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就是2008年的Sun,它可能是IT行业最不幸的企业之一。在如日中天时,它曾让IBM都相形失色;当暴风雨来临的时候,Sun甚至找不到一个可以哭泣的肩膀。
Sun可能是IT行业最庞大也最神秘的公司,它不遗余力地宣扬开源与开放,但无助于Sun逐渐萎缩的市场份额和品牌知名度;Sun的事业曾在世纪之交达到顶峰,它倡导的“网络就是计算机”概念随之传遍世界,但直到今天,这一梦想也未实现;2000年前后,Sun是一家市值2000亿美元的巨无霸,但如今,它的市值仅为当初的2%。除此之外还有:号称自己是史上最开放的IT企业,却没有找到最佳盈利模式;号称要重振股价,却在华尔街金融风暴中遭受重创;号称即将开创数据中心新时代,芯片产品却一再推迟发布。
2008年将使Sun足够难堪——金融危机的迅速蔓延使Sun公司目前的经营状况出现前所未有的困难。数据显示,Sun公司在服务器市场的份额不断下滑,上季度公司总销售额下跌了11%,而服务器销售额下跌了15%,除新兴市场外,其他所有市场的销售额都在下滑。11月初,Sun财报显示,其单季亏损达16.77亿美元。11月14日,Sun宣布裁员6000人。
投行分析师表示,Sun八年来使用相同的战略,左冲右突却依然不得其门而入,公司明显需要“正确调整其业务规模”。
这就是2008年的Sun,它可能是IT行业最不幸的企业之一。在如日中天时,它曾让IBM都相形失色;而当暴风雨来临的时候,Sun甚至找不到一个可以哭泣的肩膀。
开源与亏损
2000年,全球互联网泡沫破灭,Sun由互联网带来的发展机遇面临巨大考验。Sun选择了开源。
Sun高层表示,开放旗下软件源代码的真正目的,是要借Solaris与Java在服务器与手机端的优势,把在桌面端操作系统最具优势的微软给“挤掉”。然而,Sun宣扬的效果并未如期而至,除了为Sun带来一款至今都难以称得上成功的Solaris之外,开源没能为Sun增加更多的现金收益。
“没有谁反对开源战略的正确性,但Sun选择开源之后的盈利模式却让人忧虑。”谙熟Sun的业内人士季先生认为:“自Sun提出开源战略以来,围绕着Sun商业模式的争辩就不曾停止过。世界大同并非不可能实现,但至少不是现在。”坊间分析认为,Sun高屋建瓴的“网络就是计算机”本就是含义众多、模糊不清的概念,Sun的出路也由此开始受到争议。
季先生表示,开源为Sun赢得了好评,但涵盖软硬件等各种业务都采取开源的方式,几乎等于将鸡蛋放进一个篮子里。“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做法。国际金融风暴来临之后,Sun就变得非常敏感。你可以看到对开源呼声并不高的微软和英特尔等Sun的竞争对手,面对金融风暴,经受住了压力。”
Sun最引以为豪的业务——服务器也慢慢下滑。财报显示,Sun服务器超过四成的收入源自于金融中心华尔街和美国严重趋于饱和的电信市场,它在这些市场的优势经过八年的闪转腾挪仍然没有被扩展到其他领域。而2008年源自于华尔街的金融风暴成为对Sun的致命打击。
“开源没有错误,相反,开源恰恰是Sun与IBM、惠普竞争的差异性战略。问题在于,开源没有成为Sun的加法——倚重美国电信、金融市场的状况没有改变,这使Sun十分脆弱,而Sun的竞争对手已经成功在新兴市场攻城拔寨。”坊间如此分析。
同样,在Sun公司由硬转软的路上,Sun亦遭受挫折。虽然CEO施瓦茨领导下的Sun一直在突围求变,试图改变Sun在企业级软件市场方面得势不得分的窘状,但Sun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硬件销售公司的性质。在中国市场上,Sun一面大幅削减开发者市场经费投入,另一方面仍然在硬件销售渠道方面做大量宣传,给很多IT从业人员造成“Sun公司只卖硬件”的印象。值得注意的是,Sun提出的“4S(服务器、存储、软件和服务)战略”仍然将服务器置于首位。
昔日的贵族荣耀
Sun有着绅士的眼光,却总是无法改变大象的身段。早在1998年,Sun就意识到网络将给IT行业带来颠覆性的变革,并因此提出“网络就是计算机”的口号,将主营业务全面向互联网靠拢。但除了业已开源的Java受益于其相应推广之外,Sun在网络时代并没有取得突破性成功,反而抵消了在软件业务方面的精力,错失了随之而来的IT服务时代。
