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小说的文化底蕴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fuhai59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沈从文是一位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作家,他的文学作品以独特的笔墨构筑了一个美丽、宁静、神秘而又充满传奇的“湘西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我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湘西民俗文化、巫楚傩神文化、道家文化等传统文化对沈从文小说创作的影响。
  关键词:沈从文 小说 民俗文化 巫楚文化 道家文化
  沈从文的作品始终立足“地域文化”写作这一典型特征,作为“湘西之子”的他,湘西的秀美风光和独特的人文环境为沈从文的小说创作提供了无限的创作源泉。在湘西一带,人口聚居较为复杂,包括了苗族、瑶族、土家族、回族、侗族、维吾尔族以及汉族等多个民族。众多的民族为湘西带来了各个民族不同的生活习俗,为沈从文小说创作增添了更丰富的生活素材。同时,湘西作为巫楚傩神文化的盛行之地,人们迷信巫术崇拜神魔。无论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还是节庆活动中都渗透着巫楚傩神文化,巫楚傩神文化已经成为湘西地域文化的核心精神。在这样生活环境的影响下,沈从文的小说作品不仅包含湘西的民风习俗,也包含了巫楚傩神文化,同时还有沈从文自身对道家文化的理解和感悟。在他的作品中就包含了十分丰富的文化底蕴,这种文化底蕴形成了沈从文小说与众不同的艺术魅力。
  一 沈从文小说的湘西风土民俗文化底蕴
  沈从文出生于湘西凤凰的一个行伍之家,在他小时候经常逃学到野外欣赏大自然的秀美风光,并到街道繁华的地方看热闹,家乡的山水风景、生活习俗、风土人情等都已经渗透到他的血肉和灵魂当中,令他深深的眷念。湘西独特的水土孕育了沈从文,也为沈从文日后的小说创作提供了自然素材。通过沈从文的小说,我们可以了解到湘西楚地韵味十足的民俗民风,欣赏到湘西味浓郁的风光景物。沈从文小说给我们呈现了一个精彩纷呈的湘西人文世界,通过小说中不同人物的性格描写,我们可以看到他们身上具有湘西风俗和湘西人的特性和精神气质。
  1 沈从文小说中的歌舞风俗
  歌舞风俗是湘西自古以来的一种传统文化,这与湘西地带的各大民族杂居有关。在众多民族聚集在一起的过程中,都将各自民族的歌舞带到了湘西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所以能歌善舞成了湘西人的一种文化特色。在沈从文笔下塑造了很多能歌善舞的人物形象,例如:傩送、翠翠、龙珠、黄牛寨主的女儿、媚金、豹子等。小说通过描写他们优美的舞姿、动听的嗓音来表现湘西人的歌舞才能,从而挖掘出湘西文化底蕴。《龙朱》中有大量篇幅写歌舞的片段:“大年时,端午时,八月中秋时,以及跳年刺牛大祭时,男女成群唱,成群舞……”这篇小说不仅处处以歌舞着墨,而且龙珠四处寻找爱情的表达方式也是较为独特的“唱情歌”,最后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心上人——黄牛寨主的女儿。在《媚金·豹子·与那羊》中,媚金和豹子都是唱歌的好手,两人约定以比赛唱情歌的方式决定爱情,最终媚金输了,才将自己交给豹子。可见,在湘西人眼里,歌舞比一切事业更可贵,对歌舞的崇拜与热爱是湘西人发自内心的一种文化崇拜,沈从文通过小说形式将湘西的这种文化底蕴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2 沈从文小说中的节庆民俗
