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诗歌的有效朗读方式对学生情感培养的作用

来源 :求学·教学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qu123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简单介绍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朗读的目标要求;围绕着这些要求,笔者阐述了诗歌的有效朗读方式对学生情感培养的作用;再以《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课堂教学为例,论述了落实诗歌的有效朗读方式的方法策略。
  关键词:课程标准;诗歌的有效朗读方式;情感培养;方法策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是指,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适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可见在语文教学中,朗读必不可少,尤其是在诗歌教学中,有效朗读方式对于培养学生深入感受诗歌情感,更好地融入到诗歌当中,与作者对话,体验作者情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诗歌的有效朗读方式
  1.何为诗歌的有效朗读方式
  在诗歌教学中,朗读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然而,没有目的的朗读或者单一的朗读方式都是无效的,老师只有在明确教学目标后,根据学生的学情,采用适合学生的多种朗读模式,才能避免“为了朗读而朗读”的无效教学,引导学生从朗读中进入到诗歌的境界当中,达到诗歌教学的目标,从而做好有效朗读。
  2.诗歌的有效朗读方式对学生情感培养的重要作用
  诗歌用高度凝练的语言表达作者最深刻的情感,朗读时,只有在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和营造的意境之下,才能更好地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提升语文的综合素养。余映潮老师认为:“优质的朗读训练活动,绝不只是让学生‘出声’地读。教师在钻研教材、设计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深入地探求朗读指导的角度之美。”有效的朗读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熟悉这篇诗歌,还要能够在学完诗歌后,了解作者的所思所想,从而真正读懂诗人,走进诗人的精神世界,与诗人沟通,产生共鸣,并在此过程中,培养了个人的情感,丰富了自身的情感世界。
  3.基于培养学生情感的有效朗读方式
  常见的朗读方式多种多样,如个人大声地朗读,同桌互读,男女生交替式朗读,小组比赛读,全班齐声朗读,教师范读,优秀朗读生课堂领读,带节奏地朗读,角色表演朗读,结合语境朗读等。
  当然,有效朗读方式的选取必须与诗歌本身的特点相结合。要从多种朗读方法中,结合诗歌所表达的情感、所运用的表现手法等,寻求最有效的朗读方式,来培养学生对于诗歌情感的把握,才能更好地融入其中。下面以《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课堂教学为例,论述落实诗歌的有效朗读方式的方法策略。
  二、落实诗歌的有效朗读方式的方法策略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部编本七年级下册的第五单元第19课《外国诗二首》中的一首。该单元重视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即重在学习体会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写景状物,寄寓自己的情思,抒发对社会人生的感悟。因此,在《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课堂实际教学过程当中,重在从“读”中入“情”,从而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1.基于高潮起伏的朗读次数处理技巧
  课程标准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因此,在课堂的开始,第一遍朗读采用“素读”的方式,让学生大声地朗读,不要求任何的朗读技巧,重点在于让学生完成读准字音这个基础过程。
  在第二遍朗读之前,提醒学生要注意语气语调,声音洪亮,且富有节奏,达到基本的朗读效果。
  然而,光有节奏而无情感的朗读肯定是行不通的,诗歌应该是“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这个时候,要引导学生把体验式情感深入到诗歌当中,在关注文本的关键字词句中开始思考诗歌所要传达的思想。第三遍采用男女生交替式朗读,让学生在对比中看到诗歌学习思考中的碰撞点。在这个部分,通过男女生的交替式朗读,我们发现了声调的高低对于诗歌情感的呈现各不相同。教师不仅要进一步指导学生的朗读技巧,如男生的声音雄浑一些,读的时候要读出阳刚之气,女生的声音柔弱一些,读的时候要读出柔美来,而且要引导学生重视自己内心情感的波动,让学生在朗读中关注自己对于声音的把控,体会作者此刻的所思所想。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开始探索揣摩作者通过诗歌想要让我们理解的意义。