事实上,最近几年以来,Sun公司的战略角色已经悄然向软件偏移,但它很快就意识到微软和IBM的优势一时难以超越,于是调整策略选择了“以软带硬”,即开发免费、开源软件,并通过它来刺激其高端服务器和支持服务的销售,但是这种战略并未取得投资者预想中的效果。
经历了种种磨难之后,Sun在施瓦茨2006年5月上任CEO之后的一系列举措之下,罕见地放下贵族身价开始与各个厂商进行合作:2007年9月13日,Sun和微软签订OEM协议,基于AMD的服务器品种也越来越多,并且从2007年5月的Blade 6000系列开始,大规模发售各种基于Intel Xeon的服务器。
这一系列的举措,使得施瓦茨上任后交出一份这样的答卷:Sun连续5个季度盈利。而2006财年,Sun的亏损还高达8.6亿美元。截至2007年10月19日, Sun服务器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5.7%,成为服务器行业收入增长最多的企业。
然而,这一切在2008年年中被划上句号。对于收入结构向美国一边倒的Sun来说,金融危机不啻一个“亏损加速器”。坊间认为,Sun在2009年第一财季的亏损几成定局,但是,其财报结果却比想象中要糟糕得多。投资机构Morningstar的资产分析师Rick Hanna表示:“对于Sun公司来说,这将是非常非常糟糕的第一财季。我对Sun的长远未来感到担忧,我不知道它将走向何方……我担心它的长期生存能力,怀疑它是否能够继续靠自己的力量发展下去。”
熟悉Sun的郭女士不同意华尔街投行对Sun“八年来使用相同战略而从不做出调整”的看法,她认为,Sun一直在变,却一直没有找到突围的路径。“Sun的最后一次押注,是被其称为划时代产品的Rock处理器。这款产品被Sun寄予厚望,本应在2007年底,最晚于今年1月份发布,但至今仍未有实质动作。在以月为单位的IT发展节奏中,这样的跳票是大忌。在这次豪赌中,Sun越发像一个力不从心的老棋士,开局宏伟,中盘紊乱,尾局不堪入目。”
斯考特的局
在美国的生意大打折扣,Sun董事会主席斯考特·麦克尼利选择了中国。值得注意的是,在为数不多的访华历程中,斯考特·麦克尼利总是选择在Sun日子不好过的时候做出这一举措。
业余冰球运动员麦克尼利曾一手导演了Sun的最辉煌时期,使Sun从一个二流的服务器公司一跃成为IT行业的巨无霸。2001年的时候,Sun的市值达到2000亿美元,仅次于IBM。但也曾因为在软件和网络方面的摇摆和疑惑使Sun错失了一个又一个机会——“网络就是计算机”依然很不清晰。
熟悉Sun公司的马先生表示,麦克尼利可能是IT行业最出色的销售,他总是知道客户要的是什么。在销售过程中,麦克尼利还能巧妙地将竞争劣势规避。当年参与创建Sun公司的威诺德·考斯拉回忆道,麦克尼利总是知道Sun公司独特的商业策略应该是什么样子。但遗憾的是,他并不习惯于从战略角度思考问题。对于执掌公司生杀大权的一把手来说,这显然是一个致命的弱点。
麦克尼利偏激、固执,自信得有些自我。他曾親自参与Sun的广告设计,并在广告词中写下“我们就是.com前面那一点”,以此来宣传Sun的“网络就是计算机”的口号。
这个乖张、易怒的大个子从不吝于在公开场合抨击竞争对手,当微软在开源姿态上出现久违的松懈的时候,麦克尼利宣称此举是对Sun“最真诚的谄媚”。他说“IBM对他的操作系统的概念从来都是模糊的,他们从来都没有一个明确的策略”,“Veritas、BEA的创始者都是从Sun这个孵化器孵化出来的,离开Sun以后才开创了这样的公司”,“Linux的优势在于Open,但劣势也在于Open,他们没有集中的人力财力对Linux进行大力提升。而Windows最大的困扰在于病毒”。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他的带领下,Sun像午后的太阳,逐渐偏向西方。
就在Sun的竞争对手对绿色和安全推崇备至的时候,麦克尼利依然在宣扬他倡导的开源。在他设计的蓝图中,开源就是绿色和安全的最大保障。对于Sun来说,中国依然是最重要的市场之一,而Sun也在谋求从“中国制造”转型为“中国智造”的过程中体现自己开源、开放的价值。
Sun的没落没有改变麦克尼利“大嘴”的风格。就在此次斯考特·麦克尼利访华的发布会上,他依然在指责几乎所有的竞争对手,并与所有人就亏损问题打着太极拳。“你们应该把关于我的报道放到你们的头版头条。”他说。
