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大课间体育常态化行动影响因素及建议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sercmd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一种学生可以大范围大量地参与进来的活动的大课间体育,在助益学生减压、提高生理素质等方面均有作用。这种活动开展的相关影响因素较多,应当积极处理,推动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正常有序开展。
  关键词:高中大课间体育;影响因素;解决对策
  大课间体育是以课间操为基础而不断演变和发展的一种体育活动。这种活动,对推动学生身体素质发展和心理健康都有积极的意义。正所谓:生命在于运动,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较大的学习压力,使得他們无暇进行体育锻炼和体育运动,这样的学习状态不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也不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因此,在学校教育活动中,将大课间体育常态化是有必要的。借助大课间体育,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奠定基础。
  一、 影响高中大课间体育开展的因素
  在高中大课间体育的活动开展过程中,影响因素是很多的,主要如下:
  1. 场地和器材的限制影响大课间体育的有效开展
  从大课间体育的“大”和“体育”等词我们可以看出:在大课间体育的开展过程中,参与人数众多,具备较大的场地作为支持,是大课间体育开展的基础。这就要求学校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上,应当加大对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确保学生的体育活动能够有序进行。但是,在笔者调查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一个普遍的现象:很多学校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上,因为资金的限制,在大课间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上存在着较为薄弱的现状。存在这样的问题,一方面在于学校对学生的体育运动重视程度不够,另一方面,资金的短缺也是影响大课间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因素。
  2. 教师对大课间体育的认识不足
  对于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教师的角色是非常重要的。从根本上讲,体育教师应当是而且必须是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引领者,对活动的开展成功与否有直接的影响。但是,在实际的体育活动中,很多教师对大课间体育活动认识不足,缺乏积极性,严重影响了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例如,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认为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对于全面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收效甚微,因此,对大课间体育的开展持一种反对或者是排斥的心理态度;其次,因为大课间体育面向的是学生全体,因此,需要大量的教师参与进来,组织学生进行体育锻炼,但是,因为体育教师人手的不足,使得难以对大课间体育进行很好的组织和实施,并最终影响了高中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
  3. 大课间体育管理制度不甚完善
  我们都知道:大课间体育是从传统的课间操过度而来,是在课间操基础之上不断完善和发展的一门体育运动。在发展时间上还比较短,可以说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对于这个阶段的大课间体育运动,存在一个比较明显的问题:那就是在管理体制和管理制度的建设上还不够完善,学校在组织实施的过程中,存在着大课间体育形式化严重、活动形式单一的现状,不利于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
  二、 高中大课间体育常态化行动的对策及建议
  针对当前大课间体育常态化行动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素质教育的时代已经全面到来,在这个时代,不断提升人才的综合素质,才是教育的根本。因此,重视大课间体育运动,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大课间体育运动开展的基础和保障。
  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创办自有特色的大课间体育运动
  大课间体育是从传统的课间操演变而来的,具体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学校在组织大课间体育活动时,应当根据学校自身的特点,学生的基本特征等,加大对大课间体育运动的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丰富和发展运动项目和形式,形成有自己特色的体育运动。一般而言,在大课间体育运动的过程中,为了极大地激发学生的体育参与热情,提升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效率,学校可以将一些独具特色的体育游戏运动融入进来,这种体育游戏的形式,是对大课间体育运动形式的创新,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广泛参与。
  2. 结合学生实际,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大课间体育运动
  既然大课间体育从传统的课间操中脱颖而出,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体育运动形式,自然说明它有其特色。高中大课间体育活动进行过程中,为了能够让学生广泛地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笔者认为:学校开展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既要有特色,也要有针对性。如前面我们谈到的体育游戏融入大课间体育运动,也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运动形式。在这里,笔者还要强调的是:不同的学生,由于自身生理条件和成长环境的不同,可能有不同的体育运动偏好,因此,学校在大课间体育运动的开展过程中,应当不断开发,建立一些具有针对性的体育运动项目。例如,女学生喜欢健美操,那么,在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可以针对女学生,开展健美操之类的体育运动;这种具有针对性的体育运动形式,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性的核心思想,为促进大课间体育运动的常态化进行奠定基础。
  3. 加强大课间体育运动管理,争取广大体育教师的支持
  对大课间体育运动,要加强组织和管理,确保活动能够正常地有序地进行,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保障。在大课间体育运动的过程中,学校要争取广大体育教师支持,充分发挥广大体育教师在大课间体育运动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体育教师树立榜样作用,为大课间体育的常态化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总之,作为一种适宜大量学生同时参与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和社会能力的发展均是有益的,学校应当积极组织开展这样的活动,并结合本校本地特色,对活动进行创新,以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
  参考文献:
  [1]张海平,王屹川.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实践研究[J].体育科研,2002(3):33-35.