  在此基础上,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进行朗读。当时俄国革命如火如荼,被沙皇流放的作者普希金被迫与世隔绝,但他仍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执着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由此引导学生在第四遍的朗读过程中注意节奏的平缓,更加深入文本当中,体验作者深沉浓郁的情感。
  第五遍朗读前,讓学生从文本当中去品读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通过让学生品析语言,结合自身的成长经历,更好地理解作者在遭遇困境甚至不幸中仍然愿意积极向上、渴望美好人生的情感。这时候,同桌之间进行角色性朗读,一个作为诗人的形象,一个作为聆听的对象,似乎诗人就在与我们面对面地进行交谈。在这种氛围中朗读,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文本当中。
  这五次诗歌朗读,采用了不同的朗读方式,运用了不同的处理方法,在层层递进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仅掌握了朗读的技巧,更是能够站在诗人的角度去思考,沉浸其中,达到了诗歌教学中对于学生情感培养的目标。
  2.基于课程地位的朗读内容选择技巧
  王荣生教授曾说过:“当今语文课堂的无效、失败主要问题出在教学内容选择的不合宜上,主要来自教师对于自己所教的内容和价值没有清醒的认识。教师不明白自己所选择的教学内容要教授的意义何在,没有抓住文本的特质进行教学;不明白学生学习的意义又何在,没有考虑学生面对文本时可能遇到的状况,没有考虑这次教学的意图即学生最终收获些什么。”因此,教师若想进行有效的朗读指导,必须自身就已经认真深入到文本当中,明确了朗读的重难点,在课堂上才能与学生交流思想,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让学生在朗读中得到真正的情感体验。正如王荣生教授所说:教学方法受制于教学内容,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最关键的问题还是如何确定教学内容的问题。不同种类的“朗读”的要求背后往往意味着教学内容的落点是有所不同的。   在《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诗歌中,其教学重难点为“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感受诗歌内容;体会诗歌中蕴含的哲理”。因此,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着重于文本与读者自身的情感共鸣。相对而言,七年级语文下册中弗罗斯特的《未选择的路》的重难点除了与《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一致外,还需增加对于其诗歌中产生的具体意象的把握和对于哲理的感悟。所以,不同的诗歌对于朗读内容的选择不同,重难点的轻重分配,都在朗读中起到不一样的作用。正如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獨特体验。而这些,都离不开教学目标的设定。
  3.基于语文素质的人员朗读分配技巧
  在课堂上,每个学生的语文素养不同,对于诗歌的理解程度也大不相同,因此,基于教学目标而选择合适的人员朗读显得尤为重要。
  全班齐读部分,重在读准字音,可对全班的朗读情况进行整体把握,了解学生对诗歌的预习情况和熟悉度。
  在进行诗歌情感的感知过程中,第三遍男女生的对读有利于把握朗读的抑扬顿挫、声调的轻重缓急。通过对比,可以让男女生之间互相发现各自的朗读优势,进行有效融合,并且基于青春期学生的情感目标,可以有利于树立男女生正确的性别意识,从而更好地促进各自性别优势的发挥。当然,本首诗歌是作者普希金的劝告之诗,所以在同桌互读及男女生互读中,男生的声调把握尤为重要,要以舒缓的男低音传送深沉浓郁的声调,从而促进读者和听者入情入境。
  当然,教师还可以请音乐老师来班上教导学生运气练声,再指导试声示范,这样的话可以让大家进入到一种美妙的境界,通过诗歌教学激发学生把朗读视如唱歌一般,将诗歌朗读当作一种挚爱。
  另外,基于学业质量水平,可以分类分层设计,有目标地进行朗读人员的合理分配,有助于促进全班同学朗读技巧的提升和朗读效果的优化。同时,通过有效朗读方式,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到文本当中,使文本内容入心入脑,甚至引导学生延伸文本内容,发展成“小诗人”。
  总之,朗读方式多种多样,不可单一,也不可过多,要重视结合教学目标及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进行有目的、有层次的设计和引导,从而更好地推动学生对于文本的深入理解,更好地在文本当中体会到学习诗歌的乐趣以及诗歌美妙之所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22.
  [2]余映潮.探求朗读指导的角度之美[J].中学语文教学,2014(5):72.
  [3]王荣生.听王荣生教授评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79,98.
  [4]陈妍,任强.试论余映潮高效课堂教学理念[J].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0):98-101.
  [5]童志斌,尹菲.中学语文朗读指导教学研究[J].课程教学研究.2015(11):41-44.