Sun可能是IT行业最庞大也最神秘的公司,它不遗余力地宣扬开源与开放,但无助于Sun逐渐萎缩的市场份额和品牌知名度;Sun的事业曾在世纪之交达到顶峰,它倡导的“网络就是计算机”概念随之传遍世界,但直到今天,这一梦想也未实现;2000年前后,Sun是一家市值2000亿美元的巨无霸,但如今,它的市值仅为当初的2%。除此之外还有:号称自己是史上最开放的IT企业,却没有找到最佳盈利模式;号称要重振股价,却在华尔街金融风暴中遭受重创;号称即将开创数据中心新时代,芯片产品却一再推迟发布。
2008年将使Sun足够难堪——金融危机的迅速蔓延使Sun公司目前的经营状况出现前所未有的困难。数据显示,Sun公司在服务器市场的份额不断下滑,上季度公司总销售额下跌了11%,而服务器销售额下跌了15%,除新兴市场外,其他所有市场的销售额都在下滑。11月初,Sun财报显示,其单季亏损达16.77亿美元。11月14日,Sun宣布裁员6000人。
投行分析师表示,Sun八年来使用相同的战略,左冲右突却依然不得其门而入,公司明显需要“正确调整其业务规模”。
这就是2008年的Sun,它可能是IT行业最不幸的企业之一。在如日中天时,它曾让IBM都相形失色;而当暴风雨来临的时候,Sun甚至找不到一个可以哭泣的肩膀。
开源与亏损
2000年,全球互联网泡沫破灭,Sun由互联网带来的发展机遇面临巨大考验。Sun选择了开源。
Sun高层表示,开放旗下软件源代码的真正目的,是要借Solaris与Java在服务器与手机端的优势,把在桌面端操作系统最具优势的微软给“挤掉”。然而,Sun宣扬的效果并未如期而至,除了为Sun带来一款至今都难以称得上成功的Solaris之外,开源没能为Sun增加更多的现金收益。
“没有谁反对开源战略的正确性,但Sun选择开源之后的盈利模式却让人忧虑。”谙熟Sun的业内人士季先生认为:“自Sun提出开源战略以来,围绕着Sun商业模式的争辩就不曾停止过。世界大同并非不可能实现,但至少不是现在。”坊间分析认为,Sun高屋建瓴的“网络就是计算机”本就是含义众多、模糊不清的概念,Sun的出路也由此开始受到争议。
季先生表示,开源为Sun赢得了好评,但涵盖软硬件等各种业务都采取开源的方式,几乎等于将鸡蛋放进一个篮子里。“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做法。国际金融风暴来临之后,Sun就变得非常敏感。你可以看到对开源呼声并不高的微软和英特尔等Sun的竞争对手,面对金融风暴,经受住了压力。”
Sun最引以为豪的业务——服务器也慢慢下滑。财报显示,Sun服务器超过四成的收入源自于金融中心华尔街和美国严重趋于饱和的电信市场,它在这些市场的优势经过八年的闪转腾挪仍然没有被扩展到其他领域。而2008年源自于华尔街的金融风暴成为对Sun的致命打击。
“开源没有错误,相反,开源恰恰是Sun与IBM、惠普竞争的差异性战略。问题在于,开源没有成为Sun的加法——倚重美国电信、金融市场的状况没有改变,这使Sun十分脆弱,而Sun的竞争对手已经成功在新兴市场攻城拔寨。”坊间如此分析。
同样,在Sun公司由硬转软的路上,Sun亦遭受挫折。虽然CEO施瓦茨领导下的Sun一直在突围求变,试图改变Sun在企业级软件市场方面得势不得分的窘状,但Sun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硬件销售公司的性质。在中国市场上,Sun一面大幅削减开发者市场经费投入,另一方面仍然在硬件销售渠道方面做大量宣传,给很多IT从业人员造成“Sun公司只卖硬件”的印象。值得注意的是,Sun提出的“4S(服务器、存储、软件和服务)战略”仍然将服务器置于首位。
昔日的贵族荣耀
Sun有着绅士的眼光,却总是无法改变大象的身段。早在1998年,Sun就意识到网络将给IT行业带来颠覆性的变革,并因此提出“网络就是计算机”的口号,将主营业务全面向互联网靠拢。但除了业已开源的Java受益于其相应推广之外,Sun在网络时代并没有取得突破性成功,反而抵消了在软件业务方面的精力,错失了随之而来的IT服务时代。
事实上,最近几年以来,Sun公司的战略角色已经悄然向软件偏移,但它很快就意识到微软和IBM的优势一时难以超越,于是调整策略选择了“以软带硬”,即开发免费、开源软件,并通过它来刺激其高端服务器和支持服务的销售,但是这种战略并未取得投资者预想中的效果。
