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初中学生历史时间的思维能力

来源 :心事·教育策划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wei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间,是构成历史史实的基本要素之一。任何历史事件的发生和发展,都离不开具体的人物和特定的地理环境,离不开一定的时间。一旦离开了具体的时间,历史现象的发生、发展就难以理解,剥离了时间,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相互影响、互相制约等种种内在联系,也就无从揭示,也无法探究历史发展的趋势,无法发现历史的发展规律。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教学,就要注意基本能力的培养,但现实却不容乐观,不少学生因害怕记忆繁杂的时间而对历史的兴趣逐渐降低,为改变被动学习历史局面,笔者仅从两大方面谈谈。
  一、历史时间思维能力的内涵
  (一)表示时间的基本概念
  1 公元纪年法。公元纪年法是世界广泛采用的时间纪年方法,在时间概念里,它可以是比较精确的“点”,如年月日,或以某一重大事件为标准,推出发生后的第几年。也可以是比较模糊的“线”(或称区间)来表示,如世纪、年代,世纪上半期、中叶、下半期、末期或××世纪××年代。再放宽一些,还可用古代、近代、现代、当代等时间概念。
  2 依据某一历史标准形成的时间概念。记载历史可以某一重大历史事件或特征的发生和延续的时期来写,如解放战争时期;或者用史学界达成共识的某种理论特征来表示时间,如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农耕文明时期、工业文明时期,新旧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等等。
  3 特殊的时间概念。中国历史中常用的纪年方法:干支纪年法,年号纪年法,
  还有庙号、谥号及近代使用的民国纪年等。
  (二)共时性思维
  共时性,也可称为同时性。最初,它是对神秘现象的一种解释,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巧合”现象。1952年,荣格在《论共时性(On Synchronicity)》一文中详细定义其所要处理的概念。他认为共时性是一种巧合现象,并不局限于心理的领域……当两者同时发生时便称为“共时性”现象……此后,共时性进入不同的学科领域,历史学科也不例外。历史时间共时性思维,简单理解就是“横向思维”(同一时期不同地理区域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其这些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例如,20世纪30年代,继意大利法西斯统治建立后,欧洲的德国和亚洲的日本先后也走上了法西斯道路,形成了一股法西斯的世界潮流,严重影响世界和平与安全。
  (三)历时性思维
  “历时性”与“共时性”是相对的,是静态与动态、横向与纵向的关系,二者有着辩证统一的关系。从历史教学角度上讲,历时性思维就是指从时间的纵向性特征出发来理解历史现象。一个时间点可能是静止的,但把若干个时间点串连起来,时间就因运动而灵动起来,正是在时间的流动中,历史的基本脉络、因果关系、变化延续、联系与发展才得以展现,从而让我们感受到历史不是枯燥难学的,而是鲜活有趣的,而且是不断演进的。学生也因此能更好的理解历史、领悟历史,发挥历史的人文教育功能。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时间思维能力
  (一)把握时间特征,学会将不同纪年法灵活使用
  1 公元纪年法的教学。在七年级教学《中国历史》(川教版)(以下所列课本篇目及例子均为川教版)第二学习主题“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时,教师应首先专门介绍“公元纪年法”。公元纪年法以传说中的耶稣出生为公元元年(公元1年),发生在公元元年前的历史现象的时间,用“公元前××年”表示,如夏朝建立大约在公元前2070年。发生在公元元年后的历史现象的时间,用“公元××年”表示,如中国举办世博会是在公元2010年(书写或口述时,“公元”二字可省略)。公元纪年法以100年为一个世纪,如公元1年至公元100年为1世纪,公元101年至公元200年为2世纪,以此类推,并学会将公元××年与××世纪进行换算。公元纪年法中以10年为一个年代,如公元20至29年为公元1世纪20年代,公元1990至1999年为20世纪90年代,一般将××世纪的前20年称为“××世纪初”。在进行公元时间的计算上,应注意公元前与公元后的时间距离。如某一政策的实施颁布时间为公元前3年2月1日,执行到公元3年1月31日,该项政策共实施了多少年?答案是5年(公元前加上公元后再减去1)。关于公元纪年法教师可参照下面的年代轴进行讲解。(此后,教师在平常教学中要经常使用世纪、年代等公元纪年法中相关的时间词汇,并进行一些必要的计算练习)
  2 干支纪年与公元纪年的换算。八年级《中国历史》上提到了“甲午”、“辛丑”“辛亥”等时间词,教师应介绍干支纪年这一纪年法。“干支”是“天干(共10个)”和“地支(共12个)”的合称。干支纪年法就是将天干和地支一一对应,共60年,此后循环往复。
  计算方法是:公元年份减三除十(天干),不计整数,取余数X,依序号等于该天干;公元年份减三除十二(地支),不计整数,取余数Y,依序号等于该地支。
  3 民国纪年与公元纪年的换算。1911年,中国爆发了武昌起义,1912年,孙中山等在南京宣布中华民国成立,这一年为民国元年(民国1年),自此,民国纪年开始使用。学生要掌握民国纪年与公元纪年的换算,只需要记住其中的参数为1911就行了,可参照公式:公元纪年-1911年=民国××年。
  4 特殊纪年法。中国历史上,皇帝的称呼往往和年号、谥号和庙号联系在一起。一般最早的皇帝谥号用得多,后来庙号多,明清则往往年号更深入人心。教师应适时的介绍,让学生对这些特殊的纪年法有所了解。年号是我国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用年号纪年,是从汉武帝开始的。如教材中出现的有:开皇、贞观、开元等。庙号是指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太祖、高祖、世祖等。谥号是中国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评定褒贬,而给予一个寓含善意评价、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美谥如文、武、明、睿、康、景、庄、宣、懿都是好字眼,如汉武帝;恶谥如厉、灵、炀都含有否定的意思,如隋炀帝;平谥如怀,悼,哀,闵,殇,有点同情的意味。   5 教师要引导学生寻找某些时间记忆方法:①数字特征记忆法,如公元前220年(秦朝建立)、646年日本大化改新,1234年蒙古灭金,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919年五四运动,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1999年科索沃战争。②谐音记忆法,如383年淝水之战(3把伞);1775—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两位同学关系好,经常:一起起舞、一起爬山)。③等距离记忆法,例如:差1年,如220年魏建立,221年蜀建立,222年吴建立等。差10年,如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1911年辛亥革命,1921年中共成立,1931年“九·一八”事变,1941年皖南事变,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1961年不结盟运动,1971年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全国的合法席位。差100年,如1689年英国颁布《权利法案》,1789年法国颁布《人权宣言》,1889年第二国际成立,1989年东欧剧变。
