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衅滋事罪与故意伤害罪的认定

来源 :锦绣·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hostraid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寻衅滋事与故意伤害在刑法中是不同的两个罪,但是在实践中对于案件的定性上却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寻衅滋事罪与故意伤害罪在客观方面及主观方面存在某些相似之处,司法机关在认定罪时极易混淆。同时对于寻衅滋事罪与故意伤害罪进行认定在理论上与实践上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这关系到对案件正确的定罪量刑的问题。
  关键词:寻衅滋事罪;故意伤害罪;认定
  一、正确区分寻衅滋事罪与故意伤害罪的意义
  (一)理论上
  罪行法定与罪责刑相适应是我国刑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罪刑法定是指:法律没有规定的就不是犯罪,规定的就是犯罪。罪责刑相适应是指:犯多大的罪,便应承担多大的刑事责任,法院就判相应的刑罚,重罪重罚,轻罪轻罚,罪刑相当。故意杀人罪与寻衅滋事罪是刑法中两个不同的罪名,行为人故意伤害与寻衅滋事行为时,由于这两种行为在客观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司法实践中经常出现对这两个罪的定性错误。对寻衅滋事罪与故意伤害罪进行区分,是为了满足罪刑法定及罪责刑相适应这两个刑法基本原则的要求,从实体法上对危害行为做出正确的惩罚。
  (二)实践上
  寻衅滋事与故意伤害是司法实践活动中极易常见的两种案件,并且这两种案件占了相当大多数,其案件数量也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从概念上讲,二者的界限是比较明确的,但司法实践认定中并不那么简单。这主要表现在以下情况:一为寻衅滋事既遂与故意伤害即遂的比较;二为寻衅滋事与故意伤害未遂的对比;三是群殴事件寻衅滋事与故意伤害的区分。实践中,一些检察官、法官考虑到二罪的法定最高刑相同(二罪的法定最高刑都是死刑)往往也就不再对案件进行细致地分析,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这种做法不仅不符罪刑法定原则与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要求,也会导致这两种案件上诉情况的增加。因为行为人实时轻伤害后在认为自己的行为是故意伤害的情况下,却被定为寻衅滋事,量刑过重,便提出上诉。为了提高办案质量,办案效率,节约有限的司法资源,有必要对寻衅滋事罪与故意伤害罪进行区分。
  二、本质区别
  (一)寻衅滋事罪的概念与特征
  何为寻衅滋事罪,是指寻衅滋事、破坏社会秩序的行为。
  1.寻衅滋事罪侵犯的为社会公共秩序。侵犯的不是某个人的权益,而是对整个社会秩序的侵犯,是蔑视社会主义公德和法制。寻衅滋事罪在刑法典中处于293条,在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这一章中,说明是保护的法益是社会公共秩序。
  2.客观方面表现在行为人实施了寻衅滋事、破坏社会秩序的行为。
  (1)任意打他人,情节恶劣。
  指殴打行为不正常。殴打他人没有任何节制;直接对他人身体行使暴力的行为。但既遂与未遂的评价不看结果。
  情节恶劣,从权益的受侵害程度看出。例如:多次殴打、破坏秩序
  (2)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
  追逐,指不让他人在一定地方停留;拦截,是指不让他人离开;辱骂,是言辞对他人;恐吓,是以恶害相警告。
  情节恶劣,同样是从威海的程度上予以认定的。
  3.寻衅滋事罪的行为人是16岁以上的自然人。
  4.主观方面为有意。
  (二)故意伤害罪的概念与特征
  故意伤害罪是指故意非法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
  1、故意伤害罪侵犯的法益为他人的身体健康权。
  2、本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干了让他人身体健康受损害的行为。行为人实施的伤害行为有作为和不作为。但作为或是不作为均要求伤害行为具有违法性。
  3、本罪的行为人是可以承担刑责的自然人。单位不能构成本罪。
  4、本罪的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既包括直接故意也包括间接故意。
  (三)寻衅滋事罪较与故意伤害罪的本质区别
  1、侵犯的法益不同。
