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市农田肥料使用现状、问题及对策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lei1984li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该文介绍了宣城市农田肥料使用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主要包括:加强宏观调控,建立土肥技术推广体系;完善基础设施,扎实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加大培训力度、宣传合理施肥技术等。
  关键词:农田肥料使用;现状;问题;对策建议;宣城市
  中图分类号 S14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01-68-03
  肥料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之一。科学施肥不仅是实现农业增产必不可少的一项生产措施,而且是调节农产品品质过程中一种重要的手段,同时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耕地地力,为作物生长提供平衡充足的养分。
  1 宣城市肥料使用现状
  宣城市种植业生产每上一个台阶,与地方农业部门同期推广测土配方科学施肥技术,普及配方肥、缓/控释肥等新型肥料,开展土壤有机质提升工程,提高耕地地力建设密不可分。
  1.1 肥料使用总量越来越多 据《宣城统计年鉴》资料反映,宣城市2005年化肥使用总量(折纯量,下同)不足11万t,而2013年接近15万t,化肥使用总量提高了30%左右。化肥使用总量提高主要表现在,播种面积、复种指数、耕地利用率提高,施肥面积增加致肥料使用总量增加;烟叶、蔬菜、果树、中药材等经济作物需肥量为粮食作物的2~10倍,且作为特色产业强力推进发展,种植结构调整致肥料使用总量增加;农产品产量提高以及品质提升,农作物生理需肥量微增,品质结构改善致肥料使用总量增加。
  1.2 施用的肥料品质越来越好 碳酸氢铵、磷酸铵等挥发性较强的肥料,很少或基本上不再直接施用;磷矿石粉、过磷酸钙等重金属含量较高的肥料,由于体量过大、运输成本过高、施用不方便、效果不佳等原因,基本“灭绝”;掺混肥料已不再推广,逐渐退出市场,取而代之是复混肥的大面积推广。随着复混肥生产工艺的发展,肥料品质也在不但的提升,包衣、大颗粒、缓/控释等新型复混肥逐渐被推广运用。据调查,我市将复混肥作为基肥的农户达到90%以上,复混肥施用量占化肥总量60%以上,中、高浓度(含量高于35)复混肥占80%以上。
  1.3 施用的肥料结构越来越合理 通过整建制、全覆盖式的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农田施用的氮肥、磷肥、钾肥投入结构比例由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实施前(2005年)的1∶0.15∶0.15调至目前的1:0.35:0.30左右,磷肥、钾肥的投入比例明显提高。商品有机肥逐渐被广大农户接受,尤其是在蔬菜、水果、有机水稻等高附加值的作物上使用越来越普遍,有机肥使用比重提高了2~4倍。专用配方肥料也深受青睐,水稻、山核桃、吊瓜等各种作物的专用配方肥逐渐被农技推广部门和肥料企业联合开发应用,2014年我市推广应用配方肥达到9万多t(实物量),占复混肥市场的30%左右。
  1.4 农作物施肥方式越来越科学 目前仅施基肥“一炮轰”的现象虽然存在,但限于急着外出务工缺乏劳力的少数农户,绝大多数农户的施肥理念已得到转变。转变一,越来越重视追肥,甚至多次追肥,追肥品种由氮元素扩大到磷钾元素及中微量元素。针对不同作物需肥特性,市场上已出现高氮并含有有益元素的追肥专用复合肥,一些农户已开始在尝试。转变二,通过大面积推广“一喷三防”技术,追肥普遍采用喷施,并且有机酸、氨基酸等肥料得到推广应用。转变三,在蔬菜、瓜果、水果等作物上基本上普及应用水肥一体化施肥技术,施肥理念得到根本转变,肥料成本大大降低。据华南农业大学张承林教授研究,水肥一体化可节约肥料成本60%~70%,并可实现施肥自动化智能化控制。我市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面积累计已接近0.13万hm2。
  1.5 粮食作物肥料利用率越来越高 目前我市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氮、磷、钾肥当季平均利用率分别为35%、25%、41%。其中水稻三大元素肥料利用率分别为36%、25%、40%,小麦分别为33%、18%、43%。粮食作物氮肥当季利用率比2005年提高了6个百分点。磷肥和钾肥当季利用率分别提高了10和9个百分点。我市主要粮食作物肥料利用率水平已经进入适宜范围,但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1.6 绿肥种植面积呈恢复性增长 我市绿肥种植历史悠久,目前主要品种为红花草,约占全市绿肥种植面积的90%以上。据统计资料记载,1980年前种植面积高达6.67万hm2(1972年统计数据,不含旌德县和绩溪县),达到总耕地面积的50%。但之后由于化肥的大量普及,绿肥种植快速下降至不足0.07万hm2。鉴于绿肥作物在“低碳农业”中日益重要的地位,我市积极申请了土壤有机质提升绿肥项目,并在旌德县、泾县启动了第一批项目,现已扩大至宁国市。目前我市绿肥种植面积开始“止跌复增”,每年种植面积恢复到0.47万hm2,鲜草产量恢复到1 500kg/667m2以上,对项目区粮食生产贡献率达10%左右。
  2 肥料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
