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透纸背的乡村生活图谱

来源 :杂文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55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著名作家韩少功曾下放到湖南汨罗的一个小山村当了一名知青。出人意料的是,时隔三十年后的某一天,作家携同夫人带着一只小狗,在众人的疑惑不解中再次将家安顿在了当年插队落户的小村庄———八溪峒。这个籍籍无名的小村寨到底有着怎样的魅力,竟如此吸引着作家在事隔多年之后义无返顾地再次探上寻根之旅?小小的村寨背后又到底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长篇散文《山南水北》(上海文艺出版社2017年12月出版),以老辣劲道的笔触,为我们揭示了中国大地上一个普通村落幽闭而传奇的乡村生活。
  《山南水北》将作家移居山乡的那份率性和笃定,自然而然地与当地善良敦厚的民风结合起来,在深情怀念那段刻骨铭心的知青生涯时,又以追溯的眼光,巧妙地把八溪峒的前世今生和历史渊源铺陈开来。历史的久远和厚重,乡民的彪悍和觉醒,时世的变幻和无常,民俗的神秘和式微,道德的鞭挞和拷问,这些从乡野轶事中所传递出的系列思考,从他诙谐幽默的讲述中悉数娓娓道来。小小的八溪峒,就像一面鏡子,真实客观地呈现出中国当代乡村生活多维度的一面。在它身上,既流淌着红色乡村的基因,上一辈八溪峒人曾在此掀起过革命的浪潮,演绎过一幕幕打土豪分田地的英雄壮举,但辉煌的背后,却又难掩不尽的失落。地域的偏僻和由此带来的根深蒂固的小农意识,曾梦魇般困扰着一代代的八溪峒人。然而,值得欣慰的是,韩少功在抚今追昔中,也不忘对八溪峒一些“新农人”毅然冲破世俗,在追求婚姻和个性自由上所给予的热切肯定。红色的记忆,乡村的野史,久远的典故,与代代相传的乡风乡俗和约定俗成的道德力量相融在一起,立马褪去了它的神秘和不可言说,反而以生动而神奇的生命伟力,诠释着中国乡村自强自立的形象,也让八溪峒在历史的沧桑巨变中换了新颜。值得一提的是,书中随乡情乡景所配的一幅幅乡野生活的照片,更加深了我们对韩少功笔下所描绘的“历史和道德乡村”的认识。
  作为城市一族,久居钢筋水泥的丛林,一直渴望与泛着花香和泥香的乡野来一次亲密的接触,好在《山南水北》多少弥补了这种缺撼。品读韩少功质朴、酣畅的文字,目睹那一张张跨越一个时代,记录了几代人成长的图片,《山南水北》在沧桑与成熟的浑然叙述中,以一个个传奇而平凡的故事,把乡野的躁动与人物内心的恬静刻画得分外逼真。胆子天大的小篾匠,残暴无情的还乡团……刀光火影里映出了一众个性鲜明的乡野人群像。与此同时,作家又用恬淡的笔墨,讲述着自己在八溪峒辛勤耕耘的快乐。采摘着长长的豆角、胖胖的南瓜,俯身捡起冒着热气的鸡蛋……在他所构筑的乡野世界里,嗅闻着那芬芳的乡里气息,咀嚼着粗犷豪放的乡间俚语,聆听着悠扬的乡间小调,作家仿佛把我们带进了陶潜笔下的桃花源,宁静中让人流连忘返,于无声处中又透出股历史的古朴厚重。揣摩那上个世纪发生在乡野里的一桩桩奇人趣事,既让人忍俊不禁,又让人油生怜悯,更有对时下幸福生活的品味与珍惜,于是一颗驿动的心再次复归平静。
  品读《山南水北》,让人不由想起美国作家梭罗的《瓦尔登湖》。有人说,《山南水北》是中国版的《瓦尔登湖》,它在宁静、空远中叙说的是与自然美景亲近的一个个故事,讲述的是作者追求淡泊、回归质朴的信念,优美的文字传递的是对简单生活的梦寐以求。它虽然讲述的是离我们有些距离的故事,但其人、其言、其山、其水无不给人以自然、亲近之感。这也多少反映出韩少功拿捏文字的功力和对生活的把握,是那么的游刃有余。
  韩少功用略带诗意和理性的笔调,力透纸背地勾勒了一幅清晰而明亮的乡村生活图谱,展示了各色乡人性格迥异的精神世界,更为我们鲜活地绘制了他理想中的乡野生活场景,同时,也表达了对纯朴乡村的向往之情。《山南水北》有着历史的雄浑和深沉,亦有着告别繁华,在宁静中追求简单生活的豁达和超然,可谓是一本不可多得的记录乡村心灵史和成长录的真实画卷。
其他文献
众所周知,词是语言里最小的、可以自由运用的单位。别看它小,也别看它可以自由运用,它的数量之大,所具有的色彩、风格、意义之迥异以及它那不可估量的隐伏力、穿透力与辐射力,都令人很难驾驭,太自由了还真不行。  使用好每一个词,每一句话,这首先就要看你对它的尊重。如若对它不够尊重,使用不谨慎,不抱有三思而后用的态度,即使面对浩如烟海的语言宝藏,也休想“以无厚入有间”而“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也正因为你对一