其他文献
人心如良苗,需以理义养。若问何处在,书中自可找。在大学校园中,具有标志性的建筑就是图书馆。大学图书馆里不仅有丰富的书籍,还颇具独特的风格,不同高校的图书馆里隐藏着不同的“副本”等待你来开启,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西南林业大学世界茶叶图书馆——茶芸荟  在2020年5月21日首个“国际茶日”到来之际,西南林业大学为践行新发展理念主动对接云南省绿色发展“三张牌”,成立西南林业大学世界茶叶图书馆。
期刊
小王因琐事而感到心情郁闷,朋友为了帮她排忧,陪她一起外出散心。两人去的时候乘坐地铁。在列车上,小王一直闷闷不乐,朋友一直耐心开导;回来的时候,依旧乘坐地铁,小王还是一脸愁容,朋友依旧不停劝慰。小王有些不耐烦,说:“你别说了,很多事情是无法改变的,时间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就像咱们乘坐的地铁一样,去的时候,列车是朝左手的方向开着;回来的时候,虽然时间变了,列车也变了,可却还是朝左手的方向开着。”朋友听
期刊
紧要关头不放弃,绝望就会变成希望。  ——《王子变青蛙》  世上没有所谓的失败。挑战时没有失败,放弃时才是失败。  ——稻盛和夫  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  ——王守仁  现在没有一条路是能通向未来的康庄大道的,但是我们迂回前进,或攀缘障碍而过。不管世界怎样天翻地覆,我们都得生活。  ——D.H.劳伦斯《查泰莱夫人的情人》  书不记,熟读可记
期刊
把握風向标,解决圆锥曲线问题
期刊
@兔兔图图:为了减肥,我和老公约定每晚去街上慢跑半个小时。我们坚持了一个月,效果真的很明显,沿街的烧烤摊都被我们吃遍了,一共胖了10斤。  @ Liiy:初二的一天,我实在不想学习,就对妈妈说:“妈,我可以看电视吗?”妈妈:“当然可以,但是你不能打开它。”  @蜡笔大新:有一次我在路边摊买橘子,挑了几个卖相好的,結果老板又拿起几个有斑点的给我,说:“这种长得不好看的其实更甜。”我颇有感悟地说:“是
期刊
高考备考资料用什么较好?答案无疑是高考真题。可现实情况往往是不少同学拿到真题后,做过了就不再细究,只是单纯用来检测英语知识的掌握情况或者仅仅用来感受高考试题的难度,这样一来就会导致高考真题这样的好题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纵观高考英语试题的变迁,我们发现高考英语越来越重视语篇的考查。下面就以2020年英语高考试卷中的几篇语篇为例,来探究如何对高考试题进行深度挖掘和利用,以助力读写训练。  一、利用高考语
期刊
一个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之所以會成为文学长廊中独特的“这一个 ”,就在于他有迥异于他人、不可复制的突出个性,以至于一提起一个熟悉的名字,我们脑海中立即活灵活现地浮现出他最经典、最个性的音容笑貌来:一提起林妹妹,我们立即想起她从春流到冬的眼泪;一说到葛朗台,我们就看到他面对金子时的贪婪眼光;一提起武松,眼前就浮现出他景阳冈上打虎的英武姿态;一说到哈姆雷特,脑海里放映的是他身负国仇家恨的忧郁神情……我们
期刊
数学归纳法是证明与无限多个正整数相关命题的有力工具.其本质是用有限的步骤(奠基与递推)取代难以实现的无限验证,实现从有限到无限的飞跃.高中阶段,数学归纳法主要应用在恒等式、不等式、整除性、三角及几何等方面.其中,圆锥曲线(广义)划分平面区域问题是一个难点.这类问题的关键在于将文字、符号及图形三种语言密切配合,详细论述n=k+1与n=k之间的本质联系.事实上,发现从n=k到n=k+1之间的内在联系与
期刊
摘 要:本文基于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观点,将建构主义与批判性思维融合,提出“4S”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施路径。结合实例,具体示范“4S”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与实施,最后根据课后评价反馈进行总结。  关键词:建构主义;实施路径;实例示范;评价反馈  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要充分解释学习是什么,则必须首先解释个体学习者是怎样进行建构和创造的,而不仅仅是怎样重复和复制的。建构意味着创造,创造必须要批判。  
期刊
高考作文一直是当下语文学习中的难点。对学生来说,对生活真相的远离和对个人情感的克制,使得他们很难细致地表述自己的情感变化。另外,语文课上学到的知识很难被学生当成有用的例子,学生难以把课本知识转换成自己的做题技能。那么,如何使作文“脱胎换骨”?我们借一道作文题进行详细分析。  作文题目如下:  评改试卷时,常常会听到数理化等科目的老师向语文老师抱怨:“学生连题目都读不懂!审题不会‘咬文嚼字’怎么会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