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分析人文关怀视阈下的高校思政教育

来源 :知音励志·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xcen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人文关怀视阈下的高校思政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对人文关怀的加强找到优化高校思政教育模式的途径。本文通过分析高校思政教育中人文关怀之不足之处阐释了思政教育中人文关怀的实质和重要意义,并就高校思政教育加强人文关怀的途径提出了若干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人文关怀;高校;思政教育
  “人文關怀”通常被视作西方文化中人文主义的衍伸,涉及到对人性的爱护、对个体价值实现的尊重等诸多层面,西方国家宣扬的“自由、平等、博爱”等普世价值就是“人文关怀”比较具体的展示。不过早在春秋时期的中国也出现过对“人文”的描述,其出处为最古老的诗歌总结《诗经》中的《贲》,内容是“……文明以此,人文也……”。可见人文是与原始、野蛮相对的文明进步,是以人为关注的中心,通过人文关怀实现对人性的尊重、爱护、信任、依赖……并由此从野蛮走向文明,从而实现人性的升华,使人格品质提升到相对完善境界的过程。
  1 高校思政教育中人文关怀之不足之处
  1.1 重理论轻实践
  这是应试教育模式下长期存在的较典型问题之一。思政教育作为高校必修课程在各类考核评价中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出于提高成绩、考出高分等更加现实的目的,思政教育逐渐演变成为一门比较纯粹的理论知识专业课程,教学形式和内容则倾向于对定义、概念、原理、原则等的阐释、记忆、背诵上。相反,思想政治用于塑造学生人格、修养、道德、品质等方面的实践作用却被人为地忽略掉,这样的教育模式产生的最直接后果就是思政教育本质上应有的人文关怀被不断淡化,甚至难以体现出来。
  1.2 服务意识欠缺
  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师者”的定位往往是高高在上的权威形象,这一观念也一直延续到了当下的高校教育的不少学科中。虽然思政教育本质上的目标在于通过教师的引导、辅助健全和完善学生的人格操守与道德品质,可是已经成为惯性的权威式教学却依然让学生被异化成了接收知识的“容器”,只能通过被动聆听完成教育过程。教师很难在这样的氛围中突破固有的教育模式,服务意识欠缺使其无法实现从教学“主体”向“主导”的顺利转变。而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听讲的“客体”地位也让教师做不到对学生的平等相待,思政教育成了教师单方面对学生的教导甚至指挥,也就谈不上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1.3 模式陈旧、成效有限
  思政教育作为一类高度概括的专业学科具有逻辑性强、十分抽象的特点,这样的学科属性本就已经给教学形式提出了相当的挑战。加之传统思政教育长期以来固守着“灌输”模式,陈旧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思政课程产生了“本能”的抵触心理。虽然迫于应付考试的压力不得不死记硬背,但这也造成学生在课堂上极易走神,或是对教学内容“左耳进右耳出”。思政教学被简化成了背笔记、背讲义、背真题,成了事实上应付考试的苦差事,也就让思政教育人文关怀大打折扣,往往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2 高校思政教育中人文关怀的实质
  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强调人文关怀除了是教改后素质教育提倡的教育改革内容,也是为了纠正长期存在的思政教育领域中错误的认知和理念。加强人文关怀其实是让思政教育回归 “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教育实质。也就是说,思政教育其实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平等相待、学生在教师引领下逐步形成完善、健全的人格素养、道德品质、思想意识等的过程。加强人文关怀乃是思政教师践行“想学生所想”,“为学生服务”的教育理念、实现对学生精神世界“塑型”的最终目标。
  3 高校思政教育中人文关怀的重要意义
