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优化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来源 :吉林画报·新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c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巩固、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会学”,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认识。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属于人的非智力因素,它对认知活动起着指导、调节和强化的作用,是学习过程顺利而有效进行的心理条件。“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在观察、思考生物现象、认识现象本质及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过程中感到兴奋和激动,使之体会到学习生物知识的乐趣和成功的愉快。从而以兴趣激发起学生对生物学的热爱之情,这是生物学教学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兴趣的源泉在哪里?
  第一,兴趣在于探索隐蔽的现象或事物。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对司空见惯的现象常常会熟视无睹,而揭示这些现象的本质,却会引起人们的高度注意。生物界绚丽多彩,可作为学生观察、研究的对象十分丰富。我们应该把生物教学的背景扩大到广阔美丽而又蕴含许多奥秘的自然环境之中,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生物知识,探索生物现象的本质。如在讲述《有机物的制造——光合作用》一节时,最好把注意力放在事实和现象的联结点上,即“在阳光下每一片绿叶都在进行生命活动”。对学生说:“在阳光下每一片绿叶都在进行生命活动,这生命活动在盛夏尤其活跃,没有这种复杂的生命活动,树木便无法活下来。这种生命活动不仅能够决定植物的存亡,而且也与我们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许多科学家利用实验的方法来探索这种奥秘,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然而利用这种生命活动实现粮食生产的工厂化还处于探索阶段。让我们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仔细想想,这种生命活动是怎样依靠土壤、空气中的物质来生产有机物质的,它又是怎样影响我们的环境与生活的,并畅想‘绿色与我们未来的生活’。”学生听之,有跃跃欲试之感,对大自然的奥秘感到惊异。
  第二,运用知识,激活思维,是兴趣不竭的源泉。“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苏霍姆林斯基语)。我们应该不断地激发、强化学生的这种精神需要,尽最大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体验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创造者”,体验成功的快乐。在教学实践中,应坚持走课内外相结合之路:课内,学生在感性认知的基础上,分析、概括、深化生物知识并形成较为系统的知识体系,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课外,重实践、重体验,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新问题、探索新问题,重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课外与课内相结合有利于学生巩固课内知识,使学生每掌握一个新知识,都能得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如讲述《花的结构》一节内容时,课外要求学生观察各种花的形态、结构,组织学生展开讨论比较各种花的异同,大多数学生会惊讶地意识到自己经常看到的各种植物的花尽管形状、大小、颜色多种多样,可是它们的结构却是基本相同的。课外让学生完成教材中动动手的内容,收集有关花的诗句、名言、谚语等。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查阅了很多资料,表现得兴趣盎然。经过多年的实践笔者认为,利用课外时间带领学生在校园中,或到大自然的广阔天地之中观察形形色色的动植物,让学生在观察中验证生物学知识与规律领悟生物学观点,并从已知中不断地引出未知,这种做法对学生思维发展的影响将是十分深远的。
  2 积极诱导学生参与教学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双方必须共同参与、相互配合才能获得成功。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应该为“学”服务。学生只有全身心地参与到教学中。才能使课堂中的问题成为学生自身的问题。学生才会学得积极主动、生动活泼。正因为学生在课堂上得到的任何知识、解决的任何问题,是他们自己获得的。所以就比通过其他途径得来的更彻底地属于他们自己。但是“一刀切”、“齐步走”等陈旧的教学组织形式,造成了课堂教学的少、慢、差、费的现象。如,教师满堂的地讲,学生毫无兴趣的听;教学内容封闭;教学信息缺少双向的交流,学生没有参与的机会;教学效果较差,优秀学生吃不饱、后进生消化不了等。解决这一问题的突破口在哪里?
