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装置艺术在博物馆陈列展览中的应用

来源 :丝路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dme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主要探讨博物馆展览中装置艺术的表现形式、情感表达和材料使用的多元性,研究在博物馆陈列展览中装置艺术应用的可能性和合理性。从而使得博物馆可以较好地优化组合馆藏文物,进一步地增加展品所具有的艺术与文化价值,推进博物馆设计的整体水准与扩大馆藏文物的影响力,使得博物馆能够发挥出更好的教育意义,期待能够为博物馆陈列展览提供借鉴与参考价值。
  关键词:装置艺术;博物馆;陈列展览
  装置艺术(Installation Art),“installation”解释为“装置”。根据贺万里在《中国当代装置艺术史》的定义:装置艺术是指通过错置、悬空、分割、集合、叠加等手法对现成物品予以重新建构,置放于新的展示场所,并赋予其新的意义指向的一种艺术创造和展示方式。也可以通俗易懂的解释为它是一门集合“场地+材料+情感”的综合展示艺术。
  而在《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博物馆陈列被定义为以文物、标本和辅助陈列品的科学组合,展示社会、自然历史与科学技术的发展过程和规律或某一学科的知识,供群众观鉴的科学、艺术和技术的综合体。装置艺术伴随着当代艺术的迅猛发展,成为越来越多的博物馆陈列展览设计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博物馆陈列展览中应用的装置艺术以博物馆展品为物质基础,以博物馆学理论为指导,以造型艺术的法则原理为组织手段,通过对陈列环境的空间处理,展品组合的艺术构思,对工艺施工的技术,创造出展示的空间艺术。
  一、装置艺术在博物馆陈列展览中的表现形式
  (一)展品的重复与组合
  根据博物馆展览的主题,选择合适的展品直接作为创作要素,不改变其原有元素,将展品(复制品)在展示空间内采用错置、悬空、分割、集合、叠加等方法进行组合,结合展品本身的独具历史、艺术、科学和工艺价值的特性,以实现在展示空间内的大体量,活泼多样的装置手法,揭示展品内在活动使其表面化,创造出震撼和发人深省的艺术场景。如上海自然博物馆“缤纷生命”展区“千姿百态”主题区的蝶翅画《繁花似锦》,设计灵感来源于教堂玻璃彩色花窗,运用装置艺术的手法将来自世界各地的蝴蝶依据平面构成中的辐射对称规律,蝴蝶翅膀的排列呈圆形向外辐射,产生秩序美感;在色彩上大胆使用冷暖对比,有机结合暖色调的橙色和冷色调的蓝色,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呈现出美轮美奂的艺术效果。装置艺术对于展品组合、场景安排不是简单的分类排列,而是运用独特的艺术语言,进行有机的组合。这样,展品不再是局限于展柜里的独立的单个的器物,而是对于阐述主题思想有强烈内在说服力的陈列形象。有趣的组合会使缺乏生命活力的文物、标本透出富有深刻含义的信息,产生新的意味。
  (二)展品的解析与建构
  博物馆展品经过历史文化的积淀,它所蕴涵的信息往往是特定区域、特定时期的文化代表。了解文物藏品的自然物质信息、功能信息、与其他事物联系中的关联信息、记录信息的研究,通过解析展品内的信息,寻找出那些在客观上能够吸引观众兴奋点的东西。将展品情感性、审美性、象征性、符号性等文化特征的表达提炼,再应用装置艺术对于现代手法和传统符号之间契合点的捕捉,以观众所能理解的“隐喻”的建构方式把陈列内容表述出来,其新形象给观众带来了情感、记忆、个人处境的联想。如徐冰对文字观念的颠覆(《天书》);王南溟对字载体的改造(《字球系列》),其水墨字球系列将书法创作中揉成的废纸团,以堆放、悬挂、粘于架上等方式展示;徐冰创作的《鸟飞了》,则把中国篆书、楷书、隶书等书写变成了一种形象化的立体的飞翔符号,让传统由厚重变得轻灵。
  (三)展品的背景与联想
