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让我走近你

来源 :上海艺术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an258268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更好地向世界推荐中国当代舞蹈,中国舞协与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发展基金会于 2019年9月联合主办了“第六届培青计划—首届中国当代舞蹈双年展”。一批优秀的培青作品齐聚魔都,向中外观众展示出中国当代青年编导和舞者的风采和魅力。
  “培青计划”全称青年舞蹈人才培育计划,它以培养、扶持青年舞蹈人才为核心。多年来,这个极具创造力与开创性的品牌项目不仅吸引了谢欣、周莉亚、赵梁等成熟编导的加入,也推出了像宋欣欣、胡沈员等当代舞蹈新秀,以及《一撇一捺》《yào》《俑》等充满创意和个性标识的优秀舞作。在我看来,“培青”与其他平台不同,这里的作品从选题到编排大都不拘一格,总是充满了实验性、先锋性。它像一块试验田,给予青年编导足够的勇气和底气,能够在此播种自己舞蹈创意的种子,他们收获的每一颗“培青”果实(作品),总能在某些方面给观众带来一些刺激,提供一些新鲜的视角。此次展演,笔者随机选取了其中的三部舞作进行观赏,得到的也是三种不同的观舞体验。
  《没有大象》是2017年“培青计划”的委约作品,编导常肖妮以“大象”作为整个作品的符号,揭示人们对生活中看见却不可言说的真相的视若无睹。与英语俚语“The elephant in the room”的意思异曲同工,“大象”,即指那些明明看到了却不愿去谈的事情。就好比一头在房间里面的大象,大家不可能看不到,却都忍住了不去说它。也有点像“皇帝的新装”,人们选择通过回避和否认去忽视和逃避现实,实则自欺欺人。在不断的沉默和回避后,随之而来的必定是内心的孤独和压抑。在每一个社会人的生活经验中,房子里的“大象”无处不在。那“没有”大象,是持续制造谎言,还是在视若无睹中使其灭亡或爆发?编导怎么阐释这样一个具有人生哲学性的问题,使笔者感到好奇。
  开场前,一位舞者像强迫症患者一般不停地在台上调整座椅的水平线,随之以一种集体戏谑的方式正式开始,在之后的发展方向中,每个人依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带出一些个人故事。这些角色既像在群体中和谐的个体,合群地參与到集体行动中去,又像游离在外的单一个人,在集体中更加地专注于自身的行动。像编导所说的那样,观众能够看出六名演员在作品中若即若离的关系,但对于“大象”以及“没有”的概念信息似乎接收得还不够。最让我觉得符合“没有大象”这个意象的细节,反而是舞台上几只演员撑着、不停飞跃的纸鹤,它仿佛宣示着每个人心中对俗世生活的逃离、对自由的向往,那里大概是“没有大象”的地方。同时,舞作中加入了大量的台词,编导以期通过链接不同的剧场形式来构建出主题寓意下的情感表达。但由于这次带来的是内地、香港两地青年的合作版本,因此大量的台词都以粤语为主,给观众的理解稍许带来了一些困扰。近年来,舞蹈中加台词的作品越来越多,然而无论从语言逻辑上还是舞蹈结构上看,把控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你好陌生》是2016年“培青计划”的委约作品。与前一个作品不同,整个舞作看完并没有急着想去对照节目册寻找编导意指的冲动,因为这个作品的观感非常轻松、舒适,所以反而不希望看到它被套上那些看似深奥的大道理。从作品中我看到了充满可塑性的有力身体,也看到了武术和现代舞不同文化元素的融合,还看到了可供我解读的丰富想象等等。我把这个作品自行解读成个人与文化、自我、与他人之间关系的探究,这几者之间时而呈现出陌生的碰撞状态,时而呈现对陌生的包容。
