搭配Adidas的跑步短裤。(DWI)  ·运动bra,速干压缩裤,修身上衣是女生必备。女人的胸其实是很不符合运动原理的物件,所以女生跑步是一定必须穿专门的运动bra。运动胸衣这种不需要很大的弹性但必须足够紧,
期刊
由Prada携手菲尔特瑞奈利出版社 (Giangiacomo Feltrinelli Editore) 举办的第二届文学奖于2014年4月11日启动,旨在持续发掘优秀的新晋作家。并于2015年1月19日,在Prada米兰总部举行的 Prada Journal文学奖颁奖典礼上公布了本届获奖者名单。  Prada Journal文学奖最有趣的地方在于参赛者需要接受挑战,对在Prada官方网站www.p
期刊
史家胡同·红墙小院隐于胡同的无国界家宴  史家胡同是一条写满故事的街巷。  赛金花住过的51号院,人艺宿舍里的海棠院儿,凌叔华的故居,章含之笔下的那扇“厚厚的大红门”,还有那些曾经藏着天棚鱼缸石榴树的民居,都为这条不起眼的胡同增添了厚重的历史韵味。  藏在史家胡同深处的红墙花园酒店融合了传统的四合院格局和怀旧的设计风格。酒店里的复古客房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旅人。而一楼红墙小院的家宴则流露着家一样的
期刊
1.你需要知道什么时候该休息了  足底抽筋、膝盖损伤和小腿胫骨疼痛是跑步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到底什么时候该休息和放松了?这是跑步训练计划中的一个难点。在高强度训练中,要学会间歇休息,根据不同肌肉群组的特性调整训练计划,并且在疲惫时顺着身体的感受来跑,这些都是自我保护的基本策略。但很多新手难免经验不足,可穿戴技术可以帮你避免跑步中劳累过度的问题。比如FAMSports Check My Level,P
期刊
“没有所谓最睿智的投资,只有不失败的投资。因为在结果呈现之前,只能尽可能做最全面的计划和准备,同时你要有一个非常好的判断力。本质上,对于所做的事情怀有正确的热忱是成功的基本保障。” ——赵薇  香港联交所资料显示,赵薇及其丈夫黄有龙于2014年年底斥资近31亿港元,买入阿里巴巴影业9.18%已发行股本,成为公司第二大股东。曾经无厘头的“小燕子”如今摇身一变,成为了叱咤风云的投资达人。  事实上,赵
期刊
过去的自我是小我,现在的自我有强大的包容性  这些年,汪峰一直没有停止创作的节奏,从1997年发表第一张专辑《鲍家街43号》,到去年的《生来彷徨》,总计推出了10张录音室专辑,也创作出许多经典的、让人广泛传唱的歌曲。在时下所谓“唱片已死”的喧嚣中,他不仅持续推出新作,甚至每张专辑都超额超量。  BQ:你的作品量还是很大的,尤其现在唱片业很不景气,你还能坚持,等于每两年就出一张专辑,这个动力来自哪里
期刊
它们也不像狗一样会信任人类  当我接到《狼图腾》这个任务的时候,我知道,只有经过很多的研究和协调,我们才能找到培养训练狼的正确方法。  2010年,我来到北京考察地点,同时为了寻找到适合这部电影的最佳狼选,我也去了很多动物园。但是因为时间计划表的变更,我们错过了小狼出生的最佳的时间,所以这个计划被延后了一年。这给了我们充足的时间去计划准备我们需要的训练狼的全套设施,也让我们有时间寻找到最佳的育狼配
期刊
我们为什么要跑步?  如果问一个跑步爱好者这个问题很可能要遭到白眼,在他们看来,这个问题和“为什么要吃饭”、“为什么要睡觉”一样没有意义。作为一个资深跑步爱好者兼著名文艺工作者,村上春树在他的《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中这样阐述跑步之于别的运动的好处:“跑步有好几个长处。首先是不需要伙伴或对手,也不需要特别的器具和装备,更不必特地赶赴某个特别的场所。只要有一双适合跑步的鞋,有一条马马虎虎的路,就可
期刊
下午三点,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记者和摄影师在等待凌潇肃的到来。  步入深秋,风吹得很“通透”,森林公园层叠的绿色也逐渐被金黄覆盖,这应该是最美的时候,遛弯、跑步甚至只是来照相的游人不少。我们一直望着公园入口,不知凌潇肃以什么“姿势”进入我们视野。  “嚯!”摄影师叹了一句,一个穿着短袖的高壮身影就从人群中“蹦”了出来,真的是短袖,而陪他同往的工作同伴却身着棉服。“你好、你好、你好!”他伸出右手,接连
期刊
2015年1月,中国国家话剧院的《萨勒姆的女巫》以原班人马再度上演。13年前,《萨勒姆的女巫》作为刚刚成立的中国国家话剧院的开院大戏之一,在当年引起了讨论的热潮。今年1月,这部世界经典剧目再次作为开年大戏在中国国家话剧院重演,也显示了中国国家话剧院希望确定一批经典保留剧目的决心。  《萨勒姆的女巫》直译成中文应该叫《严峻的考验》,由美国作家阿瑟·米勒根据17世纪真实的“萨勒姆女巫案”改编创作于上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