  加强高校思政教育中人文关怀的重要意义最为突出的一点在于正本清源、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至于在多元思潮包围中迷失自我甚至堕入歧途。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国门的敞开带来了物质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也使来自西方资本主义的种种思潮全面影响着国人的思想认知。包括拜金主义、物质主义、享乐主义在内的西式思想不仅影响着不少国人看待外部世界的视角,也在很大程度上成了混淆“三观”的因素。而这样的不良影响对于尚在思想意识成熟过程中的年轻学生尤其重大。一些学生开始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产生了怀疑和动摇,少数学生甚至发展到了否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危险地步。
  加强高校思政教育中人文关怀正是为了纠正这些学生在思想领域的偏颇和错误,将其引导到正确、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路上。这样的人文关怀不止于在校期间对学生思想意识的“归位”,更重要的意义还在于能够夯实学生的人格修养基础与道德底线,不至于在学生进入社会后因为思想意识方面存在的缺陷、不足而犯下无法挽回的错误。
  4 高校思政教育加强人文关怀的途径
  4.1 细分教育对象,分层教育,防止“边缘化”
  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落实到教育层面,其中一个比较典型的环节就是对受教育者开展的个性化教育,也就是对受教育者个体特点的发现、尊重,并从中找寻最能为其接受和认同的教育形式。也就是说,教育领域中的人文关怀之焦点乃是每个学生,是对学生个体学习、生活、社交等的充分了解和认知,是更加有针对性的教育手段和内容,而不是“大锅饭”式的泛泛而教。落实到高校思政教育范畴的人文关怀则是细分教育对象、分层教育、防止学生的“边缘化”。
  进入各类高校的学生虽然多数已经满足了法定成年的年龄要求,然而从进入学校接受教育开始,学生中的绝大多数都过着“学校——家庭”两点一线式的简单生活。这种相对封闭的生存与学习环境造成的后果必然是学生仅能拥有极其有限的社会经历。而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仍在定型过程中,具有缺乏稳定性的明显缺陷,容易被种种负面因素左右甚至诱导。内因和外因的共同作用让高校学生的人生道路充满无数可能的同时也潜藏众多危机,“边缘化”就是其中比较危险的一种。
  高校中“边缘化”的学生常常表现为少数“非主流”群体,这些学生游离在其他多数学生之外,为多数学生所忽视甚至排斥。虽然边缘化学生只占据高校学生总量中极少部分,可当其边缘程度达到某种极端时,造成的负面影响则往往给其他多数学生带来较强烈的冲击。比如近年来发生的“马加爵案”、“复旦投毒案”等都是这类“边缘化”的恶果。   由此可见,高校思政教育加强人文关怀的前提乃是彻底改变传统教学“一刀切”式的惯性模式,针对学生个体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应根据学生以往的学习背景、家庭环境、成长历史等尽量细致划分为不同的类别。对那些具有较强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的学生可鼓励其利用一切资源和手段扩大学习覆盖面,快速提升学习成效;而对那些资质较普通的学生则可按部就班根据教材设置开展教学,或是在条件具备时与那些进度较快的学生结成学习“对子”,在合作学习中共同进步。至于少数落后甚至出现“边缘化”苗头的学生则应作为教师帮扶教育的重点,除了课堂教学时加强对这些后进学生的关注外,课余时间还应加大与这些学生的交流沟通,从日常生活上关心学生的起居和心理状态,必要时应有心理教师或专家介入共同进行教育。
  4.2 加强生命教育,拓展学生精神世界的深度和广度
  生命教育是基于生命层次理论的教育形式,起源于法国著名教育家卢梭的“人生三境界”论述。生命教育旨在通过培养学生对于人“生存、生活、生命”三个理论阶段的认知和理解开展珍爱生命、适应环境、探究和实现生命价值与意义等层层递进式的教育。
  之所以需要通过开展生命教育实现思政教育的人文关怀,乃是由于后工业化时代的当今社会中,不少人的精神世界已经被多元思潮的侵袭搅扰得丧失了本真,不仅失去了对生命价值与意义的辨识能力,甚至走向了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反面。暂且不提近年来高校学生杀人案、投毒案之类相当极端的例子,仅仅从中国未成年人焦虑问题研究数据显示的结果就已足够令人惊心。有人曾统计,中国小学、初中、高中学生群体中有明显心理问题学生的比例分别为10%、15%、20%,其他具有心理异常现象的学生数量则快速上升。而进入高校后面临的就业、情感、人际交往等更加繁复的问题则让这些已经积淀的陈疾如雪上加霜。
