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撒种子,精耕细作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wanywhe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俞正强老师提出:“数学这门课程,知识点之间具有紧密的关联性。在小学数学阶段,这种关联性,往往表现为生长的特质。”小学数学课堂就是这种充满生机,且体现活性的数学课堂,它的知识是可供迁移、可供生长。它有根,可以夯实学生数学学习的根基;它向阳,可以营造儿童未来数学生长的空间,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具有形神兼备的特质、蓬勃生长的特性,使儿童的数学学习拥有一种自我生长的能力。为此,我们以《小学数学“生长教研”的策略研究》为切入点,申请了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研究,通过教研使数学教学成为一种“有根”的教学,让学生从知识技能学习走向学科素养生长。下面,我以《角的度量(一)》为例,谈谈生长性课堂在小学数学课堂落实的策略与思考。
   一、无痕导入,为种子寻找成长的土壤
   教育的生长是指经验的生长,是儿童经验不断丰富、重组、提升的过程。为了把知识的种子埋在学生的心里,让它生根发芽,独立生长,教师必须去琢磨学生知识理解的“内因”。因此,课堂伊始,教师把数学知识“根植”于游戏情境之中,将学生的经验与游戏活动相结合,帮助学生积累、再现、提炼。
   课伊始,笔者设计了“大炮打怪物”的手机游戏,通过增大角度和减少角度这两个按钮来调整大炮的角度,点击開火按钮发出炮弹,并引导学生思考调整大炮的角度。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既能够初步感受到大炮角度有大有小,又使学生知道角度大小决定是否打中“怪物”,潜移默化地感受学习角度单位的必要性、趣味性,为本课新知识的学习埋下伏笔。
   二、制造冲突,为种子提供生长的阳光
   实践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只有在手、脑、口、心等多感官同时参与活动过程,使操作、思维、语言有机结合,亲历数学化过程,学生的体验才会深刻、牢固,获得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才会更具有生长的力量。
   (一)冲突一:哪个角大,如何比较
   在让学生通过直觉对比∠1、∠2和∠3哪个角更大些呢?学生先估一估,并说说理由。然后通过让学生对猜测的验证,提供素材,即任意选择两个角进行比较,说说用什么方法来比较,引导记住直尺、三角板或者学具来帮忙,学生,亲身经历多次感知、建构数学模型。
   (二)冲突二:再次冲突,认识1°角
   接着,因势利导:“想准确的知道∠1比∠3大了多少?怎么办?”引导回想,以前我们用直尺去测量一段长度的时候,当厘米不能准确的表示线段的长度,所以就要看到比厘米更小的单位——毫米,今天用“小角”这个测量标准不能准确的表示出∠1比∠3大了多少,这时候我们就要用比小角更小的测量标准——小小角。
   课堂上,笔者设计了利用三个大小差不多的角“∠1、∠2、∠3”为素材,让学生选择任意两个角进行先估后比较,学生通过思考、探索、操作、交流等一系列探究活动,尝试比较∠1、∠2、∠3的大小。从小组合作探究中,学生探索出用90°的直角进行比较、用直尺量角的张口和用数小角的方式分别对三个角的张口大小进行比较,从而发现∠2最大。接着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比较、优化的交流方式,最终得出最佳方法:用一个标准来进行“度量”角,即数小角的方法更加实用。抓住这个资源,笔者及时因势利导,带领学生继续探究“∠1和∠3的大小用小角无法准确的进行度量,怎么办呢?”学生的思维再次产生认知冲突,进一步思考“怎样才能更精确地进行比较呢?”,于是学生自然而然地利用刚才的方法启发思维,将“小角”再次拆分,产生了更小的“小小角”,渗透了“极限思想”。在矛盾冲突中,学生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反复比较,学生初步认识“小角”、“小小角”是一种标准“比较物”,而这个“标准”就是本节课知识生长的关键。
   三、微课辅助,为种子生长提供养分
   随着科技的发展,课堂教学与现代技术的结合越来越紧密。在小学数学课堂中,部分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很难通过亲身经历去感知和理解,学生在学习中相对比较难以理解。因此,教师可以提供直观形象的材料如微课等。微课教学,让学生如亲临真实的环境和任务,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通过微课教学等现代设备的教学方式,不仅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还能突破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
   通过微课让学生感受为了统一度量角的标准,数学上于是就统一了小小角的大小。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理解了不管是“小角”,还是“小小角”,都是用来比较角大小的一种标准,当“小角”这个标准不能准确的表示出两个角的大小时,就要用“小小角”,如同用厘米不能准确的表示出线段的长度是,就要用毫米来表示,通过长度的度量,使学生产生度量知识的迁移,过渡到角的度量,这里体现了数学中迁移的数学思想。那在数学上角度的大小是一个怎样的标准呢?这部分的教学只需要学生进行识记,因此,笔者直接利用“微课小老师”的介绍,直观向学生演示“小小角”的大小,也就是1°角是怎么来的?角度的单位是什么?直角、平角、周角各是几度,它们之间又有什么样的关系?教师接着设计了通过微课进行识记的学习方式,犹如为“标准”的生长注入了养分,生长出“1°”和角度的单位等知识,让学生既感受到数学的严谨性,又能激发学生感悟、理解“标准”对于比较角大小的重要意义,还能发展估计意识和合情推理能力。
   四、抓住亮点,让种子开花结果
   种子的力量在于生长。在数学教学中,每个知识点都是具有内在联系的,课是可以迁移的,可供生长的。当“种子的                                      (下转第17页)(上接第15页)
  根”深扎于学生的头脑,继而“发芽、生长”,从而达到数学课堂教学的最高效,这往往就是达到了“在树上再长片叶子而已”的效果。“种子课”理论的核心是“迁移”,即需要教师整体着眼、点面结合,帮助学生打通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体系。
   这个环节中,笔者在盒子里准备了很多的角,请同学们自由选择一个角,摸一摸,说说拿到的是多少度的角,学生通过再次动手感受、经历,提升了空间观念及度量意思,把心里的角作为标准来“测量”。学生最感兴趣的无疑是经历了1°角的产生,他们对“360等分的圆”十分好奇,对数学知识的神奇充满期盼,这无疑是一个现成、有效的学习素材。我抓住了这部分资源,将练习的设计利用现有条件“取”一个 180等分的半圆作为标准,再次回到“大炮打怪物”游戏,让学生在估计的基础上,来度量大炮的角度,学生在充分发展空间观念的同时,初步感受到了“简易的量角器”度量角的准确性,第二课时《量角器》的学习也便水到渠成,实现了知识的正迁移,种子课的“种子”也因此“开花、结果”。
   总之,儿童是一颗颗期待萌发的种子,蕴含着生长密码的基因,具备生命能量,他们随时都在准备扎根沃土,发芽、生长、开花、结果是他们生长的内在诉求。正如叶圣陶先生说,“学生跟种子一样,全都是有生命的,能自己发育,自己生长的;给他们充分的合适的条件,他们就能成为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周慧.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教育科研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8(33)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课题(立项标准号:FJJKXB19-861)研究成果)