经历了种种磨难之后,Sun在施瓦茨2006年5月上任CEO之后的一系列举措之下,罕见地放下贵族身价开始与各个厂商进行合作:2007年9月13日,Sun和微软签订OEM协议,基于AMD的服务器品种也越来越多,并且从2007年5月的Blade 6000系列开始,大规模发售各种基于Intel Xeon的服务器。
这一系列的举措,使得施瓦茨上任后交出一份这样的答卷:Sun连续5个季度盈利。而2006财年,Sun的亏损还高达8.6亿美元。截至2007年10月19日, Sun服务器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5.7%,成为服务器行业收入增长最多的企业。
然而,这一切在2008年年中被划上句号。对于收入结构向美国一边倒的Sun来说,金融危机不啻一个“亏损加速器”。坊间认为,Sun在2009年第一财季的亏损几成定局,但是,其财报结果却比想象中要糟糕得多。投资机构Morningstar的资产分析师Rick Hanna表示:“对于Sun公司来说,这将是非常非常糟糕的第一财季。我对Sun的长远未来感到担忧,我不知道它将走向何方……我担心它的长期生存能力,怀疑它是否能够继续靠自己的力量发展下去。”
熟悉Sun的郭女士不同意华尔街投行对Sun“八年来使用相同战略而从不做出调整”的看法,她认为,Sun一直在变,却一直没有找到突围的路径。“Sun的最后一次押注,是被其称为划时代产品的Rock处理器。这款产品被Sun寄予厚望,本应在2007年底,最晚于今年1月份发布,但至今仍未有实质动作。在以月为单位的IT发展节奏中,这样的跳票是大忌。在这次豪赌中,Sun越发像一个力不从心的老棋士,开局宏伟,中盘紊乱,尾局不堪入目。”
斯考特的局
在美国的生意大打折扣,Sun董事会主席斯考特·麦克尼利选择了中国。值得注意的是,在为数不多的访华历程中,斯考特·麦克尼利总是选择在Sun日子不好过的时候做出这一举措。
业余冰球运动员麦克尼利曾一手导演了Sun的最辉煌时期,使Sun从一个二流的服务器公司一跃成为IT行业的巨无霸。2001年的时候,Sun的市值达到2000亿美元,仅次于IBM。但也曾因为在软件和网络方面的摇摆和疑惑使Sun错失了一个又一个机会——“网络就是计算机”依然很不清晰。
熟悉Sun公司的马先生表示,麦克尼利可能是IT行业最出色的销售,他总是知道客户要的是什么。在销售过程中,麦克尼利还能巧妙地将竞争劣势规避。当年参与创建Sun公司的威诺德·考斯拉回忆道,麦克尼利总是知道Sun公司独特的商业策略应该是什么样子。但遗憾的是,他并不习惯于从战略角度思考问题。对于执掌公司生杀大权的一把手来说,这显然是一个致命的弱点。
麦克尼利偏激、固执,自信得有些自我。他曾親自参与Sun的广告设计,并在广告词中写下“我们就是.com前面那一点”,以此来宣传Sun的“网络就是计算机”的口号。
这个乖张、易怒的大个子从不吝于在公开场合抨击竞争对手,当微软在开源姿态上出现久违的松懈的时候,麦克尼利宣称此举是对Sun“最真诚的谄媚”。他说“IBM对他的操作系统的概念从来都是模糊的,他们从来都没有一个明确的策略”,“Veritas、BEA的创始者都是从Sun这个孵化器孵化出来的,离开Sun以后才开创了这样的公司”,“Linux的优势在于Open,但劣势也在于Open,他们没有集中的人力财力对Linux进行大力提升。而Windows最大的困扰在于病毒”。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他的带领下,Sun像午后的太阳,逐渐偏向西方。
就在Sun的竞争对手对绿色和安全推崇备至的时候,麦克尼利依然在宣扬他倡导的开源。在他设计的蓝图中,开源就是绿色和安全的最大保障。对于Sun来说,中国依然是最重要的市场之一,而Sun也在谋求从“中国制造”转型为“中国智造”的过程中体现自己开源、开放的价值。
Sun的没落没有改变麦克尼利“大嘴”的风格。就在此次斯考特·麦克尼利访华的发布会上,他依然在指责几乎所有的竞争对手,并与所有人就亏损问题打着太极拳。“你们应该把关于我的报道放到你们的头版头条。”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