  首先,应优化教学组织形式,实行“分组教学、合作达标”。所谓“分组教学”是指通过学情分析,将所教班级学生按照学业水平、能力、性别、个性特征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组4—7人不等,根据学生特长如生物基础知识、实验技能、某种生物的观察或饲养等,选出组长(组长可根据学习内容选定),为学生主动参与、积极交往、合作学习、公平竞争创造条件。”分组教学、合作达标”的程序是:①目标定向。教师布置可供选择的适合于小组合作学习的作业内容,各小组自主选择、接纳。②组内交流。以学生为主体,先个体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再小组内发言交流。教师对小组学习作必要的指导和调控。③全班交流,小组代表综合学习结果向全班汇报。事实证明,采用“分组教学、合作达标”的教学组织形式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仅如此,这一教学组织形式能有效地纠正教师“独占课堂”的不良倾向,对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竞争意识也将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其次,注重学生思维的参与。课堂中学生的参与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如讲述《生物的生活环境》一节时,笔者把一盆月季花放在讲台上,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要让月季花生活下去,需要同学们提供什么条件?反之呢?这说明了什么?如何把影响月季生活的因素进行分类?”学生的思维十分活跃,问题回答的也比较准确深刻;二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创造性。如,教学目标可由学生提出,使教学中的问题真正成为学生的问题;教学过程主要通过学生自学、讨论完成;实验先由学生设想、设计、操作,再由教师点评;各种动植物与人类的关系及其应用前景让学生畅所欲言等等。在整个教学中,学生获得的知识不是教材或教师强加给他们的,而是自己主动努力获得的丰硕成果。
  3 注重教学信息的反馈调节
  以学生为主体,并不意味着忽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越充分,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越巩固。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教学信息的获得、反馈和调节上。教学过程是一个结构复杂、影响因素众多且处于动态变化之中的系统。在课堂上教师应不断地从学生学习中取得反馈信息,了解教学情况,并相应调节教学的内容、难易、进度、方向,使学生忙而有序、忙有所获。虽然教师退居二线成为课堂教学的旁观者,但是列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要求更高。如在讲述生物进化历程时,笔者引导学生比较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的心脏结构,有位同学却标新立异把蚯蚓的心脏拿来比较,并得出动物的心脏是由无到有,由多到少,由简单到复杂的结论,这是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笔者捕捉到这一信息,鼓励这位学生向全班同学阐明自己的观点。该同学的观点引起全班的一次大讨论,这是一次探索求知方法的大讨论,这次讨论加深了学生对生物进化论的理解,有助于学生生物进化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成功的反馈是激励学生学习的强有力手段,它能够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激起追求更大成功的欲望与信心。成功反馈一方面要及时,另一方面教师要采用鼓励性评价,扩大反馈范围和内容,争取“东边不亮西边亮”的效果。在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鼓励,这种做法能够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培养,创新潜能得到激发。当学生独立思考遇到困难时,教师应及时给以提示、点拨;当学生对某一个问题争论不休时,教师应及时引导或转移学生讨论的主题。
  4 加强学法指导
  影响学生学习质量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习方法不够科学、有效。因此生物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法指导就是要求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会学知识,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会学生学习”(陶行知语),“一个优等教师教学生自己去发现真理”(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语)等都说明学法指导的重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法定教法,使教法符合学生学习的特点,适应学生的学习要求,帮助学生树立起自主学习的观念。学生只有掌握了好的学习方法,会观察、会思考、会自学、会应用,才能学会学习。
  学习方法的指导应注重生物学科的特点,这是学法指导的核心。也就是说,学法指导应着重指导学生学会理解生物知识,学会解决生物问题,学会交流,学会阐发自己对生物现象的认识与理解。教师应通过观察调查、归纳总结学生学习生物知识中存在的问题,如学习懒散,不肯动脑;不会听课,事倍功半;死记硬背,机械模仿等等,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学习方法,进行有效的学法指导。
  课堂教学是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动态系统,教学效果受许许多多因素的影响、制约,然而追求教学的高质量、高效益,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是每位生物学科教师的强烈愿望,愿同行们用心探索,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在生物教学中独具特色,自成风景。
其他文献