  沈从文的小说中有很多地方写到了节庆习俗,这些节庆习俗和湘西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沈从文的小说里,主要写到的节庆有元宵节、午节、中秋节、过年等节日习俗,这些习俗和汉族的习俗有相似的地方,同时也有湘西自己的独特之处。沈从文在《边城》中所描写的端午节和汉族端午节有着很大相同,都是在农历五月初五,都有包粽子、吃粽子、划龙舟、挂艾草等习俗,唯一和汉族不同的是湘西端午节有捉鸭子一个环节。捉鸭子其实和划龙舟所体现的精神并没有太大区别,主要是对劳动精神的赞美和倡导。《边城》里是这样描写的:“端午节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便把颈上缚有红布条的绿头长颈大雄鸭放入河中,让善于泅水者下水追赶鸭子,谁追到鸭子就归谁……”端午节抓捕鸭子情节为翠翠两次收到鸭子埋下了伏笔,也成为《边城》故事发展的一个重要线索。沈从文对湘西民俗的描写已经远远超过了背景需求,而进入到一种主题表述的范畴。也就是说,沈从文已经不再简单的把民俗节庆作为一种风俗来写,而是通过风俗帮助他推动小说剧情发展。翠翠一生中和两个重要的青年男人交往都是通过端午节相关场景而完成的。在《腊八粥》中,八儿和母亲的母子天性也是在制作和食用腊八粥的过程中得以酣畅淋漓地展现。在小说《箱子岩》一文中也对端午节有过类似的描写,而《七个野人和最后一个迎春节》里则对迎春时节乡民醉酒的节日风俗进行了详细描绘。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显示出湘西民间节日习俗文化的特征和底蕴。
  3 沈从文小说与湘西婚恋习俗
  湘西地区受到历史几千年楚文化的影响,当地的婚恋习俗总体上来说是自由、奔放的,所以我们能在沈从文的小说里看到热辣辣的情歌对唱,可以看到欢快的舞蹈。但是,湘西的婚恋自由中又带有节制,所以在沈从文的小说中我们经常看到让人热血沸腾的男女之爱,但是又很少会出现越轨的结合。在这些作品中,恋爱和婚姻都是相对自由的,虽然这其中也有一些是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决定的。但是,湘西一代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并没有汉族所拥有的绝对权威。在湘西一带,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并没有那么正式,一般情况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都是一种旁敲侧击的方式来试探青年男女双方的意愿,如果青年男女在父母之命或者媒人上门提亲给予拒绝性的暗示,他们就知道该怎么做了,并不会过多干涉青年男女的自主意愿。
  在沈从文的小说作品中描写婚恋的作品大约有60篇,有一部分是描写都市男女爱情和婚姻的,有一部分是描写乡村男女爱情与婚姻的。代表都市男女爱情的小说主要有《或人的太太》、《八骏图》;代表乡村男女爱情的主要有《柏子》、《雨后》、《边城》等。都市男女爱情大多建立在肉体与金钱的需求上。而能够更好地体现湘西婚恋习俗的小说也就大多集中出现在乡村男女爱情小说中。受到湘西婚恋习俗文化的影响,沈从文的小说中处处透露着过于严谨或者过于放纵的两性关系都会带来恶果的文化内涵。在《媚金·豹子·与那羊》一文中,豹子与媚金相约,但是豹子觉得只有白羊才能配得上媚金的处子之身,于是在赴约前坚持要寻找这样的白羊,结果耽误了约会时间,导致媚金误解自杀,当豹子拿着白羊在山洞看到媚金死之后,也相继殉情而死,这是过分严谨的爱情感念造成的恶果。而《阿黑小史》中的阿黑和五明相爱并结合,但是五明因为年纪小不知道节制爱惜,导致阿黑在婚前因为“伤食”而香消玉殒,最终五明也因此发疯,这个爱情故事则阐述了过分放纵的两性关系所造成的悲剧。沈从文如此安排小说剧情与湘西当地的婚恋习俗有关,湘西地区少数民族民风淳朴,自由恋爱习俗蔚然成风,但是男女之间的结合依然要受到社会的监督,在奔放中有着严谨的节制,对于违反风俗习惯而私自结合的人,是要给予惩罚的,严重的可能要遭遇沉潭或者发卖,其惩罚情况根据当时环境以及周边人群的观念而定。《萧萧》有一个不曾读过“子曰”的伯父,所以免遭沉潭的厄运,让萧萧的命运归于常态。而《巧秀和冬生》中因为巧秀的出走引出十五年前巧秀的娘身为寡妇,因为与外寨男人相好而被族长沉潭的片段,这些故事剧情发展都是沈从文受到湘西婚恋文化习俗的影响所致。   二 沈从文小说中的巫楚文化底蕴
