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课堂教学中以生为本的教学实践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therine008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课堂改革的不断推进,一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教育和教学方法也应该不断探索和改进,以最好的教学方式来促进学生的乐学爱学。下面我以九年级化学教学过程中计算题专题的训练和讲解方法为例,简要分析不同授课模式带给学生学习的感受。
  以下题为例:
  有关资料介绍,制取氧气有多种方法,其中氧化铜与氯酸钾混合加热,也能很快产生氧气。现将2.5g氧化铜与24.5g氯酸钾的混合物充分加热,残余固体经冷却、称量、质量为17.4g。然后将固体溶于65.1 g水中,充分搅拌,过滤得到滤液和黑色的滤渣。滤渣又经过洗涤、烘干、称量,质量为2.5g。(不考虑过程中物质的损失,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1)该反应中氧化铜起 作用。
  (2)生成的氧气为 克。
  (3)所得滤液中溶质是 ,其质量分数为 。
  (4)向所得滤液中加入质量分数为16%的AgNO3溶液恰好完全反应,需AgNO3溶液的质量为多少克?(列出必要的计算过程)
  在本题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有两种教学模式:
  (1)给出题目,学生做题,大概十分钟时间。学生自己做题过程中教师不停巡视学生做题情况,发现学生在解决第一个问题时十非常困难,根本不会分析题意,大部分同学的答案是错的。由于第一题解题受阻,所以后续解题也比较困难,当然其中也有可以完整解题的同学,但这部分同学毕竟是少数。十分钟之后教师进行题目分析和讲解。首先分析题目数据,将题目所涉及到的数据全部板书在黑板上,通过数据分析,可以推出2.5g氧化铜在反应前后都有,并且通过题目内容还可以推测出前后质量不变的氧化铜在化学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也没有改变,进而推得是催化剂,同时根据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差可求得氧气质量,整个题迎刃而解。但学生在听教师讲解的过程中,不能保证所以学生都听懂,并且听不懂的同学会产生畏难情绪,进而不想学习化学计算题,觉得计算太困难。
  (2)给出题目,学生做题,大概十分钟时间,期间教师不停巡视看学生解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样学生也出现相同的问题,无法分析出氧化铜的作用。十分钟时间到了之后,教师随机抽取一名成绩中等的学生给出解题的答案,教师给出对错,并询问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学生会反应出解题过程中最大的问题是看不懂题。接下来教师不着急进行讲解题目,解决学生的问题,而是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每个学生对题目理解和解题思路可能会有些差别,但经过讨论,大部分同学都可以解决自己在解题过程中出现的疑问。小组讨论进行完成之后,教师再请同学回答题目答案。这个时候大部分同学的答案都会是正确的,但教师要马上追问,为什么答案是这样的,学生是怎么思考的。比如第一题中氧化铜的作用,这个时候成绩中下的学生可以说出氧化铜的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没有改变,所以是催化剂。但是教师继续追问,难道质量不变就是催化剂吗?什么是催化剂?学生回忆催化剂定义,发现不能说质量不变就是催化剂,还应该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这个时候会有同学从题目信息中分析出氧化铜的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改变,所以是催化剂。后面的题目学生也都可以自己讲出来,包括生成氧气的质量,滤液中的溶质,消耗硝酸银溶液的质量都可以迎刃而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并没有直接讲解题目,而是适当质疑,并给学生充分的自由讨论题目,体现教学过程中以生为本的特点。最后再请学生进行总结。解题的思路是怎样的,怎么分析题目信息的,为什么开始没有思考出答案,而后来在讨论过程中就想出答案了,阻碍学生思维向前发展的因素是什么,都让学生用语言表达出来。最后,教师进行通过学生的回答对学生的答案总结解题思路:1.分析题目所涉及的所有化学反应,并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表达。2.分析题目数据,提炼出纯净物的质量。3.找准题目关键词。4.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解题。教师此时应把总结的解题方法板书在黑板上,引起学生重视,同时最后再次让学生巩固解题方法。
  通过两种教学模式的方法对比可以发现,第一种教学模式虽然可以快速解决学生问题,但学生主动参与性差,并且听不懂的学生极有可能产生畏难和厌学情绪。达不到课堂教学深层次的要求。而第二种教学模式虽然耗时较长,但在教学过程中实实在在的解决了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且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了学习过程中来,在最后还让学生展现了解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最后通过思考讨论得到的解题思维,方法。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课堂改革理念,并且教学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让学生解决知识过程中出现的知识盲区以及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也才能让学生主动学习,快乐学习。并且学生展示出解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让教师了解,也方便教师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注意解题思维方式的展现。比如说,教师在讲题的过程中,可以告诉学生这个题目我一拿到我是怎么思考问题的,我又是如何一字一句的去分析题目的,最后我怎么解决整个题目的。把教师的思维过程展现给学生看也是很有必要的,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老师总是可以分析出正确答案,原来老师是这么分析问题的,我也可以这样分析问题。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当一个引导者和指点迷津者。在后续的中考化学复习过程中我也是采用第二种教学模式。首先让学校复习做题,然后教师给出正确答案,接下来学生自己讨论错误题目,如果整个小组都对某个题目有疑问无法解决时,可举手问老师,老师指导。老师在指导过程中发现某个题目大部分同学通过讨论之后都无法解决时,教师再统一分析讲解。这样下来,每个同学都可以解决自己的问题,并且自己也参与到了学习过程中来,尤其是后进生,在小组讨论中慢慢解决自己的问题。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充分体现以生为本。
  论文作者:肖祖萍
  单位:宜宾市翠屏区黄冈学校