  年轻学生出现不良心理问题甚至犯罪现象背后的根源是功利性教育模式和几乎整个社会都陷入对物质利益疯狂追逐的叠加影响。来自西方的金钱至上、物质第一和享乐主义等思潮在日益激烈的市场化竞争背景下让众多国人将人生价值简单定位在了“房子+车子+票子”构成的所谓“成功”上,却选择对“仁、德、信、义、爱”等的忽略甚至鄙视。
  可早在两千多年前,古代哲人早就指出了物质对人精神世界潜在的危害:“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开展生命教育以实现高校思政的人文关怀正是为了让学生认识到一个人仅有的一次生命中绝不止于追逐物质利益这类肤浅的意义,而是需要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认知和践行爱人、爱社会、爱环境、奉献、责任等更加高尚的理想主义和道德观念,要在虽短暂且宝贵的人生旅程中不断拓展精神世界的深度和广度并感知这一过程的美好与乐趣。
  4.3 与时俱进,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强化与学生的沟通交流
  要实现对学生的关怀,沟通和交流是不能跳过的环节。只有足够数量的信息反馈才能让教师了解和掌握学生思想意识发生变化的端倪,从而采取更加有针对性的辅助或帮扶措施。同时,正常情况下,倾诉不仅是反映情况的手段,常常也是发泄不良情绪的契机。学生与教师互动的过程往往也是其寻求理解和帮助的潜在意识体现。教师必须利用一切手段强化与学生的沟通交流,而要提高交互過程的有效性,充分利用现代科技、与时俱进是较好的选择。
  信息时代下,高校学子们早已熟悉和普及了数字通信技术,不见面的交流甚至已经成为当下年轻人交流互动的新常态。高校思政教师应当把握这样的潮流特点,利用微博、微信、朋友圈等更具时尚特色的工具密切与学生的联系。利用科技手段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不仅有助于消除思政教育与学生间的隔膜甚至成见,而且能够给予学生一个积极信号,那就是思政教师绝不是一群因循守旧的“老古董”,他们也是能够踏准时代节拍的“弄潮儿”。有了这种更加具有亲和力的教育氛围,学生可以在相对轻松愉悦的状态下向思政教师敞开心怀直抒胸臆,教师也能更加切中要害,使思政教育人文关怀发挥最大的作用。
  5 结束语
  人文关怀的内涵中除了有对个体人类生命的关注、尊重、理解、爱护、满足其需求、促进其价值实现与人格发展外,还包括个体生命与外部环境关系间的和谐共处。也就是说,高校思政教育加强人文关怀不仅需要加强对学生个体生命潜力的培育、挖掘和展现外,还应当帮助学生加强与外部环境的交流沟通,通过教育促进学生提高环境适应能力。尤其是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中树立起科学、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至于被多元化思潮混淆了意识、思想而陷入迷惘。高校思政教育加强人文关怀除了是对学生的教育、引导、辅助、关爱外,也是对思政教育专业水平的变革、提升,是对教改后素质教育目标的现实展示,也是对行业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落实。
  参考文献
  [1]卜路平.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界定的几点思考[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2(01):16.
  [2]宇业力,邵海军.“问题意识”视角下的人性化思想政治教育[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3(01):20.
  [3]曹砚辉,谭来兴.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J].继续教育研究,2012(06):19.
  [4]刘顺厚.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注重人文关怀[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3(02):11.
  [5]唐兴化.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加强人文关怀[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08):32.
