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的鉴赏与收藏

来源 :收藏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manhu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把好的紫砂壶除了壶的流、把、钮、盖、肩、腹等应与壶身整体比例协调,点、线、面的过渡转折交待清楚与流畅。
  宜兴紫砂陶自北宋起源,经历明清两代壶艺先人的发展成就,作为中华杰出的茶文化陶艺品发展到今天,它不但以它天然的“本山土砂,能发真茶之色香味”而传人,而且沏茶能持茶道“色、香、味”之精神。而且更重要的是它历史地继承了宋代茶文化的经典,艺术上兴盛了古越文人雅士对紫砂陶艺推崇和参与。由于茶文化和陶文化的互相交融,互相渗透,互相影响,历尽了300多年的发展,壶艺日臻丰富完美。可是,有的紫砂壶在拍卖市场上能叫价几十万元,有些卖茶具的商店,一把紫砂茶壶也就几十元。同是紫砂壶,价格何以相差那么大呢?如何鉴赏和收藏陶艺史中独树一帜的紫砂陶艺精品,对于每一个熟悉中国茶文化,了解紫砂壶艺和专业收藏者来说,是一门必须立现的艺术必修课。
  一把好的紫砂壶除了壶的流、把、钮、盖、肩、腹等应与壶身整体比例协调,点、线、面的过渡转折交待清楚与流畅。尚须审视其“泥、形、款、功”四方面的施艺水准。
  一是“泥”:紫砂壶得名于世,其根本的原因,是其制作原材料紫砂泥的优越。宜兴紫砂陶土的品种繁多,因此我们所见的紫砂茶具的颜色也五彩缤纷。天然紫砂泥质有红泥(或称朱砂泥)、紫泥、本山绿泥(呈米黄色)、天青泥(堪称泥中黄金,出矿时呈绿颜色,十分难得)和调砂泥,因此应根据泥土质地,而不是颜色来区分其贵贱好坏。紫砂手感不同于其它陶泥,摸紫砂物件就如摸豆沙——细而不腻,而非紫砂物件就如摸玻璃质器物——粘手,近年来时行的铺砂壶,正是强调这种质表手感的产物。
  二是“形”:紫砂壶之形,在存世各类器皿中最为丰富,素有“方非一式,圆不一相”之赞誉。紫砂壶是整个茶文化的组成部分,它追求的意境,应为茶道所追求的“淡泊和平,超世脱俗”,而古拙正与这种气氛最为融洽。例如石桃、井栏、僧帽、掇球、茄段、觚菱、梅桩、仿古等等传统造型,皆是时代冲刷后仅存的优秀作品,以今眼光细细打量,其仍在闪光。
  三是“工”:紫砂壶在“工”上,融汇了国画大写意的豪放。在点、线、面三元素上,犹如工笔绘画一样,转弯曲折、抑扬顿挫。面,须光则光,须毛则毛;线,须直则直,须曲则曲;点,须方则方,须圆则圆,无半点含糊。按照紫砂壶成型工艺的特殊要求来说,壶嘴与壶把要绝对在一直线上,并且分量要均衡,壶口与壶盖结合要严紧。在这里作者的个性、风格、气质得到体现,有的壶造型清秀飘逸,有的古朴敦厚,有的轻快明朗,有的粗犷简雅,有的对造型气度的欣赏干脆拟人化,温润如君子,豪迈如丈夫,风流如词客,丽娴如佳人,葆光如隐士,潇洒如少年,朴讷如仁人,飘逸如仙子,廉洁如高士,脱尘如衲子。
  四是“功”:“功”是指壶的功能美。近年来,紫砂壶新品层出不穷,如群星璀璨,目不暇接。制壶人在讲究造型的形式美时,容易忽视其功能美。紫砂壶与别的艺术品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它是实用性很强的艺术品,用紫砂茶壶沏茶,不失原味,且香不涣散,得茶之真香真味。《长物志》说它“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紫砂茶壶久经使用,壶壁积聚“茶锈”,以致空壶注入沸水,也会茶香氤氲,这是紫砂壶独具的品质。由于紫砂茶壶冷热急变性能好,寒冬腊月,壶内注入沸水,绝对不会因温度突变而胀裂。同时砂质传热缓慢,泡茶后握持不会炙手。所以还可以置于文火上烹烧加温,不会因受火而裂。另外紫砂茶壶长久使用,器身会因抚摸擦拭,变得越发光润可爱,所以闻龙在《茶笺》中说:“摩掌宝爱,不啻掌珠。用之既久,外类紫玉,内如碧云。”《阳羡茗壶系》说:“壶经久用,涤拭口加,自发暗然之光,入可见峪。”因此,紫砂壶的“艺”全在“用”中“品”,如果失去“用”的意义,“艺”亦不复存在。
  以上是我对紫砂壶的一点认识,但紫砂壶收藏爱好者必须知道,除了这些,和字画、陶瓷等收藏品一样,紫砂壶收藏也有“名人效应”,名人制作的壶与非名人制作的壶在收藏价值上有天壤之别。市面上的紫砂壶有的是经济实用,制作简单,成本也较低的一般茶壶;还有是选料精良、精雕细琢、出自名家的工艺品紫砂壶,因此收藏宜选后者。
其他文献
粿印文化扎根于闽南沃土,充满民俗色彩,饱含地方特色,彰显制瓷工艺,情趣向上,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是民间艺人长期社会实践所形成的艺术瑰宝。  粿印(制糕饼模具)的生产和制作是德化窑的一大特色品种,闽南语称之“龟印”或“米粿印”。粿印在闽南民间有着广泛的用途,举凡祭奠神明、供奉先贤、婚赏嫁娶、红白喜事和乡俗节庆之类的活动,有条件的人家都会支灶蒸裸,自制糕饼。粿印实用性强,做工讲究,纹饰精美,一直以来
期刊
