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丹青吴冠中

来源 :老年博览·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li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次相遇改变人生


  吴冠中1919年出生于江苏宜兴县闸口乡北渠村。他的父亲是乡村小学的教师,又是下田劳动的农民。他的母亲是一位破落户出身的文盲。这样的家庭构成让吴冠中自小有书卷气,同时也有母亲身上遗留的“破落贵族气”,还有农民父亲身上的质朴气。这些气息混合在吴冠中身上,形成了吴冠中独特的个人魅力。
  吴冠中6岁时,父亲在吴氏宗祠的支持和委托下创办了私立吴氏小学,父亲也由吴氏宗祠的会计转任吴氏小学的校长。吴冠中是这所以吴氏祠堂的房舍为教室的乡村小学的第一届学生。据吴冠中回忆,这所小学“连父亲三个教员,两个年级合用一个教室上课,学生是一群拖鼻涕的小伙伴”。
  小学毕业后,他考入和桥镇的鹅山高小,在离家10里的和桥开始了寄宿生活。一个学期下来,吴冠中成绩全班第一。吴冠中自称:“高小毕业了,该上中学,江南的名牌中学我都敢投考,而且自信有把握。”但对于一个多子之家,父亲不仅要考虑长子的成长,还要考虑家庭的负担能力,已经上到高小的吴冠中,面临的任务是如何尽快就业,成为家中的经济来源之一。
巴黎留学时的吴冠中
吴冠中和妻子朱碧琴在黄山写生

  吴冠中在自述中说:“父亲打听到洛社有所乡村师范,不要费用,四年毕业后当乡村初小的教师,但极难考,因穷学生多。我倒不怕难考,只不愿当初小的教员—不就是我们吴氏小学那样学校的教员吗!省立无锡师范是名校,毕业后当高小的教员,就如鹅山小学的老师。但读免费的高中师范之前要读三年需缴费的初中部。家里尽一切努力,砸锅卖铁,让我先读了三年初中,我如愿考进了无锡师范。凭着优异的成绩,我几乎每学期获得江苏省教育厅的清寒学生奖学金,奖金数十元,便仿佛公费了,大大减轻了家里的压力。”
  然而鹅山小学注定等不来天资聪颖的吴冠中。吴冠中说:“读完初中,我不愿进入师范部了,因同学们自嘲师范生是‘稀饭生’,没前途。我改而投考浙江大学代办省立工业职业学校的电机科。工业救国,出路有保障,但更加难考。我考上了,却不意将被命运之神引入迷茫的星空。”
  如果按照这样的路径,吴冠中也许会像他的同乡钱伟长一样成为一个科技名人,但他的父母和他自己都没有想到,他走上了一条完全不同的路。
  当时大学新生要集体军训。军训时,他和国立杭州艺专预科的朱德群(后来吴冠中、朱德群以及赵无极被称为“法兰西三剑客”)被编在同一个连队同一个班。与朱德群的相遇,改变了吴冠中的人生。吴冠中这样讲述这段历程:“一个星期天,他带我参观他们艺专。我看到了前所未见的图画和雕塑,受到异样世界的强烈冲击……我开始面对美,美有如此魅力……17岁的我拜倒在她的脚下,一头扑向这神异的美之宇宙,完全忘记了自己是一个农家穷孩子,为了日后谋生好不容易考进了浙大高工的电机科。”
  那一年是1936年。正是从那时开始,吴冠中像一匹不肯归槽的野马,“决心,甚至拼命,要抛弃电机科,转学入艺专从头开始”。父亲竭力反对,因为“他听说画家没有出路”,不过幸运的是,他没有阻止吴冠中。父亲眼睁睁地看着这个17岁的儿子,走上了一条他不理解也不知道前程的路。

在杭州艺专兼修国画和西画


  成立于1928年的杭州国立艺专,首任校长是刚从北平国立艺专校长任上卸职而来的林风眠。林风眠聘用的老师多从法国留学归来,他们培育中国学生的方法,与他们的法国老师几无二致。
  林风眠要求学生們首先对造型的基本功—素描—形成充分的感觉。学校规定,凡入校新生,都要在附中学习三年素描,然后才能正式进入专科学习。这样的苛刻要求对其他基础较好的学生来说或许是种煎熬,对毫无美术功底的吴冠中来说,却正好可以补上过去落下的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没有深入系统学过绘画的吴冠中,在国立杭州艺专的学习中恰好可以不受传统的负累,敞开胸怀接受一个新世界。而杭州艺专在科系的设置上采取中西合璧的方式,对吴冠中的影响同样深刻。向无传统中国画功底的吴冠中跟着潘天寿学过一年国画,“大量临摹石涛、弘仁、八大、板桥及元代四大山水画家的作品”。这引发了吴冠中内心深处对国画的热爱。