  在博物馆陈列展览当中,将人类发展变迁及大自然的历史改变展现在公众面前是展览的重要任务。应用装置艺术对陈列的展品内容历史文化背景做形象的揭示和烘托,使展览中的元素相互作用联想,形成整体,将孤立的展品还原到当时历史的文化体系之中,拉近观众与展品之间的距离。让观众充分理解其独特的价值,启迪不同年龄、不同文化修养、不同职业的人们的思维,激发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造灵感,在一定范围内产生预期的效果。如中国革命博物馆抗日战争陈列中有小米袋加步枪的实物组合,高置在装饰的展墙上。通过小米袋加步枪这两样现成品创造性的展示,概括地表现了解放区军民的抗日情况。又如两汉历史陈列中运用了大面积龙飞凤舞朱墨土红几色相间的漆饰纹图案造型的装置艺术造型来烘托环境,人们自然有一种对汉代雄浑博大的体会。装置艺术具有其开放性,它可以自由地综合使用现成物品如绘画、雕塑、建筑、多媒体、声音、表演等任何能够使用的手段,使实物展品所要展现的背景事件更具直觀性、全面性地展示给观众。伦敦V&A博物馆的“Decode-Digital Design Sensation”展就是以互动装置艺术为主题的展览,它强调人的参与和互动,如观众可以对着屏幕做出手势,色彩便会跟随着动作的轨迹显示在屏幕上。这种虚拟技术与人的肢体动作相结合的装置,充分给参与展览的观众营造出独立独特且生动的环境和氛围。
  在博物馆中,装置艺术可以成为展览的主体本身,也可以是展览对象表达的一种形式,也可以是营造成一种观众能够参与到的展览形式。
  二、装置艺术应用于博物馆陈列展览的意义和推广作用
  (一)增加展览节奏和韵律
  装置艺术具有明显的吸引力和强烈的感染力,从视觉空间给人秩序的产生,理想化的联想、节奏与韵律的感受。是展品通过艺术的装饰布置体现,或是各种排列手法付诸形象的匠心创造。它们在陈列空间中的位置,运用好光、色、形、材、尺度、线条、比例、体量等形式因素,造就陈列展览空间的体量感、虚实空间感、明暗光影感、空间造型静态感、时间形态流动感、景观形态错觉感等等。它既有利于内容反映的轻重的比重与强化程度,同时又产生出形式美的节奏与韵律,这大有益于调节观众审美心理情感的起伏、以及保持视觉兴奋的散点注视连续移动。
  (二)增强观众的互动体验
  观众介入与参与是装置艺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装置艺术是人们生活经验的延伸,它带给人们新的视觉环境和心理体验,很容易激发公众主体参与意识,唤起共鸣。通过对主题的深入了解,寻找能激发诸如观众感情因素的点,应用装置艺术的手段,充分调动观众的视觉、乃至听觉、触觉、嗅觉等感觉器官,打破惯性思维、唤起记忆片段、创造想象空间、引发深度思索。使博物馆陈列展览突破了传统的视觉形式美感和功能实用性的范畴,注入了更多的文化精神、审美情趣,增加人与人之间、人与展品之间、艺术与生活之间的互动交流和思考体验。
  三、结语
  博物馆陈列展览设计的探索中,还应当有丰富多彩的表现手法、广泛地吸收其它艺术形式来完善。装置艺术的应用可以增强博物馆陈列的形式感,用为陈列内容的补充丰富陈列展览,拓展知识信息的输出量。使传统的静止的文物、标本组合陈列不能演示的内容得到了形象的表现,使那些面对不同层次观众的陈列展览能实现寓教于乐、寓教于美,融知识性、趣味性、观赏性与娱乐性于一体。
  参考文献:
  [1]贺万里.中国当代装置艺术史[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8.
  [2] 萧元.装置艺术的概念及其呈现方式[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3).
  [3]赵金.探析融入装置艺术手法的展览设计[J].科技创新导报,2011(02).
  [4]单霁翔.试论博物馆陈列展览的丰富性与实效性[J].南方文物,2013(4).
  [5]国家文物局,中国博物馆学会编.博物馆陈列艺术[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7.