  在继屈原之后的几千年中,巫楚文化对“湘西世界”的渗透与影响,深刻地表现在后人对其人文历史的继承与嬗变过程中。从湘西苗族走出来的沈从文,巫楚文化和沈从文的联系已经融入血液,尤其是生活中耳濡目染的接触各种傩祭、巫仪巫术、娱神的傩歌傩舞以及傩戏之后,让沈从文对巫楚傩神文化有一种特殊的好感与亲切,对巫楚傩神文化的神秘性、艺术性的认识自然也就影响到他的小说文学创作。在沈从文的小说中,总是能够看到各种涉及巫楚傩神文化的描写,有些只是当做一种背景来描写,有些则是独立出来大写特写,其主要用意就在于通过巫楚傩神活动表现湘西独特的文化艺术魅力。
  1 沈从文小说中巫楚文化的美与力
  湘西的巫楚傩神文化风气很盛,各种巫傩仪式、巫傩歌曲和有关巫傩戏十分普遍。而这种巫楚傩神文化在沈从文小说中没有了原始的恐怖与诡异,更多的是对美与力的展现。在《神巫之爱》中,沈从文对酬傩活动进行了细腻的描写,但是他的描写并没有停留在百姓祭祀祈福的层面,更多的是对酬傩活动中的巫傩仪式、巫傩歌曲的表演以及仪式背后所蕴含的“野蛮尽处是庄严”美感的赞扬。在《神巫之爱》这篇小说中,神巫受邀请去云石镇花帕族主持傩祭,对现场的仪式,沈从文这样描写:“松明,火把,大牛油烛……神巫上场了……”
  这段文字展现了傩祭现场的庄严、神秘和欢娱盛况,把神巫的形象、神巫使用道具、神巫舞蹈和歌曲、巫技等都用一种美的文字再现出来,充满了艺术美感和感官享受,这已经不是简单的仪式记叙。而神巫稳重的装饰,呜咽庄严的歌曲,通明等灯火……在一片光影之中传达的是来自远古的恢宏气息,一切都显得如此庄严。这种傩祭让人感受到的俨然是神的力量与严肃,神巫的一切活动传递出的是原始的生命活力和粗犷朴实之气。此外,在湘西人的生活习俗中,好嗓子的意义不亚于生命。要想成为一位神巫,不仅要懂得傩技、傩舞,更要有一副好嗓子,这样才能得到当地人的尊敬与爱戴,才足以承担神巫的职责,这也足见湘西人对神的重视。正因为湘西的传统习俗,傩歌在仪式上的作用就显得非常重要。在傩祭活动中,巫师的巫仪、巫技、傩歌的表演能够唤起现场人的内心情感,同时可以表现出隆重的节日气氛,另外也展示了宗教的庄严,将神的美与力在傩祭活动中酣畅地展现出来。在沈从文的心目中,这样的傩祭、傩歌、傩仪和傩技组成了一幅幅浓墨重彩的艺术画卷,带有浓郁的地域气息,有着神人交合的朴实野性,有着沟通天地的庄严与力量,同时又是一项具有强烈美感的艺术活动,一切充满了生命的活力,是湘西人内心祈盼与生命渴望的艺术形式。
  2 沈从文小说中巫楚文化的神人交织
  具有巫楚文化气息是沈从文小说的一大特色。神、神巫这样的人物经常出现,但是在小说中我们看不到以往神话故事中的阴冷魅惑,更多的是感受到一份实实在在的人性。阅读沈从文小说中的神巫或者神的形象,我们会发现,沈从文笔下巫楚文化系统中的神巫和神更接近自然状态,他们没有了传统意义上令人望而生畏的面孔,沈从文小说中的神更多的是被拟人化后出现。在小说《凤子》第十节中,王杉古堡总爷和城里客人观看法事,不断拉近人与神的距离,在法事过程中人神同乐的氛围将人神交织在一起。小说在按照各种程序完成娱神仪式后,氛围变得活跃轻松起来,人神之间的隔阂也就被逐渐消除,实现了人神同乐的目的。在《凤子》原文中这样表述:“我才明白神之存在,依然如故。不过它的庄严和美丽,是需要某种条件的,这条件就是人生情感的朴素,观念的单纯,以及环境的牧歌性。神仰赖这种条件方能产生,方能增加人生的美丽。缺少了这些条件,神就灭亡。”没有被金钱啄食情感的人在某种程度上就有了神的特性,让人崇拜。沈从文的小说中,人神交织的片段还有很多。