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课改后初中历史教学的反思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hs2o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初中历史课堂上的师生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在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把新课程理念与某些片面的教育观点简单地等同起来,从而陷入教学理念上的误区,这一问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反思。 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片面地强调出新,忽视了科学性。
  历史教材编写的都是一些没有争议的广泛论证的基本史实、基本史论,依据的是科学性的原理,当然,历史上存在着许多有争议的问题,但这些史实史论都是编写教材者的谨慎选择后编入的,基本上代表了大部分史学家的看法,具有科学性。而有些教师在上课时追求标新立异,通过活动得出的结论有别于教科书甚至相反,把少数人的意见当作“真理”,甚至于出现为蒋介石翻案,为四人帮平反等问题,忽视否定了基本史论、基本史实。对学生的各种看法、新意见一律赞同,丧失了科学性、原则性,甚至于对学生从文学作品、电视电影作品中得来的印象表示支持,忘记了自己所担当的任务。只要有新意、创意,不管科学性,甚至于对神话传说中夸大的成分也不加以纠正,一方面使学生产生了错误的认识,认为为历史就是电视、电影、神话故事中所讲的那个样子,对历史教材产生迷惘,不信任的态度。区别不了真实的历史与小说中的历史;另一方面很可能对发育成长的中学生产生负面影响,产生错误的史学观、人生观、世界观,达不到学史使人明智,以史为鉴的目的。
  二、片面追求探究合作式教学,强调教学形式。
  合作探究已成为当下课堂教学时尚。有的教师一味追求探究式教学,既不管教学内容是否适合探究,也不管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否适用于探究,似乎一提到历史新课程,就是探究式教学。在实践中,还有一些教师片面理解合作学习的含义,不对具体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把小组合作讨论学习当成迎合听课者的心理、烘托课堂气氛的工具,致使学生不会进行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中,有的学生一言不发,有些小组各说各的、互不相干,有些小组一人做题、其他成员等待结果等等,这样的讨论,听起来叽叽喳喳,实际却空洞无物,毫无价值。这严重背离了小组合作讨论学习的初衷,与新课程的理念格格不入,无疑是纸上谈兵的小组合作,合作学习流于形式,从根本上失去了小组合作的意义。其实,探究式教学并不排斥其他教学方式,探究式教学与其他教学方式都是重要的教学方式,彼此应取长补短,不可偏废。我们既要看到探究式教学是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一种积极的学习方式,又要看到这是一种受教学内容、教学条件制约的教学方式,是一种不能普遍适用于任何内容的教学方式。因此,在历史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合理有效地使用探究式教学方式,不能为了探究而探究,追求表面的形式而缺乏实效,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方式。
  三、片面强调课堂教学氛围,忽视了教学本质。
  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不少历史教师都对原来的教学模式进行大胆的改革创新,也有一些人片面的认为:即一堂好课就是要把学生调动起来,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而把学生调动起来的标志就是,课堂氛围好,气氛活跃学生发言激烈。把课堂教学有意无意地推向了庸俗化,片面追求课堂上热闹,使原本井然有序的课堂变成了闹哄哄的菜市场,最终的结果是把老师从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完完全全变成了课堂纪律的维护者。在这种意识指导下必然会冲淡教学的主题,把有组织、有内涵、有目的、探求知识的课堂变成了,盲无目的、放任自流的“放羊”,甚至迎合了学生低级趣味。更甚至导致学生只记得搞笑的地方,对应该掌握的知识一无所知。这样的教学又有何用?
  四、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只懂罗列,不会深化,忽视传统教学。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深化教学改革的物质保证,是提高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是教学发展的时代要求,它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交互性强和丰富的表现力等优势,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但是有些教师在教学中并未从实际需要出发,无视教学内容需要,盲目地使用多媒体,甚至在一些课上从头至尾都用多媒体教学,有些教师甚至干脆用多媒体替代了黑板与挂图,从而忽视了其他常规媒体的作用。课堂上出现了仅仅是一些历史资料的堆砌。没有体系,没有系统,只是一盘散沙,甚至于教师忽略自己点拨指导者的身份,仅仅将大量的事实、材料、图片罗列。其中有些课件更是大量使用三维动画、复杂的背景图案,再加上一些不协调的音乐,这使学生的注意力过多地集中在课件的变化上,而无法专心于这些画面和音乐所蕴含的教学内容,反而降低了课堂效率,成为课堂教学的“噪源”。其实,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应该是相得益彰的,尽管多媒体有着其他媒体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但其他常规媒体的一些特色功能也不容忽视,有的甚至是计算机所不能完全替代的。仅就板书而言,运用计算机虽然也能呈现板书,但由于屏幕的限制,本来在黑板上可以整体体现的板书,只能一部分一部分地呈现,这就影响了板书的整体性,从而影响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整体感知。同时由于课件的画面要经常变动,用课件呈现的板书也就具有短暂性。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有的放矢,做到“因材选媒”,把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多媒体的“辅助”作用,以提高教学效率。多媒体课件的使用,绝不能成为一种美丽的“包装”,而要坚持为学生的“学”服务,以起到启发、点拨、开窍的功效,追求点“石”成“金”的效果。
其他文献
背景与目的  子宫颈癌是继乳腺癌、结直肠癌和肺癌之后,世界范围内第四大女性常见恶性肿瘤。近年来,随着早期筛查方案的完善及治疗手段的进步,在发达国家,宫颈癌病例数显著减少
摘要: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是当前实施新课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有效途径,信息技术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历史教学 信息技术 整合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历史课程改革应当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树立起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二十一世
做为教师都免不了遇到十分“棘手”的后进生问题,后进生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转变后进生的方法、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我在班主任工作实践中感受最深的一点是:采取尊重、倾斜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该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我们不难看出,德育渗透艺术是语文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借用赫尔巴特话说:“教学如果没有进行德育教育,就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课堂教学,就是一种失去手段的目的。”那
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就现代语文教学法谈谈个人的观点。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置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
开展小学数学生活化的教学,就是要求教师认真耕耘好生活实际这块“土壤“。一方面让学生在生活实际的情境中体验数学问题,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认知水平,围绕问题的解决,逐步把生活常识数学化;另一方面让学生自觉地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各种具体的生活情景中,实现数学知识生活化,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目的。那么如何使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呢?笔者做了以下探索。  一、生活切入,创设情境生活化  “良好的开端是成
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能源危机日益严峻,由此绿色节能建筑理念应运而生.电气系统作为民用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电气节能设计是减少建筑使用过程中节约能源消耗量的重要
家是商品消费的终端,也是广告有效传播的终端,羊城晚报在2002年确立了“以主流家庭群体为主要发行对象”的年行理念和“追求最实效的广告传播”的广告理念,并推出“羊城晚报,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空,现代教育技术给教学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它犹如一座架设在学生和教材之间的不可替代的桥梁,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应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它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有着事半功倍之效。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为我们教学手段的改进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多媒体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课堂教学生成性资源是在课堂教学现场伴随教学过程而产生的,能够推动教学进行的各种教学条件和因素。包括学生课堂活动中的学习状态、学习兴趣、积极性、注意力,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合作能力与质量,发表的意见、建议和观点,提出的问题、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等。简单的说课堂教学生成性资源就是 “意外的问题 ,意外的收获”。那么,我们教师如何处理课堂教学生成性资源?  一、妥善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促进“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