  1937年11月,全校师生在林风眠校长的带领下开始了流亡生活,8年中校址先后搬迁7次之多。吴冠中在回忆文章里说:“学校在不断迁移中上课,一路都有日本飞机来轰炸。在湖南沅陵时,几乎三天两头有警报,但并未真的投炸弹,因此我干脆留在图书馆里在警报声中临摹古画,让管理员将我反锁在里面,他自己上山进防空洞去。”
  1938年,林风眠辞去校长职务,艺专的教育理念也随之发生重大变化。1939年,国立杭州艺专国画和西画正式分家。吴冠中最终放弃了国画,选修西画,但他自己说:“国画的因素却不断在我思想感情的深处发酵,并且随着岁月推移和学习积累,我愈来愈体会到,国画和西画虽工具不同,在艺术本质上却是一致的。”

留学巴黎研修油画

  1942年,从国立杭州艺专毕业的吴冠中成为重庆大学的一名助教。1946年,吴冠中又以全国绘画第一名的成绩获得公费留学资格。
  1947年春,吴冠中辞别家人,离开中国前往法国巴黎。在法国,吴冠中师从苏弗尔皮,进入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苏弗尔皮教授工作室研修油画。
  吴冠中在法国接受的教育和训练,是中国的老师们从未设想过的:“我在巴黎学习时,我们工作室接受了巴黎音乐学院的四幅壁画创作任务:古典音乐、中世纪音乐、浪漫主义音乐和现代音乐。创作草图时,是先起草这四种音乐特色的形线抽象构图,比方以均衡和谐的布局来表现古典的典雅,以奔放动荡的线组来歌颂浪漫的热情……然后组织人物形象:舞蹈的姑娘、弄琴的乐师、诗人荷马……而这些人物形象的组合,其高、低,横、斜,曲、直的相互关系必须紧密适应形式在先的抽象形线构图,以保证突出各幅作品的节奏特点。”

  这样的训练不但与传统中国画有天壤之别,与上一代西方画家对西画的理解也大相径庭。
  从这一段描述中,很容易发现吴冠中水墨画里的抽象元素与这样的学习背景有关。正因为有过这样的经历,才有了吴冠中对中国画革命性的创新。