其他文献
摘 要: 明代中后期,资本主义开始萌芽,古老的中国封建制度开始走向衰落。君主专制的加强,宦官独断专行,导致社会矛盾激化。在这样一个社会背景下,徐渭经历了家庭生活的不幸与仕途的失意,生平悲愤压抑,感怀才不遇、报效主国无门。而明晚期个性思潮开始解放,他师从季本,学习继承“王阳明的心学”强调个人的价值和尊严,使他更不愿接受封建礼法的约束,形成了桀骜不驯和放荡不羁的性格。这种个性有意或无意就转化成笔墨在其
期刊
摘 要:《史记》是一部历史与文学相结合的巨著,鲁迅誉其为“史家之绝唱,无蕴之离骚”。司马迁不仅刻画了帝王、将相、士、农、工、商等众多人物形象,还描写了一系列栩栩如生出自不同阶层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人物或叱咤风云,或仁慈勇敢,每个人都具有不同的人物性格特征,使《史记》中的女性人物形象在众多男性人物中脱颖而出。  关键词;《史记》;女性形象  一、前言  太史公司马迁历时十三载,几乎耗费一生心血,完成
期刊
摘 要:刻瓷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与中国的绘画、书法、篆刻一样都是中华民族优秀的艺术表现形式,是中国独有的民族传统工艺。刻瓷是用特制刀具在瓷器、瓷板表面刻划、凿镌各种形象和图案,形成表达情趣神韵的独特艺术品。刻瓷融汇了中国金石、雕刻、书法、绘画等各门艺术,要求艺术家必须要有深厚的书画功底、娴熟的用刀技法和精致的设色技巧。刻瓷艺术创作要坚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将其工艺美术、绘画等形式进行重新解构、融合,
期刊
摘 要:音乐传媒其实就是传媒技术。随着新媒体技术得快速发展,新兴媒体被应用在音乐发展中,关乎到音乐艺术活动的方方面面,使得音乐艺术传递出不一样的时代魅力。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科技给音乐的发展带来了许多机会,随着音乐技术的发展,对音乐的传播形成了巨大的推动,给我国音乐的发展带来了新鲜血液,也给喜爱音乐的广大人民带来了许多益处,并对社会文化艺术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关键词:音乐传媒;社会文化艺术;
期刊
近年来竹编工艺界迎来一场“乱”的编织艺术方法,在上海世博的展馆处处可见大大小小的竹编作品创作,而其编体的穿插则一改以往细竹编井然有序逐层以不同编织技法积累而成精雕细琢的细竹编创作作品,而是编体表面呈现出一片紊乱乱插的粗细竹蔑的作品,作品的种类繁多,形形色色的此类作品粗中有细,并非是以往看到需要细如发丝般的竹蔑片丝才能够完成的。其作品大的从地标性的大茶壶、在门口角落嬉戏的小猪、在树木丛林间追逐飞舞的
期刊
摘 要:曹谨,清朝怀庆府河内县(今河南沁阳市)人。曹谨宦海浮沉三十余载,其人生最光辉灿烂的阶段,就是在台湾凤山任知县和淡水任同知的八年。在淡水任知县时,他带领凤山百姓,披荆斩棘,破除万难,修成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曹公圳”,被誉为台湾的“水利先师”,该工程使凤山县原本“靠天收”的旱田变为了“可以灌溉”的水田,使凤山成为了台湾地区的米粮仓,当地老百姓也是世世代代大受裨益。现今在促进海峡两岸交流的大背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物质文化和精神需求不断增加,这使得政府和公众对我国教育问题的关注度大大增加,尤其是加大了音乐课程教学中对传统音乐文化的运用、融合的关注。在声乐课程教改中,传统文化进入声乐教学是探索现代声乐教学的新出路,已经成为当前声乐教学的重要教学目标。传统文化与声乐教学的融合不仅可以使学生深入的了解中华传统文化、音乐文化,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传统文化;声
期刊
摘 要:圆号,又名法国号,它的前身是古代贵族在森林中追捕围攻野兽时用的一种传递信息的工具,是用开孔的兽角或贝壳做成的,吹起来声音“呜呜”的,可以传得很远,除狩猎外,这种号角还被用于行列、战争的信号,还时常参与宗教仪式,后来人们用金属模仿角的形状制造了号,因为它源于狩猎,后称之为狩猎号,现在的德文仍把圆号叫做“森林的号角”,俄文也是由德文转化而来的,英文即号角之意。  关键词:圆号;发展;历史  一
期刊
摘 要:随着人们对包装设计的重视,包装成为商品竞争的一个重要因素。怎样将传统的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理的念很好的结合在包装设计中,创造出有丰富的表现力与感染力的,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作品,已经成为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本文将从包装设计中运用到的传统元素展开,再到传统元素在包装设计中的分类和中国现代包装设计的必然趋势几个方面展开讨论。  关键词:传统元素;包装设计;继承传统;发展创新  中国传统文化有悠久
期刊
摘 要:我国民间传统文化的发展已经有几千年的发展历史,具有非常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我国有56个民族,各个民族的地域文化特色不尽相同,但是却都是来自于同一种根源,就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我国文化历史的长河中,传统民间舞蹈文化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屹立在中国东方,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彰显无限的光辉。因此,加大对民间传统文化的研究是时代的发展趋势。本文以山东菏泽地区民间传统文化中的商羊舞作为研究的范本,分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