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学生的具有责任感,就是要培养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不会做的事情要学着做,培养学生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就要从小开始教育,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班级是落实责任感教育的主要阵地,让学生在班级管理中感受认真履行职责并完成任务后的愉悦,树起学生更为强大责任感。
1 学生责任感培养是学校教育的使命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纲要明确指出对学生责任教育的总目标是:(1)体验不同场合下的角色变化,观察思考不同的角色应有的不同社会表现和应承担的不同责任;(2)增强责任意识,知道自己对自己、对家庭、对集体、对社会应承担的责任;(3)体验承担某项任务,感受认真履行职责并完成任务后的愉悦;(4)知道积极参加集体活动,认真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维护集体荣誉是作为集体一员应尽的责任,愿意承担和认真完成集体的任务。《小学生公民意识培养行动研究》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小学生的公民意识,提升小学生的公民能力,使学生具有健康生活、遵守规则、学会尊重、担负责任、拥有诚信、具有爱心等公民意识和素养,成为爱国、爱他人、守法、履行公民义务、人格健全的合格公民。纵观两者: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是要让学生首先要对自己负责:对自己的生活负责、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自己的学习负责,然后对他人负责,再对集体、对社会负责。由此可见责任感的培养是学校教育的社会
使命。
2 责任感是孩子做人做事的原动力
社会心理学家杨小兰在《责任教育:勇于承担的孩子最优秀》中指出,责任教育是培养孩子各种优秀品质的重要手段——责任感管住孩子的“心锁”,可以改变孩子的偏见,让孩子学会面对挫折,是孩子做人做事的原动力,让孩子学会坚持、更加自信、充满爱心、找到人生目标、更主动、最重要的是责任感给孩子一颗上进心,让孩子明白为谁而学习。见到洪水猛兽拔腿就跑是求生的天性,但能让人站住脚跟,迎危难而上解救同伴的,是责任感中的勇气。千里长途跋涉想倒下休息是身体的天性,但能让人咬紧牙关,俯首向前踏及目标的,是责任感中的坚忍。好逸恶劳贪图享受是懒惰的天性,但能让人勤俭劳作,努力奋斗出一片天空的,是责任感中的克己。以自我为中心为己筹谋是自私的天性,但能让人处处为他人着想,牺牲自身的,是责任感中的奉公。抢尖霸上爱出风头是虚荣的天性,但能让人自动自觉脚踏实地,心甘情愿洗尽铅华的,是责任感中的诚挚。由此可见培养学生有责任感,是解决许多问题的教育手段。现实生活也急需要增强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如果把社会比喻成一座大厦,那么每个公民就是这座大厦里的一块基石,而人的责任感就是垒起一块块基石粘合剂。有了责任感,人们就会主动去关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有了责任感,就会时刻准备着伸出一双援助之手;有了责任感,就会将个人融入到社会的海洋中,充分发挥个人的才干,为国效力。责任感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培养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就要从小开始耐心教育。
3 在家校活动中平衡父母的“爱”与责任感的培养
随着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逐步完善实施以及人们传统观念的改变,现在每个家庭的孩子都少了,社会经济发展越来越好,人们的日子也逐渐富裕起来,很多父母觉得自己儿时生活艰难,受苦太多了,现在家庭条件好了,就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再受苦受累,希望尽可能给他们多一点爱,所以一些父母或爷爷奶奶贴身侍候陪读、上学放学都要接送、除了读书还是读书任何事都不用做,连扫地、倒垃圾这样的家务活都不让孩子做。他们一心“爱”孩子似乎忘记了小孩子也有他应该承担的责任。在家里他是家庭一员,在学校他是一名学生,在社会上他是一个小公民,不同的角色赋予了孩子不同的责任。所以为了更好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在这方面,我们首先必须及时与家长沟通,要做到——该放手就放手。要知道社会是一个大家庭,也是一个大染缸,它不仅有真、善、美、而且还有假、恶、丑,学生的成长不可能脱离这个环境,成长无法代替。而小学生的模仿力特强,周围的人、身边的事都能直接影响到他们能否健康成長。但是我们家长超额的“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针对这一现象,学校开展多种亲子活动,拓展责任意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寓责任感培养于家庭教育之中,要求家长为孩子提供尽责机会,哪怕是一点一滴的小事情,做起形成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别人的事帮着做,不负责任的事拒绝做的良好的家庭责任教育氛围。教育同学与家长多交流常对话,沟通两代人的情感,开展“我是我家小主人”活动,同学们为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家的概念发生变化,同学们原来认为“家”的一切是家长的责任,父母对他好是应该的,现在变成了是每一个家庭成员共同的责任,通过活动同学们体验为家庭尽责的愉悦,建立起承担家庭的责任感。