  开场时象征中国武术元素的人形木桩出现在舞台上,木桩这种硬木质感的形象立马与“陌生”这个词的生硬感相对应起来,揭示出个人与自我、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就像打桩一样,是一个从对抗的陌生到熟悉、化解的过程。随后舞者一字排开,一组手部动作为主的身体动作展示中,编导将武术的元素很好地化在了现代舞的语言中,这是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舞从陌生到熟稔的调和。紧接着在一组轻松旋律中,呈现出几组双人舞,以及地面上、不同空间中的舞段,最终个人与他者的各种复杂关系,和解在有着夏威夷曲风的海滩、帐篷旁,这段悠闲、曼妙的双人舞仿佛清风滑过,将个人与他者的陌生、对峙关系消融在黄金海岸边。而“陌生”这位不请自来的朋友,也好似如影随形的镜像,总是不停地跟随着你,甩也甩不掉。编导通过几组镜像形式的双人舞,将这种人与自我的纠缠、拉扯状态很好地呈现出来,这里的“陌生”是个人与自我的抗争。最终,万千镜像九九归一,一个人形木桩独自伫立在舞台正中央,百炼刚化为绕指柔,所有的错综复杂都将随时间流逝。
  《我什么都没说》则是2018年青年艺术家平台特邀作品。编导连国栋在这部独舞作品中一改传统的欣赏习惯,将拳击手套戴在脚上,以这双特殊的“拳脚”重击地面,代语言发声。舞者以行动本身向观众展现出语言之外的力量,从而建构起身体的另类表达。
  《没有大象》《你好陌生》《我什么都没有说》三部舞作可以说极具性格、各有特色。它们的相同之处在于都运用双关语为作品命名,并选取一些具有哲思的内容为形式的开展建立依据。从名字到内容都带有抽象的性质,这也是大多数当代舞蹈的共性。尽管“培青”的大多数作品都有创新、有创意、有创造,但少部分作品还是显得有些曲高和寡。除却形式、内容的选择和考量外,我们的青年编导是否可以先从取名上进行改造,更加“下里巴人”、接地气一些?
其他文献
全国300多种地方戏,知道秦腔的人不少。这自然缘于著名作家贾平凹获茅盾文学奖的小说《秦腔》,他在小说中常用秦腔来烘托故事情节发展和人物性格。他的散文《秦腔》,则是字里行间充满了对秦腔高亢激越的喜爱。作为家乡戏,并且自己至今仍生活在那块土地上,贾平凹对秦腔情有独钟不难理解。但秦腔这个剧种在全国范围内,如果没有读过贾平凹的作品,究竟有多少人熟悉和喜爱呢?这就很难说了。然而今年8月22日晚,在江苏昆山举
期刊
观众生成内容并进行社交是互联网2.0环境下,展览的题中应有之义。而参与式博物馆的理念和实践,既能满足新媒介时代的要求,又能保有传统博物馆内容的高质量和连贯性,因而成为当下博物馆的一种新范式。上海博物馆积极探索参与式博物馆的有效机制,如设计好的社交实物和促进观众生成高质量的内容等。而21世纪公众的新媒介素养也必将通过参与式博物馆有所提升。  当我们看展览,我们在看什么?  穿着时尚、妆容精致的俊男靓
期刊
20世纪的人类历史,本身就具有取之不尽的丰富多彩的传奇性。这种传奇性与传统意义上因偶然的误会、巧合、离奇造成的传奇性、与浪漫无根的想象造成的传奇性有着明显的区别在于:它是建立在坚定的信仰与强大的意志基础上的,具有强烈的现代意味。我们不必回避也不必排斥革命历史本身所具有的传奇性,关键是将这种传奇性赋予历史真实感和时代的现实意义。  1927年9月9日,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继南昌起义之后,再一次用枪声
