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 :学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daf5hv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学生的思想、心理素质和人生观确立都有重要的指引意义。然而,在现实教育生活中,部分教师存在教学形式单一、独占课堂地位、教学方式落后等问题。这些教学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学生对思想政治的学习兴趣,还影响了政治对学生成长积极作用的发挥。为此,新时代的政治学科教师要立足于学科的教学需要和实际,进行新的教学探索,力争发挥政治学科的育人功能,促进小学生健康发展。
  关键词:小学政治;教育问题;教学策略;学生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31-011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31.056
   小学政治是小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学科,通过进行思想政治教学,可以对小学生的各项素质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为了满足教育的发展需求,教育部将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想政治统一更名为《道德与法治》。无论思想政治的名称如何改变,我们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引领与塑造始终不会变。随着时代的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也要进行扭转。然而在现实教学活动中,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依然停留在多年之前的教学步伐上,体现为部分教师存在教学形式单一、独占课堂地位、教学方式落后等教学实际问题。这些教学问题如果不尽快解决,将会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形成,还会影响《道德与法治》育人功能的发挥。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当前《道德与法治》教学存在的实际问题,并针对存在的教学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教学指导策略。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教学存在的问题
   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方式对课堂的教学影响巨大,对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而言,教师的教学形式就好比“定海神针”,直接影响着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学习兴趣和学科的育人价值发挥。但是就当前来讲,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存在的教学问题较为突出,基本体现为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教学形式单一循环,索然无味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的教学形式就是课堂的“火眼金睛”,我们发现符合学生口味的教学形式更能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而单一的教学形式往往将学生的视线推向了课堂之外,课堂的教学效果自然降低。主要表现为部分教师采用“黑板+口头讲解”的方式,教师在讲台喋喋不休,学生听得迷迷糊糊,并且小学生的猎奇心理很重,如果教师采用单一的教学形式显然不会符合小学生的学习心理需求,进而导致他们对《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小学生的学习心理进行教学设计,要让教学形式更加与时俱进和多样,这样才能让小学生感到课堂气氛的灵活,也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政治和思想素质。
   (二)统一固化的教学目标,忽视学生的发展差异
   纵观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我们还可以发现一个问题,即很多时候教师在教学中更倾向于遵守教学大纲的规定,按照教学统一的标准要求学生。这种教师存在一种固守的教学态度,如果让他们进行教学创新,他们就会觉得课堂教学没有方向感。在统一的标准要求下,不同学生的学习吸收状况自然不同。不同学生生活的环境不同,他们自身的学习习惯不同,对相关知识的领悟能力自然不同,对于《道德与法治》内容吸收的能力也就不同。在教师固化的教学目标形态下,容易出现“好学生吃不饱,较差的学生难消化”的尴尬情况。而课堂的教学质量自然受到牵连。为此,在新的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应尝试将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相结合,让学生的差异化得到尊重,让学生在积极的情感状态中学习。
   (三)教师习惯于知识灌输,导致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难以获得有效发展
   受到以往“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与桎梏,不少教师习惯于将教材以及教辅资料中总结好的知识直接抛给学生,认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各种考试中获得理想的分数,却忽视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与发展。这样做的后果便是学生只能在教师的带领下学习,自己并不具备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样一来,其势必难以适应这个快速发展的现代化学习型社会。
   二、改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问题的相关策略
   面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教师有必要进行教学改革,让学生体会到课堂的民主发展气氛,产生积极的学习情感,从而带动课堂教学的顺利发展。结合上述提到的教学问题,我认为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