4 在班级管理中感受认真履行职责并完成任务后的愉悦,树起更为强大责任感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学校的教育可谓举足轻重,班级是落实责任感教育的主要阵地,而班级管理活动更是孩子自我提升的舞台,是培养学生责任感的主要实践基地,为了让每个同学都能参与在班级管理中,成立以“责任制”为核心的班集体管理模式,在班集体活动中实行民主管理,每个同学既有个人负责的工作职务又有参与和他人共同完成班务工作。我们的班根据班务工作需要设立了不同的职能部门,如负责值日工作的值日组长(5人),负责领读工作的领读组长(5人),负责检查、收发作业的组长(7人),负责组员背书的组长(7人),负责整理图书角的(1人),负责黑板报、宣传栏的(6人),负责检查班容班貌的(1人),负责各学科的科代表(9人),负责管理纪律、班务的班长(2人),负责辅导作业的学习委员(9人),负责电器开关(1人),负责检查门窗开关(1人),负责考勤(1人)。让每个同学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竞聘承担一两项为自己班集体服务的固定工作,让每个同学都能直接体验班级管理工作,并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强化了他们的主人公意识,使同学们深深体会到自己与班集体的关系,树立起更为强大的责任感。 5 采取有效措施强化责任感
学生责任感的培养,首先教育学生学对自己负责,就是要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能做的事坚持做,自己不会做的事情要学着做,因为一个独立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强的人是不可能有责任感的,可以说,责任感始于独立意识和独立能力。对于孩子犯错,有时可采取一些强化措施,让孩子为过错吃一定的苦。例如:作业的字体写得不工整、或格式错了要重新写好为止,值日清洁工作不干净没过关要罚扫,违反纪律要受罚等等,相反如果做得好给予表扬或奖励,让学生体验履行职责并完成任务后的愉悦,以此培养、强化责
任感。
6 在评比活动中增强责任感
人的荣誉感与好胜心是与生俱来的,在班队会进行不同类型的评比活动,促进增强学生的责任感意识,在低年级学生学习了《我是家里的小主人》后,开展“我的事情我主”系列活动,进行整理书包、叠衣服(被子)、绑鞋带,擦桌椅……等比赛,让他们通过比赛学会独立收拾文具、学具,学会自己事情自己做,会做的事要坚持做,不会做的要学着做,把学到的知识内化成个体的责任,对自己的生活负责,培养独立能力增强责任感。在中高年级学习了《历史告诉我们》和《向人民英雄致敬》,开展“学习、秉承名人责任”为主题的经典阅读班队活动,让书香浸润校园让经典滋润童年,同学们通过阅读书报、查阅资料多接触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关诚信、责任感等内涵的文章、故事,并制作成读书卡、手抄报评比等,在同学间分享学习英雄模范、成功人士的事迹,分析他们成功的原因,从中体会个人责任对于国家和历史的重要意义,接受传统美德熏陶,领会责任的含义,增强并内化的责任感。你看四(1)的钟文静同学她的读书卡是这样写的:“在学校里,我们认真学习,这是责任;在家里,我们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这也是责任;走出校门,我们主动让座等,关心别人,为社会做点事,更是责任。六(1)班的陈英敏同学,她制作的手抄报的主题是:“爱不需要回报,但回报便是最高的责任的爱”。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肩负着建设祖国明天的责任;学生是我们的希望,他们肩扛着振兴华夏的责任;学生是未来社会的轴心,他们背负着“保卫祖国、稳定社会”的责任;学生是未來家庭的中流砥柱,他们背负着“赡养老人、抚育后代”的责任,如果我们不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他们将来怎能胜任这些职责?一个人只有有了责任感,才能具有驱动自己一生都勇往直前的不竭动力,才能感到许许多多有意义的事需要自己去做,才能感受到自我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才能真正得到人们的信赖和尊重。有了责任感,作为工人,就能够精益求精,制品一流;作为农民,就能够辛勤耕耘,收获颇丰;作为士兵,就能够驰骋疆场,屡建战功;作为学生,就能够主动学习,天天向上;作为知识分子,就能够创新科技,勇攀高峰;作为领导者,就能够殚精竭虑,造福一方。人人有责任感则国家富强,中华崛起。小学生责任感的形成和增强除了受意识形态和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外,最主要依靠教育培养,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抓住时机,循循善诱,培养学生高度的责任感。使学生具有健康生活、遵守规则、学会尊重、担负责任、拥有诚信、具有爱心等公民意识和素养,成为爱国、爱他人、守法、履行公民义务、人格健全的合格公民。