其他文献
【摘 要】数学是一切自然学科的基础,被称为自然科学的皇冠,“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表明数学在所有的学科中的重要性。一般来说对于初中阶段的教师,在力求学生高效率学习的同时,更应该强调数学理论基础的夯实,问题细节的深究,要从一道数学题提炼出基础原理,针对这一基础原理再衍生多题多解,让学生体会到虽然问题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化静态为动态,突破教学难题,让学生在数学计算、空间构想、定量分析、
期刊
今年初,新冠疫情开始在我国湖北等地肆虐,紧接着,新冠疫情向全国蔓延,同时,该疫情最终在全球大爆发。虽然经过全国人民的一致努力,最终取得了战胜新冠疫情的决定性胜利,但是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新冠疫情的肆虐对我国经济、社会产生了很大影响,很多行业诸如餐饮业、旅游业、铁路公路运输业等受到打击;对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构成了极大威胁,很多人命丧“新冠”,许多医务工作者被感染,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痛定思痛,
期刊
摘要: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老师为了让学生掌握更多知识,将学生的大多数时间用来讲题、练题,在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和学生很少进行课堂互动。这种教学方式让老师和学生都承受很大的身心负担,教学效果也往往事倍功半。为了响应国家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教师要从根本上转变教学理念,从而减轻学生的身心负担,缓解教师的教学压力,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的质量。目前,一些“问题链·导学”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构建这种教学模式有
期刊
【摘 要】生活的土壤是培育德育的源泉。而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德育教育的关键阶段,尤其是价值观塑造方面,更是德育教育中的重中之重。鉴于此本文以语文课堂德育方面的价值观塑造为例,将其与生活资源结合起来探究,通过分析生活资源对初中语文课堂中的价值观塑造的重要性、当前初中语文课堂中价值观塑造现状、生活资源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价值观塑造中的应用对策旨在助力学生的价值观塑造。   【关键词】生活;德育;初中语文
期刊
【摘 要】刚接触议论文写作的初中学生对议论文写作存在畏难心理,加强议论文的片断写作训练以促进全文的写作,是降低写作难度,帮助学生循序渐进、熟练而规范地掌握议论文写作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主要从议论文开头结尾片断、分论点片断、论据片断以及论证分析片断四大部分入手,对议论文写作的入门教学进行反思、总结。   【关键词】片断训练;中心论点;分论点;议论分析   记叙文写作的长期训练使初中学生大多习惯于叙述
期刊
【摘 要】近年来新课程标准改革方案的不断推行使得传统教学模式受到了冲击。国家及各地区政府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基础教育学段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特别强调小学教育阶段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小学锻炼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劳动与技术课程重要意义及教学策略进行深入探析。   【关键词】小学;劳动与技术;高效课堂   新课程改革标准的大力推行使得教师对于学生全面发展的重
期刊
【摘 要】《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核心是“一核四层四翼”,回答“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的问题。本文以“社会发展的规律”教学目标的制定为例,探讨高考评价体系对思想政治教学的引导,体现教学与评价的一致性。   【关键词】高考评价体系;教学目标;高中政治   高考评价体系从高考的核心功能、考查内容、考查要求三个方面回答了“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等根本问题,是取消高考大纲后高考评价的理论框架,也是
期刊
【摘 要】在高中阶段的教育活动中,学生面临着从青年向成年发起转型的重要任务。在这一阶段,学生的行为能力与思想意识正在不断发展,针对学生的成长需求积极落实思想素质教育工作,对于学生个体的未来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本文针对高中生的发展特点展开论述,结合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推进特点展开分析活动。在对高中生的思想特点进行分析的同时,思考如何围绕政治课程落实综合性教学,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期刊
【摘 要】“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话发生共鸣,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这句耐人寻味的话是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的。没错,现在物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孩子面对着很多机会,同时也有很多挑战。特别是对于校园里的一批“贫困生”来说,更是如此。他们往往比其他孩子更敏感、脆弱,更需要教师关注到他们的生活,关注到他们的学习,更为重要
期刊
【摘 要】小学阶段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能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为培养良好的道德修养提供先决条件。传统道德与法治教学,主要考察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而实践应用过程不足。因此在核心素质培养下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教师应结合探索实践过程,利用主题探究等活动激发学生实践参与及道德展现过程。教师可以结合法制日,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课程,引导学生由学到实践,真正让学生在趣味中感受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意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