  作者简介
  谢维珠(1988-),女,广东省湛江市人。现为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辅导员。研究方向为高校学生日常管理及学生思政工作。
  作者单位
  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 广东省东莞市 523960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以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概念、特征为切入点,就其技术在机械工程中的具体运用措施与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细致的探讨研究,期望为推动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机械工程中的普及、进步,促进机械工程生产效率与质量的进一步提升,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机械工程;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发展  伴随我国社会经济与工程技术的迅速发展,机电一体化也得到迅猛提升并被广泛应用到诸多机械工程领域之中,其为机械工程的生产效率
期刊
摘 要 微信作为近几年迅猛发展的一款交流工具,给传统数字化校园带来冲击的同时也给教育教学及管理注入了全新的血液。这里主要介绍了企微给教育教学带来的影响以及学校管理带来的变革,分析了它在当今数字化校园中的地位与革新作用。同时结合学校自身特点,通过对企微进行合理开发应用,举例尝试性的实践探究来和大家分享其对教学及管理中的影响和作用。  【关键词】微信;企微;数字校园;学校管理;教育教学  随着“互联网
期刊
摘 要 当前环境下,资源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城市的快速发展与建设也急剧加速着自然资源的消耗,开展生态环境建设,已经势在必行。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置入海绵城市的理念,对于滨水空间环境运用海绵城市的理念进行设计与构建,能够合理利用雨水资源,有效降低土地资源使用压力,由此可对海绵城市进行理论和实践基本探索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海绵城市;滨水景观;绵阳;涪江  1 海绵城市理论的研究背景  近年来国内
期刊
摘 要 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其学科注重综合性,围绕第一线职业岗位或岗位群的实际需要,从而让学生顺利成为企业的“准员工”。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的教育管理中,要确立“以企业为中心”的观念,寻求与企业及教育培训机构的合作,适应市场经济下教育发展的需求。  【关键词】合作;优势;质量  所谓高职,“高”要求学生掌握熟练的、高智力含量的应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并具有一定的对未来职业技
期刊
摘 要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女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因素进行调查,旨在调查影响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女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因素并进行分析、给予建议;结果显示有28%的女生课余时间自主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有46%的女生只有在有活动的时候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有26%的女生几乎不参加体育活动。结论:影响女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因素有自身兴趣,个人对体育活动的认识,生理因素。
期刊
摘 要 中职学生由于成长的过程中经历较多的挫折,使得他们的自信心和成才欲望缺乏,严重影响他们的中职生活。如何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激发成才欲望是中职学校教育教学的突破口。我校通过开展“以成功校友为榜样的新生教育活动”,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关键词】校友;榜样;激发;自信心与成才欲  中职学生由于成长的过程中经历较多的挫折,使得他们的自信心和成才欲望缺乏,严重影响他们的中职生活。只有想方设法帮助学
期刊
摘 要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教师的天职。教给学生自己去学习知识的本领,等于交给了他们开启科学知识宝库的一把“金钥匙”,在教学中要运用各种手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他们的自学水平。  【关键词】自学能力;学习兴趣;高效;预习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给学生鱼不如教会他们打鱼的方法”,这就意味着:老师不仅要教学生学,更重要的是教学生怎么去学。  那么自学是什么呢?自学就是学生自己
期刊
摘 要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爱好,读书是其中之一。但凡人有了一种癖好,也就有了看世界的一种特别眼光,甚至有了一个属于他的特别的世界。读书的益处相信很多人都清楚,无需赘言。爱读书的人看世界的眼光也会和别人不一样。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世界会在阅读后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关于读书,古人曾经有一句话广为流传: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说的是读与写的关系,是强调读对于写的重要性。作为高中生,读和写都是语文学习的
期刊
摘 要 似乎在现如今这个时代向你说“挫折”这个词,不少人会捂着耳朵,拧起眉头,不想再听下去。可自古以来中国有一句古话“良药苦口利于病”。对于某些重要命题,回避不是好法子。  【关键词】幼儿; 挫折; 教育  也许你会以为“挫折”是个大命题,只能放在人比较成熟的时候——起码要到男孩下巴长出软软的胡须,女孩身姿婀娜之后。可下面就不得不提我们如今的社会现状了……  在幼儿园门口,还未到放学时间,就守侯着
期刊
摘 要 通过对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一般状况的调查,分析高校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在此基础上探讨高校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高校;青年教师;职业规划  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是指教师对所从世界的职业进行设计实现职业理想的一种策划行为。教师职业生涯规包含对教师职业发展相关各个方面进行设想和规划,具体包括:对教师职业的选择,对教师职业目标与预期成就的设想,对工作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