(作者单位:广州市增城区新塘镇新墩村新墩小学)
1 学生责任感培养是学校教育的使命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纲要明确指出对学生责任教育的总目标是:(1)体验不同场合下的角色变化,观察思考不同的角色应有的不同社会表现和应承担的不同责任;(2)增强责任意识,知道自己对自己、对家庭、对集体、对社会应承担的责任;(3)体验承担某项任务,感受认真履行职责并完成任务后的愉悦;(4)知道积极参加集体活动,认真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维护集体荣誉是作为集体一员应尽的责任,愿意承担和认真完成集体的任务。《小学生公民意识培养行动研究》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小学生的公民意识,提升小学生的公民能力,使学生具有健康生活、遵守规则、学会尊重、担负责任、拥有诚信、具有爱心等公民意识和素养,成为爱国、爱他人、守法、履行公民义务、人格健全的合格公民。纵观两者: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是要让学生首先要对自己负责:对自己的生活负责、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自己的学习负责,然后对他人负责,再对集体、对社会负责。由此可见责任感的培养是学校教育的社会
使命。
2 责任感是孩子做人做事的原动力
社会心理学家杨小兰在《责任教育:勇于承担的孩子最优秀》中指出,责任教育是培养孩子各种优秀品质的重要手段——责任感管住孩子的“心锁”,可以改变孩子的偏见,让孩子学会面对挫折,是孩子做人做事的原动力,让孩子学会坚持、更加自信、充满爱心、找到人生目标、更主动、最重要的是责任感给孩子一颗上进心,让孩子明白为谁而学习。见到洪水猛兽拔腿就跑是求生的天性,但能让人站住脚跟,迎危难而上解救同伴的,是责任感中的勇气。千里长途跋涉想倒下休息是身体的天性,但能让人咬紧牙关,俯首向前踏及目标的,是责任感中的坚忍。好逸恶劳贪图享受是懒惰的天性,但能让人勤俭劳作,努力奋斗出一片天空的,是责任感中的克己。以自我为中心为己筹谋是自私的天性,但能让人处处为他人着想,牺牲自身的,是责任感中的奉公。抢尖霸上爱出风头是虚荣的天性,但能让人自动自觉脚踏实地,心甘情愿洗尽铅华的,是责任感中的诚挚。由此可见培养学生有责任感,是解决许多问题的教育手段。现实生活也急需要增强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如果把社会比喻成一座大厦,那么每个公民就是这座大厦里的一块基石,而人的责任感就是垒起一块块基石粘合剂。有了责任感,人们就会主动去关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有了责任感,就会时刻准备着伸出一双援助之手;有了责任感,就会将个人融入到社会的海洋中,充分发挥个人的才干,为国效力。责任感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培养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就要从小开始耐心教育。
3 在家校活动中平衡父母的“爱”与责任感的培养
随着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逐步完善实施以及人们传统观念的改变,现在每个家庭的孩子都少了,社会经济发展越来越好,人们的日子也逐渐富裕起来,很多父母觉得自己儿时生活艰难,受苦太多了,现在家庭条件好了,就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再受苦受累,希望尽可能给他们多一点爱,所以一些父母或爷爷奶奶贴身侍候陪读、上学放学都要接送、除了读书还是读书任何事都不用做,连扫地、倒垃圾这样的家务活都不让孩子做。他们一心“爱”孩子似乎忘记了小孩子也有他应该承担的责任。在家里他是家庭一员,在学校他是一名学生,在社会上他是一个小公民,不同的角色赋予了孩子不同的责任。所以为了更好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在这方面,我们首先必须及时与家长沟通,要做到——该放手就放手。要知道社会是一个大家庭,也是一个大染缸,它不仅有真、善、美、而且还有假、恶、丑,学生的成长不可能脱离这个环境,成长无法代替。而小学生的模仿力特强,周围的人、身边的事都能直接影响到他们能否健康成長。但是我们家长超额的“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针对这一现象,学校开展多种亲子活动,拓展责任意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寓责任感培养于家庭教育之中,要求家长为孩子提供尽责机会,哪怕是一点一滴的小事情,做起形成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别人的事帮着做,不负责任的事拒绝做的良好的家庭责任教育氛围。教育同学与家长多交流常对话,沟通两代人的情感,开展“我是我家小主人”活动,同学们为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家的概念发生变化,同学们原来认为“家”的一切是家长的责任,父母对他好是应该的,现在变成了是每一个家庭成员共同的责任,通过活动同学们体验为家庭尽责的愉悦,建立起承担家庭的责任感。