   (一)教学形式灵活多样,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课堂高效形成的基本前提。为此,小学教师要想提升《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效果,就要先从提升学生的學习兴趣入手。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授课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生活常识,让学生在学习中形成自己的认知,促进学生人生观的确立。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感受到道德与法治课程对自己生活的影响。例如,在“这些是大家的”教学中,我运用了生活化的故事引领学生进行学习:“同学们,我们今天来听一个故事吧,今天的故事主人公是桌子和椅子,我们来听听它们的对话吧。放学了,前排的桌子说:‘我的主人放学了,看他把我擦得多干净啊,我很感谢我的主人。’后面的椅子不高兴了,说:‘我和你相比,命运可就惨了,我的主人不仅不给我擦干净,还往我身上乱涂乱画。’”在讲完故事后,我让学生思考一个问题:“通过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打算怎么做?”如此,学生在生活化的故事中领悟了一定的道理,他们纷纷发言,有的学生说要好好爱护教室的桌椅,因为这些东西是大家的;有的学生说以后要好好擦桌椅,让它们保持干净的状态。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积极分享中掌握了所学知识,树立了“爱护公物”的人生理念。    此外,小学生大多比较活泼好动,还有部分学生不懂得与人合作的快乐。所以在教学中,我还应用了合作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增长智慧,开拓视野。例如,在教学“做学习的主人”这节内容的时候,我应用了合作化的教学形式,给学生分了几个小组,并让每个小组将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汇总。在互动交流中,学生的心理不感到紧张,他们能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如此,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他们不仅收获了课堂知识,还增进了与同学的情感。
   (二)基于学生差异而教,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每一名学生都是不同的学习个体,他们自身所处的家庭教育环境不同,学习方式不同,所以他们的学习能力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教师要认识到学生的学习差异,并灵活设计课堂教学目标,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学习满足,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有所收获。
   例如,针对班上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我会通过简单明了的语言方式让他们明白一些人生道理;针对班上学习基础中等的学生,我会为他们设置一定的拓展与延伸内容,让学生通过积极思考而进行问题的解决,从而帮助他们树立学习自信;对于学习基础较高的学生,在让他们了解基础知识的层面上,我会继续鼓励他们联系实际生活进行问题的解决。就拿“可亲可敬的家乡人”这一节知识来讲,我让基础较差的学生明白什么是家乡,家乡对自身成长的影响;基础中等的学生,我给他们做一定的延伸,让他们说说自己的家乡有哪些可亲的人,他们的可亲体现在哪些地方;对于基础较高的学生,我让他们深入家乡进行调查,并让他们说说家乡的特色是什么,让他们为家乡的建设提出更好的建议等。如此,通过分层教学,不仅照顾了学生的学习基础差异,还有的放矢地让每个学生都领悟了课程的主旨,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三)突出学生地位,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
   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传统单一的教学形式下,学生的学习心理不仅压抑,还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教师讲解再多不如学生亲自学习而掌握的知识更能深入人心。所以,教师要摒弃传统的“独角戏”式教学风格,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进行知识的探索,从而让知识深深印刻在学生的头脑中,提升学生的综合发展素质。
   例如,在教学“学会宽容”这节内容的时候,我从实际出发,为学生举了一个例子,例子的内容是“小明与小亮一起放学回家,但是小亮不小心将小明新买的鞋子踩脏了,小明生气了,即便小亮和他说了对不起,小明依然不依不饶,还狠狠踩了一脚小亮……”在举例后,我问学生几个问题:例子中的小明做得对不对?什么是宽容?你可以和例子中的小明说几句话开导他吗?在提出问题后,我给予学生五分钟的时间去探索。这下,学生的兴趣高涨了很多,他们积极和自己的同桌商量,有的学生已经在自己的本子上开始写想和小明说的话。相比我们教师的直接灌输,进行实际舉例和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更能带动学生的学习激情,使他们对知识的探索积极性提升,对知识内涵的理解也更加透彻,且记忆起来也会更为深刻,整体的学习效果得以大大优化与提升。这样的教学形式,不仅突出了学生的学习地位,还让课堂的教学效果顺利达到了教师的教学预期,可谓一举两得。
   三、结语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向前的,教师的教学形式也不例外。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较为突出,需要引起教师的教学关注与反思。进行教学改革对教师的教学挑战显然是巨大的,但是方法总比困难多,只要我们善于发现问题和积极解决问题,我们的课堂教学一定会取得更好的进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要进行教学形式的探索,要给予学生一定的空间去探索,要尊重学生的学习差异。在多样而新型教学形式的激发下,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被激发,他们的思想道德素养也一定会有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赵尊.谈新时期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才智,2019(31).