期刊
众所周知,山水是中国画的大宗。然直到元代,山水才真正成为中国画的大宗;在元代即是以松江为渊薮而发祥的;从此之后,历明、清而至民国,岳镇川灵,仁者乐山而安忍不动、历劫不移,智者乐水而随物赋形、昼夜不舍。从这一意义上,松江不仅以陆机的《文赋》堪称中国文学史的源头,又以陆机的《平复帖》堪称中国书法史的发韧,更以元代的山水画堪称中国绘画史的中坚。  元朝近百年间,太湖以东、长江以南、钱塘江以北的浙西地区,
期刊
小剧场戏曲不能丢了它的根和魂,同时它也必然要有思辨的东西作为它的主题内涵。一旦创新没有深刻的主题,就会徒有形式……  小剧场戏曲范畴下的《洞君娶妻》  明朝王骥德曾论及:“世之腔调,每三十年一变。”  不论繁荣发展,还是沉寂衰落,戏曲永远处于创新之中。在最近的几年里,北京和上海都相应举办了小剧场戏曲节。小剧场戏曲更多的是表達现代人价值观念,突破了忠孝节义的观念,引发人们的思考和争论;它的形式上有时
期刊
观众来到乌镇,有太多的情感急切需要得到缓解和释放,它们或许是单纯的对美的追求,或许是身心放松的平和,或许是文艺辩论的感官刺激,或许是收获知识的自我满足,或许是与明星擦肩而过的雀跃,或许是怀抱舞台梦想的激情,甚至是对艳遇的渴望……  2019年11月3日,随着第八届乌镇戏剧节主题“茂”的公布,第七届乌镇戏剧节也落下帷幕。  7年里,从谨小慎微的独自探索到众目聚焦的负重前行,乌镇戏剧节为中国戏剧提供了
期刊
西起河南中路,东至江西中路,在毗邻上海威斯汀大饭店、近靠外滩的一段广东路上,坐落着一家已有百年历史的特色商店。灰白色的花岗岩和仿青铜浮雕外立面凸现着古朴大雅的文化气韵,步入陈列琳琅满目、格调古色古香、环境舒适秀雅的店堂,更犹如进入时光隧道而置身于优美的富涵东方哲理的艺术胜境。由近现代著名书画家谢稚柳先生親笔题写的“上海文物商店”招牌,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上海文物商店原名“上海市古玩市场”,以丰富
期刊
戏剧属于小众文化,对于大部分戏剧人和观众来说,乌镇戏剧节给到大家一个可以聚到一起的平台,大家可以看同样的戏,参加同样的活动,在10天时间里,镇上来往的人群都是同类……对于很多喜欢戏剧的人来说,十天沉浸式的戏剧生活,是此生梦寐以求的时光。  7年过去了,乌镇戏剧节的影响力在逐年提升,越来越多人关注着这个戏剧节,也有越来越多人选择每年在这个时候去一趟乌镇。最明显的是售票情况,演出及场次虽然一年比一年多
期刊
近年来有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我喜爱一切不彻底的事物》,其中有两句:“一生都在半途而废/一生都怀抱热望。”喜爱一切不彻底的事物,大约是细腻的诗人才有的敏感,对那些“一生都怀抱热望”的艺术家来说,半途而废是只会让他们痛苦,乃至绝望的,如何还有闲情雅致去体会“不彻底”的美!今年是著名导演袁牧之先生(1909—1978)诞辰110周年,一生都对生命怀抱热望、对艺术怀抱热望、对祖国人民怀抱热望的他就是这样一位
期刊
为了更好地向世界推展中国当代舞蹈,2019年中国舞协与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发展基金会联合主办“第六届培青计划—首届中国当代舞蹈双年展”。活动包括优秀作品展演、大师工作坊、主旨论坛、推介会等,多维度推介与促进中国当代舞蹈的积极发展。  早在2015年,青年舞蹈家谢欣即以作品《一撇一捺》入选“培青计划”,在接下来的几年也以编舞作品《春之祭》、《..After…》,艺术家助演《MO》不断地得到“培青计划”的
期刊