在《龙朱》这篇小说中,主人公就是光芒和正义之神的化身,与生俱来的神性让他显得那么真实,同时又显得格外孤独,因为龙朱身上的神性让很多人自惭形秽,但是最终还是找到了心目中的真爱。小说描绘的龙朱和我们传统思维中供奉的神不同,他既有凡人的血肉和真情实感,更有凡人对爱情的渴望。龙朱的形象改变了以往神话故事中诸神不食人间烟火的形象,将神变得有血有肉,和人没有太大区别,拉近了人与神的交集,让神生活在百姓中。这是沈从文对巫楚文化的发展,是沈从文受到巫楚文化影响后产生的思想沉淀。在湘西,将由于受到思想禁锢在爱情方面长期郁积无法释放,而最终出现幻想自残而导致死亡的女性现象叫做“落洞”,这种凄美烂漫的爱情传说给了沈从文小说灵感。在《山鬼》一文种,主人公癫子是一个男人,但是也陷入了与洞神的恋爱之中,最终殒命的故事,人神相恋的落洞故事,无疑成为人神交织的最有力佐证。另外,沈从文的这篇小说于屈原《楚辞·九歌》中的《山鬼》同名,屈原的这篇《山鬼》讲述的是一个少女山神因为情人的失约而伤心欲绝,和沈从文的这篇小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可见,屈原作为楚文化的主要源头,对沈从文的的小说创作有着重要影响。
  三 沈从文小说的道家文化底蕴
  道家主张“无为”,追求回归自然。道家人本(天、自然)合一是中华远古的一种文化心态,老子所谓“无为而无不为”就是返朴归真,即回归于自然、融合于自然。沈从文带着这种古老的文化情绪走进小说创作,以一种“乡下人”的姿态,通过对大自然的返璞归真的赞美,对原始小农生活的推崇,对生活的态度体现了道家的精神韵味。一方面,沈从文小说对自然的倾慕皈依与道家的自然观有很大的相似。道家讲求自然,认为道法自然,推崇自然养生的一切,也推崇一切仿若天成的能工巧匠。沈从文生长于湘西,被大自然所侵润,他喜欢在文章中描写湘西自然天成的大山长河,也喜欢一切仿若天成的民间技术,在他看来,这些都是自然神力所造就的奇迹。另一方面,沈从文所写的湘西人乐天安命的原始自然的生活状态,乡下人的自然朴实人性的赞美与道家的生命观有很大的契合。
  1 沈从文小说与道家“天人合一”思想
  从小生活在湘西的缘故,沈从文对湘西的人文建筑和自然风光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亲近感。正是从小就对湘西自然景观表现出的痴迷,才有了沈从文笔下如诗如画的湘西山水意境。在沈从文的小说里,人物、环境的自然达到了情境交融、意境交辉的完美状态,灵动的山水与人和谐相处,人是自然环境中的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是人精神的一种外延,两者浑然天成,自然风光不再是小说中的陪衬,而是一种独立的存在。这正是道家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天人合一”理论,沈从文在对湘西自然环境与人的描写中,将道家思想进行了深刻的阐述。人与自然合二为一,沈从文小说中描绘的湘西世界俨然一副世外桃源景象,这种自然无为已经惬意得令人悠然神往。湘西地属南方水乡,依水而生,靠山养人,这里的人与自然息息相关。从《人与地》中我们读到的是“水上人”自古以来对水的深情,无论是河滩边建帆船,还是捕捉鱼虾来吃,人与自然不存在任何矛盾,小说处处展现了道家与世无争、天人合一的美好画卷。
  2 沈从文小说蕴含道家哲学的超然与洒脱
  在《边城》这篇小说中,对做法事、唱“丧堂歌”等生死相关的话题都有描述,但是在表现过程中并没有渲染悲凉伤感的情绪,而是借助唱歌的方式将愉悦、旷达的感受表达出来。这种思想境界追根溯源,可以在道家文化中得到体现。道家哲学看透生死,对生与死抱着洒脱和超然的态度,认为生与死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道家的这种思想与《边城》里失去亲人而以歌声寻乐的风俗不谋而合。《贵生》中五爷因为赌博把老太太气死,五爷有孝心办后事,整篇没有死亡的阴影,而是用略带喜感的语言描述丧事场面,并没有极力渲染失去亲人的悲痛气氛,从而表现了道家思想看透生死的超然与洒脱。在沈从文笔下,这种极力阐述道家对生死超然与洒脱的态度的小说还有《黄昏》、《生》、《静》、《萧萧》、《我的教育》等。