  (1)寻衅滋事触犯的是公共秩序。其中公共秩序为公共场所秩序和社会生活中遵守的准则。公共秩序,指场所由不特定的人组成;社会生活中应遵守的社会准则是指社会生活的秩序,简言之就是公序良俗和社会公德。公序,指社会存在和发展所应遵守的一般秩序;良俗,指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平常道德。
  (2)故意伤害罪触犯法益是他人的身体健康权。所谓的侵犯身体健康权,是指使他人身体器官功能丧失或健康状况恶化。人的器官缺少就是损害身体健康权了。
  2、两罪在主观方面的动机不同
  (1)寻衅滋事罪,除了有恶意外,还可以是寻求刺激、发泄情绪、逞强争霸、耍威风、取乐等流氓动机,以及达到破话社会主义秩序的目的。
  (2)故意伤害罪,主观上就是故意,不论直接还是间接。故意伤害罪不论处于何种故意,行为人对于自己实施的行为所造成的危害结果是有认识的,并且最后的危害结果与行为人意志是相统一的。
  三、认定此罪与彼罪
  (1)观点一:区分寻衅滋事罪与故意伤害罪可以看行为人是否具有流氓动机。寻衅滋事罪是从以前流氓罪分解来的,在定罪时应看寻衅滋事罪的动机。流氓动机与寻衅滋事、发泄情绪的意思差不多。例如,行为人甲伤害被害人乙是事出有因,司法机关在认定罪名时则可定故意伤害罪。相反,则为寻衅滋事罪。
  (2)观点二:区分寻衅滋事罪与故意伤害罪只不是进行学理上的一种划分。在司法实践中并无必要,因为在司法实践中司法机关大多会按照想象竞合的方式,择一种罪进行处理。不论动机如何均可定为故意伤害罪。
  (3)综合认定
  1.概念上。寻衅滋事罪,是指寻衅滋事、扰乱社会秩序。表现为在公共地方无事生非,闹事,随意殴打、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强夺硬要,任意毁坏、占用公司财物,破坏公共秩序,情节严重的行为。故意伤害罪是指故意非法伤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一般可以从概念進行衡量。
  2.功能上。寻性滋事罪是为了社会公共秩序,而故意伤害罪是为了他人的身体健康不受侵害。司法机关可以根据案件的侧重保护的法益不同确定是寻衅滋事还是故意伤害。
  四、小结
  寻衅滋事罪与故意伤害罪是司法实践中常见的案件,由于这两个案件具有很强的暴力内容,所以刑法规定的对其处罚的往往也是很严厉的。在具体的办案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刑法的相关规定来定罪处罚,做到定性准确,罚当其罪,促使我们加快法制化的进程。在具体的认定二罪的过程中,应在深刻掌握二者本质区别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案件的各种情况,尤其应考虑案发原因,行为人与被害人所处的场所,行为人对危害结果所表现出来的态度等,不能孤立看。
  参考文献
  [1]林小田:《刑法各罪论》(上册)作者发行于2005年修订5版 第131页
  [2]张明楷《刑法学》(下册)第五版 第1067页
  [3]陈忠林《刑法总论》第五版 179页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近年来我国就业市场职业岗位愈发紧俏,关于核心岗位的竞争力也是愈演愈烈,给当代大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就业压力,诱发一系列心理障碍问题,甚至危及到學生生命安全,对此,关于当代大学生就业的心理、情绪调试问题可谓迫在眉睫。对此,本文就合理情绪疗法在大学生就业中的情绪自我调试作用展开详细探讨,利用各种调试方法帮助学生开化心态,找回自信,重振旗鼓,以更好地直面就业问题,觅得良机。  关键词:大学生;就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交网络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平台时刻涌现出大量的文本信息。这些文本信息的情感分析结果对于政府部门监管、消费者决策等具有重要的意义。文本情感分析的方法目前分为基于情感词典方法、基于机器学习方法以及基于深度学习方法。本文主要介绍情感分析方法,并提出未来情感分析研究重点。  关键词:社交网络;文本;情感分析  一、前言  情感分析与观点挖掘是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一个基础任务,属于文本分析范畴。其
期刊
摘 要: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是国家正积极倡导的发展战略,对新时代背景下国家的人才储备、国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社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就业压力的逐年增加,大学生逐渐成为创业的主要群体,大学生创业亦日益备受关注。虽然当前有不为少数的大学生具有较为高涨的创业热情,但是实际创业成功率并不高。因此,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质量是当务之急,既是促进国家发展所需,也是改善大学生创业现状的关键。新时代大學生在创业的过程
