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来源 :教育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dpi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是一门应用最广泛、最接近生活、内容最丰富多彩、最有情趣的学科,语文也应该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课程。然而,深受应试教育影响的中学语文教学将充满人性之美、最具有趣味性的语文变成枯燥乏味的技艺之学、知识之学,乃至畸变为一种应试训练。这种现状与时代发展和社会变革对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对立。语文教学要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需要时时跟着学生的感觉走。如果我们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多给学生一点感觉,那么教学效果就会显著,这也许是教学成功的一种重要标志,它使语文课真正成为学生求知的乐园。
  目前语文教学中的一个普遍现象是:教师是知识的“信息源”、“真理”的传播者,学生则是“知识的容器”、“被填的鸭子”,没有充分独立思考、学习的机会。这样的教学阻碍了学生能力的发展,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对知识只能是机械地模仿,生吞活剥,死记硬背,不求甚解。课后,又陷入大量重复的作业、测试中,学习成了无法解脱的苦役。其结果是学生或者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能博闻强记,但思维的创造力、想象力等综合素质没有得到全面发展,或者因不堪重负而厌倦放弃。
  兴趣是推动人去寻求知识和从事工作的一种内驱力,人们对感兴趣的事物便会主动愉快地去探究它,不但不把它当成负担,而且会废寝忘食,乐此不疲地去干。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了兴趣,就会形成一种获取知识的强烈欲望,从而能轻松地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由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主动学习,甚至把艰苦的学习看成快乐的享受。
  教学是一种教师和学生的双向活动,教师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特点,在教材中从适当的角度寻找学生学习的兴趣点。特级教师于漪在谈教学体会时说:“崇高的使命感和对教材的深刻理解紧密相碰,在学生心中弹奏的时刻,教学艺术的明灯就在课堂上高高升起。”笔者在上鲁迅先生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考虑到初一年级学生对自己童年玩耍的环境有深刻印象、对生活充满美好幻想的特点,就借此切人教学。笔者先引导学生以《我心中的乐园》为题,把自己记忆中最美好的画面用语言描述出来,然后直接引入鲁迅先生描写儿时的乐园——百草园这一重点文段。这样做,学生通过分析文中生动、具体的描写,能够感受其中清新甜美的瓜果、奇妙可爱的动物透出的欢乐天真的稚气,体会文中准确的形容、生动的修辞和清晰的层次,由此便可以充分感受作者儿童时代轻松自由、充满情趣的百草园生活,而后再与三味书屋单调陈腐、枯燥无味的读书生活作对比,便很容易地理解文章“批判封建教育,揭露私塾残害儿童身心健康发展”这一深刻主题。
  语文是一门极其生活化的学科,课文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初中学生正处于开始关注和思考生活的心理年龄阶段,对一切充满好奇和热情。法国教育家卢梭认为:“教育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语文教学应该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缩短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距离,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开拓学生视野,满足学生获取知识的愿望,使课堂教学更富趣味性、知识性,使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培养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从而养成主动求知的良好习惯。一次,笔者和学生一起学习《笑的武器——浅谈华君武“动物”漫画》一文时,让学生介绍课外阅读中自己喜爱的漫画,并在黑板上描绘出来。教师在完成一节课的基础上,举一反三地融入课外知识——日常生活中的事例、电影、电视及文学作品中的某些情节、人物等。笔者之管见,语文课堂应该常闻笑声,语文课的“黎明”不应该静悄悄。曾经看过魏书生、钱梦龙等教育专家执教的一些示范课录像,他们上课似乎永远那样的轻松潇洒,学生也能常开笑口,这些都是引发学生兴趣的关键。
  语文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学生学习的最大乐趣,莫过于在学习过程中有一种成就感。成就感是促成学生创造力自我“引爆”的巨大精神动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欣赏,每当学生取得一点成绩、一点进步时,教师都要及时加以肯定和鼓励,使他们在努力的同时,能够产生一种成就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并进而鼓起自信和进取的风帆。所以教师要帮助学生培养成就感。人在受到激励和赞许的时候,往往精神振奋、信心倍增,参与学习的学生更是如此。笔者的又一浅见就是,语文课堂上应该常闻掌声。请不必吝啬我们的掌声,因为这是激发学生成就感的最普通的也是最好的方式。因为“教学过程是一个以学生的认识为归宿的特殊过程”(钱梦龙语)。知识是教不尽的,学生具有一定的语文能力,便可以自学知识,再生知识,自觉提高语文素质,这样才能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提高学生的兴趣是一门教学的艺术。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孔子看来,学习的最高境界是乐。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语文课堂由单纯传授知识的场地转变为学生满足求知渴望、培养能力、陶冶性情、净化思想的乐园,它永远是语文教学所要追求的目标,也是课改追求的最高境界。
其他文献
“生动”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具有活力、能使人感动的.随着课改的深入,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我们赋予了“生动”另一层含义,那就是“让学生能动起来”.观一堂课,焦点不再局
阅读能力是每个人必备的基本能力,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占有非常大的比重,本文提出“三环六步”教学模式,供广大教师参考.
目的:通过检测鸟氨酸脱羧酶在癌旁正常卵巢组织、卵巢良性肿瘤及恶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了解鸟氨酸脱羧酶表达与卵巢癌早期诊断之间的关系,探讨鸟氨酸脱羧酶在卵巢肿瘤发生、发展
改革意味着进步,不改革就没有出路。语文课程改革不能因噎废食,也不能成为夹生饭,徒有其表。课程改革的目的当然是与教育改革的大潮合拍。自实施新课改以来,我们欣喜地感觉到许多变化:应试教育的土层有所松动,课堂上多了些许乐趣,学生的案头多了些读写的书籍,师生多了一些情感的交流。但当前的语文教学是不是已经迎来了春天?学生们是不是已经从语文中汲取到课改的甘露?基于教学中的切身体会,笔者认为课程改革路上还普遍存
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途径。对小学生来说,做好课外阅读,不仅可以大大拓宽视野,提高语文能力,还可以丰富人文涵养,塑造良好的品质和健康的人格。  《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对学生的阅读量还做了明确的规定:高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即每学期应达到25万字,相当于高年级的语文课本5本书左右。因此,在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中,课外阅读不是游离于语文教育过程
目的:建立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模型并用霉酚酸酯(MMF)干预,动态观察RANTES、ED-1、CoⅠ、CoⅣ在肾组织中的表达,探讨MMF能否通过抑制。肾组织炎症反应达到保护肾脏
目的:(1)探讨MRI平扫和动态增强检查对肝脏各种良恶性病变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及局限性;(2)在DWI中,探讨诊断肝脏良恶性肿瘤的最佳ADC界值,评价DWI对肝脏各种病变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习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习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习作教学也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但怎样才能使习作教
期刊
本文借“新闻日记”这一载体,引导学生敏锐地捕捉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从身边的事情中发现、辨别、判断、表达,养成敏感的写作感受力,激发写作的兴趣,积累写作的素材,在潜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