  四 结语
  以“湘西世界”为核心的沈氏小说在继承、融合中国传统文化方面是十分成功的。沈氏小说的取材、内容都是建立在湘西神奇、淳朴、奇异、优美的风俗人情之上,给人浓郁的地方色彩感受;而另一方面,沈从文通过自己的生活体验、人生感悟将湘西巫楚文化、道家文化与湘西民俗风情文化有效地融合,用清新的语言、神奇的想象构筑了一个瑰丽奇特而又迷人的“湘西世界”,成为了人们心中又一个桃花源式的存在。
  参考文献:
  [1] 张斌:《沈从文小说文化底蕴的多重探索》,《文史博览》,2006年第8期。
  [2] 周晓平:《论沈从文小说中的巫楚文化情结》,《江西社会科学》,2008年第7期。
  (杜刚秀,四川民族学院讲师)
其他文献
据上博简《孔子诗论》可定《诗经·绿衣》郑玄改"绿"为"祿"有误。其原因在于郑玄拘于以礼说《诗》,抛开诗义,脱离文本,断以已意,致有失焉。此诚不足为训。但毕竟郑学宏通,易
从创作精神的继承到诗歌体式的模拟,从继续发挥诗歌的教化功能到用个人体验去诠释历史文本,魏晋诗人对《诗经》展开了多方面的接受。其中,创造性使用《诗经》词语,将个别具象
1981年10月28日至11月4日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在福州召开。来自28个省、市、自治区的代表181人出席了会议。收到论文142篇。会议由副会长苏灵扬致开幕辞,张志公、陈哲文、
一葛藤看见一朵金色的玫瑰。它不是金子做的,是真的玫瑰,饱满多汁,香气四溢,悄悄绽放在那里,却有锣鼓喧天的魅力。每一片花瓣似乎都隐藏着一只眼睛,目光里全是无私的爱意。她
《法律之门》是美国各大学法学院比较通用的一本法律教科书。该书的翻译和出版,为我们亲近英美法洞开了一扇大门。  《法律之门》可以看做是一部英美法的微型百科全书。读后感到本书内容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广泛性。本书全面介绍了英美法,它不是局限在刑事法或者民事法的某个方面,而是类似于我们的法学概论。不同的是,它不是浅显地陈.述关于英美法的一般常识,而是深入浅出地描述了英美法的整个适用过程。比如,对于死
一、叙事时间叙事的基本功能是讲故事。而在故事的讲述过程中,存在着两个不同的时间序列,其一是故事自身的自然时间序列,其二是故事在叙述话语中的时间序列,我们又称之为叙事
夏承焘先生是浙江大学词学传统的开创者,而吴熊和先生的学术成就标志着这一传统的成熟与完善。夏、吴二先生所建构的浙江大学词学传统,依托两浙学术渊源,将词学发展为现代学
2007年高考18套试题中,有14套试题从不同角度对成语进行了考查,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为此,笔者从2007年高考相关题中梳理一些常考成语的类型,希望对同学们在2008年系统积累成语的过程中能够提供帮助,从而更合理地做好复习备考工作。    一 易望文生义的成语    这类成语在高考试题中经常出现,其含义并不在字面上,而是与其字面意义相反或无关,在判断时一定要仔细分析、甄别内涵,考查其与所在语境是否
近来,三行诗走红大学校园。这种小诗形式自由,没有固定格律,唯一的规定就是一首诗三行,而且往往最后一句是出人意料的神来之笔。2013年11月28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举办了“感
位于美丽的太湖之滨的吴江市八都中学是一所新兴的农村初级中学,学校自2005年8月创建成为“江苏省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示范初中”之后,不断向前,先后获得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