【摘要】档案作为一种基础性的社会信息资源,是国家信息资源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加快档案资源的信息化和数字化进程,积极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促进档案信息化建设,把档案馆建设成为公众获取政府公开信息的便利場所,以满足社会对档案信息资源的需求,这对于档案工作更有效的服务于政府和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档案;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
期刊
作为在教育第一线工作的教师而言,如何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的有效时间内,最大程度的达到教学的高效,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将多元素融入教学,增加教学的的趣味性,能够促进教学高效,这是我在教学中积累的一点小小的经验。  向四十五分钟要效率,其实就是要向学生要效率。如果学生的头脑没调动起来,即使教师卖了浑身的力气,讲得口干舌燥,学生也只不过是看的满眼空洞,听的莫名其妙。教学效果事倍功半,徒劳的悲
期刊
高中信息技术课已被列为高中一年级的必修课,学业水平考试必考科。如何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上好信息技术课是—个值得探讨的课题。我们应该认真学习新课程的设计理念和教学目标,去不断地探索、研究,找出合适的教学方法。要做好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工作,我认为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认真研究新教材和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标  首先我们回顾一下高中新课改的背景。目前许多国家达成共识:未来社会要求的现代人必
期刊
一、巧用多媒体,分解难点,激发学习兴趣。  幼儿园音乐欣赏教学应当是从一部作品的历史背景、作者生平,以及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人手,要对作品的题材和体裁进行分析,在结构上要对作品的曲体以及作品的技术特征进行解释,而这样一种欣赏教学的过程,在过去的模式中仅仅依靠老师的口述和录音机的音响这样的方法来完成,其效果往往是老师讲的口干舌燥,而幼儿听的精淡无味,百思不得其意。因为,艺术是以形象的塑造为其主要特征的
期刊
写作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现代人必备的一种特殊能力,是现代社会进行交际的重要手段。写作能力是学生一辈子要用的一种能力,是他们安身立命,求得生存与发展的一种能力。它能陶冶一个人的情操,能改变一个人的心情,能抒发一个人内心最深层的东西,能实现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东西。写作能力的高低,是一个人能力层次的体现。所以,在残酷的社会现实中,写作能力的培养,显得犹为重要。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期刊
在课堂教学中,我很注意对合作学习的探讨。课堂上“小组合作”大致有这么几种形式,即同桌合作、前后四人小组合作、自主选择伙伴合作等。但是,我在开始采用合作学习组织课堂教学时,却深深觉得合作学习的的效果并不理想。我提出要求后,学生匆忙分组,七嘴八舌,热闹非凡,可是仔细一看,这热闹背后学生“合作学习”是只“作”不“合”,学生大多“各自为政”,有的搞“一言堂”,多数学生一言不发,故作沉思状;有的你争我抢,谁
期刊
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初中教师的我们,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诸多环节中很重要的一环。为此,我们必须更新教学观念,改变以往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必须做一个有心人,要做教育教学的研究者与实践者。我经过十几年的教学实践,发现探究
期刊
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也广泛使用。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指导下,以多媒体计算机和通讯网络为标志的信息技术必将成为教学活动的首选。利用多媒体技术为数学教学编制辅助教学课件,能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教师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能有效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激发学习兴趣,真正地改变传统教育单调模式,使乐学落到实处。  一、发挥优势提高
期刊
“愉快教学”的核心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愉快地学习,愉快地思考,愉快地活动,愉快地成长。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变苦学为乐学,乐于探索知识的奥秘。  我国古代教育家就提倡乐学原则,主张寓教于乐,认趣激乐。孔子早就指出:“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可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促进教学发展的重要起点。  有兴趣就有动力,有兴趣就有潜力,有兴趣就有主动性和积
期刊
“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新型教学模式中,我们要利用信息技术教育的优势,充分调动学生认识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不再是一个信息的主要提供者与学习的指导者,而成为学生个别化学习探索活动的辅导者与支持者。在本文中我们主要想从三个“开放”来阐述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下面结合“找规律”一课的教学谈谈自己的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