期刊
摘 要:智慧课堂构建旨在使教师和学生都成为智慧的追求者,教师以爱为基础,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与理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使教学目标有效落实……本文以初中英语教学为例,分析构建智慧课堂的方法,以期给初中英语教师提供一些工作方法上的参考。  关键词:初中英语;智慧课堂;教学指导  引 言  由于传统教学模式影响,很多教师片面重视学生的成绩,而忽视对学生的素质能力培养,导致初中英语课堂有效性不足,基于新课改
期刊
摘 要:航空运输是现代社会最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而作为航空运输的重要内容,乘务工作是直接面向乘客的,因此也是直接体现航空公司整体服务水平的重要内容。空乘的言谈举止、外在形象以及服务、专业技能等不仅仅是自身素养的体现,同时也代表了整个航空公司,甚至是整个民航、国家的形象,空乘服务礼仪是空乘工作人员必备的基本素养,会直接影响到整个航空公司的对外发展。  关键词:空乘;服务礼仪;个性化;服务  航空服务
期刊
摘 要:如今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培养高素质综合人才中有一点重要培养目标,就是要求学生有较强适应社会的能力,能适应当下就业环境,能顺利渡过就业这一关。为降低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难度,提升学生适应就业环境的能力,结合当前职业教育现状与社會对人才的切实需求,本文将以就业为导向进行职业教育改革策略的讨论。  关键词:就业为导向;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讨  在教育内容中,职业教育始终占据较为重要的一席之地。对学
期刊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学科在纵向发展的同时,横向交叉的趋势也日渐明显,因此跨学科的交流和研究日益成为关注的重点。翻译从广义上理解,是不同语言文字的转化,而语言文字本身的内容,则是其跨学科性的体现。笔者有幸参与到《Elemente der Psychophysik》(中译:《心理物理学纲要》)一书的翻译工作中,以德文原著为源文本,将心理物理学的内容译介为中文。在此过程中,笔者遇到了不少的
期刊
摘 要:现在,我们国家很讲究教育精神指引,特别是要求于课程导入思政元素,有机结合思政和专业内容,这样能够切实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这是现在我国教育领域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对此,本文以日语专业课程为例,研究怎样在其中更好地导入思政元素,希望给日语教育相关从业者带来一定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日语专业课程;思政元素;导入  1 前言  日语专业在教学中,不但需要学生掌握基本的
期刊
模因论学说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用来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模因是文化的最基本单位,从最开始母语、饮食习惯、称呼到后来的教育、文化、科技,人们的生活无时无刻都在接触着模因。一个幽默的段子、一个特别的能特指某含义的词汇、一个彰显个性的表情包,模因在以不同的形式潛移默化地影响着这个时代。模因的出现为广告的传播和营销带来一定的发展机遇,如何正确的利用好模因,助力新媒体行业发展,是我们从业者共同的问题
期刊
摘 要:新冠疫情下,青年学生拥有较长的假期时间,在数据快速传播的网络空间中,学生受到疫情引发的社会热点和不良价值观冲击严重,本文通过对长沙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学生进行调研,分析艺术设计类大学生在疫情期间的思政现状,结合艺术设计类学生的专业特征探讨艺术设计类学生在疫情防控时期的教育管理工作。  关键词:思政教育;疫情防控期;艺术设计学生  2019年末,湖北省武汉市陆续发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202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