  2.1 肥料施用不合理现象仍然存在 “重化肥轻有机肥、重氮肥轻磷钾肥、重大量元素轻中微量元素”的“三重三轻”现象仍然存在。由于片面追求高产量,化肥施用量长期居高不下,尤其是氮肥过剩现象仍然很普遍,导致肥料报酬率递减,农业生产成本增加,耕地地力遭到破坏。氮肥施用过量造成叶菜类硝酸盐污染比较普遍,其毒害作用比较缓慢而隐蔽。肥料重金属虽含量不高,但在环境中的移动性差,重金属元素污染问题也不容忽视。
  2.2 肥料利用效率仍处于较低水平 对经济价值高的作物过量施肥,如烟叶、蔬菜的施肥量大约为粮食作物的3~10倍,造成作物间施肥不平衡,部分肥料利用效率低下。前茬作物过量施肥,换茬后继续重复施肥的现象仍然存在,致前茬作物肥效没有继续被利用,尤其是磷元素、钾元素后期肥效没有被释放。中微量元素肥料应用不当,作物营养比例失调,影响农产品的营养品质。在烟叶、山芋、棉麻等忌氯作物上大量施用氯基肥料,在水稻等作物上长期施用硫基肥料,在石灰性土壤上或者施有生石灰的酸性土壤上施用含硫酸根离子的肥料等现象长期存在。   2.3 未能充分利用有机养分资源 来自农业内部的基本资源主要包括畜禽粪尿、作物秸秆、固氮菌绿肥,还有肉类加工厂废弃物等。近年来,种植业逐渐转向省工、省力、高效、清洁的栽培方式,传统的有机肥堆积、制备、储存、施用技术已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目前我市农业的有机肥料使用少,每年有机肥平均投入不足100 kg/667m2;秸秆中约有30%被焚烧,10%左右丢弃;畜禽粪便中约有25%~30%进入水体;绿肥种植面积增长动力不足等。
  2.4 土壤肥料基础研究薄弱 由于农业结构的调整,土地的利用方式和强度加大,种植制度、耕作措施、作物产量、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等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有的施肥技术体系已不能有效地指导当前的农业生产。肥效试验和耕地地力长期定位监测试验是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由于经费等原因没有长期坚持,缺乏这些数据的长期积累和分析,必将导致肥效不清、投肥方向不明。
  3 提高肥料资源利用对策建议
  3.1 加强宏观调控,建立土肥技术推广组织体系 政府部门应充分认识科学施肥在促进农业增效、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以及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必须加强宏观调控。协调组织财政、农业、环保等部门力量,制定提高肥料利用率的行动计划和方案。在优质复混肥、配方专用肥料方面,做好科研、生产、销售、示范推广等方面的组织工作,加强各方面工作紧密配合,一抓到底。
  3.2 完善基础设施,扎实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工作 要把科学施肥作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来抓。要把测土配方施肥作为推进科学施肥的突破口,大力推广使用配方肥。农业部门要针对测土配方施肥中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指导等环节的公益性,应建立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示范推广体系和指导服务体系。企业要针对配方肥生产、供应等环节的经营性,应建立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研发体系和生产供应体系。加强合作与信息共享,建立“测、配、产、供、施”一条龙的科学施肥服务体系,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
  3.3 加大培训力度,宣传科学施肥技术 加大科学施肥技术普及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科学种田水平,推广氮肥深施、秋施或混施技术、以水带氮技术,提高氮肥利用率;推广以轮作周期为单位施用磷肥、水溶性磷肥和有机肥配合施用、氮肥和磷肥混合集中施用技术,节约磷肥资源,提高磷肥的利用率,达到增产效果。推广行之有效的科学施肥实用技术,如喷灌、滴灌施氮肥、微肥等水肥一体化技术。
  3.4 鼓励多方参与,推进有机肥料资源高效利用 针对规模化畜禽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和作物秸秆的过剩,鼓励养殖企业采用规模化养殖场畜禽粪便无害化、资源化与产业化技术,与科研单位合作寻求技术支持;鼓励有能力的企业及科研单位建立有机肥料商品化生产厂,开展相关技术研究,加快相关技术引进,整合相关经费并实施补贴政策;综合利用农作物秸秆,实现有机养分再循环,实现有机废料资源的科学管理与合理高效使用,减轻对环境的压力。
  3.5 推广集成技术,应用在优势农作物上 在优势特色农作物(水稻、烟叶、蔬菜、茶叶等)种植区,推广优质高效、持续高产和环保的养分资源管理模式,制定不同作物高产高效环保的施肥技术规程,以及推广适合优势农产品主产区的作物专用肥等。
  3.6 增加固定投入,建立土壤肥料资源监测网络 完善土壤肥力监测点建设,实时掌握各地区土壤养分和生产力状况;建立肥效试验网,实时掌握各主要农区主要作物对氮磷钾和中微量元素肥料的反应和施肥的增产效益。鼓励农户种植绿肥,在秋冬闲田、林下空地等闲置土地大力推广绿肥种植技术。
  参考文献
  [1]高余德,马晓燕,阚磊,等.泰兴市农田肥料投入现状与对策. 安徽农业科学,2004,32(6):1288-1290.