乡村生活中转向中国画


  1950年,吴冠中回国,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1953年,吴冠中被调往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水彩等纯技法课。
  当时吴冠中也曾向主流艺术观靠拢,结果却令他非常失望。不得已,吴冠中选择了风景画。这一时期,让国内美术界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他1959年的井冈山写生和1961年的西藏写生作品。徐悲鸿的学生艾中信在《油画风采谈》中评价:“很注重笔精墨妙的吴冠中,在他近年来的风景画作品中日益显现出他油画色彩和用笔技巧的音乐感。”
  1970年,时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师的吴冠中和全校师生一起到了河北获鹿县(今石家庄市鹿泉区)李村。在这里,吴冠中买来村里寫语录的小黑板作画板,用老乡的粪筐作画架,坚持他的艺术创作,学生们笑称他为“粪筐画家”。这一时期,吴冠中画的高粱、玉米、冬瓜、石榴,“或嫣红,或金黄,充满了令人心动的自然之光”。乡村生活带给吴冠中不一样的艺术感受,让吴冠中主动放弃了带有浓郁西方色彩的油画,渐渐转向带有浓厚中国文化意味的中国画。
  1976年之后,吴冠中的时代终于来临。1979年5月,吴冠中在《美术》杂志发表《绘画的形式美》一文,公开谈论艺术形式问题,在中国美术界引起强烈反响。在这篇引起轰动的文章里,吴冠中提出了一个影响至今的口号:油画必须民族化,中国画必须现代化。
  1980年10月,吴冠中在《美术》杂志发表《关于抽象美》一文,指出“抽象美是形式美的核心”。他提出,抽象主义不只来源于西方,在我国的传统绘画中就有这样的形式出现,更有画家用中国画的方式表达着抽象的世界。
  艺术史研究家迈克尔·苏立文教授曾说,单凭发表的文字,就足以使吴冠中在艺坛占有一席之地。尤其是他那强烈、简练与坦诚的表达方式,可与他崇拜的凡·高媲美。
  吴冠中自己却说:“越到晚年我越觉得绘画技术并不重要,内涵最重要。绘画艺术具有平面局限性,许多感情都无法表现出来,不能像文学那样具有社会性。”他还说:“我不该学丹青,我该学文学,成为鲁迅那样的文学家。从这个角度来说,是丹青负我。”不过,从对中国画的创新这个角度来说,吴冠中这一生不负丹青。
其他文献
我小时候有一个阶段特别喜欢一种恶作剧,就是当别人走路的时候,我会在旁边喊:“一、二、一,一、二、一。”  很快,对方就会按照我喊的节奏走路,然后我就夸他真听话。  其实每个人都一样。  比如,你戴着耳机跑步,跑步的频率会无意识地和音乐的节奏同步,要不然你就会感到不舒服。  室内乐演奏没有指挥,协调节奏的方法就是其中一个乐手夸张地表现自己的呼吸频率,这样其他人就会自动和他同步。  和他人同步,或者说
期刊
东京许多电影院还没有网络售票。售票员会從玻璃窗口的圆洞里递出一张座位表,指指银幕的位置,然后问你想坐前部、后部还是中部,左侧、右侧还是中间。  我当然是选中部,不偏左也不偏右的中间座位,但日本人不。多数情况下日本的影厅坐不满,不过就算稍热门的场次,先被人挑走的也是角落里的位置,我喜欢的座位通常会被剩下。因为日本人看电影喜欢坐最后一排,靠墙边,或是靠过道,起身入座,悄无声息。  在东京,想让自己的存
期刊
要影响他人,最重要的不是提供信息,而是提供解释框架。  一杯温水,要想让人觉得热,该怎么办?先让他喝杯冰水就好了。想让人觉得凉呢?那就先让他喝杯热水呗。你看,水本身的温度并没有变化,但是解释框架变了,同一杯水就可以带来不同的感受。  据说,有一次李世民在花园闲逛,顺口夸了句“好一棵大树”,身边的大臣宇文士及趕紧附和,引经据典地把这棵树夸上了天。李世民变色道:“我听魏征说要提防花言巧语的佞臣,看样子
期刊
2011年的一天,范小虎同谢屈波等三位科技博士聊天,谈到他80多岁的姥姥在2010年时进入重症监护室抢救,医生说还好家人发现得早,没有错过黄金救援时间。三个人听了都感慨起来:大家长年在外读书工作,家乡的父母渐渐老去,大多成了空巢老人,实在令人牵挂,要是能有办法时刻监测空巢老人的安全和健康就好了。范小虎也深有同感。但到底该怎样做呢?  有一次,范小虎在同学家看到了一个扫地机器人。扫地机器人四处清扫,
期刊
梅尔本来是一名土木工程师。一次,他的孙子和同班的孩子们因为吃了有毒食物被送到医院。后来调查发现,学校买的蔬菜是在被工业废水污染过的土地上种植出来的。好在孩子们吃得不多,才没有酿成大祸。这件事让梅尔非常生气。他发现,美国的很多农业用地都被附近工厂排出的废水污染了。因为身居城市,人们无法自己种植蔬菜,而买来的蔬菜又让人很不放心,于是梅尔决定研究蔬菜的庭院种植,希望所有人都能吃上自种的放心蔬菜。  梅尔
期刊
入夏的时候,金泰颐寿轩位于善果寺的养老院为老人们组织了一个“认养仪式”,几十位耄耋老人领养了几十盆花。  老年人养花还算新鲜事儿吗?这些老人不少确实曾经养过花,但随着年事渐高、生活空间变小、家门口绿地减少,他们已经多年没体会到一盆小花带来的田园之乐了;而对养老院来说,想让老人们养好花也并不那么容易。  除了希望有助于老年人锻炼身体,工作人员心中还偷偷藏着一个愿望:希望老人们在目睹花落花开之际,更能
期刊
一本表皮由皮革制成、装帧精美的菜单摆在你面前,内页上字体整齐、图片诱人。你被一些有一长串形容词的菜名吸引,打了个手势叫来服务员:点菜!  是什么让你选择了你点的食物呢?仅仅是因为你喜欢吃这道菜,还是有其他一些因素影响了你的决定?你可能没有意识到,菜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不仅菜品的价格会影响你点哪个菜,菜单上还有更多你可能没察觉到的东西,在悄无声息地左右着你的选择。  字体  不同的字体会带给人不同的
期刊
比利时:安特卫普中央火车站  安特卫普中央火车站外观富丽堂皇、雄伟壮丽,乍一看你还会以为是欧洲的某个教堂呢。车站是由当时的比利时国王花重金打造的,外观设计汲取了欧洲古典建筑和文艺复興时期建筑的精华,讲究对称和庄严。  你以为安特卫普中央火车站只是金玉其外,内在乏善可陈?其实车站里面才是真正的宝藏!  车站内部堪比宫殿,古典精致、稳重端庄,但又不像欧洲的有些宫殿,不是太过浮华绚丽、富丽堂皇,就是光线
期刊
火车转盘、车库、煤台、水鹤、水塔……这些蒸汽火车时代的铁路遗迹,在成都温江一处小区内被按比例缩小后重现,栩栩如生。大约300平方米的这所房屋,是成都6旬火车迷张久安和儿子、朋友花5年时间亲手打造的“火车庭院”。迷上火车18年,花5年时间打造“火车庭院”  张久安是成都人,今年63岁,一头黑发,精神矍铄。“你看,这儿可不是池塘,这是‘太平洋一角’,里面住的可都是海鱼哦。”张久安指着一层露台旁的一处水
期刊
贝尔京是瑞士格劳宾登州的一个小镇,坐落在阿尔布拉山脚下。那里碧水蓝天,至今仍保留着未经开发的原始自然风貌。  贝尔京只有一条公路和一条铁路。被称为瑞士最美乡间线路的阿尔布拉铁路线从这里蜿蜒而过,即使只是从火车上惊鸿一瞥,眼前的美景也足以令人怦然心动。夏季的贝尔京是徒步旅行的好去处,而冬季的贝尔京又是一个滑雪的好地方。小镇上有两处国家级文物古迹—教堂与谷仓,已有近200年的历史。小镇的中心还有一个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