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熊孩子”是北方用来形容不听话的孩子的一个方言词语。最近因为一些深受“熊孩子”侵扰的网友吐槽而红遍网络,成为了那些不让家长省心的孩子的专用名词。
“熊孩子”的特征是:不听父母话,不分场合大吵大闹,随便乱翻,乱拿,毁坏别人东西……他们破坏你心爱的模型玩具,吃掉你珍藏的美食,抢占你的手机电脑……更恐怖的是,我们还不能和他们一般见识。
然而,“熊孩子”这一系列讨厌行为的背后,会有多少家教的隐患呢?我们不妨来听听各方的声音。
受“熊孩子”侵扰的网友们
深海糖: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的教育。孩子出现反常时,父母长期忽略、无视,甚至溺爱娇惯,会导致孩子无法自己控制和处理好极端情绪。
滕燕:春节期间走亲戚,刚好可以接触到许多家庭成员之外的人,家长可以在出门前给孩子准备一些小礼物,通过给别人分送礼物,引导孩子学会分享,这样来减少孩子“失控”的行为。
山子:好动的孩子往往比较聪明,我们要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将他们的精力活力转移到有用的事情上,这样对双方都有好处。
moon-hee-jun:我们这个社会应多点正能量的事,多一点宽容,多一点理解,给“熊孩子”一点、哪怕半点缓冲时间和空间,他们会渐渐变好的!会懂得感恩,会懂得关爱……
“熊孩子”的家长们
铁甲红妈: 家长应该多抽出时间来陪孩子。大多数家长都老是抱怨自己没时间,其实时间都是可以挤出来的。像做饭的时候,实在挤不出时间,你就可以让孩子一起洗洗菜、捏捏肉丸什么的,相信孩子也很喜欢和你待在一起做事,在培养孩子的家务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同时也能防止他无所事事到处乱翻。尽可能带孩子去郊外、公园玩,但是一定要监管好。和孩子一起玩时,也要时不时为其树立良好形象,因为孩子总会在你看不到的时候就悄悄地开始模仿你,所以,时不时地给孩子一些小忠告、小叮嘱、小建议,孩子就会变得更优秀,更讨人喜欢。
果果爸爸: 家里的鱼缸里养了几条小鱼,果果前几天把鱼缸给摔了,满地的玻璃片,可她根本没有意识到什么问题。我们的处理是:首先,我们赶紧把她抱到一边,防止玻璃扎到她;然后是收拾现场,把玻璃扫起来,收拾走,把地好好拖一遍;最后对她进行教育,告诉她以后玻璃制品拿的时候要小心,如果摔碎了,要告诉大人,并远离玻璃片,自己不要去拿地上的玻璃片,容易扎破手脚,破了就需要进医院打针包扎。孩子一般都不愿意去医院,所以,以后肯定会多加注意的。遇到这种情况,大人不要责备,孩子也可能是无心的,在她的世界里,意识不到这会带来什么后果;如果大人一味责怪,有可能就抹杀了孩子探索的天性。所以最好的处理就是先处理现场后,再对孩子进行教育,说明利害关系。
专家建议
刘平易 (中国家庭教育高级指导师): “熊孩子”也是孩子,只要是孩子,他就有可能会做出一些成人所不能接受的事情来,但是,并不是因为他们是孩子就可以为所欲为、胡作非为。这些孩子的父母并没有起到教育的作用,没有让孩子懂得什么是规矩,在什么情况下要遵守规则。当孩子小的时候,作为父母就有责任和义务让孩子知道,别人的东西不能拿,不经主人的同意不能乱动别人的东西;当孩子第一次在公共场所大声叫喊的时候,做父母的就要果断制止,并且告诉孩子这种行为是不受欢迎的;平日里就要教育孩子爱惜身边的一草一木,不能任意践踏;教会孩子如何待人接物。如果父母能够从孩子小的时候就开始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孩子又怎么会成为“熊孩子”呢?
袁林方 (郑州12355青少年维权及心理咨询中心主
任): 父母管理孩子要有标准和原则,让孩子从小就培养规则意识和社会功能意识。有些家长缺乏这方面的引导和监督,导致孩子做事无原则,惹人讨厌,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办,甚至无能力去管。建议这些家长给孩子做微量元素检测,看孩子是否有生理缺陷,或者检查孩子是否在心理上有人格缺陷,然后对症进行纠正和治疗。另外,如果这样的孩子给您带来了不便,要及时进行制止,并及时提醒家长进行引导,如果家长不予配合,可以委婉拒绝他们继续停留。孩子是无辜的,千万不要采取极端举动,以免给他们带来伤害。
王玲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 现在很多孩子的爸爸妈妈工作很忙没有时间和精力来爱孩子和关心孩子,很多孩子都是保姆带,这些孩子感觉不到爸爸妈妈的爱。或者爸爸妈妈是在孩子身边,他们也爱孩子,可他们之间不相爱,天天吵架,这对孩子的性格影响也很大。现在的隔代教育也是个问题,这也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当这些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刚当父母的时候,他可能对孩子的教育还算比较严格,可一旦他成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却对孩子特别溺爱。如果有这样的家庭环境,孩子可能就会出现不受控制的状态,这种家庭的行为规范就不太好建立。爸爸妈妈虽然要求孩子要有好的行为,但是爷爷奶奶一放松就不行了,孩子很聪明的,他很会去钻这个空子,如果爷爷奶奶再跟爸爸妈妈一吵架,整个家庭的关系就更加不和谐。教育方式的问题、教育态度不一致的问题、和谐的问题等等,最终导致孩子的问题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