  [2]杨青林,桑利民,孙吉茹,等.我国肥料利用现状及提高化肥利用率的方法. 山西农业科学,2011,39(7):690-692.
  [3]张树清.中国农业肥料利用现状、问题和对策.专家视点.2006:11-14.
  [4]张福锁,王激清,张卫峰,等.中国主要粮食作物肥料利用率现状与提高途径. 土壤学报.2008,45(5):915-924.
  (责编:徐焕斗)
其他文献
自有历史记载至今,我国对于农业建设问题都不曾忽视,如今,工业化、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使得我国的农业建设也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为实现农业的可持续性稳定发展,保证长期为国家各
基于低温物理和流体力学原理研究了深冷区液-液相及液-固相体系均匀搅拌-混合的机理.同时,设计了一套适于非接触监测制样过程的光学装置,获得了77 K附近等比例混合的液氮-一
通过对牦牛肌红蛋白的含量和cDNA序列的测定及心肌肌红蛋白氧化和脂类氧化相关性的研究,初步探讨了牦牛适应高原低氧环境的机理.牦牛与黄牛的肌红蛋白cDNA序列比较,二者只有2
摘 要:该文就棉花人工去雄高产杂交制种技术进行了阐述。主要内容包括:制种田的选择与适期播种、亲本纯度及文母本的比例、合理种植密度、制种田间管理要点及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  关键词:棉花;杂交制种;人工去雄授;父母本比例;种植密度;适期播种  中图分类号 S5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03-04-54-02  铜陵县棉科所从1996年开始进行杂交棉制种,累计完成
近几年,全国大范围地区都出现了“黑广播”,由于架设简单、设备便宜、无人值守、追责困难等特点,给无线电管理部门的查找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本文结合曲靖市无线电管理办公室近几
摘要:全国开办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各大高校一直都在探索自己的专业优势与特色,但真正明确提出其专业人才所要达到的基本水平和具有的优势却不多。各校培养方案,包括现有专业规范所提出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等都较为笼统。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质量参差不齐,建设缺乏规范化。该文针对此问题,从专业现状,课程规范,师资力量建设和专业进一步发展几方面,简述了专业建设的规范化问题,以期为高等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提
对于多数间接性分布式电源而言,在将其接入配电网的过程中极容易出现电压越限等现象.本文从节点电压与注入功率之间对应的灵敏度问题出发,通过对不同配电网注入功率方式的研
当代大学生教育要推进教学、科研和实践的紧密结合,以提高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该文以科研实践教学基地“西江长江江豚救护中心”在当地高校教学中的应用为例,归纳了科研实
以红苋茎段和嫩叶作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获得丛生芽,再通过增殖、生根等阶段得到完整试管苗.实验表明:外植体取材季节以4-7月较好;最适增殖培养基为MS+BA 2.0mg/L+NAA 0.2 mg/L
摘要:分析化学是本科化学、药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及食品科学等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为了满足社会对大学生人才技能的要求,对分析化学学科进行教学改革迫在眉睫。该文对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分析化学课程在教材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探索,以期达到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贴合专业性及社会需求性的目的。  关键词:分析化学;食品质量与安全;教学改革  随着分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