  (二)教师要注重学前铺垫和课后总结,培养学生的共时思维能力
  上课前,教师要作好充分准备,做好课前导入。课前导入,既包括课文导入,也包括单元导入。如八年级讲解《鸦片战争》一课时,可这样导入:(出示准备好的世界地图或多媒体课件)欧洲的英国在1640年爆发资产阶级革命,革命胜利后建立了当时先进资本主义制度,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英国不断向海外扩张。在亚洲,1759年占领孟加拉,扩大在印度的殖民势力。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侵略步伐随之加快。1819年,侵占新加坡,控制了通往东方的海上要道;1824年部分占领缅甸;1838年侵入阿富汗。这样,拥有先进制度的英国迅速建立起了在东方的殖民体系。而此时的大清王朝却不断走向衰落,中国已经成为英国的下一个侵略目标,鸦片战争的爆发自然成为历史的必然。通过这样一则导入,鸦片战争爆发前的时代背景,学生会一目了然,对学习鸦片战争有很大帮助。在此后学习中国近代史时,通过课前导入,引导学生从时代背景、与世界的联系等方面来更好地理解即将学习的知识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历史的横向性联系;单元导入也是不容忽视的培养共时思维能力的方法。同样,一篇课文学习结束和一个单元学习结束后,教师都应该作总结,通过归纳整理,培养共时思维能力。
  (三)寻求有效途径,巧妙记忆
  1 制作知识卡片。卡片的内容可以依据教材自由决定,教师引导监督学生制作。
  2 制作时间轴。时间轴的应用非常广泛,要鼓励学生归纳整理单一历史事件,将各个具体史实呈现在设计制作的时间轴(或说年代尺)上,并扩展到国际关系、政治、经济等各类史实中。
  3 设计表格。表格具有简明、直观、综合性强等特点,教师要鼓励学生从多种知识角度制作表格,培养历时思维等综合能力。
  4 编制知识网络架构图。知识网络架构图的形式不止以上两例,教师可用示例抛砖引玉,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各类知识结构示意图,培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并由此培养历史时间思维能力。
  (四)充分利用教材“年表”资源
  教科书中的历史资源非常丰富,如全书最后附的“大事年表”。“表”在史书编写中有重要作用,自《史记》创设十表以来,表的编制便成为我国史书编写的一个普遍做法。现行历史教科书的编写,也继承发扬了史书编写的这一优良传统,在每册教科书之后都附设大事年表。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引导学生经常阅读书后大事年表,随时弄清楚所学历史事件在历史长河中的位置,培养历时思维能力。也可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标准归类整理大事年表,如重大政治事件、经济事件、重要文献颁布、战争或战役等。
  当然,培养学生时间思维能力的方法不止以上所列,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依据历史课程标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采用各种方式,多动脑、多动手,培养学生的时间记忆能力、思维能力、应考能力,推动中学历史教学更上一层楼。
  (责任编校:合欢)
其他文献
在初中物理课堂上加强趣味教学,可以为学生营造活跃、自由、轻松的学习氛围,能使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使他们可以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初中物理学习当中,并不断获取知识
在新课程标准中曾明确的指出,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而为了能够有效地实现这一目的,本文也以数学素养的角度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进行了分析,提
一、问题的提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中明确指出,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小学数学中计算具有基础性和工具性。但是,在调研中发现了计算教学值得深思的现象,以往对学生计算能力的要求,如计算方法、技巧与速度等,现在很少提了。学生的计算能力比以前下降了,主要表现在计算正确率下降,口算速度减慢等等。而学生对计算的兴趣并没有因此而提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科学地进行实验探究是初中物理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物理作为一门由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学科,实验教学一直受到广大教学者的关注.通过物理实验,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析高考大纲对英语写作的要求及学生现状之间的差距,如何使学生通过语言的输入、运用、输出三阶段的学习;写作水平达到高考要求,写出语句通顺、语法准确、条理清晰,衔接流畅的
复习课相对于新授课而言,是在对一个单元的知识进行回顾和整理复习.希望学生能通过有效的回顾和有序的整理,理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做到“连成线,结成网”,使学生可以全面的、系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物理力学中的摩擦力知识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学习摩擦力知识需要一定的思维能力,物理教师在教学时也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结合情境。就此对摩擦力教学做一
本文试就当前存在的学生“说话难”的问题进行一些初步的分析和研究,并归结出让学生“开口”的四个步骤.即首先让学生想说、其次让学生敢说、再次让学生爱说、最后让学生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