期刊
聊天,是人际交流的重要内容。但并非和谁都能聊到一块,若无共同语言,鸡同鸭讲,“硬聊”肯定很难受,总不能老是说“今天天气哈哈哈”吧。再就是,聊天要图个愉快,要不然就会“话不投机半句多”。因此,如果要聊天,我最想和以下这几种人聊,有收获固然最好,聊个心情高兴也不错。  天真无邪的小娃娃。娃娃说话,无拘无束、想啥说啥,与他聊天,可以不设防、没负担、无目的、绝功利,不假思索、信马由缰、轻松愉快。听其幼稚的
期刊
来城里办事的乡下亲戚要回老家,我代他去車站购汽车票。本来队排得好好的,忽然一个三十来岁的男子闯了进来,强行插到窗口前,我说了句:“请您排队!”那人瞪我一眼说:“你读书读多了!”我正想反驳,车站保安来了,将此人带走,临走时此人还在骂骂咧咧。  我在大学里供职,戴着眼镜,皮肤也比较白净,一看就是知识分子,此人所谓“读书读多了”,估计是两个意思:一是认为游某这样的读书人看重并恪守规则,非常迂腐;二是觉得
期刊
明代“三大奇书”之一的《金瓶梅》,鲁迅称其于世情“诚极洞达,凡所形容,或条畅,或曲折,或刻露而尽相,或幽伏而含讥,或一时并写两面,使之相形,变幻之情,随在显现,同时说部,无以上之”(《中国小说史略》),评价很高。即如小说写的筵席菜肴,亦潜有深意在焉。  在书中,不管是高档酒宴,还是寻常待客,筵席少不得“三汤五割”。“三汤”系三道羹汤,“五割”即五道下饭大菜,而五道下饭大菜的头道,必是全鹅。鹅在菜肴
期刊
五四时期,反对文言,力主白话,无如鲁迅坚定者。其散文名篇《二十四孝图》的开篇即言:“我总要上下四方寻求,得到一种最黑,最黑,最黑的咒文,先来诅咒一切反对白话,妨害白话者。即使人死了真有灵魂,因这最恶的心,应该堕入地狱,也将决不改悔。”一贯主张“辱骂和恐吓绝不是战斗”的鲁迅这回竟出以恶语,对反对白话者咒天诅地,其决绝态度可见。  然与胡适对白话身体力行不同,鲁迅自己写文章,每逢要表达比较深刻的思想和
期刊
世故人情,世态变幻是建立在人情变衍的基础上的。  朋友的原初本义,指彼此友好、可为照应的熟人。俗世推崇“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招致许多人初次照面,一开口就称对方为朋友。随便拉扯,约定俗成,“朋友”二字就用滥了。  更为糟糕的是,少数臭味相投、朋比为奸者,往往也以朋友相许,明明是狐群狗党式的酒肉场合,吹吹拍拍,信誓旦旦,摆一副敢为对方两肋插刀的架势,实际上尽是表面热络、唾沫乱溅的谎言,在利益冲突
期刊
晏婴,字仲,尊称晏子,春秋后期齐国重要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其思想、言行、事迹主要记载于《晏子春秋》中。晏婴认为,“廉者,政之本也”。把“廉”当作为政的根本、政治的根本,从而形成了“廉政”一词。  廉之谓公正。史载,齐景公有一次问晏婴:“廉政而长久,其行何也?”意思是:要想做到政治廉洁而长久运行,他的行为应该和什么相似?晏婴回答:“其行水也。美哉水乎清清,其浊无不雩途,其清无不洒除,是以长久也。
期刊
人生苦短。人生苦短。人生苦短。  人们常常如此感叹。  如此感叹者有可笑之人。既然人生太短,并且为此而苦,那就应该延长自己的生命,至少不缩短自己的生命。可有人好像命还不够短似的,还多管齐下地采取措施,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更短。知道吸烟有害于健康却吸烟,知道酗酒有害于健康他非酗酒,知道纵欲有害于健康他偏纵欲。他们还引用李白的诗为自己辩解:“人生得意须尽欢嘛。”  如此感叹者有可恨之人。有人明知某种农药对
期刊
读《三国志·魏志·蒋济传》记下一语:“欢娱之躭,害於精爽;神太用则竭,形太劳则弊。”现时生活中,尝闻人喊“累”,甚至到了“神太用则竭,形太劳则弊”的地步,原因无他,“患生于多欲”,说白了,是长了“葡萄牙”,又生“眉间尺”。  这“葡萄牙”可不是欧洲足球强国葡萄牙,而是生逢斯世的某些人,似乎长了一口“葡萄牙”,那可不是品尝什么法国名酒“拉菲”的,而是惯于泛酸的,任你有什么优点,在这些“葡萄牙”上天天
期刊
手纸的使用,是人与动物的行为区别之一。  即便是人类使用手纸,也有个发展过程:用不用手纸、使用什么样的手纸,都能反映出时代的发展、演进和人们物质文明的变化、程度。  相传,中世纪法国宫廷是用一根麻绳充当手纸:一根粗麻绳从屋顶掉下来,“方便”的人方便后,随手取用。而且是皇帝用完了皇后用,皇后用完了宠臣用,常年不换,一贯到底。这就连中国的农民都不如。中国的农民先前也不用手纸,用土疙瘩或苞米叶,但用完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