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确定位置”的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它是继“位置”及“位置与方向”之后,用“数对”替代“第几排第几个”表示点的位置与后续学习用坐标表示几何图形的基础,本内容旨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片段一:设境质疑,激发内需。
(多媒体出示学生做操图,近景定格。)
师:这是一年级小朋友做操的情景。仔细观察这幅图,小军站在什么位置?
生:第2排第4个。
生:第4组第2个。
生:从前往后数的第2排,从左往右数的第4个。
……
师:同学们都没说错,但仔细想想,同样是小军的位置,为什么说法却不同?你有什么感受和想法?
生:没有统一规定的说法,就是说法各不相同。
生:如果有一种统一的说法,该多好啊!
师:是啊!那么,怎样才能正确、简明、规范地说出小军的位置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板书课题:确定位置)
评析:贴近学生的生活,选取排队做操这一鲜活的实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按自己的想法说小军的位置。学生的说法“五花八门”,给位置的确定带来了麻烦和困惑,从而激发了学生要有“统一说法”的内需。虽然是“三言两语”,但对于教学的展开作用颇大。
片段二:逐步探究,认识“数对”。
1?郾认识列、行。
多媒体演示:做操方阵从左往右逐列闪烁到小军所在第4列,同样从前往后逐行闪烁到第2行。
师:小军站在第4列第2行
引导思考:列、行、第几列和第几行是什么意思?小军的位置是怎样确定的?(同桌交流后反馈。)
生:竖排叫列,横排叫行。
生:小军的位置第4列是从左往右数的第4个竖列,第2行是从前往后数的第2横行。
师:大家同意吗?
生(齐):同——意!
教师一边再次演示闪烁列、行,一边引导学生数小军所在位置的列和行。
教师任意指出几位做操的小朋友,请学生用第几列第几行的方法分别说出他们的位置。
师:用这种方法确定位置有什么好处?
生:既简明又正确!
生:即使不看图也能想象出他们的位置!
2?郾认识数对。
师:下面我们比一比,用第几列第几行记录位置,看谁记得又对又快。
〔老师报第几列第几行,学生(听)记,教师越报越快,学生(听)记也越来越快,直至记不完整。〕
师:同学们在边听边记的过程中有什么困惑?
生:老师,你报得太快了,我来不及记!
生:老师,这种记法太麻烦了!
师:同学们,是这样吗?
生(齐):是!
师: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让我们记得又快又准又不麻烦呢?
生:有!我对着上面的列与行在下面直接写上相应的阿拉伯数字,这样每一个位置只需写两个数,前一个代表第几列,后一个代表第几行,很快就记下来了!
师:与他的记法相同的同学举手……
师:这样做是否能解决我们的困惑?
生(齐):能解决了!
师:这种用“数对”记录位置的方法正是我们书上介绍的方法。请打开书,看看什么是“数对”?怎样用数对确定位置……想一想“数对”中前后两个数的顺序能不能改变?你能说出“数对”中有一个数为“0”,或者两个数都为“0”的点的位置吗?
评析:本片段教学分成“认识列、行”和“认识数对”两个环节。在第一个环节中,教师利用多媒体“闪烁”功能,引导学生认识了列、行、第几列和第几行等位置概念。正当学生忙于记录之时,又出现了新的困惑:记录跟不上,又一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内需,于是“数对”的出现应运而生,又一次解决了困惑。可见,整个设计是步步设疑,处处激发,环环紧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在新知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创设情境,通过置疑,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需,发展思维的目的。
作者单位
江苏省宜兴市第二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李瑞龙◇
片段一:设境质疑,激发内需。
(多媒体出示学生做操图,近景定格。)
师:这是一年级小朋友做操的情景。仔细观察这幅图,小军站在什么位置?
生:第2排第4个。
生:第4组第2个。
生:从前往后数的第2排,从左往右数的第4个。
……
师:同学们都没说错,但仔细想想,同样是小军的位置,为什么说法却不同?你有什么感受和想法?
生:没有统一规定的说法,就是说法各不相同。
生:如果有一种统一的说法,该多好啊!
师:是啊!那么,怎样才能正确、简明、规范地说出小军的位置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板书课题:确定位置)
评析:贴近学生的生活,选取排队做操这一鲜活的实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按自己的想法说小军的位置。学生的说法“五花八门”,给位置的确定带来了麻烦和困惑,从而激发了学生要有“统一说法”的内需。虽然是“三言两语”,但对于教学的展开作用颇大。
片段二:逐步探究,认识“数对”。
1?郾认识列、行。
多媒体演示:做操方阵从左往右逐列闪烁到小军所在第4列,同样从前往后逐行闪烁到第2行。
师:小军站在第4列第2行
引导思考:列、行、第几列和第几行是什么意思?小军的位置是怎样确定的?(同桌交流后反馈。)
生:竖排叫列,横排叫行。
生:小军的位置第4列是从左往右数的第4个竖列,第2行是从前往后数的第2横行。
师:大家同意吗?
生(齐):同——意!
教师一边再次演示闪烁列、行,一边引导学生数小军所在位置的列和行。
教师任意指出几位做操的小朋友,请学生用第几列第几行的方法分别说出他们的位置。
师:用这种方法确定位置有什么好处?
生:既简明又正确!
生:即使不看图也能想象出他们的位置!
2?郾认识数对。
师:下面我们比一比,用第几列第几行记录位置,看谁记得又对又快。
〔老师报第几列第几行,学生(听)记,教师越报越快,学生(听)记也越来越快,直至记不完整。〕
师:同学们在边听边记的过程中有什么困惑?
生:老师,你报得太快了,我来不及记!
生:老师,这种记法太麻烦了!
师:同学们,是这样吗?
生(齐):是!
师: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让我们记得又快又准又不麻烦呢?
生:有!我对着上面的列与行在下面直接写上相应的阿拉伯数字,这样每一个位置只需写两个数,前一个代表第几列,后一个代表第几行,很快就记下来了!
师:与他的记法相同的同学举手……
师:这样做是否能解决我们的困惑?
生(齐):能解决了!
师:这种用“数对”记录位置的方法正是我们书上介绍的方法。请打开书,看看什么是“数对”?怎样用数对确定位置……想一想“数对”中前后两个数的顺序能不能改变?你能说出“数对”中有一个数为“0”,或者两个数都为“0”的点的位置吗?
评析:本片段教学分成“认识列、行”和“认识数对”两个环节。在第一个环节中,教师利用多媒体“闪烁”功能,引导学生认识了列、行、第几列和第几行等位置概念。正当学生忙于记录之时,又出现了新的困惑:记录跟不上,又一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内需,于是“数对”的出现应运而生,又一次解决了困惑。可见,整个设计是步步设疑,处处激发,环环紧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在新知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创设情境,通过置疑,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需,发展思维的目的。
作者单位
江苏省宜兴市第二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李瑞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