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自然、征服自然都不是科学态度

来源 :同舟共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an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扬弃敬畏自然、征服自然的观念和行为,正确认识自然,科学改造自然,合理利用自然,有效保护自然,是人与自然共同发展的保证。
  
  敬畏自然还是敬重自然
  
  人类作为一个生物物种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生命活动始终遵循自然规律。但是在地球生态系统的长期演化中,人类发展了超越其他物种的智能,具有高度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并建立起极其复杂而严密的社会组织体系。自古以来,人类不断地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同自然之间形成各种复杂的关系,人类社会与自然和谐共处,因此得以发展。
  在原始社会,人对种种自然现象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在很大程度上只能消极地顺从自然,对自然产生一种敬畏心态。这种心态是同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同人类自身的无知和愚昧联系在一起的。此时人与自然还谈不上和谐相处。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结果,也是二者继续发展的条件。胡锦涛同志说:“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人民日报》2005年2月20日)其中生产发展是生活富裕的基础和前提,生活富裕是生产发展的动因和目标,生态良好是生产发展和生活富裕的保证和条件,三者的统一就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天灾人祸的巨大打击面前,把人与自然的关系重新定位为“心存敬畏”,这未必是生态理念的进步。对自然持敬畏心态,势必导致不敢大胆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终将难以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统一,难以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撇开畏惧自然的成分,敬重自然则包含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自然具有广阔性和复杂性,总是存在未知领域,而人类认识、改造和利用自然的能力是有限的,无论古代和现代,人类都必须遵循自然规律,违反了自然规律,最终必遭惩罚。因此,敬重自然,正确处理与自然的关系,才不失为现代人明智的态度。敬重,本身就包含着对自然的顺应、探索和利导,包含着对自然的更深层的认识。当然,敬重自然不是盲目崇拜自然,在自然面前无所作为,而是强调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充分发挥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要和谐共处就不要企图征服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改造和控制自然的能力日益增强,过去对自然的种种畏惧打消了,但又一度走向另一极端,高喊主宰自然、征服自然的口号。翻开一些社会科学的教科书或工具书,可以看到这样的定义:“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的能力”。这反映了近代社会形成的生产力观,一直流行并影响到现代社会。
  应当肯定,上述生产力观包含着科学的、合理的成分。人类社会要进步,改造自然无疑是必要的,这种生产力观对认识和改造自然曾经起过很大作用。但是,“征服自然”的说法反映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错误认识,用这个概念来描述人与自然的关系,实际上把人摆到了自然的对立面,导致人对自然肆无忌惮的掠夺,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直接危及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许这样做,社会生产会有发展,生活水平会有提高,但是生态环境却遭到严重破坏,人与自然的不和谐状态严重加剧。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陶醉于从自然获取的成就,以为是征服和战胜了自然。例如,在江河上筑起大坝蓄水发电和拦洪,宇航员乘航天器到达月球并返回地球,登山队员登上了山巅,探险者冒险乘皮筏漂过急流险滩,这类事情常常被视为征服自然的壮举。诚然,人类取得改造自然的成就值得自豪,但这些成就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循自然规律而取得的,决不是征服了自然。何况这些成就的取得可能已产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负面影响,最终招致自然的报复。恩格斯曾经告戒人们:“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83页)联系当今社会的一些现象来思考,倍感恩格斯所说之真切。国内一些地方毁林开荒,导致土地荒漠化,最终不得不退耕还林;一些江河沿岸盲目建设工业项目,大量排放废水废气废渣,严重污染环境,最终为治理污染所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超过这些工业项目所带来的收益;一些杀虫剂的发明及用来对付害虫,最终却危害人自身而不得不禁用。类似事例不胜枚举。
  2004年12月发生在印度尼西亚海域的里氏9级地震引发印度洋海啸,造成数十万人死亡和巨额财产损失。这次灾害的发生,是否就是大自然对人类的一种惩罚,现在还不能下结论。但1998年长江洪灾的发生则与人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密切相关。