  [2]唐日伟.对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探讨[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0(2):22-23.
其他文献
安全监控工作是我国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保障之一。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管理手段日趋电子化和信息化,环境安全监控实现现代化势在必行。作为现代化的城市,其在环境安全监
摘要:伴随着体育观念的不断更新,体育课程改革已经在具体工作中得以落实,从某种层面来说体育教学迎来全新的阶段,进一步促使全新的教学理念在实际教学中得到大面积推广,优化教学模式,更新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更为全面的体育教学活动,在增加学生兴趣的基础上促使其教学有效性得以提升,优化教学效果。  关键词:体育教学观念;更新;体育课程改革;探究  从目前情况分析,体育教学观念更新已经是教学的主流趋势,促使体育
摘要:足球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足球运动的基本技巧,还要注重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提高学生合作技能。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校园足球中应用具有重要意义,能转变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进步、提高合作技能。因而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结合教学内容和人才培养目标,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因材施教,增进师生互动;合理分组,强化学生训练;注重训练,组织学生开展团队练习;并加强指导,促进合作学习顺利进行。  关
摘要:开展初中篮球教学质量提升的策略研究对促进初中篮球教学的高效实施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从教师篮球知识技能水平的提升问题入手,进一步的从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分层次教学等方面展开研究,希望以此能够更好的促进初中篮球教学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篮球教学;质量提升;策略  应该说,篮球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长期以来,针对初中篮球教学质量提升的相关问题研究还存在着许多不尽人意之处
摘要:兴趣是学习的内部驱动力,是激发人努力与探索的重要因素,在中职篮球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有效提升学习的效率与教学水平。本文根据教学经验,提出激发中职篮球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具体策略与方法。  关键词:中职;篮球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体育课程作为中职院校的重要课程,其教学质量的好坏,将与学生的综合发展程度有密切联系。兴趣作为学习最好的老师,是学习这一行动产生的内部驱动力,将直接影响着学
据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航天育种研究中心报道:用返回式卫星搭载普通作物种子,使其基因在微重力和多种辐射的作用下,发生变异,再将种子带回地球选育培植,经过4~6代变异,会获得全新
摘要:足球属于能够强身健体、培养团队协作能力的运动项目,是中职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教学项目之一。目前中职足球教学训练中存在一些问题,对于中职足球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存在一定的影响。本文重点分析了目前中职足球教学训练中存在的问题有哪些,研究了中职足球教学训练策略,希望能够提升中职足球教学质量。  关键词:中职教学;足球教学;训练策略  足球被称为世界第一运动,是影响体育运动最大的项目之一,足球运动受到全世界
摘要:每个人的兴趣都是千差万别的,不同的学生对待同一项运动的兴趣不一样,也就意味着对待这项运动学习的效果也就大不相同。所以在如今的体育教学中,需要将培养学生的兴趣放在关键的位置。社会在不断变化对于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也需要及时的更新,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出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以及带着这种兴趣自觉积极地进入到体育运动中去,以此来增强体育教学的质量以及水平。这里将探讨体育教学中对初中学生足球兴趣的培养。  关
摘要:高中生在体育学习中具有不同的基础条件和技能技巧,教师要正确认识学生存在的差异性,强化学生思想教育,注重对教学过程进行改革,分别赋予相应的教学要求,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  关键词:高中体育;分层模式;教学研究  在高中体育教学工作中,广大教师经常面临学生身体素质不一、体能状态不一、技能技巧不一等方面的情况。教学工作如何面对这些差异性,成为了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笔者在教学工作中针对学生存在的
20世纪初发生于美国的“黑幕揭发”运动,造就了一批优秀的记者和作家,为揭露性新闻报道积累了经验;促进了美国新闻业尤其是期刊杂志业的繁荣,凸现了新闻界监督社会的职能,提高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