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士王世襄

来源 :全国新书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07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窦忠如 著
  北京出版社
  9787200105292
  2014-05 148.00
  在文博界和民俗界,王世襄先生的影响无人能出其右,他的随笔、论文、专著、诗歌总引洛阳纸贵。作家窦忠如积8年之力写就此书,真实记录了一代大家的人生历程和艺术思想,细节丰富生动,材料广博独特,为读者还原出一位大俗大雅、大土大洋、大文而又大野的一代奇士的神奇风采。
其他文献
贾大山著  作家出版社  9787506373036  2014-01 33.00  本书为贾大山最具代表性的精品作品集。作品以朴实无华的笔调,雕刻出日常生活中乐观的辛酸、优美的丑陋、诡谲的幽默和困苦的温馨,文字质朴,情感温厚,创意精致,称得上当之无愧的当代文学精品。
左小词新作《棘》书写了一个叫“雾云”的村庄里的故事,这一充满诗意的村庄名本身却也暗含云深雾远、虚无缥缈之意,被塑造的八位女性也都有着“不足为外人道”的人生经历。即使有着刻板印象和二元对立的天然窠臼,也依然难以不从女性叙事的角度对该作做一番初步考察,但在考察之中,《棘》蕴含的更丰富的内涵也跳将出来。  《棘》之于女性叙事新空间的贡献或许在于被说得泛滥甚至被污名化的女性主义最基本的诉求已经开始浸染偏远
“过云”绝非虚名。  在过云山居开业的两年时间内,近万“云客”在临崖当风的谷口目睹过云婆的舞姿。因为谷口特别的V字形结构和高差,云气总是很有规律地在谷底生成聚集,随后便前仆后继,如涨潮般向西坑村席卷而来,直至整个民宿和村落被罩在匡庐一般的浓雾里。当客人们还沉浸在云雾里不知所踪时,云潮又倏然退去,山脊尽头的天空露出“雨过天青云破处”的颜色。三春时节云事最盛时,谷里的云潮往往一天之内便冲锋四五次,云潮
回忆自己的阅读生涯,我这一生中,最值得夸耀的,就是大多数时间都没有刻意在读什么必读书。除了应付考试,都是随性而为,想读什么读什么。我读中学时,高考取消了,大家读书很轻松。后来恢复高考,考大学,考研究生,虽然考上了,真正的原因还是临时抱佛脚,靠吃苦和熬夜,靠运气。如果说没用,那些用来应付考试的玩意,才是真正没有用的东西,不仅没用,还把人脑袋给搅糊涂。我是真正地痛恨考试,因为有这样那样的考试,所谓必读
独享一杯咖啡茶  我喜歡的一个人的生活是,下午阳光洒满窗台,干干净净地收拾好自己,听着音乐,打理家务。最后浑身清爽,窗明几净。再泡上一杯咖啡,多么愉悦。  小巧精致的咖啡机,明晃晃的咖啡壶,洁白光滑的小方杯,所有的这一切都那么美好。开水注入容器时,咖啡粉在呼吸,在冒泡,然后慢慢滤出香气馥郁的咖啡,也滤出了一个人平凡的幸福。  每个人最希望、最期盼的,是可以长久拥有简约的幸福。咖啡有无限的治愈力量,
美国全国艺术基金会多年密切关注美国成年人在艺术领域的参与性,自1982年起,定期对成年人群进行专向大规模数据调研和普查工作,至今已开展了5次普查。最近一次普查结合之前的调研数据,系统记录了近30年美国全民阅读活动参与性的发展状况,并于2009年发布了调查报告《日益高涨的全民阅读》。据该报告显示,多年以来,美国成年民众的阅读参与性在经过了数十年的下滑后,首次出现上升趋势,美国各成年民众群体的阅读参与
就我个人而言,记住一个作家大概有三种方式。一种是看过某段文字便自然地记住了文字的主人;一种是其名气太盛,忍不住去拜读,之后便记在心里的;还有另外一种便是熟悉其文字多年后,某天再看到其文字,然后慨叹一句,原来就是他啊!  对于一个学习中文的人来说,大陆的很多作家是在语文课本和大学教材上熟悉的,记住他们一半因其文笔,一半也是因为学习的客观原因。但对于台湾的一些作者,大多是在学习之外的阅读中了解的,因此
时序轮替中,始终不变的是奋进者的身姿;历史坐标上,始终清晰的是改革者的步伐。  作为改革开放取得重大突破的重要方面,民营经济发展始终与改革开放进程紧密相连,既是改革开放的重要成果,也是推进改革开放的重要动力。改革开放40年,中国的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顽强生长起来:40年前,我国没有一家民营企业。目前,我国民營企业近2500万家,注册资本超过1 50万亿元,民营经济对国家的税收贡献超过50%,
“一带一路”64个沿线国家根据其地理位置一般分为以下几个区域:蒙古俄罗斯中亚7国、东南亚11国、南亚8国、中东欧16国、独联体其它6国以及西亚北非16国。为更好地推动银行业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中国银监会国际部按国别整理了64个沿线国家的经济概况、银行业概况、银行业监管框架、双边银行业与监管合作情况等信息,匯集成本书。
刘东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9787208120860  2014-05 39.00  这是一本思考中国文化未来发展方向的忧思之作,作者通过剖析传统文化在当今世界所遭遇的不利态势和承担的命运,以及相应的应对之策与发展模式,提出重新为传统贯注现代形态的精神内容和思想活力。全书立意高远,堪称当下最具全球眼光的中国文化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