  [2]黄艳珠.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J].教育观察,2018(5).
  [3]邓跃茂.我国基础教育领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问题及路径选择[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
  [4]陈守容.小学法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攀枝花学院学报,2016(S1).
其他文献
摘 要:语文作为小学阶段最为重要的一门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任务不仅仅是传授语文基础知识,还应关注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阅读能力作为其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历来是教学的重难点。尤其是对于小学高年段来说,语文教学已经逐渐从拼音、字词教学过渡到阅读教学中。基于此,结合当前小学高年段学生阅读能力不足的现状,积极开展群文阅读,促使学生在多文本阅读中逐渐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已经成为教师研究和关注的重
期刊
摘 要:当代社会,有关部门以及英语教师愈加关注英语写作部分的授课情况。为保证学生英语写作质量,教师不断研究更为高效的英语写作授课方法辅助教学。经研究发现,教师在英语写作授课期间合理使用思维导图进行授课,授课效果十分理想。本文以思维导图下的英语写作教育工作为中心展开探讨,分别对其在各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意义、应用现状,以及应用策略等方面进行细致分析。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英语;英语写作;教学策略
期刊
摘 要:口语交际是小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结合小学生学习特点、认知规律,选择科学有效的口语交际教学策略,激发小学生口语交际兴趣,促使小学生自主投入到口语交际训练中去,从而推动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以及语言能力的全面发展。本文就以小學语文为例,对其中口语交际课堂教学策略进行几点具体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口语交际;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
期刊
摘 要:伴随着传统文化走进校园的脚步逐渐加快,经典诗文诵读对小学语文的教学活动也慢慢地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一些语文教师在对低年级学生教学活动中进行了经典诗文朗读活动,更是极大地提高了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这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以及相应的问题难以解决。在本文中,针对这些问题以及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展开相关内容的论述。  关
期刊
摘 要: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为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为进一步优化以及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教师应该注重开展逻辑推理的培养,依托于精细化的教学策略以及教学手段,最大限度地提升以及优化学生的数学素养。逻辑推理的培养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够全面拓展学生的数学认知,同时也能够引导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翁。  关键词:逻辑推理;初中数学;问题情境;思维导图  中图分类号:G63
期刊
摘 要: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农村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和方法应在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方面更为具体,应在强化农村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效果、提高学生语文教学整体质量方面更加高效。农村高中语文教育教学过程具有区域性、时代发展性和经济制约性特点,但其阅读能力的培养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面临诸多问题。基于此,本文分析了新课标下农村高中语文阅读课程的教学困境,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思考探究了走出此
期刊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应用,教育事业也有所发展和进步。在这样的背景下,计算机也成为高中教育中一门重要的且实用性较强的学科。基于此,本文主要以高中计算机教学为分析对象,探讨互动式教学模式在高中计算机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旨在进一步培养和提高高中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希望此研究能够为广大教师提供一些帮助,仅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计算机;互动式教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
期刊
摘 要: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提问是最常见的一个环节,是课堂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提问能够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激活学生的思维,点燃学生的热情,活跃课堂气氛,对于数学学科来说是非常关键的。虽然提问的重要性众所周知,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课堂提问都是有效的,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很多提问是低效甚至无效的,需要加以革新。本文对初中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如何提问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以期为广大教师提供一些借鉴和帮助。  关
期刊
摘 要:到了中学,数学是一门很难学习的学科,不仅考验着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考验着学生的学习能力。中学数学难度陡增,学习任务安排紧凑,使得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两极分化现象越来越严重。而问题导学法的模式可以帮助学生由浅入深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本文将简要分析目前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消极现象,进而结合问题导学法提出解决措施。  关键词:问题导学法;初中数学;教学模式;现状;措施  中图分类号:G6
期刊
摘 要:在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下,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升小学生文化素养十分重要,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要求不仅要使学生能够学习到更多有用的知识,并且还要重视对学生的文化教育,使学生能够受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对此,教师可提出一系列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升小学生文化素养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小学生;文化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