  面对自然灾害和其他人为祸害,人类需要冷静地反思自己的观念和行为。我们无需回到敬畏自然的状态,也无须在巨大的自然力面前感到迷茫,而应保持乐观向上和积极进取的心态,抛弃“征服自然”的观念,依靠科学发展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作者系中共广东省委党校教授)
其他文献
二月号《杂文月刊》选刊版刊登一篇杂文,题目是《几个乡下人等于一个城里人?》,大意说,由于城乡二元结构,同是交通肇事死亡,赔偿金额,乡下人仅是城里人的几分之一。据说这是国家有关条款规定的,根据是城镇与农村收入不同,因而乡下人的命不如城里人的命值钱。这种不平等,甚至早就反映在《选举法》中了,农村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四倍于城市代表,就是说,四个乡下人等于一个城里人。  不能一概而论,相反的情况也有。譬如,
期刊
目前,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教育正在积极开展。“保先”教育势在必行,很有必要。在学习中,重温邓小平同志的一些教诲,很有裨益。  “我们党有五好:有好的指导思想,有好的中央,有大批好的骨干,有好的传统,有好的信赖党的人民。”(《邓小平文选》第一卷第301页)这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小平同志总结出来的。可见,党的先进性基础是坚实的。  共产党员应该在哪些方面保持先进性呢?小平在上面这篇讲话的结尾呼吁:“我们
期刊
按时髦说法,唐彪绝对是实力派歌手。他唱民歌也用美声,嗓音高亢而明净。在公众场合,他总是容光焕发,衣履整齐,神采飞扬。走近唐彪,你会发现,这位英气逼人的演员其实很低调——坐车总是争着坐后排,公众活动把别人让在前头,待人接物有谦让之风。  采访唐彪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的日程总是排得满满的,常常在全国和世界各地飞。但听说是省政协的杂志要采访,他很爽快地答应了。某日上午,乘一次会议的空隙我们采访了他,坐
期刊
尊重历史 超越历史  章开沅    历史的认识往往会随着时间的冲刷而变得更客观、清晰、深刻。今年是抗战胜利60周年。现在,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的作用应该有与以往不同的认识和评价。  中国在二战中所起的作用是非常了不起的。1931年日本侵略军占领东北,中国的抗日战争就开始了,所以完整的说法是14年抗战,而不是8年抗战。从“七七事变”开始,我们对日本的侵略展开了全面反抗。在远东战场上,中国是抵抗日本
期刊
2005年6月9日,酝酿三年的《东亚三国的近现代史》中文版终于出版,仅仅10天之后,该书已印刷5次,发行量超过10万册。  这是中日韩三国的百位历史学家和教师合作的成果。  事情追溯到2001年。那年,日本文部科学省通过了扶桑社出版的右翼历史教科书。为了阻止该书进入日本的课堂,我与当时担任黑龙江省社科院副院长的步平(现任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常务副所长)作为中国代表,去东京出席一个教科书的亚洲紧急
期刊
孙蔚如,字树棠,1896年元月生,陕西长安县灞桥镇豁口村人(今属西安市灞桥区),出身于“耕读传家”的书香门第,毕业于西北陆军测量学校。1915年,19岁的孙蔚如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1917年投笔从戎,加入了陕西靖国军,在北伐战争中屡建战功,从—下级军官直升至统军将领,成为杨虎城最得力的助手。1936年12月西安事变期间,孙蔚如担任西安戒严司令,统一指挥调动西安周围50公里内的各路军队,为
期刊
佘祥林案件经媒体广泛报道后,全社会都在思考:冤案是怎样造成的?  近年来类似的案子还有不少:云南大学生孙万刚涉嫌杀害女友,被判死缓,服刑8年后,真凶落网;辽宁李化伟涉嫌杀妻,被判死缓,服刑14年后,真凶落网;河北青年聂树斌涉嫌强奸杀人,被执行死刑,10年后有一自称该案真凶的疑犯落网。  为什么冤案一再发生?为什么冤案总要等到被害人现身、真凶落网后才能得到纠正?我想,问题的答案在于“程序”,在于长期
期刊
德先生来到中国已经有一百多年的时间了,为了“民主”这个响亮的口号,多少仁人志士奔走呼号,抛洒热血。然而,时至今日,民主法治建设仍然任重道远。很多人认为民主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公共政治生活习惯,可是这种公共生活态度和习惯也需要制度才能培养。长期以来,不是我们缺乏民主的信念,也不是我们民主素质太低,而是我们对民主制度的建立缺乏足够的细心和耐心,其实民主制度的设计也需要精巧心思!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期刊
民族英雄袁崇焕生于明神宗万历十二年(公元1584年),他的光辉业绩不会因为年代的久远而被遗忘。    佘氏祖辈精忠守墓三百年    1988年初北京市政协七届一次全会前夕,我参加记者招待会,当记者问及有关蒋经国的问题时,主持人说:“这个问题,请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的蒋建国先生回答。”记者席上一阵骚动,大概我的名字引起了他们的联想,主持人忙解释说我是蒋光鼐之子。这一细节引起了公众的关注。几天后袁崇焕
期刊
已经好多年没有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看到提“缺点”二字了,可是缺点却真实地存在于我们的工作之中。比如,政府自身改革和职能转变滞后,行政审批事项仍然过多,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比较薄弱;一些部门之间职责不清、协调不力,管理方式落后,办事效率不高;有些关系群众利益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有些政府工作人员依法行政观念不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弄虚作假和奢侈浪费的问题比较突出;腐败现象在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