  联系电话:15283583765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寻求一种既能解决定点三角形面积问题,又能解决动点三角形面积问题的方法,并把这种方法以公式的方式固定下来,以提高学生对数形结合的理解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坐标面积公式、定点、动点、逆向思维  初中阶段求三角形面积的方法有很多,常见的有直接计算法与割补法.本文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一种利用坐标计算三角形面积的方法,对涉及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三角形面积问题时,用
期刊
内容摘要:数学应用能力是数学课堂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小学生数学应用的意识,让他们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对所学的知识形成深刻的理解,并能灵活地进行应用。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巩固学生基础知识,充分设置应用情景,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应用能力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自觉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和实践中。  关键词:小学生 数学应用能力 培养途径  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学科,《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让学生初步
期刊
幼儿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与身体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幼儿自我意识逐步增强,对自身生活的环境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并能对周围环境中的美与丑做出适度的评价。我们有义务让他们知道自己所处的环境状况,通过教育使他们具备必要的环保意识与习惯,使他们成为美好环境的缔造者和维护者。  如何使幼儿从小具备较强的环保意识?在众多教育方法和手段中,通过主题活动实施环保教育是培养幼儿树立环保意识非常有效的途径。  一
期刊
做一个班主任难,做一个称职的班主任更难,做一个优秀的班主任难上加难。  下面就我从事教育三十年的经历,谈一谈我的体会。  一.一、关爱学生,把学生当成自己的亲生孩子。  关爱学生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核心。不懂得关爱学生的人不配入教育的圣殿。有一个人是这样在她的论文叙述的。还有一本书是这样描述的:“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我非常赞同他的观点。关爱学生,学生就会打开心扉,非常喜欢你,学生会变
期刊
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发展学生想象,则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所谓“想象”,是指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无论创造想象不是再造想象,对人类进行创造性劳动和掌握知识经验都是非常重要的。  怎样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我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以下尝试:  一、运用插图,启发想象  一、。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
期刊
《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在学习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合作,主动探究的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那么,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我把重点放在改变课堂教学上,课堂是教师教学的主阵地,是学生学习的主渠道,是师生共同谱写的快乐源泉。下面就我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谈谈自己的做法。
期刊
“因为我刚好遇见你,留下足迹才美丽。”  “因为刚好遇见你,留下十年的期许。”  “如果再相遇,我想我会记得你。”  梦想在飞翔,个人的梦和国家的梦、民族的梦是统一的,作为每一名教育者都会为这个伟大的梦想而奋斗,中国梦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复兴梦、强国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职业梦、人生梦。中国梦不仅是理想目标,也是现实实践。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梦,都有追求幸福生活、享受幸福生活的权利,都有创造幸福生活、实
期刊
摘要: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有书必然有阅读,如何去读好书,归根结底为是否有阅读能力,能力怎样,以及能力的培养,阅读能力从中小学培养,这个任务就落在了语文教师的肩上。  关键词:阅读 必要性 形成 培养 方法  一、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必要性  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哪怕你翻开手机去看简讯新闻,都需要我们去阅读。学生的“阅读”以及阅读能力的培养在当下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成了如
期刊
每个语文老师都拥有45分钟和三尺讲台,但教学效果迥然有异,有的情趣横生、气氛活跃,学生双眸闪光,兴趣盎然;有的平板乏味,沉闷窒息,学生旁听别望,昏昏欲睡。产生这种不同的效果的原因何在?我认为教师上课的激情艺术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的效果,教学中不仅要有深厚的情感体验,以饱满的情绪,昂扬的热情去感染学生,更要有激发学生情感的手段和艺术。  一、深刻体味,以情激情。  语文较之其他学科来说,更具有形象性和
期刊
小学语文课本中所选编的课文,文质兼美,语法规范。通过朗读,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记忆,积累词汇,规范语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使枯燥无味的文字变成了秀美的山水、迷人的画卷,变成了优美动听的欢歌、变成了有血有肉有情有感的人,真有“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意境。  其次,朗读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俗话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古人读书十分强调“口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