看运江作画,某一局部处,有时不免要为他捏一把汗,他似乎要把自己逼向墙角,不料往往于紧要之处,峰回路转,一树一人,或者一片自由的云朵,机趣顿生,生气洋溢。  我得坦率地承认,对中国山水画的欣赏,我是个享乐主义者。我总爱尝试着进入画面,成为其中的农夫、渔民、猎人,或者一个私塾先生,当然最好是一个准备着赶考的乡间秀才'对未来憧憬着若干可能。这种庸俗的经验,在方家眼里,有些不堪,但我获得的愉悦,往往超乎别
期刊
干旱是一种复杂且不为人所知的潜在自然灾害。一直以来,中国频繁遭受干旱事件,对可持续作物的生产带来潜在危害。为了监测干旱,需要大量的历史气象、土壤和农业数据等。研究农业干旱监测的时空变化特征对抗旱和农业种植规划有着重要意义。因此,
  为了研究干旱,需要一种自动化且高效的方法在庞大的数据集中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本研究采用多个基于遥感产品的数据集和实测气象站点数据,包括中国气象局1961-2017年552个气象站的日降水量和温度数据集,卫星网格化月降水数据、土地覆盖数据、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NDVI)数
漆黑的天宇下,一轮明月,几位老者。  “千红万紫尽漂流,开到寒花岁已周.晚节不嫌知己少,香心如为故人留。”  繁华谢幕,荣辱云烟,时间吞噬了一切,唯有知己之心,依然彼此明净,一如月辉。  思我耄耋之年,是否也有几位旧友,共我登高赏月?
期刊
作为成就功业或大事业的成功,是作为领导者或者集体价值来体现的。比如《书·禹贡》载:“禹锡玄圭,告厥成功。”意指舜帝赐大禹一块圆形圭尺,以表彰其治水之功。大禹可谓是成功的,真正的名垂千秋,流芳百世。  在历史上,文物收藏,自商周以来就有记载,无论国家性质或者私人性质的收藏都有很多成功的典范。其中,北宋和南宋就专门设立内府机构,专门从事收藏和研究。北宋晚期的私人收藏领域功成名就的代表就有赵明诚和李清照
期刊
捡漏,是古玩收藏领域的一句流行语,意指收藏者用很低的代价买到了价值很高的藏品。而与之相对应的,则是另一句流行语——“吃药”,指的是花了真价钱,买到手的却是假东西。  正如可以说“吃药”是收藏市场中的一种常见现象一样,捡漏其实也可以看成是收藏市场中的一种常态。吃药和捡漏其实正是真实的反映了收藏市场的两个不同层面:有人吃药,也有人捡漏;不过“药”有轻重,“漏”有大小而已。都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也可以说吃
期刊
我国是农业大国,全国年用水总量的61.4%用于农业灌溉,并且,基于我国的基本国情考虑,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渠道输水灌溉都将是我国农业灌溉的主要形式。渠道是农田水利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选择合理的渠道类型不仅能够提高输水效率,减小渠道冻胀破坏,还可以节约土地,降低成本。抛物线形渠道断面接近天然明渠断面,并且由于良好的水力性能和抗冻胀性在我国北方地区开始推广应用。此外,渠道采用现场浇筑施工方式,存在施工速度慢、质量难以控制等问题,而预制装配式渠道在工厂中利用机械预制混凝土构件,现场机械化快速装配式安装,近年来
有专家指出,对于中国市场来说,收藏品市场的开拓还存在一些风险和问题,未来的道路是否顺畅还很难界定。  一直以来,整个艺术品市场都充满神秘感,保险公司完全不知道所承保艺术珍品的真正价值。  近日,经过中国保监会的批准,安盛集团旗下亚洲子公司安盛(中国)上海丰泰保险(亚洲)有限公司宣布与中国人保财险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携手拓展中国艺术品保险市场。这意味着,中国的个人收藏者们可以开始为自己的藏品买一份安心
期刊
艺术品与网络结合,要么展示推广,要么提供资讯,要么引导收藏,其核心无非是促成交易,获得收益!二者结合既要有高超的网络技术做支撑,又要有高质量的上游艺术资源,还得有买家客户群体以及有效操盘艺术市场的能力。不是简单的交易模板套上艺术品数字展示就可以成功运营的,参透其内在的商业运作模式以及发展前景才是关键!  艺术品网上交易的惯常模式:在线拍卖及C2C交易  纵观艺术品线上交易市场,多数企业将重心放在线
期刊
中国人一路走来,经历了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现在有专家认为,其实存在着一个贯穿古今的玉器时代,那么我们也有理由认为,有一个绵延七千年的漆器时代与中华文明的几个阶段并行着。  在人类文明的初始阶段,最先被东方民族使用的加工材料,除了石与木,就是生漆了。沈从文在研究漆文化时认为,新时期时代彩陶罐的纹饰,青铜器上的车饰,箭镞,以及兽骨龟甲上的刻镂,竹木简札上的书写,其实都离不开漆。他还说,漆,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