4 在班级管理中感受认真履行职责并完成任务后的愉悦,树起更为强大责任感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学校的教育可谓举足轻重,班级是落实责任感教育的主要阵地,而班级管理活动更是孩子自我提升的舞台,是培养学生责任感的主要实践基地,为了让每个同学都能参与在班级管理中,成立以“责任制”为核心的班集体管理模式,在班集体活动中实行民主管理,每个同学既有个人负责的工作职务又有参与和他人共同完成班务工作。我们的班根据班务工作需要设立了不同的职能部门,如负责值日工作的值日组长(5人),负责领读工作的领读组长(5人),负责检查、收发作业的组长(7人),负责组员背书的组长(7人),负责整理图书角的(1人),负责黑板报、宣传栏的(6人),负责检查班容班貌的(1人),负责各学科的科代表(9人),负责管理纪律、班务的班长(2人),负责辅导作业的学习委员(9人),负责电器开关(1人),负责检查门窗开关(1人),负责考勤(1人)。让每个同学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竞聘承担一两项为自己班集体服务的固定工作,让每个同学都能直接体验班级管理工作,并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强化了他们的主人公意识,使同学们深深体会到自己与班集体的关系,树立起更为强大的责任感。 5 采取有效措施强化责任感
学生责任感的培养,首先教育学生学对自己负责,就是要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能做的事坚持做,自己不会做的事情要学着做,因为一个独立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强的人是不可能有责任感的,可以说,责任感始于独立意识和独立能力。对于孩子犯错,有时可采取一些强化措施,让孩子为过错吃一定的苦。例如:作业的字体写得不工整、或格式错了要重新写好为止,值日清洁工作不干净没过关要罚扫,违反纪律要受罚等等,相反如果做得好给予表扬或奖励,让学生体验履行职责并完成任务后的愉悦,以此培养、强化责
任感。
6 在评比活动中增强责任感
人的荣誉感与好胜心是与生俱来的,在班队会进行不同类型的评比活动,促进增强学生的责任感意识,在低年级学生学习了《我是家里的小主人》后,开展“我的事情我主”系列活动,进行整理书包、叠衣服(被子)、绑鞋带,擦桌椅……等比赛,让他们通过比赛学会独立收拾文具、学具,学会自己事情自己做,会做的事要坚持做,不会做的要学着做,把学到的知识内化成个体的责任,对自己的生活负责,培养独立能力增强责任感。在中高年级学习了《历史告诉我们》和《向人民英雄致敬》,开展“学习、秉承名人责任”为主题的经典阅读班队活动,让书香浸润校园让经典滋润童年,同学们通过阅读书报、查阅资料多接触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关诚信、责任感等内涵的文章、故事,并制作成读书卡、手抄报评比等,在同学间分享学习英雄模范、成功人士的事迹,分析他们成功的原因,从中体会个人责任对于国家和历史的重要意义,接受传统美德熏陶,领会责任的含义,增强并内化的责任感。你看四(1)的钟文静同学她的读书卡是这样写的:“在学校里,我们认真学习,这是责任;在家里,我们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这也是责任;走出校门,我们主动让座等,关心别人,为社会做点事,更是责任。六(1)班的陈英敏同学,她制作的手抄报的主题是:“爱不需要回报,但回报便是最高的责任的爱”。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肩负着建设祖国明天的责任;学生是我们的希望,他们肩扛着振兴华夏的责任;学生是未来社会的轴心,他们背负着“保卫祖国、稳定社会”的责任;学生是未來家庭的中流砥柱,他们背负着“赡养老人、抚育后代”的责任,如果我们不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他们将来怎能胜任这些职责?一个人只有有了责任感,才能具有驱动自己一生都勇往直前的不竭动力,才能感到许许多多有意义的事需要自己去做,才能感受到自我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才能真正得到人们的信赖和尊重。有了责任感,作为工人,就能够精益求精,制品一流;作为农民,就能够辛勤耕耘,收获颇丰;作为士兵,就能够驰骋疆场,屡建战功;作为学生,就能够主动学习,天天向上;作为知识分子,就能够创新科技,勇攀高峰;作为领导者,就能够殚精竭虑,造福一方。人人有责任感则国家富强,中华崛起。小学生责任感的形成和增强除了受意识形态和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外,最主要依靠教育培养,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抓住时机,循循善诱,培养学生高度的责任感。使学生具有健康生活、遵守规则、学会尊重、担负责任、拥有诚信、具有爱心等公民意识和素养,成为爱国、爱他人、守法、履行公民义务、人格健全的合格公民。
(作者单位:广州市增城区新塘镇新墩村新墩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